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為什麼滅亡,唐朝如何滅亡的?

2021-03-20 16:38:40 字數 5213 閱讀 7409

1樓:京城「老炮兒

安史之亂之後農民起義軍越平越多,連年乾旱,外憂內患,**力量越來越弱,各路軍閥割據土地,開始了藩鎮割據,大唐被四分五裂。最後朱溫滅了唐哀帝定都洛陽改國號為樑,五代十國正式開始。

2樓:zero天秤

一、滅亡的開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的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使唐朝喪失大量人口,國家經濟受到嚴重影響。

二、滅亡原因

1、統治者的無能

唐朝末年,唐懿宗與唐僖宗是著名的無能昏君,從他們統治時期開始,唐朝開始走向衰敗。

2、經濟衰退

連年的天災人禍,使糧食的產量受到影響,最底層的勞動百姓苦不堪言,然而而朝廷仍然加派賦役,當地宦官盛行魚肉鄉里,於是,唐朝歷史上規模最大、歷時最長的唐末農民起義爆發了。

3、政權動盪

在唐朝時期節度使制度得以實行,在安史之亂後,參與平叛的將領,都被授予節度使之名,在各自的地方招兵買馬,這就為藩鎮割據創造了條件。所以在安史之亂後,唐朝出現了藩鎮割據的局面,皇權受到威脅。

4、朋黨之爭

各黨為了自己的利益,內連太監,外和藩鎮。其國家前途於不顧,奮力排擠非本黨派大臣,破壞了正常的朝堂議政,施政的過程,使皇帝無法正確制定國家未來的的政策方針,是國家逐漸走向衰敗。皇帝無法瞭解百姓的疾苦,百姓無法將困難反饋給皇帝。

擴充套件資料

農民起義爆發於乾符二年(875年),王仙芝、黃巢先後起義,活動範圍主要在今山東、河南、湖北一帶。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戰死,其眾投奔黃巢,黃巢成為起義軍的最高領導人。

此後黃巢努力發展、壯大農民起義軍。在廣明元年(880年),黃巢迅速北渡長江,於同年11月佔領東都洛陽,12月攻入長安,唐僖宗逃往成都。

叛變投降的朱溫,成為左右唐末政局的人物。天覆三年(903年),朱溫將內侍省數百名宦官全部殺掉,出使在外的宦官也就地正法,宦官專權局面結束。天佑四年(907年),朱溫廢唐哀帝而自立,改國號樑,定都開封。

唐朝滅亡了 。

在唐朝滅亡後,中國經歷了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面。960年,後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後周建立北宋,從此五代結束,開啟了宋朝,這大一統王朝的時代。

3樓:穠華

唐朝的衰亡源主要原因:

1、藩鎮長期割據,與**對抗,嚴重削弱了**集權的力量。

2、宦官專權,使皇帝大權旁落,嚴重破壞了國家正常的統治秩序。

3、朋黨之爭,瓦解了統治集團的力量,嚴重動搖了唐朝統治的階級基礎。

4、政權日趨腐朽,百姓的生活也日趨悲慘,最終導致了大規模農民起義的爆發。

在起義軍的沉重打擊下,唐朝統治徹底崩潰,天祐四年(907年),梁太祖朱溫逼唐哀帝李柷禪位,唐朝滅亡,享國290年。

4樓:木木木子丶李

原因:1、安史之亂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爆發的安史之亂,是一場嚴重的社會動亂,這場動亂幾乎摧毀了李唐政權,給社會、經濟帶來無法估量的損失。安史之亂成為唐代歷史的轉折點,亂前是唐朝的鼎盛時期,亂後的唐朝則進入了衰落階段,並最終走向了滅亡。

2、藩鎮割據

安史之亂後,唐朝出現了藩鎮割據的局面。唐朝後期的藩鎮割據是導致唐朝衰落的重要原因,由於藩鎮自雄,**政權變得虛弱無力,幾次企圖削弱藩鎮的努力,不僅沒有達到目的,還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致使國家再沒有能力與藩鎮較量。與**力量下降形成明顯對比的是,藩鎮的力量卻越來越強,藩鎮割據更加無法控制。

3、宦官秉政

在宦官與官僚士大夫的鬥爭中,士大夫們不畏艱險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他們的力量與宦官的實力相比,相差甚遠,因此他們力圖打擊閹宦、恢復皇權的努力都歸於失敗。更嚴重的是,這種鬥爭極大地消耗了統治集團內部的力量,國家正常的政治生活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地方割據勢力更加有恃無恐,唐朝政權的統治已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4、門閥黨爭

封建士大夫之間的黨爭,是中國古代官場的頑症、痼疾。唐朝也存在著朋黨之爭,唐後期黨爭成為當時政治生活中的重大問題,對其衰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5、農民起義

農民戰爭,給垂死掙扎的唐王朝以致命的一擊,唐朝的統治瓦解了。叛變投降的朱溫,成為左右唐末政局的人物。天覆三年(903年),朱溫將內侍省數百名宦官全部殺掉,出使在外的宦官也就地正法,宦官專權局面結束。

天佑四年(907年),朱溫廢唐哀帝而自立,改國號樑,定都開封。唐朝滅亡了。

擴充套件資料

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這場內戰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因為發起反唐叛亂的指揮官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戰亂使社會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舊唐書·郭子儀傳》記載:「宮室焚燒,十不存一,百曹荒廢,曾無尺椽。

中間畿內,不滿千戶,井邑楱荊(楱應改為榛),豺狼所號。既乏軍儲,又鮮人力。東至鄭、汴,達于徐方,北自覃、懷經於相土,為人煙斷絕,千里蕭條」,幾乎包括整個黃河中下游,一片荒涼。

杜甫有詩曰:「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我裡百餘家,世亂各東西」。這說明經過戰亂,廣大人民皆處在無家可歸的狀態中。

安史之亂,削弱了封建集權,為封建割據創造了必要條件,使唐王朝自盛而衰。此後安史餘黨在河朔形成藩鎮割據。

唐朝如何滅亡的?

5樓:京城「老炮兒

安史之亂之後農民起義軍越平越多,連年乾旱,外憂內患,**力量越來越弱,各路軍閥割據土地,開始了藩鎮割據,大唐被四分五裂。最後朱溫滅了唐哀帝定都洛陽改國號為樑,五代十國正式開始。

6樓:貞觀之風

天覆元年(901年)朱溫率軍趁宦官亂政,火速進入關中,掌控了唐王朝的**政權。天祐元年(904年)他脅迫唐昭宗遷往洛陽,不久之後便將其鴆殺。

之後,朱溫立昭宗兒子李柷為帝,即昭宣帝。天祐四年(907年)他通過禪讓的形式奪取了宣帝位,代唐稱帝,建國號樑,改年號為開平,史稱後梁。

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這場內戰使得唐朝人口喪失,國力銳減。

7樓:蘇雅

唐懿宗與唐僖宗是著名的無能昏君,使唐朝的國勢一直走下坡。唐朝後期,戰爭不斷,

經濟政治衰退,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爆發唐末農民起義,經過黃巢的打擊,唐朝統治名存實亡。經過黃巢起義後,把唐朝的基礎打破。而宦官所管理的禁軍也損失過重,所以宰相與宦官爭權不斷。

黃巢起義後,唐僖宗在唐末的動亂中死去,由弟唐昭宗繼位。

而朱溫與李克用成為唐末的風雲人物,在朝廷各樹黨派,在朱全忠的支援下,宰相派勝利,朱全忠入宮盡誅宦官。天祐二年(905年),朱全忠大肆貶逐朝官,並全部殺死於白馬驛,投屍於河,史稱白馬驛之禍。唐昭宗被朱溫毒死。

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逼唐哀帝李祝禪位,改國號樑,是為梁太祖,改元開平,定都於開封。唐朝滅亡,立國共290年。

8樓:youth小杰

天祐元年(904年),朱溫發兵長安,挾持唐昭宗遷都洛陽,之後將唐昭宗殺害。天祐四年(907年),朱溫逼唐哀帝李柷禪位,唐朝滅亡,享國290年。朱溫改國號樑,史稱後梁。

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向唐朝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是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稱為李唐,是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

隋末天下群雄並起,617年,唐國公李淵晉陽起兵,次年於長安稱帝建立唐朝。唐太宗繼位後開創「貞觀之治」。

唐高宗承貞觀遺風開創「永徽之治」。690年,武則天改國號唐為周,705年唐中宗李顯神龍革命恢復大唐國號。唐玄宗即位後勵精圖治,開創了萬邦來朝的開元盛世。

天寶末全國人口達八千萬上下。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導致國力漸衰,中後期經唐憲宗元和中興、唐武宗會昌中興、唐宣宗大中之治國勢復振。878年,爆發黃巢起義破壞了唐朝統治根基,907年,朱溫篡唐,唐朝覆亡,中國進入五代十國。

9樓:齊東人也

唐朝從安史之亂後即已經由盛轉衰,從文宗開成初期唐朝政治腐敗就已發展到了頂峰,加上賦役繁重,引起了王仙芝、黃巢等農民大起義,藩鎮勢力乘機崛起,**集權被瓜分,最後為朱溫所滅。

安史之亂是指唐玄宗後期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以誅殺楊國忠為名發動的武裝叛亂,曾攻下首都洛陽,玄宗被迫逃往四川,途中又遇兵變,只得令楊貴妃自縊。後安祿山被其子安慶緒所殺,安慶緒又被史思明所殺。這次叛亂持續了七年多,人們習慣上將叛亂首領安祿山和史思明並稱,所以叫安史之亂。

10樓:匿名使用者

政治上,以皇帝為首的官僚腐敗、墮落,致使民不聊生。皇權旁落,太監專權,加深社會的黑暗。

經濟上,剝削嚴重,苛捐雜稅名目繁多,人民哭不堪言,加之戰爭的破壞,加深了人民的苦難。

軍事上,方鎮林立,割據一方,握有重兵,不聽朝廷節制,相互混戰。

朱溫入朝直接導致唐朝的滅亡。

安史之亂髮生在天寶年間,即安祿山、史思明的叛亂。

具體時間、地點、任務,可自己查。

11樓:匿名使用者

唐朝如何滅亡?這個原因有很多,當然那個節度使的權利太大,造成割據勢力,這是原因之一而已

12樓:雨過樓蘭

衰落原因

唐朝元氣大傷,從此由盛轉衰。此時均田制已經逐步瓦解,土地兼併現象日趨嚴重,租庸調製也無法實行。藩鎮割據的形勢已經形成。

  唐代宗時,劉晏改革鹽法,改善了國家的財政狀況,唐德宗任用楊炎為宰相,於建中元年(780年)開始實行兩稅法,一年分夏、秋兩季依土地徵稅。唐德宗還力圖平藩,但是引起朱滔、李希烈、朱泚叛亂。結果發生奉天之難。

戰爭持續了5年,最後雖然朱泚和李希烈等敗死,但是唐朝卻與其餘藩鎮妥協,條件是取消王號,朝廷承認他們在當地的統治權。從此割據局面進一步深化。

滅亡原因

宣宗之後,唐懿宗與唐僖宗是著名的無能昏君,使唐朝的國勢一直走下坡。唐朝後期,戰爭不斷,經濟政治衰退,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爆發唐末農民起義,經過黃巢的打擊,唐朝統治名存實亡。經過黃巢起義後,把唐朝的基礎打破。

而宦官所管理的禁軍也損失過重,所以宰相與宦官爭權不斷。黃巢起義後,唐僖宗在唐末的動亂中死去,由弟唐昭宗繼位。 唐朝末年的藩鎮割據形勢

而朱溫與李克用成為唐末的風雲人物,在朝廷各樹黨派,在朱全忠的支援下,宰相派勝利,朱全忠入宮盡誅宦官。天祐二年(905年),朱全忠大肆貶逐朝官,並全部殺死於白馬驛,投屍於河,史稱白馬驛之禍。唐昭宗被朱溫毒死。

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逼唐哀帝李祝禪位,改國號樑,是為梁太祖,改元開平,定都於開封。唐朝滅亡,立國共290年

唐朝是如何滅亡的,唐朝如何滅亡的?

事情要從唐代後期的懿宗的鹹通年間說起。當時雲南有一個稱為南詔的地方割據勢力,趁李唐王朝對嶺南的統治鞭長莫及之機大搞武力侵吞,使得與南詔相鄰的嶺南地區深受其害。為了平息南方的兵戈,徐州節度使孟球奉命在徐州一帶招募兩千人到南方充當駐軍,其中有八百人就駐紮在桂林,擔負守禦城池的任務。按照唐代軍制的慣例,地...

唐朝怎麼滅亡的,唐朝是怎麼滅亡的?

階級矛盾的激化唐朝後期正值土地制度發生劇變的階段,土地兼併空前嚴重,大土地所有制惡性發展,貧富不均成為階級矛盾趨向極度尖銳化的總根源。強藩巨鎮遍佈各地,藩鎮戰爭連年不絕,不但在戰火中生靈塗炭,廬舍為墟,即使在和平的年代,也由於大量養兵而增加了人民的負擔。節度使對本轄區的人民則施以 繁刑暴賦 肆意壓榨...

關於唐朝滅亡後李唐皇室的下場,唐朝滅亡後李姓皇族的下落

樓上二位信口開河,朱溫對唐皇室不錯?真正的做法是斬盡殺絕!資治通鑑 卷265 天佑二年正月 條記載 是日社,全忠使蔣玄暉邀昭宗諸子 德王裕 棣王祤 虔王禊 沂王禋 遂王禕 景王祕 祁王祺 雅王禛 瓊王祥,置酒九曲池,酒酣,悉縊殺之,投屍池中。就是說,朱溫把唐昭宗的兒子都殺光了。唐末帝退位後被廢為濟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