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勸學讀後感讀荀子勸學有感

2021-03-07 08:34:08 字數 5219 閱讀 1071

1樓:我係細菌

《荀子》全書三十二篇,而以《勸學》為首,非常

符合修道的次第。《勸學》又以「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開篇。

學習是貫穿修道始終的。沒有正確的見地只能是盲修瞎煉。然而學習又得先有目標。

應該「始乎為士,終乎為聖人」,這也是教育的根本方向。這種聖賢教育與功利教育的區別就是「為之,人也;舍之,禽獸也。」

《勸學》這篇最重要的就是講到了明心見性的方法。這個方法就是「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有德才能明道。

但德是一切眾生所共有的,謂之性德。然而僅有性德是不行的。因為眾生的性德被無明給矇蔽了,無法顯示其光明清淨的妙用,反而顯示出汙濁的身心世界,令眾生枉受輪轉六道的痛苦。

只有依靠修德才能使性德的清淨光明顯示出來。修德就是積善,積善即是明道的資糧。善法有世出世間的不同。

這種不同固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行者自己的心志之強弱。所以即使儒家的道,也並不是侷限世間的,這種理解是非常膚淺的。儒家之道行之極處也是可以出世的。

當然,在一切出世法中,佛教是最為高超圓滿的。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這絕非凡夫之境界。眾生本來是神而明之的,之所以會變成愚昧,實在是性德被障礙的緣故。因為修德而顯出性德,神明不過是性德之用而已,荀子知曉其是自得,非從外來。

「聖心備焉」,聖心即是真心,「備」者恢復也,去妄顯真。荀子所在的時代,佛教尚未傳入中國,但絕不可說中國即無悟道者,佛經亦云「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荀子可謂無師自悟,但其之所以能夠悟道還是因為其修學暗合道妙。宣化上人曰老子孔子皆菩薩示現,則荀子之本跡我亦不敢妄測。從《勸學》篇中我們可以明白其修學思想與佛教戒定慧三學是暗合的。

荀子對道心之堅固非常重視,而曰:「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謂德操。」德操是修道最重要的,這種德操與積善的關係是密切的,是真正的戒。

「德操然後能定,能定然後能應。能定能應,夫是之謂**。」「應」即是「慧」,也可以說「定」是「止」,「應」是「觀」,「能定能應」即「止觀圓融」。

這時候才可謂之**,即成就道業之人。

成就之後,荀子再談到了其境界「天見其明,地見其光」。天地間純是一片光明,由此可知荀子的證量一二。最後荀子以「君子貴其全也」作結,勉勵後學勿得少為足,當勤精進。

2樓:匿名使用者

網上都有,以後自己搜

荀子<勸學>讀後感

3樓:冰封過往

《荀子》全書三十二篇,而以《勸學》為首,非常符合修道的次第。《勸學》又以「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開篇。

學習是貫穿修道始終的。沒有正確的見地只能是盲修瞎煉。然而學習又得先有目標。

應該「始乎為士,終乎為聖人」,這也是教育的根本方向。這種聖賢教育與功利教育的區別就是「為之,人也;舍之,禽獸也。」

《勸學》這篇最重要的就是講到了明心見性的方法。這個方法就是「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有德才能明道。

但德是一切眾生所共有的,謂之性德。然而僅有性德是不行的。因為眾生的性德被無明給矇蔽了,無法顯示其光明清淨的妙用,反而顯示出汙濁的身心世界,令眾生枉受輪轉六道的痛苦。

只有依靠修德才能使性德的清淨光明顯示出來。修德就是積善,積善即是明道的資糧。善法有世出世間的不同。

這種不同固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行者自己的心志之強弱。所以即使儒家的道,也並不是侷限世間的,這種理解是非常膚淺的。儒家之道行之極處也是可以出世的。

當然,在一切出世法中,佛教是最為高超圓滿的。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這絕非凡夫之境界。眾生本來是神而明之的,之所以會變成愚昧,實在是性德被障礙的緣故。因為修德而顯出性德,神明不過是性德之用而已,荀子知曉其是自得,非從外來。

「聖心備焉」,聖心即是真心,「備」者恢復也,去妄顯真。荀子所在的時代,佛教尚未傳入中國,但絕不可說中國即無悟道者,佛經亦云「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荀子可謂無師自悟,但其之所以能夠悟道還是因為其修學暗合道妙。宣化上人曰老子孔子皆菩薩示現,則荀子之本跡我亦不敢妄測。從《勸學》篇中我們可以明白其修學思想與佛教戒定慧三學是暗合的。

荀子對道心之堅固非常重視,而曰:「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謂德操。」德操是修道最重要的,這種德操與積善的關係是密切的,是真正的戒。

「德操然後能定,能定然後能應。能定能應,夫是之謂**。」「應」即是「慧」,也可以說「定」是「止」,「應」是「觀」,「能定能應」即「止觀圓融」。

這時候才可謂之**,即成就道業之人。

成就之後,荀子再談到了其境界「天見其明,地見其光」。天地間純是一片光明,由此可知荀子的證量一二。最後荀子以「君子貴其全也」作結,勉勵後學勿得少為足,當勤精進。

4樓:火星真亮

要讀後感?樓上的是嗎……

《荀子》全書三十二篇,而以《勸學》為首,非常符合修道的次第。《勸學》又以「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開篇。

學習是貫穿修道始終的。沒有正確的見地只能是盲修瞎煉。然而學習又得先有目標。

應該「始乎為士,終乎為聖人」,這也是教育的根本方向。這種聖賢教育與功利教育的區別就是「為之,人也;舍之,禽獸也。」

《勸學》這篇最重要的就是講到了明心見性的方法。這個方法就是「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有德才能明道。

但德是一切眾生所共有的,謂之性德。然而僅有性德是不行的。因為眾生的性德被無明給矇蔽了,無法顯示其光明清淨的妙用,反而顯示出汙濁的身心世界,令眾生枉受輪轉六道的痛苦。

只有依靠修德才能使性德的清淨光明顯示出來。修德就是積善,積善即是明道的資糧。善法有世出世間的不同。

這種不同固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行者自己的心志之強弱。所以即使儒家的道,也並不是侷限世間的,這種理解是非常膚淺的。儒家之道行之極處也是可以出世的。

當然,在一切出世法中,佛教是最為高超圓滿的。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這絕非凡夫之境界。眾生本來是神而明之的,之所以會變成愚昧,實在是性德被障礙的緣故。因為修德而顯出性德,神明不過是性德之用而已,荀子知曉其是自得,非從外來。

「聖心備焉」,聖心即是真心,「備」者恢復也,去妄顯真。荀子所在的時代,佛教尚未傳入中國,但絕不可說中國即無悟道者,佛經亦云「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荀子可謂無師自悟,但其之所以能夠悟道還是因為其修學暗合道妙。宣化上人曰老子孔子皆菩薩示現,則荀子之本跡我亦不敢妄測。從《勸學》篇中我們可以明白其修學思想與佛教戒定慧三學是暗合的。

荀子對道心之堅固非常重視,而曰:「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謂德操。」德操是修道最重要的,這種德操與積善的關係是密切的,是真正的戒。

「德操然後能定,能定然後能應。能定能應,夫是之謂**。」「應」即是「慧」,也可以說「定」是「止」,「應」是「觀」,「能定能應」即「止觀圓融」。

這時候才可謂之**,即成就道業之人。

成就之後,荀子再談到了其境界「天見其明,地見其光」。天地間純是一片光明,由此可知荀子的證量一二。最後荀子以「君子貴其全也」作結,勉勵後學勿得少為足,當勤精進。

希望對你有幫助

5樓:匿名使用者

青出於藍而青於藍 冰水為

之而寒於水

不積跬步 無以至千里 不積小流 無以成江海 騎驥一躍 不能十步 駑馬十駕 功在不捨

蚓無爪牙之力 上食埃土 下飲黃泉 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蟮之穴無可寄託者 用心躁也 。。。。。。

好文啊。。。。。。。。。。。。

讀荀子勸學有感

6樓:匿名使用者

當今世界是一個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知識更替日新月異的經濟時代。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如何才能抓住機遇、尋求發展、迎接挑戰呢?自從讀了荀子的《勸學》,給了我很多啟示。

一、「學不可以已」樹立正確的終生學習觀。

如今的幼兒教師迫切需要教師更新教育觀念,不斷進取,樹立正確的終生學習觀。開展多渠道的自主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科學文化知識、專業技能和業務素養,努力更新自我、完善自我。工作中勇於創新實踐,善於總結反思。

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不斷進步,跟上教育發展的步伐,與國際教育接軌。

相反,如果你僅靠自己過去在學校裡學的那點知識和技能,停滯不前,遲早會被教育改革的步伐所淘汰。老師們,在這樣一個發展一日千里的時代,一天不學習就等於落後,所以轉變你的教育觀、學習觀樹立正確的終生學習觀勢在必行。

二、「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經濟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向我們進一步證實了「只想不做」是不會獲得成功的。古人尚且知道抓緊點滴的時間學習,作為今天的幼兒教師就更應該珍惜每一分一秒的時間,儘可能的掌握多方面的文化知識,不斷更新自己,完善自己,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當代的幼兒教師們在學習上還存在兩大誤區:一是有的幼兒教師認為學習就必須向書本、向專家教授學習,或在專門的學校裡的學習。其實不然,學習的方式多種多樣。

例如:可以向孩子們學習,向同事們學習、向家長們學習……只要學做一個有心人,學習的東西無處不在。另外有的幼兒教師認為,只要學好專業知識和技能就行。

在今天這個時代,抱有這樣的想法是絕對不允許的。這是因為,隨著幼教改革步伐的日益加快,在當代的幼教行列中,科學素養的缺失日趨嚴重,並已被越來越多的幼教專家們所重視,他們強烈呼籲:努力提高幼兒教師的科學素養。

可見,今天的我們不僅要具備優良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而且要向更加廣闊的知識海洋邁進。這樣才能在工作中得心應手。

三、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致江海,培養良好的學習品質。

我認為這句話包含兩層意思。其一是說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由少積多、由易到難的過程。其二是說學習要貴在堅持。

任何人做任何事如果沒有堅強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念,都是不會獲得成功的。那麼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在今天這種競爭激烈的環境裡,如果沒有堅強的毅力,做事三分鐘熱度,後果只會落個一知半解,略知皮毛,不會真正領悟到其中的精華之所在,從而也就不會有所成就。所以有這樣一句話:

江海不拒細流方能成其深,泰山不拒抔土方能成其大。是啊,但願我們的幼兒教師們都能時時做到「積跬步,致千里,積小流,成江海」。

四、學以致用,不斷總結經驗,加以反思,不斷成長。

學習的目的就是不斷進步,不斷成長。學到的任何理論知識如果不能與實踐相結合,那它永遠都只能是紙上談兵。現代的幼教改革,特別是隨著新《綱要》的頒佈,廣大幼兒教師的教育觀念正在逐步的轉變。

但觀念的轉變並不是最根本的目的,觀念的轉變最終要落實到教師的教育行為上。在實踐的過程中應竭盡全力的做到理論聯絡實際。另外,在工作實踐中,除了需將理論知識加以運用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在運用的過程中善於及時總結經驗,在經驗的基礎上加以反思,記錄,這樣才會在工作中做到穩紮穩打,達到不斷進步、成長的目的。

俗話說,長江後浪推前浪。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誰不希望我們的下一代能「取之於藍而青於藍」。作為教師,我為自己肩上的擔子感到巨大的壓力。

老師們,為了自己,為了孩子們,為了祖國的未來,能不學習,能不努力嗎?時不我待阿!

總之,新時期的幼兒教師應把握時機、不斷學習,不斷成長。只有這樣才會使自己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無愧於時代對我們的召喚。

《孫權勸學》讀後感,讀《孫權勸學》有感 好

讀 孫權勸學 有感 好 孫權勸學 這篇文章講的是吳王孫權勸其大將呂蒙學習的故事,讀了這篇文章,我從中受到了不少啟發。首先我認識到人不學習是不行的。大家都知道狼孩的故事,一個從小被狼養大的孩子,自然沒有學習的機會,甚至連一點人類的基本技能都沒有學會,她17歲時的智商才是我們正常人3歲的智商。我又想起小...

荀子《勸學》全文翻譯,荀子勸學原文及翻譯

勸學先秦 荀子 君子曰 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 p 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幹 ...

勸學的中心論點,荀子《勸學》的中心論點和層意,最後一段分為幾層

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 藝無止境,學海無涯,活一輩子,學一輩子 學須堅持,恆久不懈,持之以恆。棄惡從善的工程是人一輩子的事業。以公 為例,筆試申 章寫作指導之論點 分論點 是從屬於中心論點併為闡述中心論點服務的若干思想觀點。分論點要求並列式分解,從不同的側面橫向來分解中心論點。從材料中提煉論點 申論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