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滅亡的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是什麼

2021-03-07 08:16:43 字數 4920 閱讀 4523

1樓:単聲噵鎝瞹眛

唐朝後期的

藩鎮割據是導致唐朝衰落的重要原因,由於藩鎮自雄,**政權變得虛弱無力,幾次企圖削弱藩鎮的努力,不僅沒有達到目的,還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致使國家再沒有能力與藩鎮較量。

安史之亂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爆發的安史之亂,是一場嚴重的社會動亂,這場動亂幾乎摧毀了李唐政權,給社會、經濟帶來無法估量的損失。安史之亂成為唐代歷史的轉折點,亂前是唐朝的鼎盛時期,亂後的唐朝則進入了衰落階段,並最終走向了滅亡。安史之亂中「安」、「史」指的是安祿山與史思明,他們都是少數民族將領,又都是唐朝的節度使

藩鎮割據

安史之亂後,唐朝出現了藩鎮割據的局面。這是因為參與平叛的各位將領,幾乎都被唐朝**授以節度使之名,並在內地廣泛建立大軍區,使節度使制度得以在更廣大的範圍內實行,這就為藩鎮割據創造了條件。

宦官秉政

在宦官與官僚士大夫的鬥爭中,士大夫們不畏艱險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他們的力量與宦官的實力相比,相差甚遠,因此他們力圖打擊閹宦、恢復皇權的努力都歸於失敗。更嚴重的是,這種鬥爭極大地消耗了統治集團內部的力量,國家正常的政治生活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地方割據勢力更加有恃無恐,唐朝政權的統治已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

門閥黨爭

朋黨之爭,是繼南衙北司之爭後的另一場統治階級內耗的爭鬥,而且曠日持久,朝野震驚,破壞了正常的議政、施政程式,擾亂了皇帝大政方針的制定。加之,各黨為了自己的利益,內連閹宦,外結藩鎮,使三股勢力都深入在唐朝的政治生活中,大臣們只知互相傾軋,置國家的前途於不顧,這樣的國家豈能不亡 。

2樓:京城「老炮兒

安史之亂之後農民起義軍越平越多,連年乾旱,外憂內患,**力量越來越弱,各路軍閥割據土地,開始了藩鎮割據,大唐被四分五裂。最後朱溫滅了唐哀帝定都洛陽改國號為樑,五代十國正式開始。

3樓:束縛太緊

主要原因:邊患不穩(如安史之亂、安南叛亂、外有吐蕃入侵等)

藩鎮割據(如節度使李希烈稱帝等)

宦官專權(如李輔國、俱文珍、王守澄、仇士良、田令孜、楊復恭、劉季述)

黨爭內耗(如牛李黨爭)

農民起義(如王仙芝、黃巢起義)

直接原因:經濟基礎崩壞,由於土地兼併使均田制不能在繼續實行,同時以此為基礎的府兵制也被破壞了,唐代**兵源出現危機。唐代為了戍邊在邊疆地區設立節度使掌軍政大權對地方控制減弱。

由於玄宗天寶年間趨於享樂對政務懈怠是政治經濟狀況惡化。楊國忠與安祿山有矛盾,樣對安多加擠壓也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安祿山的叛亂。但是我認為唐代滅亡根音是經濟基礎的崩盤,大多數封建王朝滅亡的原因就是土地制度的破壞嚴重嚴重危及統治基礎。

1、軍事:唐中期以後唐玄宗窮兵黷武,用募兵制逐步代替了原來的府兵制。這樣一來,邊鎮的軍事力量不斷擴大,各地節度使的權力也隨之膨脹,這導致了地方武裝割據局面的出現,這是安史之亂的直接禍根。

唐後期,全國有四五十個藩鎮,各藩鎮節度使都擁有軍隊,少則數千,多至10萬人。如河北三鎮牙軍,長期父子世襲,互通婚姻,享有種種政治、經濟特權,形成桀驁不馴的驕兵集團,動輒發起兵變,驅逐將帥,或支援節度使竊地割據,反抗朝廷,危害極為嚴重。

2、統治者:唐玄宗可算半明半昏的皇帝。而唐肅宗以後基本上都是昏君。

對功臣猜忌,對擁兵者姑息,對財物貪得無厭,唐德宗就是這樣的一位典型昏君。唐憲宗基本上是腐朽勢力的代表,他信賴宦官,本人卻被宦官推倒,以宦官權力大於皇帝為特徵的唐後期就此開始。唐穆宗、唐敬宗是馴服在宦官手下的兩個皇帝,他們只要求奢侈放縱的生活得到滿足,根本不關心朝政。

唐文宗有心剷除宦官,結果被宦官監視,只好飲酒求醉,賦詩遣愁,自稱受制於家奴。唐宣宗自恃有智術,察察為明,相信自己的見解一定都是對的。他的意旨,只許群臣順從,不許違反。

唐僖宗專事遊戲,政事全部交給中尉田令孜,呼田令孜為阿父。唐僖宗任意耗費財物,敢出面反對的人,一概交京兆尹杖殺。宰相以下朝官,沒有人敢說話。

到了唐昭宗,倒是壯志不小,為時已晚,無力迴天。

3、抵抗外族入侵的能力:自安史之亂後,唐朝國力由盛而衰,內亂外患,接踵而來。大大改變了大融合的和諧局面。

安史之亂靠回紇的協助,方得平服。中原自己逐漸無可用之兵,外族勢力愈加強大。回紇與吐蕃相繼擾亂西北內地。

西南的南昭,唐**也感到無從應付。大唐天可汗的藩屬實際完全喪失。

更有甚者公元763年(廣德元年)十月,吐蕃大軍佔領了奉天(今陝西乾縣),兵臨長安城下,嚇得代宗倉皇逃到陝州避難。結果唐朝首都長安不止被吐蕃攻陷而且吐蕃人還立了偽皇帝,他們把唐宗室廣武王李承巨集立為皇帝,作為自己的統治工具。唐朝和吐蕃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割地**條約——《唐蕃清水盟約》。

4、唐中宗時宦官開始弄權,人數多至千餘人。唐玄宗更信任宦官,即帝位以後,人數漸增至三千餘,穿紫衣(三品以上)、緋衣(四品五品)的就有千餘人,有些得三品將軍職位,職權遠遠超出內侍省的規定,朝官的職位開始被侵奪,不過,一般是武職,妨害還不大。自唐肅宗時起,宦官權力一直在上升,侵奪官職的範圍也一直在擴大。

宦官統率神策軍,尤為工商雜類大開仕進的門路。到唐朝後期,皇帝的廢立和生命,都落在宦官手中。宦官自從殺唐憲宗立唐穆宗以後,對皇帝有廢、立和生、殺的權力。

皇帝在宦官操縱下,有些完全馴服,有些不甘屈辱,想奪回已失的實權。朝官也是這樣,有些明顯依附宦官,宦官擁有這種權力,被當作既成事實為朝官所預設。

4樓:王后

一、唐朝滅亡的直接原因是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指的是安祿山與史思明發動的叛亂,這場動亂幾乎摧毀了李唐政權,給社會、經濟帶來無法估量的損失.安史之亂成為唐代歷史的轉折點,亂後的唐朝由鼎盛進入了衰落階段,並最終走向了滅亡。

二、唐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是**集權的虛弱,這點主要體現在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

1、藩鎮割據.唐朝後期,由於藩鎮自雄,**政權變得虛弱無力,幾次企圖削弱藩鎮的努力,不僅沒有達到目的,還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致使國家再沒有能力與藩鎮較量.與**力量下降形成明顯對比的是,藩鎮的力量卻越來越強,藩鎮割據更加無法控制。

2、宦官專權.唐朝的宦官掌控禁軍,在朝堂上架空皇帝、壓制文臣。

3、自然災害發生及**的無力賑災,導致農民起義發生,天下大亂生成。

5樓:凌波__微微

導致唐朝滅亡的因素眾多,主要有以下互相交叉影響的幾個重要方面:

一,藩鎮割據。由於連年的對外戰爭,在邊疆地區逐漸出現了集軍事指揮權、地方行政權與財政權於一身的節度使,導致尾大不掉,從安史之亂開始,直至唐朝滅亡,藩鎮勢力越來越大,藩鎮自舉首領,自任官吏,自徵糧餉,自徵兵卒,完全不受**政權節制。朝廷不僅不能從地方藩鎮獲得財賦,反而需要為了安撫地方藩鎮而大行賞賜,或為鎮壓公然反叛的藩鎮而支出大量軍費。

二,宦官專權。唐朝的宦官掌控禁軍,在朝堂上架空皇帝、壓制文臣,以致唐文宗自認不如漢獻帝,漢獻帝受制於強諸侯,而自己受制於家奴。南牙北司,勢同水火。

以至於撐持危局的李石,因人身安全受到威脅,只得出鎮地方以避其禍,雖皇帝亦無可奈何。

三,朋黨之爭。在南牙北司之爭中本就處於弱勢的文官系統,內部同時也出現了朋黨之爭。牛李黨爭的結果加速了士人階層的分化,削弱了文臣與宦官鬥爭的能力,使得文官轉向地方藩鎮,朝政更加風雨飄搖。

最終雖藉助朱溫之力剿滅宦官,卻也直接將帝國命運交給了後者。

四,掠奪性的賦稅政策。安史之亂之後,**已經無法從藩鎮勢力範圍獲得財稅,兒內外局勢越發混亂,為了應付越來越大的軍費開支,不得不逐漸加重賦稅。由於土地兼併愈演愈烈,兩稅法取代租庸調,以及錢貴物輕,導致農民負擔越來越重,賦稅名目愈加繁多。

****實行的專賣制度,尤其是榷鹽制度,雖然每年可以收繳鉅額賦稅,但是也導致了人民沒有能力消費食鹽,體質嚴重下降。同時,鉅額利潤也催生了私鹽販賣,國家嚴刑峻法打擊販售私鹽,卻進一步促成了鹽販的準軍事化,這些鹽販勢力,後來也成了農民起義軍的重要組成部分。

五。農民起義。以上所有的因素,疊加在一起,所形成的對全社會的重壓,最終都被轉嫁到最勢輕力微的底層民眾身上。

混亂的社會秩序以及不斷加重的賦稅,不斷侵蝕社會的有序生產能力。一旦遇到凶年,往往流民四散,盜賊橫行。當底層的無序力量被有序組織起來的時候,就成了顛覆社會穩定根基的爆破性力量。

唐末農民起義,波及最廣、影響最大的黃巢起義,幾乎直接摧毀了唐朝的統治。

綜合以上因素,唐朝的滅亡乃是惡疾逐漸加重直至無以為繼的必然結局。

6樓:聖軒閣個人改名

直接原因:

1、經濟基礎崩壞,由於土地兼併使均田制不能在繼續實行,同時以此為基礎的府兵制也被破壞了。

2、唐代**兵源出現危機,唐代為了戍邊在邊疆地區設立節度使掌軍政大權對地方控制減弱。

3、由於玄宗天寶年間趨於享樂對政務懈怠是政治經濟狀況惡化。

4、楊國忠與安祿山有矛盾,變樣對安多加擠壓也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安祿山的叛亂。

5、唐代滅亡根音是經濟基礎的崩盤,大多數封建王朝滅亡的原因就是土地制度的破壞嚴重嚴重危及統治基礎。

主要原因:

1、邊患不穩(如安史之亂、安南叛亂、外有吐蕃入侵等)

2、藩鎮割據(如節度使李希烈稱帝等)

3、宦官專權(如李輔國、俱文珍、王守澄、仇士良、田令孜、楊復恭、劉季述)

4、黨爭內耗(如牛李黨爭)

5、農民起義(如王仙芝、黃巢起義)

7樓:博士沒讀

直接原因是軍閥地方割據,主要原因是土地兼併日益嚴重造成大量農民失去依靠變成流民,使得階級矛盾激化。

8樓:落莫山

藩鎮勢力控制不力,尾大不掉,雙方矛盾不斷加劇並惡化

9樓:揚歌楚天

直接原因是安史之亂,黃巢起義以及朱溫的白馬驛之變,主要原因是中後期的任用奸佞,重用宦官,改府兵制為募兵制,致使藩鎮勢大,朝廷內部朋黨之爭

10樓:匿名使用者

直接原因是唐朝安史之亂留下的藩鎮割據問題,地方實力大過**,而且有宦官搗亂,****權力機構運作腐敗,深層原因還是土地制度崩潰,唐朝前期的均田制,府兵制全盤崩壞,土地兼併嚴重,百姓手中沒有土地,稅收下降,****養不起大批軍隊,唐朝前期的府兵制基本上名存實亡,**軍戰鬥力下降,抵擋不住地方軍,而且任何朝代都是,只要一個朝代絕大多數百姓活不下去,就會有人站起來起義,打破原有的貴族階層,重新劃分利益,可惜的是,新朝建立後,原來的農民階層變成新貴族階層,繼續剝削農民,直到到達新的高峰,幾千年來不停的反覆。

宋朝滅亡的原因是什麼,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軍事力量弱不能算是一個原因,宋朝人的統制方式才是致命的。想當年,岳家軍,何等的兵強馬壯,要不是昏庸的朝廷,幾乎都要把金朝滅亡了!縱觀整個宋朝,不論是南宋還是北宋,朝廷方面一貫的用人方針就是 重文輕武 我們從范仲淹 蘇軾 陸游等一大批有軍事才能的文人的詩作中就能體會一二,大量軍事人才被閒置,又有大量不...

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撿某些官方的說法叫民生凋敝,隋煬帝好大喜功不惜民力,急功近利。實話就是 一,楊廣政治手腕不足以壓制出身的關隴軍閥 二,推行科舉又損害山東門閥。再加上因為得位不夠正統急於拿功勳證明自己,性格又不是老辣成熟能耐住性子,一系列好的措施沒辦法實施的徹底,結果為他人做嫁衣。所以被兩大勢力拋棄,攻打具有威脅的高...

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是在於隋煬帝嗎

是的,毫無疑問。隋煬帝生在文景時代,卻做了武帝的事。他好大喜功,在立國之處就四處殺伐,攻滅吐谷渾讓隋西部窮困,討占城十四五萬士兵埋骨他鄉。三徵高句麗徵調士卒一百一十三萬餘,第二次征討三十萬五千隨軍全軍覆沒,期間徵調民夫數百萬。還有各戰爭,如討占城,討契丹,討琉求。他建東都,修運河,每次都徵調民夫數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