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翻譯以及註釋

2021-03-07 19:59:05 字數 6100 閱讀 2929

1樓:匿名使用者

一、譯文:千年的高雲聚集在這座雄關之上,陣陣秋風吹散了「得得」的馬蹄聲。

滔滔的黃河與遼闊的原野還嫌不夠舒展,從華山進入潼關後更不知什麼是坦平。

二、註釋:

1、潼(tóng)關:關名。故址在今陝西省潼關縣北,為古代東西往來的要隘。

2、終古:自古以來。簇(cù):叢聚。

3、河流:指奔騰而過的黃河。束:約束。

4、不解平:不知道什麼是平坦。解,懂得。

三、原文:

《潼關》清末 譚嗣同

終古高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

擴充套件資料

一、創作背景

此詩是詩人十八歲時所作,為光緒八年(1882)。此年春,詩人從瀏陽起身,往其父親譚繼洵任職地甘肅蘭州。途經潼關,詩人被眼前雄偉壯麗的景色所深深吸引,由衷唱出了這首讚美之歌。

二、作者簡介

譚嗣同(1865—1898),中國維新派政治家思想家。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十一歲隨父湖北巡撫譚繼洵赴任,遍遊西北、東南各地。幼懷大志,能文章,通劍術,為人慷慨任俠。

甲午戰後,力倡改良,鼓吹變法圖強。光緒二十三年(1897)在湖南創辦「南學會」,辦《湘報》。宣傳維新。

失敗後,**入獄,與林旭等人一起遇害,世稱「戊戍六君子」。他的詩,風格豪邁,氣勢雄渾,境界恢廓,充滿著積極進取愛國精神。今輯有《譚嗣同全集》。

2樓:斯帕狄

《潼關》是中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維新派人士譚嗣同所寫。

原文及釋文為:

終古高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

釋文:這位英氣勃發的少年,騎馬登上半山間的潼關古道,傍山監河,乘興前進,任清脆的馬蹄聲被獵獵西風吹散、吹遠,飛入滾滾的雲濤裡。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

釋文:大概從古到今,這巍峨的潼關就被白雲,團團簇擁著,一直不曾解圍吧?

其註釋為:

潼關:在今陝西潼關北,關城臨黃河,依秦嶺,當山西、陝西、河南三省要衝,歷來為軍事重地。

解:懂得。

束:拘束。

終古:久遠。

3樓:213撒旦小童鞋

潼關(譚嗣同)拼音版注音:

zhōng gǔ gāo yún cù cǐ chéng , qiū fēng chuī sàn mǎ tí shēng 。

終古高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

hé liú dà yě yóu xián shù , shān rù tóng guān bù jiě píng 。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

潼關(譚嗣同)翻譯:

自古以來高高雲層就聚集在這座雄關之上,秋風陣陣總是吹散得得的馬蹄聲。

奔騰而過的黃河與遼闊的原野還嫌太過約束,從華山進入潼關後更不知什麼是坦平。

潼關(譚嗣同)賞析:

此詩首句寫潼關雄踞山腰,下臨黃河,形勢十分險要;次句寫作者行經此地,馬蹄聲聲,被秋風吹散,點明時間和旅程;

三、四句寫黃河浩浩蕩蕩以及潼關境域內的山巒起伏。全詩豪邁奔放,寫景與言情巧妙結合,含蓄又生動。

詩的首句以一種遠景式的遙望,展現潼關一帶蒼茫雄渾的氣象。緊接著,第二句以輕捷、有力的筆調,將「秋風」「馬蹄聲」引入詩中,不但以聽覺形象補充了前一句所造成的視覺形象,進一步渲染出潼關一帶獨具的氛圍,而且打破了原先畫面的靜態,給全詩增添了一種動感。對於久處書齋的文弱書生來說,蕭瑟秋風也許是惹人傷感的淒涼之物,但對胸懷大志,亦文亦武的詩人來說,秋風中那矯健的馬蹄聲卻更能催動豪情。

他在壯闊的天地間策馬馳騁,感到欣喜,感到痛快,感到精神上的極大的自由。

接下來的

三、四句,則轉從河和山方面來寫。在前面那種狀態下,詩人極目四望,眼前的自然景物也呈現出新奇的姿態:那從群山中沖決而出的黃河,儘管已奔入遼闊的平原,但仍嫌受束縛似的在不斷衝擊著河岸;而西去的群山,雖然走向與黃河相反,但彷彿也在力戒平坦,一更比一峰高。

這樣透過壯闊險峻的背景,就把潼關寫活了。同時將寫景與言情巧妙地結合起來,融進了詩人要求衝破約束的奔放情懷,是自我性格含蓄而又生動的描繪。

這裡的詩人即高山、大河,高山、大河即是詩人。因為詩人已把自己的精神投射到了高山、大河之上,在高度的審美愉悅中,詩人已與高山、大河進入了同一狀態,彼此相融,渾然不分而這「猶嫌束」「不解平」的黃河,高山,即是詩人傲岸不羈雄奇磊落胸懷的寫照是詩人特有的沖決一切羅網、奮發昂揚的心態的外化。

詩人在這首詩中所呈現出的,是一種擴張式的、外拓型的心態。這是一

4樓:加菲的吃貨生活

註釋①山坡羊——曲牌名,決定這首散曲的形式;「潼關懷古」才是標題。本文選自《全元散曲》(中華書局2023年版。

②潼關——古關口名,現屬陝西省潼關縣,關城建在華山山腰,下臨黃河,非常險要。

③山河表裡——外面是山,裡面是河,形容潼關一帶地勢險要。具體指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

④西都——指長安(今陝西西安)這是泛指秦漢以來在長安附近所建的都城。古稱長安為西都,洛陽為東都。

⑤躊躇——猶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處形容思潮起伏,陷入沉思.表示心裡不平靜。

⑥傷心——令人傷心的是,形容詞作動詞

⑦秦漢經行處——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陽和西漢(前206-25)的都城長安都在陝西省境內潼關的西面。經行處,經過的地方。指秦漢故都遺址。

⑧宮闕——宮殿。闕,皇門前面兩邊的樓觀。

譯文像是群峰眾巒在這裡會合,像是大浪巨濤在這裡發怒,(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潼關地勢堅固。

遙望古都長安,思緒起起伏伏。

途經秦漢舊地,引出傷感無數,萬間宮殿早已化作了塵土。

一朝興盛,百姓受苦;一朝滅亡,百姓還受苦

5樓:青雀舳

潼關吏唐 杜甫

士卒何草草,築城潼關道。

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餘。

借問潼關吏,修關還備胡?

要我下馬行,為我指山隅。

「連雲列戰格,飛鳥不能逾。

胡來但自守,豈復憂西都。

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

艱難奮長戟,千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戰,百萬化為魚。

請囑防關將,慎勿學哥舒。

(選自《杜少陵集》)

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使君賈

唐 韓愈

荊山已去華山來,日出潼關四扇開。

刺史莫辭迎侯遠,相公親破蔡州回。

(選自《韓昌黎集》)

過潼關唐 石介

昔帝御中原,守國用三策。

上策以仁義,天下無能敵。

其次樹屏翰,相維如盤石。

最下恃險固,棄德任智力。

驅馬過潼關,覽古淚潛滴。

開元帝道明,百蠻奉周曆。

田野富農桑,邊隅無寇賊。

紫宸日視朝,潼關夜常闢。

天寶君政荒,宮闈養虺蠍。

恩愛成怨疾,心腹生毒螫。

朝聞發漁陽,暮已卷河北。

鳴鼓渡潼關,矢及乘輿側。

重門徒爾設,關吏安所職。

始知資形勢,不如修道德。

(選自石介著《徂徠集》)

潼關宋、元 汪元量

蔽日烏雲撥不開,昏昏勒馬渡關來。

綠蕪徑路人千里,黃葉郵亭酒一杯。

事去空垂悲國淚,愁來沒上望鄉臺。

桃林塞外秋風起,大漠天寒鬼哭哀。

(選自汪元量著《水雲集》)

山坡羊·潼關懷古

元 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踟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選自張養浩著《金元散曲》)

潼關清 顧炎武

黃河東來日西沒,新華作城高突兀。

關中尚可一丸封,奉詔東征苦倉卒。

紫髯豈在青城山,白骨未收崤澠間。

至今秦人到關哭,淚隨河水無時還。

(選自《顧亭林詩集匯注》)

拜楊伯起墓道

清 王士禎

悠悠關內路,驅馬桃林塞。

歸鳥嶽祠邊,長河遠天外。

大鳥下潼亭,落羽今猶在。

夕日薦蘋蘩,愁心逐征旆。

(選自《漁洋山人精華錄》)

渡河西望有感

清 王士禎

使者河源復卻回,杖藜曾記到雲臺。

高秋華嶽三峰出,曉日潼關四扇開。

星宿海從天上落,崑崙槎自鬥邊來。

何時更訪茅龍去,東望滄溟水一杯。

(選自《漁洋山人精華錄》)

潼關二首

清 沈用濟

(一)重關踞天險,三輔重神京。

繡嶺遙尊嶽,黃河曲抱城。

一夫今保障,群盜昔縱橫。

星隕何年事,徒傷父老情。

(二)窺關如在井,立馬一峰高。

竟失山河險,徒誇汗血勞。

沙蟲迷白日,陵谷徙洪濤。

翻使黃巾笑,橫行遇汝曹。

(選自《清詩別裁集》)

滿庭芳·(和某人而作)潼關

清 曹貞吉

太華垂旒,黃河噴雪,鹹秦百二重城;危樓千尺,刁斗靜無聲。落日紅旗半卷,秋風急,牧馬悲鳴。閒憑弔,興亡滿眼,衰草漢諸陵。

泥丸封未得,漁陽鼙鼓,響入華清。早平安烽火,不到西京。自古王公設險,終難恃,帶礪之形。

何年月,剷平斥堠,如掌看春耕?

(選自《清名家詞》)

潼關清 王昶

鶉首星芒照九垓,規模百二自秦開。

關山蒼莽爭天險,文武飛騰出將才。

日軟旌旗橫戍邏,雲連城碟抱烽臺。

登高立馬休憑弔,看取三峰翠色來。

(選自《清詩選》)

潼關清 洪亮吉

出險復入險,別山仍上山。

河流五夜色昏黑,一片日紅先射關。

壯哉龍門濤,至此始一折。

驚流無風舟尚失,大魚如龍欲迎日。

風陵津北起黑波,重舸徑向中流過。

河聲漸遠波愈回,卻控馬首看全河。

君不見,哥舒拒祿山。

魏武破孟起,門開如雲列千騎。

喧聲動天箭灑地。時平雲氣亦卷舒。

孱卒立門司啟閉。關頭飯罷客亦閒。

早有太華開心顏。

(選自洪亮吉著《洪北江全集》)

望潼關清 峻德

立馬風陵望漢關,山峰高出白雲間。

西來一曲崑崙水,劃斷中條太華山。

(選自《清詩選》)

蝶戀花·登潼關城樓

張鴻績濁酒難澆心上事,才說登臨,又觸新愁起。漠漠寒雪千萬裡,長河落日天垂地。

醉後欄干慵更倚,冷月樓頭,誰會悲來意。莫聽烏烏橋下水,幾多未老英雄淚。

(選自《清詩選》)

潼關清 朱維魚

虎視龍興踞上游,洞開四扇俯神州。

西來翠疊三峰色,東去河兼八水流。

赤帝偏能降軹道,青騾底事出延秋。

唐陵漢闕俱黃土,獨剩秦時月照愁。

(選自《湖海詩傳》)

「潼關行」示楊廣文

清 魏源

久聞潼關名,今識潼關面。

此去華陽尚數程,天險誰言一當萬?

雨止嶽岫秋容青,風來關塞河聲健。

坐覺蒼茫萬古心,猶逐風雪四時變。

客言:十二連環堞,古設禁溝之西北。

連山塹谷亙西南,鎖斷飛鳥無形跡。

灞滻惟防東寇來,汴京又杜西師出。

間道尚聞商縣攻,變局紛紛罕沿襲。

守秦不守關,守關不守溝。

守溝不建堡十二,肘腋腹背差千秋。

我謂客言意深苦,請更為君擴胸腑。

戰車變騎騎變步,山川地利皆殊古。

成皋函谷古金湯,步攻近世誰嵎虎。

書生史事空撐拄,不若濁醪戰尊俎。

華山漸去驪山來,明朝更賦湯泉哀。

(選自《魏源集》)

長亭怨·由函谷至潼關作

清 江開

問誰把天根攻剖,萬古行人,地中盤走。月落聽雞,仰天如線但垂手。穀風排觸,山自作、邊聲吼。

令尹此為誰?識紫氣、從東來否?翹首。

又潼關四扇,壁立半天雄陡。河聲嶽色,聚眼底、讓誰銷受?且擱下,礪帶山河,好明日、新豐沽酒。

笑虎視龍興,都付陽關煙柳。

(選自江開著《浩然堂詩稿》)

出潼關渡河

清 譚嗣同

平原莽千里,到此忽嵯峨。

關險山爭勢,途危石墜窩。

崤函羅半壁,**界長河。

為趁斜陽渡,高吟擊楫歌。

(選自《譚嗣同全集》)

潼關有感

清 季振宜

興亡非一代,形勝覽層樓。

渭水千年濁,秦川萬里秋。

豺狼互吞噬,盜賊化王侯。

郵置無餘馬,皇華不肯休。

(選自《清詩別裁集》)

求亡羊補牢古文翻譯註釋

莊辛謂楚襄王曰 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輦從鄢陵君為壽陵君,專淫逸侈靡,不顧國政,郢都必危矣。襄王曰 先生老悖乎?將以為楚國襖祥乎?莊辛曰 臣誠見其必然者也,非敢以為國襖祥也。君王卒幸四子者不衰,楚國必亡矣。臣請闢於趙,淹留以觀之。莊辛去之趙,留五月,秦果舉鄢 郢 巫 上蔡 陳之地,襄王流掩了城陽。於是...

《河中石獸原文註釋翻譯謝謝

原文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 g n 山門圮 p 於河,二石獸並沉焉。閱十餘歲,僧募金重修,求石獸於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 zh o 數小舟,曳 y 鐵鈀 p 尋十餘里,無跡。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 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 f i 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湮 y n 於沙上...

誰有《石鐘山記》全文翻譯註釋

原文 水經 雲 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是說也,人常疑之。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得雙石於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桴止響騰,餘韻徐歇。自以為得之矣。然是說也,餘尤疑之。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