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蒹葭一詩中突出表現男主人公痴情的句子是哪三句

2021-03-06 06:33:37 字數 3009 閱讀 8444

1樓:殤逝籬莂

蒹葭原文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宛在水中沚。

這首詩主要描寫的是為了自己心愛的人而不斷追尋,不管道路如何艱難險阻,始終矢志不渝,這是一種可歌可泣的堅貞和追求精神。那個「伊人」,其實也可以看作一種盡善盡美的境界,一種指向理想的超越。表達男主人的痴情的句子為,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2樓:誰在等待誰的心

蒹葭蒼蒼,白

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詩中「白露為霜」給讀者傳達出節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曉,因為蘆葦葉片上還存留著夜間露水凝成的霜花。就在這樣一個深秋的凌晨,詩人來到河邊,為的是追尋那思慕的人兒,而出現在眼前的是彌望的茫茫蘆葦叢,呈出冷寂與落寞,詩人所苦苦期盼的人兒在**呢?只知道在河水的另外一邊。

但這是一個確定性的存在嗎?從下文看,並非如此。是詩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處,還是伊人像「東遊江北岸,夕宿瀟湘沚」的「南國佳人」(曹植《雜詩七首》之四)一樣遷徙無定,也無從知曉。

這種也許是毫無希望但卻充滿**的追尋在詩人腳下和筆下。把「溯洄」、「溯游」理解成逆流而上和順流而下或者沿著彎曲的水道和沿著直流的水道,都不會影響到對詩意的理解。在白居易《長恨歌)中,楊貴妃消殞馬嵬坡後,玄宗孤燈獨守,寒衾難眠,通過道士鴻都客「上窮碧落下黃泉」的尋找,仍是「兩處茫茫皆不見」,但終究在「虛無縹緲」的海外仙山上找到了已成仙的楊貴妃,相約重逢於七夕。

而《蒹葭》中,詩人一番艱勞的上下追尋後,伊人彷彿在河水**,周圍流淌著波光,依舊無法接近。《周南·漢廣》中詩人也因為漢水太寬無法橫渡而不能求得「遊女」,陳啟源說:「夫說(悅)之必求之,然惟可見而不可求,則慕說益至。

」(《毛詩稽古編·附錄》)「可見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即,加深著渴慕的程度。詩中「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隱約縹緲的,或許根本上就是詩人痴迷心境下生出的幻覺。以下兩章只是對首章文字略加改動而成,這種僅對文字略加改動的重章疊唱是《詩經》中常用的手法。

具體到此詩,這種改動都是在韻腳上——首章「蒼、霜、方、長、央」屬陽部韻,次章「悽、唏、湄、躋、坻」屬脂微合韻,三章「採、已、渙、右、濁」屬之部韻——如此而形成各章內部韻律協和而各章之間韻律參差的效果,給人的感覺是:變化之中又包涵了穩定。同時,這種改動也造成了語義的往復推進。

如「白露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夜間的露水凝成霜花,霜花因氣溫升高而融為露水,露水在陽光照射下蒸發——表明了時間的延續。

蒹葭中表現男主人公雖望穿秋水當心上人渴望,而不可缺的詩句是?

3樓:匿名使用者

宛在水**,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

4樓:匿名使用者

中表現男主人公思望穿秋水當心上人可望而不可缺的詩句,也是會不太清楚是哪個。

5樓:匿名使用者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中表現詩人望穿秋水的句子

6樓:匿名使用者

望穿秋水的句子是:「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

(1)以景起興的句子是: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

(2)表現詩人思見心切,望穿秋水的句子是: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

(3)表達詩人對追求所持堅強意志的句子是: 「溯游從之」 、 「溯洄從之」 。

(4)表明愛情路上困難重重、道路曲折漫長的句子是: 「道阻且長」 、 「道阻且躋」 、 「道阻且右」 。

(5) 表達相望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情意的句子: 「宛在水**」 、 「宛在水中坻」 、 「宛在水中沚」 。

(6) 於濃濃的秋涼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悽婉之情的句子是: 蒹葭蒼蒼, 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 在水一方。

(7) 《蒹葭》中,在今天被我們引用來形容所愛戀的人在遠方的詩句是: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8)詩中能印證「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的尋找追求的詩句是:溯洄從之,道阻 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

7樓:匿名使用者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詩經蒹葭有運用賦比興手法嗎哪些句子

8樓:我是誰

《詩經蒹葭》有運用「興」手法。有:

1、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2、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3、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這首詩一唱三嘆,訴說著對可望而不可及的「伊人」的嚮往,而那用來起興的蒼蒼蒹葭、清清白露,和主人公憂傷悵惘的心情互相映襯,使全詩都籠著一層淡淡的哀傷。

詩中寫「蒼蒼」,「萋萋」,「采采」的蒹葭,既是用來起興而懷「伊人」,又是用來烘托抒情主人公的。對於「伊人」,詩人知其地,而莫定其所,欲從靡由,故「溯洄」、「溯游」,往復其間,希望能與「伊人」一遇。用「蒹葭」起興,引出對「伊人」的尋求自然順理成章之。

9樓:鑫佳一芝

首先說下比興.比興,是《詩經》的表現手法.南宋朱熹在《詩集傳》中解釋:

「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即鋪陳直敘;「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引譬設喻;「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

」也就是觸景生情,託物興感,啟發聯想和想象.《詩經》中的民歌運用賦、比、興手法,形象鮮明生動,使鳥獸草木的神態色採、天地山川的萬千景象、人物的音容笑貌,無不活生生地表達出來.從《詩經》起始的賦比興,特別是比興手法,已成為我國詩歌表現手法的基本準則,對後代的詩歌發展,影響很大.

賦就是排比,其中的幾個蒹葭.就是

比就是比喻,其中的所謂伊人在.

興就是誇張,其中的什麼從之就是

10樓:匿名使用者

建議你和語文老師面對面交流一下這個問題

11樓:青芒過後又經年

比不是比喻是類比,賦也不是排比是鋪陳直敘

蒹葭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蒹葭》中的景物描寫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1 蒹葭這首詩歌中運用了景物描寫,這些景物描寫,向我們展示了一幅蕭瑟 悽清 或冷寂 蕭索 淒涼 的晚秋畫面。2 附原文如下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

《蒹葭》是一首什麼詩

一 近代學者認為 方玉潤 此詩在 秦風 中,氣味絕不相類。以好戰樂鬥之邦,忽遇高超遠舉之作,可謂鶴立雞群,翛然自異者矣。詩經原始 王國維 詩 蒹葭 一篇最得風人深致。人間詞話 高亨 這篇似是愛情詩。詩的主人公是男是女,看不出來。敘寫他 或她 在大河邊追尋戀人,但未得會面。詩經今注 東周時的秦地大致相...

關雎和蒹葭在風格和表現手法上有何不同

關雎 是 詩經 的第一篇,是一首描寫男女戀愛的情歌。此詩在藝術版上巧妙權 地採用了 興 的表現手法。全詩語言優美,善於運用雙聲 疊韻和重疊詞,增強了詩歌的音韻美和寫人狀物 擬聲傳情的生動性。全詩以興而起,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態直抒其情,明朗清晰,體現 民俗歌謠 特徵。蒹葭 中卻沒有明確的故事,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