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進幼兒教師專業成長

2021-03-06 09:28:30 字數 4813 閱讀 9006

1樓:匿名使用者

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離不開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而先進的教育理念,是在不斷閱讀理論書籍、傾聽理論講座、和其他教師相互交流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教師只有在實踐中自覺地運用各種教育理論,參與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不斷分析教育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同教師們相互交流,評價、反思,關注和分享教師們先進的教育經驗;才能在教育實踐過程中,通過自我反思,檢驗自身已有的理論,調整不適宜的教育行為,構建、擴充套件自身的教育經驗,從而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不斷提高。

教育改革從「書本」到「人本」的過度,對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要求幼兒教師對自己的教育物件要從「高高站立」轉到「俯下身子」予以關注,要積極探索、尋找在教育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然後不斷實踐、反思、改進、創新,把自身的專業成長與幼兒的發展聯絡在一起。那麼,怎樣促進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呢?

斯騰豪斯提出教師的專業成長有三條途徑:通過系統的學習;通過研究其他教師的經驗;檢驗已有的理論。

一、通過系統學習,提高教師理論水平

(一)閱讀理論書籍、傾聽理論講座、整合教育理念

一提到理論知識,我們就會想到,看書、聽專家講座、通過**等外界的灌輸。而真正掌握理論知識的過程是自身主動建構的過程,是從自身原有的理論基礎上,吸收外界不同的資訊**,然後不斷實踐檢驗、研究發現,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如:

在一次教研活動中,討論「園本」課程。有位青年教師把「園」當成是「原」字。可見這位教師只是聽到有「園本」課程,沒有追根求源去理解「園本」課程的理論內涵,更沒有腳踏實地以先進的理念為指導,去挖掘其根本意義。

於是我們開展對什麼是「園本」課程、怎樣實施「園本」課程的討論。經過幾次的討論學習,這位青年教師逐步掌握了「園本」概念,並開始嘗試進行「園本」課程的研究。

因此,只有以自身積極思考、辨別為前提,然後領悟、遷移、融合、整理、運用、內化成自己的理論結構,才能真正使自己的理論得以提高。

(二)加強教師之間理論知識的交流

在日常的工作中,每位教師的理論水平差異很大,組織教師間的互動切磋很有必要。因為她們會在濃厚的交流氣氛中,吸收別人的經驗,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經過加工提煉,再到實踐中去驗證,交流、實踐……就是在這迴圈往復的過程中,教師們不斷超越自己原有的理論經驗,使自身的理論水平逐漸加高。如:

教師在工作中經常遇到主題的選擇與實施的問題。我們便利用教研活動,討論。討論者充分解釋怎樣做才是有效選擇與實施主題,其理論根據是什麼。

在激烈研討的過程中,每位參與教師,從各個角度去審視一系列的教育觀點,過濾出有價值的教育思想。到教學中去實踐,再總結經驗,使自身的理論知識得到進一步昇華。

(三)用先進的教育理論知識指導日常教育教學活動

1、預設活動的理論依據。

預設活動是老師有目的、有計劃設計的活動。教師要根據幼兒成長所必須具備的經驗,關注幼兒的興趣點,從幼兒生活中捕捉有價值的教育契機,設計適合幼兒的有效教育。如:

「五一」放假後,幼兒在一起交流旅遊的感受及見聞,展示收集的**及購買的物品。顯然,旅遊的內容是幼兒感興趣的話題,又是幼兒成長中必備的生活經驗。於是我設計了談話活動——「有趣的旅遊」。

在活動中幼兒積極參與、熱烈討論、樂於分享。因此,幼兒的思維、傾聽、表達等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2、評價教育活動的理論依據

在每次活動結束後,教師都要進行反思,針對每個教育環節的情況,找出問題、分析原因,尋求策略,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如果沒有先進的理念作指導,所組織的活動,就只能是盲目的服從,模糊地效仿,創新便無從談起。例如:

在一次觀摩活動後的自評中,一位教師把「生成」活動誤認為是「生層」,顯然,她沒有真正理解「生成」是在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中捕捉有教育價值的資訊而設計的活動。「層」應該是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根據幼兒水平差異,設計的適合不同層次孩子的教育內容;或為幼兒梳理經驗、提升經驗而設計的層層遞進的環節及難易程度。這位教師只是簡單走別人的道路,對每個環節的設計理念是什麼?

為什麼這樣設計?在此應促進幼兒哪方面發展?以及如何促進不同層次幼兒的發展等,沒有進行深入的思考,缺乏主動探索精神。

二、通過研究其他教師的經驗,提升自身教育技能

(一)分析別人的教案、教育案例

借鑑外界資訊,是教師們提高自身教育技能的方法之一。當我們看到優秀的教案或案例,就會不由自主地走進優秀教師的教育境界,對其教育思想,進行探索研究。同時,教師們的腦海裡,會回憶自己在工作實踐中,遇到過的同樣情景,對號入座。

然後,進行借鑑、反思、加工、創新。如:在幼兒教育雜誌上有一篇大班**活動教案,介紹了一種用分步驟圖譜填空的形式,教幼兒熟悉旋律。

我把這種教育手段,遷移到小班**教學活動中,利用**,結合小班孩子具體形象思維的特點,引導幼兒學習旋律,理解歌詞。幼兒對此很感興趣,積極參與,充分展現了幼兒自主探索的過程。

(二)教研活動中的相互交流

我們在日常工作中,經常開展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來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先是全園大教研,可這種集體學習、討論,已滿足不了教師渴求提高專業技能的願望。因為大教研教師多,每位教師發表自己的意見機會少、時間短,不可能深入闡述,這樣所享受的互動機會也相對減少。

因此,園內進行改進,分年級組進行教研活動。這樣,人數相對減少,教師表現的機會增多,並能輪流擔任中心發言人;同時,充分的調動了她們參與教研活動的積極性。

如:各年級組集體備課,教師先集體設計教育活動的大體過程,預想活動中會遇到的問題,共同研究解決辦法;然後,選一位教師組織教學活動,本年級組教師集體觀摩;活動後集體反思,討論教育過程中每個環節幼兒的表現,出現的問題,尋找更好的教育策略。然後,本組全體教師再根據本班幼兒的情況進行實踐,觀察自己在這次活動中遇到的問題,下次集體備課時,再一次的交流、研討。

這種教研觀摩活動與優質課評比不同,沒有比賽性質,相比之下不夠完美。但它遵守「求真務實」,倡導「深入研究」,也就是將教師們感興趣的話題,教研到底,使其所關注的問題、遇到的困惑,得到真正解決。這不僅為教師增加說的機會、提高說的技巧、激發說的智慧、升級說的水平,而且對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起到了催化作用。

同時,我園的保教質量也在逐漸提升。

(三)觀摩活動後的評價,

《綱要》指出:「評價的過程是教師運用專業知識,審視教育實踐、發現、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其自我成長的重要途徑」。我們在觀摩課中以教師的自評為主,主要引導教師根據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反應;反思活動設計目標、選擇的內容是否適合;反思每個環節所採用的教育手段,是否促進了幼兒發展;反思投放的材料是否充足、適宜;反思教育過程中還有哪些不足等等。

通過分析、評價,老師們對活動中的很多閃光點,共同借鑑學習。針對活動中出現的各種現象,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深入分析。自然而然揭示問題,水到渠成解決問題。

最後由業務能力強、組織水平高的教研組長或業務園長,將商討的教育經驗進行有效地梳理,提供改進教學的途徑方法,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

如:觀摩小班科學活動《幫水寶寶搬家》時,有一個引導幼兒澆花的環節。幼兒在把水寶寶從盆裡搬到花盆中時,水流到地面上,一名幼兒跑過來:

「老師,地上有水!」這位教師沒有預設到這個問題,就沒有正面回答孩子。活動後,觀摩教師積極討論,應怎樣對待幼兒提出的這類問題?

如何加以引導才適合?大家一致認為,教師應積極迴應幼兒:「小朋友,誰能想個辦法,幫地上的水寶寶搬家?

」引導幼兒繼續探索。通過交流,大家對教育活動的設計組織,有了更高的認識;對活動過程中出現問題的應對,做到了心中有數。

三、檢驗已有的理論,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一)自我反思,調整自身的教育行為

《新綱要與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一文中指出:「自己充當別人的角色,像別人那樣看待自己的實踐。」才能做好反思。

我們注重教師藉助自己的活動方案、記錄、教育筆記、回顧片段等,分析自身的教育行為。如:在小班的《轉動與滾動》活動中,我設計的目標是:

引導幼兒既理解轉動又懂得滾動的道理。活動後,我發現活動目標太高,選擇內容太多,應該就一個問題——滾動或轉動,引導幼兒進行深入探索。同時,我還發現提供的材料,幼兒雖然感興趣,但探索只在表層,轉動、滾動的概念含混不清。

說明我在組織活動中,提供深入探索的空間小,幼兒無法提出更深入具體的問題。

因此,我們認為經常自覺地進行自我反思——實踐——再反思——再實踐,是實現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關鍵。

(二)從幼兒的表現中,檢驗自己的教育行為

《綱要》中強調:「教師要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幼兒的行為表現和發展具有重要的評價意義,教師應視之為重要的評價資訊和改進工作的依據。

」教師應對自己的教育物件進行特別關注,觀察幼兒活動中的反應,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調整教育策略,這也是提高教師洞察力的關鍵。如:「托起彩色的氣球」,是小班「彩色世界」主題中的一個生成活動。

活動中,孩子們高興地用手輕輕碰一下氣球,氣球就飛向天空,落下來再去碰,又飛向天空……孩子們熱情很高,爭著去碰氣球。可由於孩子多,氣球少,在活動中儘管強調了安全,還是有碰撞的事情發生……我把問題交給幼兒去解決,有的孩子提出分組。我又提出問題——怎麼去分?

他們興致勃勃討論:一組一種顏色,幾種顏色的氣球就分幾組;給同一種顏色的氣球編上號,自己選,每組不能超過五人。接著,他們又討論了遊戲規則及注意事項。

根據幼兒的想法,我把活動作了相應調整……

(三)驗證同事的教育經驗,重構、擴充套件自己的教育經驗

在教研活動中,我們提倡同事之間,互相交流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大家各抒己見,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教師的實踐經驗,形成了一個大的智慧庫,每一位教師都有一把鑰匙,隨時可以提取精華,並驗證是否適合本班幼兒,重構和擴充套件自己的教育經驗,再重新輸入智慧庫。如:

「進餐」是幼兒生活活動重要的片段之一。在幼兒進餐的過程中,教師會遇到很多問題:孩子挑食、撒飯,把不吃的飯菜挑到別人碗裡等等。

記得我們班有一個孩子不愛吃青菜,怎樣勸說、解釋都無濟於事。我把這個問題帶到教研活動中討論,老師們進行了熱烈的發言。我選擇了一位教師成功的經驗

——數數:就是這頓飯吃一口青菜,下一頓飯吃兩口青菜……漸漸孩子改掉了挑食的毛病。

總之,作為幼兒專業教育者,我們應該具有不斷研究專業知識的意識與能力。積極地用教育理論知識,去解釋教育實踐中出現的問題,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認識物件,進行有效反思;不斷借鑑、研究他人的教育經驗,對追求卓越教師,是一條促進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幼兒教師怎樣和幼兒溝通幼兒教師如何與幼兒溝通

感謝邀請 想要與幼兒很好的溝通,教師必須要有意識地改變與孩子溝通的方式與方法,主要應注意以下六個方面內容 第一 學會了解。瞭解幼兒師生溝通的首要條件。瞭解幼兒方能深刻理解學生,在互相理解的基礎上,才能達到心理上的共鳴。這也是老師的本職。我們老師要了解幼兒的家庭 性格 興趣愛好等,只有這樣才能使談話達...

禮儀在幼師專業有何作用,幼兒教師禮儀的作用是那四個方面

教師禮儀是教師在工作崗位上待人接物 為人處世的行為規範。幼兒教師禮儀的作用是那四個方面 我們要求孩子們從小就要學會各方面的禮節,就在園的禮儀包括 上下課 生活衛生習慣 待人接物 站 立 走的正確姿勢等各個方面的禮儀。孩子要學,我們老師更要學 因此今天我們全園教師認真學習了 教師禮儀 我覺得受益匪淺。...

如何提高幼兒教師的素質,如何提高幼兒教師素質保教水平

其次,多去別的學校,感受不同的風景,感受不同地域的活動方式 習俗和生活方式,體會所學知識和所教知識在生活中如何運用。這樣,在進課堂給幼兒講課時,就會有多種思維方式,多種講解方法,多種活動風格。可以更好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也有利於良好師幼關係的建立。最後,運用多種 來活動。例如 運用掛圖 範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