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修身做人的論語5條《論語》中關於修身養性學會做人的句子

2021-03-09 10:36:59 字數 4826 閱讀 5120

1樓:匿名使用者

求知態度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學習方法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 溫巖沒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修身做人粗顫納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洞中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2樓:匿名使用者

《論語》作為一部涉及人類生活諸多方面的儒家經典著作,許多篇章談到做人的問題,這對當代人具有借鑑意義。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認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雍也》)在孔子看來,一個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們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僥倖而避免了災禍。按事物發展的邏輯推理,這種靠僥倖避免災禍的人遲早要跌跟斗。

其二,做人要重視「仁德」。這是孔子在做人問題上強調最多的問題之一。在孔子看來,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處於第一位的。

孔子說:「**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學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八佾》)這說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礎上做學問、學禮樂才有意義。孔子還認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無私地對待別人,才能得到人們的稱頌。子曰:

「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里仁》)「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伯夷、叔齊餓死於首陽之下,民到於今稱之。

」(《季氏》)充分說明仁德的價值和力量。

那麼怎樣才能算仁呢?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

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顏淵》)也就是說,只有剋制自己,讓言行符合禮就是仁德了。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禮,天下的人就會讚許你為仁人了。

可見「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後天「修身」、「克己」的結果。當然孔子還消殲提出仁德的外在標準,這就是「剛、毅、木、訥近仁。」(《子路》)即剛強、果斷、質樸、語言謙虛的人接近於仁德。

同時他還提出實踐仁德的五項標準,即:「恭、寬、信、敏、惠」(《陽貨》)。即恭謹、寬厚、信實、勤敏、慈惠。

他說,對人恭謹就不會招致侮辱,待人寬厚就猜橋讓會得到大家擁護,交往信實別人就會信任,做事勤敏就會取得成功,穗局給人慈惠就能夠很好使喚民眾。孔子說能實行這五種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

當然,在孔子看來要想完全達到仁是極不容易的。所以他教人追求仁德的方法,那就是「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顏淵》)即廣泛地學習文化典籍,用禮約束自己的行為,這樣就可以不背離正道了。

同時也要重視向仁德的人學習,用仁德的人來幫助培養仁德。而仁德的人應該是自己站得住,也使別人站得住,自己希望達到也幫助別人達到,凡事能推己及人的人。即: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雍也》)

其三,做人要重視修養的全面發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學而》)即: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幫助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竭力了呢?

與朋友交往是否講信用了?老師傳授的學業是否溫習了呢?強調從自身出發修養品德的重要性。

在此基礎上,孔子強調做人還要重視全面發展。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述而》)即:志向在於道,根據在於德,憑籍在於仁,活動在於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做人。那麼孔子為什麼強調做人要全面發展呢?

這裡體現了孔子對人的社會性的認識,以及個人修養的相互制約作用,他說:「舉於詩,立於禮,成於樂。」(《泰伯》)即:

詩歌可以振奮人的精神,禮節可以堅定人的情操,**可以促進人們事業的成功。所以,對於個人修養來說,全面發展顯得極為重要。

3樓:匿名使用者

(一)學而不厭,學致其道   《論語》重「學」,以「學而」開篇,以「學而時習」為氏枝差悅事,以「有朋自遠方來」為樂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慍」,反映出孔子重學律己的君子風範,朱熹視之為「入道之門、積德之基、學者之先務」[2]65。顯然,修身之道貴在「學」,需要「學而不厭」,「學以致其道」。 (二)誨人不倦,善竭其才   孔子:

「**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3]《論語》大量記載了孔子誨人不倦、善竭其才所表現出的高超的育人智慧。   1.

有教無類,各因其材。孔子主張「有教無類」,即受教育者不分貴賤、賢愚、民族、地域,應該機會均等。殲皮「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搭州無誨焉。

」這就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局面,推進了文化教育擴及於平民。 三)修己安人,君子人格    「孔子所謂學,只是教人養**格。」[4]孔子在塑造了自己崇高的道德人格的同時,為世人設計了獨具特色的理想人格並**實現之路。

孔子以所仰慕的「聖人」勉勵**,以所樂道的「君子」人格規約**,以所推崇的「士人」操守要求**,以所描述的「**」形象感召**,致力於**實現「君子」人格之路,提出了君子的言行標準及道德修養要求,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四)為政以德,講信修睦   孔子主張「為政以德」,認為為政要以道德教化為基礎。「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其意是說,為政者如果實行仁政德治,就會像北斗受到眾星拱衛那樣受到民眾的擁戴。

孔子有關為政的理念在《論語》中多有體現(五)尚中貴和,一以貫之   「中庸」是貫穿孔子學說的「一貫之道」;尚中貴和,是《論語》的「一貫之道」。孔子基於中庸哲學,立足於人格培養,關注人生成長,畢生追求和諧穩定的社會政治理想。

《論語》中關於修身養性、學會做人的句子

4樓:小妖康妮

1.子曰:「

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顏淵》)

也就是說,只有剋制自己,讓言行符合禮就是仁德了.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禮,天下的人就會讚許你為仁人了。

2.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雍也》)即是說做人要正直磊落。在孔子看來,一個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們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僥倖而避免了災禍。

按事物發展的邏輯推理,這種靠僥倖避免災禍的人遲早要跌跟斗。

3.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述而》)即:志向在於道,根據在於德,憑籍在於仁,活動在於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做人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泰伯》)

曾參說:「有抱負的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因為他責任很重,路途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直到死才停止,這不也是很遙遠嗎?」

4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子罕》)

孔子說:"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節,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後凋落的。"

這裡用松柏比喻了那些堅貞不屈,潔身自好的人。告訴我們危難之際,才能見真英雄。是當時的一種社會現象。

或(借「松柏之後凋」來比喻一種社會現象即面對著利害關係。特別是事變關頭,才能真正識別君子的操守,同時也指出為人須如松柏之堅韌剛強,要經得起時間環境的考驗。)

5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話可以終身奉行的? 」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願意乾的事情,不要強行加於別人身上。」

評析本段:後為成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給別人。它在今天的社會道德修養方面有積極意義,已成為警世格言。

《論語》中談到的有關學習方法、學習態度、修身做人的句子彙總

5樓:語文與生活

一、《論語》中關於「學習態度」的句子:

1、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3、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5、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二、《論語》中關於「學習方法」的句子:

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三、《論語》中關於「修身做人」的句子:

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不怕別人不理解我,只怕自己沒有能力。)

2、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現在所面臨的問題、憂愁,是肇因於以前沒有深思熟慮的作為;同樣的,今天的作為如果未經長遠的深思熟慮,未來必會嚐到苦果。)

3、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如果我們對自己要求嚴格認真,對別人卻能包容諒解,那就不會招到別人的怨恨了。)

4、君子**之美,不**之惡。小人反是。

5、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6、不遷怒,不貳過。(自己遇到不順心的事,心情不好,不能把情緒發洩在別人身上;同樣的錯誤,不要犯第二次,一定要知錯便改。)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8、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6樓:匿名使用者

學習方法: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

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習態度:

1.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修身做人: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

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4.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5.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中記錄了孔子關於學習和修身做人的主張,請你寫學習心得

我的 論語 心得 在中華名族燦爛的文化中,論語 是集做人,學習為一體的經典著作。原來我覺得修身做人是件很小的事,但是 論語 卻以一個個經典的小故事告訴了我 其實修身做人也不是一件小事!一個人做一回好人容易但是像孔聖人那樣做一輩子好人,對我來說是難以實現的。人生就是個不斷完善的過程。而 論語 則是以一...

論語名句關於修身的翻譯

子貢問曰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貢問道 有沒有一句昌消碼可以終身奉行的話?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孔子說 那大概是 恕 道 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於在別人身耐哪上橋李。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泰伯 曾子說 有抱負的...

論語中做人之道的句子論語十二章中為人處世之道的句子有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忽?2.所謂聖人者,知通乎大道,應變而不窮,能測萬物之情性者也 3.小人之心,豈能度君子之腹。4.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5.子夏曰 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