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農具的發展

2021-03-07 06:04:28 字數 4894 閱讀 3593

1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也是一個農業大國。而農業的發達與否又與農具有著直接的關係,先進的生產工具能極大地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在千百年的生產實踐中,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了種類繁多的農具,並不斷改進完善,使之成為推動我國農業發展的槓桿之一。

從半坡遺址和河姆渡遺址出土的時期到商周時代的青銅器,從春秋戰國鐵製農具與牛耕的普遍才用到隋唐曲轅犁、筒車的發明。無不表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能。下面我們分四大階段,略述主要農具的產生和發展。

一、西周以前的石制農具

原始農業始於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從此,人類擺脫了長期靠採集和狩獵取食為生的局面,進入到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那時,我們的祖先使用的農具是石料磨製的(也有一些骨器和木器)。

石器作為我國的主要農具一直使用到春秋前後,長達四五千年之久。

在母系氏族公社時期,我國有兩處重要的原始人生活遺址,即半坡遺址和河姆渡遺址。這兩處都出土了為數不少的原始農具,有石斧、石刀、石鏟、石鐮、木耒、骨耜等,這是我國最早的農具。其中耒、耜是用來翻土、挖溝、打洞的工具。

父系氏族公社時期,男子取代婦女成為生產勞動的主要力量。這一時期農具的一個重要進展是出現了三角形石犁。據《山海經・海內經》記載,「(後)稷之孫曰叔均,是始作牛耕」,叔均之時,正值父系氏族公社末。

但這一記載未必可信,當時的耕犁很可能是用人力牽引的。犁耕的採用是農業史一個劃時代的進步。另外,這一時期在江南出現了用於捻河泥的水田農具竹竿。

其他農具也有所改進,如,出現了石鋤、蚌鋤等,它們對於開墾乾硬的旱地和作物田間管理都有著重要作用。最能說明這一時期農具改程序度的,是近年在安徽潛山薛家崗出土的一把石刀,刀背側竟整齊地鑽有13個細孔。石刀比以前的更鋒利,長度也加大了,只要裝上木柄就是一把極好的鐮刀。

商代是發達的青銅時代。我國各地出土的青銅器數量之多、形體之大、品質之精、造型之美,舉世稱道。但需要指出的是,從我國大江南北出土的大量青銅器來看,主要還是用於宗教祭祀和裝飾而不是農業生產。

所以,直到春秋戰國以前,我國的農具仍以石器為主。當然這並不排除在一些經濟發達的地區,間或使用一些青銅器。近年來在河南、湖北、江蘇等地就出土了一些青銅攫、青銅鏟、青銅鐮之類。

青銅農具的推廣雖然受到造價、產量等限制,但金屬農具畢竟代表著我國農具的未來。

青銅時代,我國農具的種類較以前變化不大,耒耜仍然是使用最廣泛的翻土農具。但是,牛耕在商代的出現不能不說是中國農業史上的一件大事。江西大洋洲商墓(一說是祀坑)出土的青銅犁頭,為我國牛耕歷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實物材料,可以佐證甲骨文中有關犁耕的記載。

二、春秋戰國時期鐵器和牛耕的廣泛採用

進入春秋戰國以後,鐵製農具已經普遍使用。以鐵器作農具,有**低廉、刃口堅硬銳利、鍛打成型方便等優點。鐵製農具是我國農具演進過程中的一次重大飛躍。

鐵製農具的廣泛使用,極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耕地面積擴大了,產量增加了,耕地方式也發生了轉變。這一切有力地推動了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變化,中國社會慢慢由奴隸社會步入封建社會。

春秋時期,除種類繁多的鐵製農具外,值得一提的是桔槔被用作灌溉工具。它將一根長長的木頭拴在木樁上,一頭繫上石頭之類的重物,一頭掛上水桶,利用槓桿原理,讓重物和水桶上下移動。用這種方法提水極為省力輕便。

《莊子・天地篇》有孔子的大**子貢贊桔槔的話:「有械於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見功多。」

鐵製農具到戰國時期,特別是戰國中期各國變法之後,更以空前的規模推廣。新中國成立以來,在北起遼寧、南至廣東、東起蘇魯、西至川陝的廣大地區,都有戰國鐵器的出土。如,、鋤、鏟、鍤、鐮、犁,應有盡有。

三、漢代耬車、翻車、扇車和犁壁的發明

漢代是發明和改造成果最多的朝代,許多機械農具都產生於漢代。耬車是世界上最早的播種機。它是由漢武帝時搜粟都尉趙過發明的。

耬車用牛牽引,將開溝、下種、蓋土三道工序一次完成,這一大膽和富有想象的設計令人叫絕。耬車有耬架、耬鬥、耬腿和耬鏟等構成,有一腿的、二腿的、三腿的,以後有多至七腿的。一腿可播種一行。

趙過發明的是三腿耬,即能同時播種三行。用耬車播種,一人一天可下種百畝,且埋種的深度和種子的株距行距保持一致,從而大大提高了播種效率和質量。

翻車,又叫龍骨水車,是我國古代最為重要的灌溉工具。翻車系東漢時畢嵐首創,三國時魏國的機械製造專家馬鈞又加以改進。作為一種灌溉工具,它在我國已使用了1800多年。

翻車利用齒輪原理,用腳踩帶動長長的木鏈(即龍骨),木鏈等距離地拴滿了豎著的刮板,外面套著水槽。刮板隨木鏈繞時,將水刮入水槽,刮板將水槽攔成一格一格,相當於一個個移動的水箱,隨著木鏈的繞轉,水源源不斷地流進田裡。後來還有牛拉磨盤和風力驅動的翻車,更加省力省工。

扇車,又叫揚扇、風車,是一種揚場淨粒的器械,西漢時發明,一直使用至今。扇車由車架、外殼、風扇、入鬥及調節門等構成。工作時,將未淘淨的糧食倒進木鬥,然後一隻手搖轉風扇,另一隻手緩緩地開啟調節門,入斗的穀物下落,落下的穀物遇風後,輕輕地,癟谷和其他雜物從車尾排出,飽滿的穀粒從車腋下滑進籮筐裡。

用它可以把剛從打穀場脫粒或經碾谷後需分糠的糧食淘淨。

作為農耕最重要的工具――犁,在漢代也有重大改進,這就是犁壁的發明。春秋戰國時期的犁只有一個犁鏵。那時犁鏵成「v」形,開口過寬,不易深耕,犁鏵破土後,很難將大土塊翻往一側折碎,而僅能起破土開溝的作用。

這樣,牛畜吃力,操犁者也不輕鬆,耕作效率不高。為了克服這些弱點,西漢時發明了犁壁。它是一塊斜卷的鐵板,裝靠在犁鏵的後面,耕地時,能將犁鏵剷起的土塊翻轉撂向一邊,鬆土的效果好,還可以為田地起壠。

漢代的耕犁形式很多,除一人一牛的單耕犁外,還有二牛三人的犁,二牛一人的合犁和一牛的雙轅的套犁等。其中,一人牽牛,兩人各扶一犁的勞作方式曾大力推廣。東漢時,還出現了一種輕巧的短轅犁。

我國的農具發展到漢代,已基本齊全。

四、隋唐筒車和曲轅犁的出現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數百年間,我國農具的發展是一個相對的間歇期。隨著隋唐的勃興,中國封建社會進入繁榮鼎盛時期,國家的長期統一穩定、經濟的發展,促使了農具的改進,筒車和曲轅犁的出現,代表著這一時期最重要的成就。

筒車是一種完全利用水能的灌溉工具,在蒸汽機發明之前,這應該是最先進的科學「自動」裝置了。筒車靠流動的河水、渠水衝動水輪提水,水輪外側周身斜綁著許多竹製或木製水筒,水輪被水力衝擊,不停地旋轉,水筒隨水輪先是入水盛滿,再出水翻土,待上筒轉過最高處後,筒中的水自然倒出,流入接水槽,最後流到田裡。筒車裝好後,不需要人員照管,極為省事。

曲轅犁,唐朝詩人陸龜蒙在《耒耜經》中有詳細記載。隋唐以前,犁架都是直轅,大而笨重,難於靈活調節犁地的深淺。改直轅為曲轅後,使得犁架變小,使用靈活。

這一木之彎使得耕田者在耕作過程中能夠自由調節犁地的深淺,從而改變了過去二牛抬槓式的牽引方式,只用一牛即可輕鬆地挽拉一具耕犁。這一改進,再次提高了耕地的效率。我國的耕地至此基本定型。

今天我國農村使用的耕犁仍是這種形式。

我國農具的發展到隋唐時代就基本歇腳了。宋元和明清以後近千年基本都是沿用古人發明的農具。

2樓:張左思

(耒耜)傳說最古老的工具,大約在炎帝時期。(翻土農具)(钁) 最早出現商代,春秋戰國時較多。(似鎬的刨土工具)(銅鏟)商代(青銅器。剷土除草用的農具)

(牛耕)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腳踏耕具)

(犁耕)漢代。(翻土農具)

(都勻犁)春秋戰國。(翻土農具)

(鏹犁)又寫作「槍犁」或「戧犁」,時間不詳,產自山西。(翻土農具)(曲轅犁)最早出現於唐代後期的東江地區。(翻土農具)(耦犁)西漢。(二牛三人一組耕地)

(鐴土 鐵鏵)秦漢時期。(鐵鏵為耕犁破土的鋒刃,鐴土是耕犁的翻土器)(犁錧) 戰國時期。(翻土農具)

(犁鑱) 周朝。(翻土農具)

(竹莜)也叫「竹爬」 出現於西漢。(翻土農具)(銍)戰國。(翻土農具)

(鐮)周朝。(除草工具)

(疀)沒有出土文物,大約時間在春秋戰國。()(劐子)戰國。(翻土農具)

(耨)秦代。(鋤草的農具)

(鋤)西周時代。(翻土農具)

(耰)先秦。(弄碎土塊,平整田地用)

(耰鉬)先秦。(用來平田鬆土的農具, 鋤把)(鐙鋤)元代有記載,具體出現時間不詳。(翻土農具)(桔槔)春秋時期。(原始的井上汲水工具)

(渠疏)漢代。(灌溉)

(櫝櫨)秦,漢代較為普遍。(翻土農具)

(翻車)東漢。(刮板式連續提水機械)

(水車)東漢造出雛形,完善於三國。(農業灌溉工具)(水轉筒車)隋朝興盛於唐。(農業灌溉工具)(浙碓)大約元代。(翻土農具)

(代耕架)源於唐代,改進於明。(人力牽引的耕地機械)(孔明車)東漢造出雛形,完善於三國。(農業灌溉工具)(龍骨水車)始於東漢,三國改進。

(排水灌溉的機械)(鍤)漢朝。(掘土的工具)

(鐵鍬)戰國出現鐵,杴於西漢。(耕地,剷土的農具)(三腳耬)戰國時期就已有一腳耬車,西漢出現三腳耬。(播種機的一種)(六爪犁)漢朝文獻有記載,隋朝把「六爪犁」 註釋成 「楎」。

()(耙)北魏。(翻地農具)

(連枷)戰國、秦漢時代。(由一個長柄和一組平排的竹條或木條構成,用來拍打穀物、小麥、豆子、芝麻等,使子粒掉下來)

(簸颺)最早大約於戰國,最晚大約於漢朝。(簸萁)(杵臼)西周。(臼 舂搗糧食或藥物等的工具)(石磨)漢代以後才稱為磨,漢前稱「磑」。(把米、麥、豆等糧食加工成粉、漿的一種機械)

(踏碓)發明於西漢。(去秕、脫殼的糧食加工用具)(風車)漢代。(機械灌溉)

(颺扇)大約源於西漢。(揚穀器,揚除糠秕的一種風力機械)(耩)北魏有記載。(用耬播種或施肥)

(竅瓠)北魏。(播種農具)

(耘杷)元代《農器圖譜》記載。(翻地農具)(耘盪)元代。(水田中除草鬆泥的農具)

(耘爪)元代。(除草和鬆土用)

(秧馬)北宋。(插秧和拔秧的工具)

(長鑱)唐已出現。(踏田農具)

(踏犁)唐代。(翻土農具)

(犁刀)「犁頭」戰國已經出現。(翻土農具)(蹚頭)考古挖掘,出土最早的蹚頭是北宋時期。(疏鬆兩側的土壤,清除兩側的雜草)

(推鐮)也叫「青銅耨」,春秋戰國時期。(翻土農具)(麥釤)元代。(割麥刀)

(麥綽)元代。(收麥工具)

(麥籠)元代。(收麥工具)

(水碓)魏末晉初時期。(灌溉)

(水碾)魏晉南北朝。(靠水力推動的碾子)

(船磨)元朝。(搗米器具) (碓機) 西漢末年。(搗米器具)(跖鏵)元朝有記載。(翻土農具)

簡述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特點,中國古代科技發展有何特點?

1 實用性 大多數是服務於農業和手工業,間接為強化大一統的君權服務。2 經驗性 多是對生產經驗的直接記載或對自然現象的直觀描述。3 封閉性 古代科學理論的技術化傾向嚴重,而這些技術又不具開放性,沒有轉化為普通的社會生產力。4 片面性 對社會科學的研究多於自然科學 1 古代中國獨自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科學...

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經歷了哪階段,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經歷了哪四個階段

我國古代 發展,大致經歷了六個階段。上古到先秦兩漢,這是我國古代 的醞釀和萌生時期。主要是先秦的 寓言 即神話 如 精衛填海 夸父逐日 黃帝擒蚩尤 后羿射日 等。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 志人 志怪 合稱為筆記 這一時期,我國 初具規模,主要作品有幹寶 搜神記 劉義慶的 世說新語 等。唐代出現了唐傳奇...

試述中國古代刑罰制度的發展演變,中國古代刑罰制度的演變

刑罰是對犯罪分子進行刑事制裁 維護社會穩定的有力工具。自從人類社會進入文明社會開始,犯罪現象就從來沒有消退過,而且也永遠不可能消失。自從國家正權的建立,就代表著公力救濟取代了私力報復,國家成為了唯一有權行使刑罰權的主體,從此,人類告別了原始社會時期的血親復仇,人類向文明和理性邁進了一大步。由於原始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