什麼叫社會刻板現象,社會刻板現象 暈輪效應 的 區別

2021-03-22 01:03:45 字數 4913 閱讀 6953

1樓:匿名使用者

在認知一個人時,由於人們在頭腦中已存在著關於與該人相聯絡的某一類人的固定印象,並把這類人的固定印象作為判斷和評價這個人的依據,從而產生偏見的認識現象,這種現象稱之為刻板效應,又稱為社會刻板現象,舉例的話刻舟求劍的故事你肯定知道。

這則故事聽起來很荒誕可笑,但在現實中,我們稍不留意,便會做出與這個楚國人一模一樣的刻板求劍的行為。例如,在認知上海某一個人時便會按照上海人精明、聰明的型別及特徵去判斷他,在認知某一教師時便會按照教師知識淵博、為人師表等型別特徵去判斷他。這種現象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

而且是一種普遍的歷史的跨文化的社會心理現象

2樓:匿名使用者

社會刻板印象,是產生在社會認知中的一種心理現象。它是指對他人或群體的心理行為特徵持一種固定不變、概括籠統地簡單評價的現象。實際上,就是我們在社會認知的過程中,對一些人或社會現象形成的一種籠統而固定的看法。

如社會上的人們一般都認為中國人是禮貌勤勞的,美國人是開拓務實的,德國人是智慧嚴謹的,等等。社會刻板印象對人們的社會認知有著一定的積極意義。社會刻板印象就將群體的主要特徵典型化,幫助人們對各群體差異的認識,降低社會認知的複雜性,簡化人們認知過程,有助於人們迅速地把握並適應社會生活環境;社會刻板印象對人們的社會認知也有著一定的消極作用,對一個群體的社會刻板印象形成後,會直接影響並左右人們對該群體中的個別成員進行個性化的精細而正確地認知,嚴重時會導致產生較大的認知偏差;另外,社會刻板印象對客體的僵化性認知,也會妨礙人們對社會發展新事物屬性的正確及時地認知。

刻板印象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社會刻板印象有著社會真實的基礎,如生活在同一地域或同一文化背景中或同一職業或同一年齡段的人,在心理和行為方面客觀地存在著一定的相似性,如社會人們普遍認為商人精明、軍人英武、文人高雅、男人粗魯、女人溫柔等等,這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反映了這種社會的真實;

其二,社會刻板印象,反映了大腦對巨量複雜資訊進行簡約化處理加工的特性;

其三,個體在社會認知過程中總是習慣性地從某一群體,而不是從組成這個群體的成員個人角度去認知;

其四,在社會認知過程中,那些十分突出的特徵總比那些不醒目的特徵更會給認知者在大腦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社會心理學家羅斯巴特對社會刻板印象原因的研究,成效不凡。

社會刻板印象的改變,必須把握以下二點:

其一,有意識地重視與尋求和刻板印象不相一致的資訊,有意識地不為刻板印象所左右,不斷修正自己的判斷;

其二,深入到群體中去,與群體中的成員廣泛接觸,並重點加強與群體中有典型化代表性的成員的溝通,不斷地檢索驗證原來刻板印象中與社會現實相悖的那部分資訊,最終克服社會刻板印象的負面影響而準確地進行社會認知。

社會刻板現象 暈輪效應 的 區別

3樓:匿名使用者

區別1、物件不同

社會刻板印象是指對各類人持有的一套固定的看法,並以此作為判斷評價其人格的依據。

暈輪效應是指當認知者對一個人的某種特徵形成好或壞的印象後,他還傾向於據此推論該人其他方面的特徵。

2、弊端不同

暈輪效應的最大弊端就在於以偏概全。而刻板印象過於籠統,忽略個別差異,或者是基於同一種團體感情,刻板印象多與事實不符,甚至是錯誤的。刻板印象的分類多趨向於兩種極端,或是偏好、或是偏惡。

社會刻板印象的形成大多與知覺者所受的社會教育有關。

3、形成原因不同

暈輪效應的形成原因,與我們知覺特徵之一整體性有關。我們在知覺客觀事物時,並不是對知覺物件的個別屬性或部分孤立地進行感知的,而總是傾向於把具有不同屬性、不同部分的物件知覺為一個統一的整體,這是因為知覺物件的各種屬性和部分是有機地聯絡成一個複合刺激物的。

刻板印象形成本身包含了一定的社會真實,或多或少地反映了這類人群的實際情況。所以,利用刻板印象可以簡化我們的認識過程,使我們能迅速地適應某種環境。

4樓:渡魂仙子

樓下已經說明了這兩

種現象是什麼,那麼我來試試說區別。

這兩種現象,前者是用在群體中的,是以群體的特點來判斷其中的個體;後者是用在個體上的,是以個體的某個區域性特點來引申概論出個體的整個形象。

ps:非專業,僅作參考

5樓:安之若然

刻板印象又稱定型效應。是指人們用刻印在自己頭腦中的關於某人、某一類人的固定印象,以此固定印象作為判斷和評價人依據的心理現象。

刻板印象常常是一種偏見,人們不僅對接觸過的人會產生刻板印象,還會根據一些不是十分真實的間接資料對未接觸過的人產生刻板印象,例如:老年人是保守的,年輕人是愛衝動的;北方人是豪爽的,南方人是善於經商的;英國人是保守的,美國人是熱情的等等。

暈輪效應又稱「光環效應」。是指人們對他人的認知判斷首先是根據個人的好惡得出的,然後再從這個判斷推論出認知物件的其他品質的現象。實際上是個人主觀推斷的泛化、擴張和定型的結果。

暈輪效應最早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愛德華·桑戴克於20世紀20年代提出的。他認為,人們對人的認知和判斷往往只從區域性出發,擴散而得出整體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一個人如果被標明是好的,他就會被一種積極肯定的光環籠罩,並被賦予一切都好的品質;如果一個人被標明是壞的,他就被一種消極否定的光環所籠罩,並被認為具有各種壞品質。

這就好象颳風天氣前夜月亮周圍出現的圓環(月暈),其實呢,圓環不過是月亮光的擴大化而已。據此,桑戴克為這一心理現象起了一個恰如其分的名稱「暈輪效應」,也稱作「光環作用」。

較早對暈輪效應進行實驗研究的著名社會心理學家h.凱利,在2023年做的一次實驗中,他告訴學生,教經濟學的教授有事要做,故暫請一位研究生代課。他對兩組學生介紹說,該研究生是個既好學又有教學經驗和判斷能力的人。

但他對其中一組學生說,此人為人熱情,對另一組學生卻說,此人比較冷漠。介紹之後,凱利讓這位代課教師在兩個組分別主持了一次20分鐘的課堂討論,然後,再讓學生陳述對他的印象。實驗結果發現:

(1)兩個組的學生對代課教師的印象大相徑庭:一組認為老師有同情心、體貼人、有社會能力、富有幽默感等,另一組卻認為老師嚴厲、專斷。這表明,兩個組的學生對老師的印象都夾有自己的推斷成分在內,或由熱情的特點推斷出一系列優點,或由冷漠的特點推出一系列缺點。

(2)兩個組的學生對老師的印象進一步影響到他們的發言行為:印象好的那組織積極發言者達56%,而印象不好的那組積極發言的只有32%。

心理學家戴恩也做過一個這樣的實驗。他讓被試看一些**,**上的人有的很有魅力,有的無魅力,有的中等。然後讓被試在與魅力無關的特點方面評定這些人。

結果表明,被試對有魅力的人比對無魅力的賦予更多理想的人格特徵,如和藹、沉著,好交際等。

暈輪效應不但常表現在以貌取人上,而且還常表現在以服裝定地位、性格,以初次言談定人的才能與品德等方面。在對不太熟悉的人進行評價時,這種效應體現得尤其明顯。例如:「一俊遮百醜」。

二者區別:

暈輪效應是指當認知者對一個人的某種人格特徵形成好或壞的印象之後, 人們還傾向於據此推論該人其他方面的特徵。具較強的個體性。

刻板印象是指人們對認知物件(多為社會群體)形成的一種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具較強的群體性。

暈輪效應把一個人的一個或幾個品質本看成是這個人的主要特質。具有形象具體性。

刻板印象是指在生活中形成的對某一類人的歸類。具有抽象概括性。

6樓:匿名使用者

2樓的已經很明白了~!

社會心理學家認為刻板印象產生的原因有哪些

7樓:艾德教育全國總校

(1)社會刻板印象有著現實基礎,如生活在同一地域或者同一文化背景中或同一職業或者同一年齡階段的人,在心理和行為方面都存在著相似性。

(2)社會刻板相應反應了大腦對巨量複雜資訊進行簡化加工處理的特徵。

(3)個體在社會認知過程中總是習慣性的從某一群體,而不是從群體的成員的個體角度去認知。

(4)在社會認知過程中,那些十分突出的特徵總比那些不醒目的特徵更會在認知者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社會學裡的刻板效應是什麼,具體一點。謝了

8樓:半根油條

先糾正一下:「刻板效應」屬於心理學範疇,而不是社會學,但同時也屬於社會科學,因為「社會學」和「社會科學」是不一樣的,社會學和經濟學、政治學、人類學、心理學等學科並列於社會科學領域之下。

刻板效應,又稱定型效應,是指人們用刻印在自己頭腦中的關於某人、某一類人的固定印象,以此固定印象作為判斷和評價人依據的心理現象。

有些人總是習慣於把人進行機械的歸類,把某個具體的人看作是某類人的典型代表,把對某類人的評價視為對某個人的評價,因而影響正確的判斷。刻板印象常常是一種偏見,人們不僅對接觸過的人會產生刻板印象,還會根據一些不是十分真實的間接資料對未接觸過的人產生刻板印象,例如:老年人是保守的,年輕人是愛衝動的;北方人是豪爽的,南方人是善於經商的;英國人是保守的,美國人是熱情的;農民是質樸的,商人是精細的等等。

刻板效應具有如下特點:

①對個體、群體過於簡單化的分類。

②在同一社會、同一群體中,刻板印象有驚人的一致性。

③多是偏見,甚至完全錯誤。

形成原因:

社會刻板效應是經過兩個途徑形成的:一是直接與某人、某群體接觸,將其特點固定化;二是由他人間接資訊影響形成。間接的資訊影響,就是刻板效應形成的主要原因

克服方法:

一是要善於用「眼見之實」去核對「偏聽之辭」,有意識地重視和尋求與刻板印象不一致的資訊。

二是深入到群體中去,與群體中的成員廣泛接觸,並重點加強與群體中有典型化、代表性的成員的溝通,不斷地檢索驗證原來刻板印象中與現實相悖的資訊,最終克服刻板印象的負面影響而獲得準確的認識。

首因效應、暈輪效應和社會刻板的印象的表現

9樓:善良的

首因效應是指第一印象,暈輪效應是指成見效應,社會刻板印象也稱定型化效應。

首因效應是指個體在社會認知過程中,通過「第一印象」最先輸入的資訊對客體以後的認知產生的影響作用。

暈輪效應指在人際知覺,對方的某個特別突出的特點、品質就會掩蓋人們對對方的其他品質和特點的正確瞭解,具體表現在這樣三個方面:遮掩性、表面性、彌散性。

社會刻板印象指人們對社會環境中某一類人或事物產生的固定、概括、籠統的看法。常使對其他人或事物的認知評價失於主觀、片面。

社會學裡的刻板效應是什麼,具體一點。謝了

先糾正一下 刻板效應 屬於心理學範疇,而不是社會學,但同時也屬於社會科學,因為 社會學 和 社會科學 是不一樣的,社會學和經濟學 政治學 人類學 心理學等學科並列於社會科學領域之下。刻板效應,又稱定型效應,是指人們用刻印在自己頭腦中的關於某人 某一類人的固定印象,以此固定印象作為判斷和評價人依據的心...

為什麼社會上有許多貪腐現象,為什麼這個社會有那麼多人貪汙,為什麼有錢有勢的人可以拖關係上名牌學校,為什麼每天發生的,許多不合法

如果你是有權的人,你會嗎?這樣想一想就明白了。為什麼這個社會有那麼多人 為什麼有錢有勢的人可以拖關係上名牌學校,為什麼每天發生的,許多不合法 你想的太多了吧,這和你有什麼關係,社會一直都是這個樣,將來也是這個樣。你自己不願意在這裡面生存就只能出家了。公平與道德都是騙人的,說白了就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

90後哈日韓族的現象反映了什麼社會現象折射出當前教育什麼問

我作為一個90後來說說的觀點。教育問題?我覺得這和教育沒有關係吧哈韓哈日其實並不奇怪 就是一種興趣愛好而已。就比如有的人喜歡歐美的 有的人喜歡日韓的明星 每個人興趣愛好不同 何必那麼計較國籍的區別。而且我們不得不承認韓國那些明星的包裝確實比中國要好 他們為了成為明星所付出的努力也遠遠比中國的明星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