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的本質是什麼

2021-03-07 15:50:04 字數 5272 閱讀 5085

1樓:匿名使用者

認識,人腦在實踐基礎上對客觀事物的能動反映。意識的表現形式之一。外部世界的客觀存在是認識的最終流泉,外部世界的可知性是認識的可能性的根據。

認識的土體是社會的人,是在社會中生活並利用社會形成的認識活動的各種手段、形式以及思想資料的人。認識不是離開實踐而在

人的頭腦中憑空產生的,它是在社會實踐的客觀需要和實踐活動的基礎上發生、發展起來的心認識具有主觀和客觀兩重屬性。一方面,認識是作為主體的人以觀念的形式反映或再現客體,另一方面,認識是以客觀的社會實踐為基礎,認識的內容來自客觀世界,認識的目的和任務是要正確地反映客體,獲得關於外部現實的正確的知識,從實踐中來的認識,還要再回到實踐中去,使自身得到檢驗和發展,並用以有效地指導實踐,並通過實踐轉化為客觀現實,達到主觀和客觀、主體和客體的一致。認識包含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兩個階段:

感性認識是認識的低階階段;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階階段。人們在社會實踐中與外界事物直接接觸,通過各個感覺器官反映在人腦中的是事物表面、片面的現象,屬感性認識階段。感性認識是不完全的認識。

要完全反映事物即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必須積累豐富的感性材料,並對它進行思維加工,經過分析、綜合、歸納、演繹等邏輯活動,形成概念、判斷、推理的過程,使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揭示事物的內部聯絡、木質和規律。認識的真正任務就在於達到對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獲得關於事物真理性的知識,並用它來為人們的實踐服務。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之前,各派哲學對於認識的感性階段和理性階段的區分和聯絡,已有所認識和研究,但都未能給予科學的解決。

近代歐洲哲學史上的「經驗論」和「唯理論」,各執一端,或是片面誇大感性經驗的重要性,輕視理性認識,或是把理性認識看作是唯一可靠的認識,極力貶低感性認識。兩者都不瞭解認識過程中感性和理性的辯證統一。德國康德看到「經驗論」和「唯理論」各自在認識問題上的片面性,並試圖加以克服,可他卻得出人只能認識現象介面不能認識「自在之物」的結論,否認人類具有徹底認識世界的可能性。

但是,康德關於認識能動性思想的提出是一個貢獻,後為費希特、黑格爾等人在唯心主義基礎上加以發揮。辯證唯物主義克服了直觀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在認識問題上的錯誤和缺點,在實踐基礎上把認識看作是一個辯證發展的過程,從而對認識作出了科學的規定和解釋。它明確指出實踐是認識的

基礎,認識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映象,一切觀念都來自經驗,都是現實的反映—正確的或歪曲的反映。認識是德國黑格爾用語。是邏輯學概念論第三階段理念的三個部分(生命、認識、絕對理念)的第二部分。

指揚棄生命的理念直接性,理念從直接的個體性中解放出來而達到真理。其具體過程是:在生命階段理念的客觀性與主觀性處於不自覺的對立狀態,克服主觀性與客觀性的對立,也克服兩者的片面性,主體實現自身就是實現其對方,由此就達到了真理。

該過程表現出實踐與認識的對立。在認識活動之初,客體以先在的世界出現,認識主體是一張白紙,接受外界的材料並予以同化,認識到世界的「如此狀態」,即理論的認識。而在實踐活動方面,感性材料是虛幻

的,不構成真實世界,主體可以改造客觀世界,以符合自己的目的,以達到「應當如此,,郎實踐活動。因此認識分為認識與意志兩個方面,認識有限性在於其主客的對立,其統一性還是潛在的;意志則表現為「應當」,未實現的與實現了的,可能的與真實的無限遞進,達到至高的善。善的真理是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這說明世界在不斷完善之中。

2樓:sunshine琴琴

認識的本質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第一次科學揭示出來的。人類認識的本質是建立在實踐基礎上,主體對客體的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

3樓:匿名使用者

主體對客體的能動的反映

認識的本質是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認識是主體收集客體知識的主動行為,是認識意識的表現形式。

主體是有生命的物體,是行為的主導者和實行者。生物主體具有行為的需要和行為的能力,行為是生物主體的日常生活方式。

主體的日常行為可以分解為思維、認識、實踐三種具體形式;主體具有的行為需要和能力也可以分解為思維、認識、實踐三種具體的行為需要和能力。主體是思維、認識和實踐的主導者和實行者,主體具有思維、認識、實踐的需要和能力。

人是認識的主體之一,其他動物、昆蟲、植物也是認識主體大家庭中的成員。

客體是同主體處在相互作用、相互聯絡關係中的事物、現象、環境、矛盾和問題,是具有多種屬性和規定的認識物件,是知識的唯一**。客體具有質量、價值、意識、運動、時間、空間、數量的屬性和規定,是質量、價值、意識、時間、空間、數量組成的統一整體。

認識是主體發現客體對主體有所作用和影響後,感知組織在思維組織產生的認識意識的指揮下,有目的、有計劃地主動收集目標客體的屬性和規定知識,發現主體生存和發展面臨的現實危機、矛盾和問題,探索通過主體行為解決主體遇到的矛盾和問題的意向、方法、路線、和方案的行為。

認識的發生、發展和結束,是在認識意識的指揮下實現的,認識是認識意識的表現形式,認識的過程是認識發生以前確立的認識意向、認識方案、認識路線、認識法則的展現過程。我們通過詳細地觀察認識的過程,就可以發現主體在認識行為發生以前確立的認識目的、認識意向、認識方案和認識路線,發現存在於認識之中的認識意識。

認識意識是思維組織對感知組織獲得的知識分析處理後產生的,是指揮感知組織主動收集有關客體屬性和規定的知識,為思維作好知識準備的意向、方法、路線、方案和命令。

客體對主體的作用和影響是引起主體的思維組織對感知組織獲得的知識進行分析處理,從而產生認識意識的直接原因。

客體在一定的自然條件下,會通過空氣、光線等載體向外散發出包含自身屬性和規定的資訊知識。當主體同客體接近或接觸時,客體散發出的資訊知識便會進入主體的一個或多個感覺器官,使主體的感覺器官被動感受客體資訊的作用、刺激、和影響。

主體的感覺器官具有資訊轉化能力,能夠把進入感覺器官的資訊知識轉化為能經過神經網路傳送的電子訊號。當感知組織被動感受到客體散發出的各種資訊知識的作用和影響後,就會把感受得的資訊知識轉化為電子訊號,並傳送給主體的神經中樞。神經中樞分別收到不同感覺器官傳來的有關同一個客體的電子訊號後,就會形成有關客體的綜合知識。

客體對主體的作用和影響在神經中樞形成的知識,能夠喚起思維組織對感知組織過去獲得的有關知識的記憶,引起思維組織對記憶和現實中的具有共同特徵的客體的聯想和比較,使主體發現作用和影響主體的客體對主體所具有的價值和意義,發現主體面臨的生存矛盾和問題。在這個基礎上,思維組織就會根據主體的生存需要和能力、根據客體所具有的價值和意義,根據主體處置客體的經驗知識產生出相應的處置有關客體的意向、方法、方案和命令。

如果思維組織根據有關知識判明作用和影響主體的客體對主體的生存和發展不具有現實的意義和價值,思維組織就會根據感知組織獲得的經驗知識,產生出放棄對這個客體實行主體行為的意向和命令。

如果思維組織根據有關知識判明作用和影響主體的客體對主體的生存和發展具有正面或負面的價值和意義,思維組織就會根據感知組織獲得的經驗知識產生出指揮主體的有關組織實行具體行為,消除或擴大客體對主體的作用和影響,實現主體生存發展目標的意向、和命令,產生出實踐意識。

如果思維組織根據對感知組織獲得的知識全部知識的分析處理,不能夠判明作用和影響主體的客體對主體的生存和發展具有何種價值和意義,思維組織就會根據感知組織過去獲得的經驗知識,產生出與這種情況相適應的指揮感知組織主動收集有關客體的知識,以發現客體對主體的生存所具有的意義和價值,發現主體所面臨的生存矛盾和問題,發現客觀現實對主體生存和發展提出的必然要求,發現通過主體的具體行為,實現生存和發展目的的意向,路線、方案和命令。

認識意識從思維組織中產生併傳送給感知組織以後,主體的各個感覺器官就會立刻行動起來鎖定目標客體,對目標客體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表現出十分的警覺和關注。於是,有認識意識指揮的、有感知組織和感覺器官實行的主動收集客體資訊知識的主體行為便發生了。在認識意識的指揮下,主體的每個感覺器官主動、有序、合理地進行收集有關客體屬性和規定的知識,並把收集到的知識進行整理。

隨著認識的進行,思維組織在認識開始以前制定的認識方案也會有條不紊地自然展現出來,認識目的也會不斷地得以實現。

認識的發展變化和結束也是在認識意識的指揮下實現的。

隨著認識行為的進行,感知組織獲得的客體知識會越來越多,認識過程中所出現的新問題也會被感知組織發現並傳送到神經中樞。思維組織通過對感知組織新獲得的知識和過去獲得的知識的分析和處理,就會產生出指揮認識行為有所變化和發展的新的認識意識,認識行為在新的有所改進的認識意識指揮下,就會發生一些發展和變化,使認識行為更加合理和富有效率。

隨著認識的進行和認識預期目標的全部實現,思維組織通過對感知組織獲得的全部知識的分析處理,就會產生出停止認識行為的意向和命令。於是,有認識意識指揮的認識行為便結束了。

認識是主體生產知識的生產活動。

主體認識客體、收集、整理客體各種屬性和規定的行為是生產知識的生產活動。主體通過對感知組織過去和現在獲得的全部知識的分析和處理,發現主體所面臨的生存矛盾、危機和問題、發現主體通過自身行為解決遇到的矛盾和問題必須採用的方式、方法、路線和方案也是生產知識的生產活動。

知識是主體的主動認識行為產生的,是主體主動行為的結果。知識不是脫離主體的主動認識行為,由客體對主體感覺器官的作用、刺激和影響在神經中樞自然形成的。只有在主體對目標客體進行關注並表現出濃厚興趣的情況下,客體對主體感覺器官的作用、刺激和影響才會在主體的神經中樞形成映像和知識,沒有主體的關注和興趣,客體對主體的作用、刺激和影響就不會在主體的神經中樞形成任何映像和知識。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客體是多種屬性和規定組成的統一體,在組成客體的形式、質量、價值、意識、運動、時空、數量多個部分中,能夠通過空氣、光線等載體主動作用和刺激感覺器官的部分所佔的比例很小,主體不能夠憑藉被動感受客體的作用和刺激獲得客體的全面知識。有關客體各種屬性和規定的知識,只有在主體認識意識的指揮下,通過思維組織、感知組織和肌肉組織的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夠獲得。

認識是同思維和實踐相互區別相互聯絡的具體行為。

我們如果詳細觀察和分析認識的心理活動過程就會發現,在認識的整個心理活動過程中思維、認識和實踐是交替進行的,思維、認識和實踐互為發展的條件和基礎,認識和實踐離不開思維產生的認識意識和實踐意識的指揮,思維離不開認識獲得的知識原材料,認識也離不開實踐給認識組織和認識器官提供的接近和接觸客體和認識物件的有利條件。

在我們常說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之間,在認知心理過程的不同階段之間,在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不斷前進的認識迴圈往復過程中,思維是不可缺少的橋樑或中間環節,沒有思維認識的過程就不能完成,認識的目的就不能實現。沒有思維和實踐就沒有認識。

知識是認識的結果,是認識物件或客體的屬性、規定、關係、特徵、要求、能力在主體神經中樞的表現形式。

概念是知識的基本單位和表現形式,是關於認識物件和客體的屬性、規定、能力、特徵的概括和總結。

知識是主體創造的具有客觀實在性和自身特點的具體事物。知識同任何事物一樣具有多種屬性和規定。知識是質量、價值、意識、運動、時空和數量組成的統一體。

知識作為客體是認識的物件和新知識的**。

【釋義】:①認得;相識:我認識他|認識的人告訴我說。

②懂得;理解:通過學習,我認識了這個道理。③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包括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社會實踐是認識發生和發展的基礎,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也是認識的目的。

認識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原理認識的本質及發展規律論文

本質 認識是人腦反映客觀事物的特性與聯絡 並揭露事物對人的意義與作用的思維活動。發展規律原理 從廣義上講,認識包含人的所有認知活動,即為感知 記憶 思維 想象 語言的理解和產生等心理現象的統稱。認識是一種資訊加工過程,可以分為刺激的接收 編碼 儲存 提取和利用等一系列階段。從狹義上講,認識有時等同於...

力的本質是什麼力的本質是什麼?

非平衡狀態下,力的本質就是一種能量的傳遞和轉化。比如我用手推門,是我體內的化學能轉化為了門的動能。再比如雨滴因為重力而下落,是勢能轉化為了雨滴的動能。所以,該狀態下的力是能量傳遞和轉化的一個過程 一種途徑,他可以是直觀的作用,也可以是無形的作用,但是最終的結果就是能量的傳遞和轉化,以此達到一種短暫的...

愛情的本質是什麼,愛情的本質是什麼?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一份真愛,但懂得愛情本質的人又有多少呢?愛情是什麼?沒有人可以真正解析清楚。但我們都知道愛情是美好的,是一種可以讓我們感到幸福,身心愉悅的東西。其實,愛情並不偉大,也不高尚,也沒那麼純粹,因為愛情是在人之間產生的。人容易變,而且人在每個階段對愛情都會有不同的需求,那愛情就更容易發生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