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諸葛亮和周瑜並作比較

2021-03-05 22:26:18 字數 6423 閱讀 2968

1樓:淺淺笑意

1.從軍事上:

周瑜:赤壁之戰已經不須多說,這場名垂千古的戰役放到中國歷史上也是少見的以弱勝強的經典之戰,面對精通軍事的強敵曹操和曹操的30萬大軍,周瑜在整個戰役中表現出了完美的治軍,謀略,用人,臨陣指揮,戰前預見等等綜合軍事能力,周瑜一手培養出來的3萬水軍軍團的強大作戰能力也極大地擴大了戰果,正是這一系列缺一不可的優秀軍事素質的全面綜合作用,才有了赤壁之戰的輝煌勝利。赤壁之戰後攻南郡,南郡兵多將廣,戰略要地,周瑜又勝。

此外,周瑜與孫策多年南征北戰,為打下江東基業立下汗馬功勞,百戰百勝——攻橫江、當利,皆拔之。渡江擊秣陵,破笮融、薛禮。轉下湖孰、江乘,進入曲阿。

從攻皖,拔之。 復近尋陽,破劉勳,討江夏,還定豫章、廬陵,留鎮巴丘。

諸葛亮:三國演義為諸葛亮虛構了大量戰績,但其實赤壁之戰,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定漢中,取蜀,空城計等等所謂戰績都是羅貫中幫諸葛亮打的。正史上的諸葛亮一生打仗不多,勝利的戰役更少,其最有名的就是北伐攻魏,也就是三國演義裡的」六出祁山「,但每次都以諸葛亮撤退失敗告終。

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在正史「三國志」裡也早有評價:「理民之幹,優於將略,治戎為長,奇謀為短"。可見,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是其短處。

五次北伐攻魏,都是興師動眾勞民傷財而去,最後卻都失敗而返,以被司馬懿活活拖死而終。中間雖然有一些小規模戰爭的勝利,但對整個天下局勢產生不了決定性的影響,更不能對魏國造成什麼大的打擊。而在本國方面,卻因為連年征戰勞民傷財,反而加速了蜀國的提前滅亡,不能不說是極大的失敗。

2.從戰略上:

周瑜:周瑜的謀略,一是體現在赤壁戰前的分析,一是體現在他予孫權書裡的取蜀之見。赤壁戰前,周瑜的分析極為到位,」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

且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所長。又今盛寒,馬無蒿草,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此數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將軍禽操,宜在今日。「極其犀利有眼光,赤壁之戰的勝利也說明了這一點。

諸葛亮:能體現諸葛亮謀略的只有一個隆中對,徵漢中和取蜀攻略則是由劉備,法正等人完成。隆中對先天不良,存在著很多問題,***作為軍事大家,曾經評點說:

「其始誤於隆中對,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敗。」認為造成蜀漢滅亡的原因就是諸葛亮的隆中對。

中國兵法強調集中兵力,以兵力集中之勢,戰勝兵力分散之敵。這也是***慣用的策略。三分兵力使本已弱勢的蜀漢兵力不得集中,國勢分散,戰而無功,最終滅亡。

3.從用人上:

周瑜:周瑜氣度寬巨集,雅量高致,他為東吳推薦了魯肅等很多人才,每次推薦時都要說對方的才幹十倍於自己。並且每次作戰前,周瑜都會全盤謀劃,集思廣益,聽取下屬的意見,這種習慣在赤壁之戰等戰役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與曹操的善於用人,喜歡聽取下屬意見有異曲同工之妙。

給予8分。

諸葛亮:諸葛亮一生唯謹慎,無論是打仗還是用人均如此,他大權獨攬,事必躬親,絕不假手於人,雖然勤奮但卻缺乏全盤戰略的智慧,也無擅長用人的度量和管理人才的才能,致使蜀國人才凋零,到後來竟出現了「蜀中無大將,繆化為先鋒」的情況,用錯馬謖導致北伐失敗更是一大短,但發現姜維倒可以抵過馬謖之一短,而北伐時沒有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襲計策而採用硬碰硬正面作戰的打法,跟強大的魏國打消耗戰,事後也被證明是完全失策的。

4.從品德忠誠上:

周瑜:周瑜與孫策內結骨肉之親,外連君臣之義,多年征戰為東吳打下江東基業,立下汗馬功勞,孫策去世後,年輕的孫權即位,東吳人心浮動,周瑜帶兵來歸,雖然軍權在握,但他見眾人對孫權執禮甚慢,就帶頭行君臣禮,擁護孫權,穩定了孫權的地位。後來更是為擴大東吳領土而甲不稍解四處奔波,最後因勞累傷病而死於出征途中,可見其對東吳至死不渝的忠誠。

諸葛亮:先主病逝,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而諸葛亮後來雖然大權獨攬,卻並沒有象曹魏的司馬家族那樣反叛篡位,而是跟周瑜一樣為國盡忠而死,其忠誠可見一斑。

5.政治眼光:

周瑜:周瑜氣度開闊,胸懷天下,膽略過人,不畏強權,常有為東吳逐鹿天下之雄心。三國志記載:

曹操大破袁紹後,兵威日盛,建安七年,下書命令孫權送子為人質。孫權召群臣會議,張昭、秦鬆等猶豫不能決,周瑜說:」江東兼六郡之眾,兵精糧多,將士用命,所向無敵,有何必要送人質?

人質一入,就不得不聽從曹操,有命召就不得不往,受制於人。

而好處不過一侯印,僕從十餘人,車數乘,馬數匹,怎能與南面稱孤相提並論?不如勿遣,徐觀其變。若曹氏能率義以正天下,將軍事之未晚。

若圖為**,兵猶火也,不戢將**。將軍韜勇抗威,以待天命,何送質之有!」這番話非常強硬有魄力,對孫曹二人當時的政治情況分析也很到位,孫權聽了周瑜的話便沒有送人質。

曹操心懷怨恨,數年後傾大軍意欲入侵東吳,此次又是周瑜和魯肅力排眾議主張迎戰,周瑜還為孫權精闢地分析了曹軍弱勢和我軍必勝的原因,使孫權堅定了抗曹的決心。周瑜最終以少勝多,在赤壁大破曹軍。而赤壁之戰也以孫吳的大捷和曹操的大敗而告終,周瑜以他卓越的政治魄力和絕佳的軍事才能實現了自己的諾言,奠定了東吳的基業。

諸葛亮:諸葛亮的隆中對應算是一種戰略,前面已與周瑜的戰略一起分析。而以政治眼光而論,擇主是政治眼光的良好體現,孔明選擇劉備,而不選擇孫權或曹操顯然是非常正確的政治選擇。

此後聯吳抗曹,東征後再聯吳,都是非常正確的政治選擇。

6.從胸襟氣度上:

周瑜:雖然三國演義為了美化諸葛亮而把周瑜塑造成一個心胸狹窄的小人,但正史中的周瑜氣度寬巨集,胸襟廣闊,三國志裴注云:「(趙)普……數陵侮瑜。

瑜折節容下,終不與校。普後自敬服而敬重之,乃告人曰:『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時人以其謙讓服人如此。」而同時代人也都紛紛給予了高度評價,「文武籌略,萬人之英」,謀無不成,規無不細,「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等等。

諸葛亮:陳壽《三國志》評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

」但從三國志中找不出關於他胸襟氣度特別廣闊的例子,而在史學界,關於託孤大臣李嚴為何被貶黜,諸葛亮是否排斥異己大權獨攬的疑問依然爭執不休,眾說紛紜,有人評價諸葛亮是和霍光一樣的「正直的權臣」,個人深以為然。從這方面看,諸葛亮的胸襟氣度比之周瑜頗有不如。

2樓:sc瘦臉**

1、軍事:

周瑜在跟隨孫策多年南征北戰表現出了完美的治軍,謀略,用人,臨陣指揮,戰前預見等等綜合軍事能力強,正是這一系列缺一不可的優秀軍事素質的全面綜合作用,才有了赤壁之戰的輝煌勝利。

諸葛亮一生打仗不多,勝利的戰役更少,每次都以諸葛亮撤退失敗告終。可見,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是其短處。諸葛亮的所有軍事理論,用到現實中效果卻都並不盡如人意,五次北伐攻魏,都是興師動眾勞民傷財而去,最後卻都失敗而返,以被司馬懿活活拖死而終。

2、用人:

周瑜氣度寬巨集,雅量高致,他為東吳推薦了魯肅等很多人才,每次作戰前,周瑜都會全盤謀劃,集思廣益,聽取下屬的意見,這種習慣在赤壁之戰等戰役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與曹操的善於用人,喜歡聽取下屬意見有異曲同工之妙。

諸葛亮一生唯謹慎,無論是打仗還是用人均如此,他大權獨攬,事必躬親,絕不假手於人,雖然勤奮但卻缺乏全盤戰略的智慧,也無擅長用人的度量和管理人才的才能,致使蜀國人才凋零,到後來竟出現了「蜀中無大將,繆化為先鋒」的情況。

3、品德忠誠:

周瑜與孫策內結骨肉之親,外連君臣之義,多年征戰為東吳打下江東基業,立下汗馬功勞,孫策去世後,年輕的孫權即位,東吳人心浮動,周瑜帶兵來歸,雖然軍權在握,但他見眾人對孫權執禮甚慢,就帶頭行君臣禮,擁護孫權,穩定了孫權的地位。後來更是為擴大東吳領土而甲不稍解四處奔波,最後因勞累傷病而死於出征途中,可見其對東吳至死不渝的忠誠。

諸葛亮先主在劉備病逝後,雖然大權獨攬,卻並沒有象曹魏的司馬家族那樣反叛篡位,而是跟周瑜一樣為國盡忠而死,其忠誠可見一斑。

3樓:波拿巴歌德

看了許多人拿周公瑾與諸葛孔明相比較,並得出周瑜不如諸葛亮的結論我以為過於倉促了。

首先,我以為諸葛亮作為一代賢相受先帝託孤於白帝,誠心輔佐後主,一點篡位之心都沒有。這在篡位成風的魏晉南北朝簡直成了獨特的風景線,所以皇帝們希望自己的大臣們都能像諸葛亮那樣忠心耿耿,最起碼不能有二心。所以說對諸葛亮評價更多地是出於政治需要,而且諸葛亮維護的是正統的漢室江山,這對於具有深刻正統思想的後世文人來說是頗為重要的,因此我們不難看到後世文人對諸葛亮的讚歎是不惜筆墨的,比如羅貫中先生的《三國演義》就神化了諸葛亮,並借周瑜與諸葛亮的鬥智來反襯諸葛亮的智慧。

歷史上的周瑜和諸葛亮到底誰高呢?首先,我以為諸葛亮確實是一位治世能臣,是幹宰相的料,天生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周瑜呢?

確實,在東吳周瑜政治表現不多,但我以為這主要是吳國人才眾多,內有張昭、魯肅等人使得周郎可以不必分心旁騖。但這並不能說周政治不行只不過是沒有歷史機遇罷了。記得諸葛亮在訪問東吳時孫權因愛惜其才華想挽留他,諸葛亮就曾對人說:

「孫權可以賢亮而不能盡亮。」主要就是指孫權雖然可以重用他,但比較不能象劉備那樣事事聽從自己而施展自己的偉大報復。其實,在我們後人來看,諸葛亮真實想法是孫權集團人才太多,自己去投奔的話未必會有象在劉備這裡能有更大的權力和機會罷了。

所以說,在東吳集團的周瑜由於身邊高人實在太多因此決定了他不可能有諸葛亮在劉皇叔那樣的地位。如果周瑜和諸葛兩人位置互換,你很難說周就不能象諸葛亮那樣也成為治世能臣。後來吳國的軍事主將陸遜能夠當上丞相一職就表明只要有適合的機會,軍人未必不能從政,更何況周瑜本身就是儒將其能力應當高於陸遜。

當然,包括後來那個讓諸葛亮頭痛不已的司馬懿也是在與諸葛亮的長期軍事鬥爭中逐步取得了魏國的政治大權的。單就個人才華和能力而言,陸伯言和司馬仲達均稍遜於周公瑾,所以我們不能武斷地說周的政治能力不行而只能慨嘆他的英年早逝。

再說說軍事能力,諸葛亮一生惟謹慎,這既是他的長處也成為了他的短處:不善於出奇而只善於將正兵取勝。正如陳壽所言:

「所與敵者當世豪傑。」是啊,一旦碰上司馬懿這個老奸巨滑的對手且自己手裡沒有好牌的話,僅僅依靠堂堂正正的戰法而沒有戰略上的奇謀就很難取勝。比如不用魏文長的兵出子午谷之計就可見諸葛亮用兵過於謹慎和教條。

這並不是說用了魏延的計謀就會取得勝利,我個人以為依然難以取得伐魏大局的勝利(但可能在區域性會有小的收益),但事後看諸葛亮一生中五次北伐所付出的代價遠遠超出魏延的那五千偏師。如果是劉備或曹阿瞞做統帥,恐怕就會採納魏延的「奇謀」。

再說說周瑜,由於他死得過早使得軍事生涯並不長,但是「赤壁之戰」的榮譽已經足以了。我們今天觀三國時期的歷史,實際上會發現:三國時期歷史程序主要是圍繞兩次大的戰役而發展的,一,官渡決戰;二,赤壁戰役。

前者使曹操平定了北方奠定了後來曹魏和西晉統一中國的局面,而後者確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所以說這兩場戰爭影響非常大,巧合地是:它們都是弱勢的一方取得了勝利。

在赤壁戰役中作為劣勢的一方,周瑜僅用三萬兵力就打敗了擁兵二十多萬的曹操。在歷史上,雖然不乏以弱勝強的戰例,比如前文提到的「官渡戰役」和後來的「淝水之戰」。但兩場戰爭共同點在於作為強勢一方的袁紹和苻堅都是不諳軍事的外行,而赤壁戰役中的曹操卻不同,曹操雖然在此前與呂布、張秀後來與馬超的戰爭中也多有敗績,但是都是最終的勝利者。

而綜觀曹操一生的軍事生涯中真正堪稱輸的無話可說的對手恐怕只有周公瑾一人而已。赤壁戰役的過程就不必說了,但是周郎能在曹操剛剛平定北方大有席捲全中國的形勢下,以弱敵強徹底擊敗曹孟德確實可稱奇蹟。

相信任何人都不否認曹操的能力應該遠在司馬懿之上,而周瑜能贏曹操諸葛亮卻勝不了司馬懿,兩相比較,周瑜和諸葛亮誰的軍事才能高就涇渭分明瞭。

當然,諸葛亮還是個發明家,木牛流馬、新式連弩等等確實顯示了他的特殊才華。在個人文藝才情方面,諸葛亮的文筆和周瑜的曉通音律都顯示了二人的才華,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與周瑜「曲有誤,周郎顧」都成為後人的千古美談。

另外,本人以為:周郎與孔明二人關係也許確實應驗了那句「既生瑜,何生亮」的那句二者不可同生的話(儘管他是羅貫中的杜撰)。我很難想象,如果周不死的話,他會引兵去取巴蜀,這時劉備會有能力與孫權集團去爭奪。

周瑜與諸葛亮歷史上是否相見過沒有明確記載,但是二者沒有交鋒過這卻不假。但是,如若周瑜不過早死去,那麼孫劉兩家洋可能為了爭奪巴蜀而提前較量。到了那時,也許諸葛會與周郎有一翻英雄會,鹿死誰手相信一定會很精彩。

不過,以個人觀點:由於孫權集團的強大和周瑜用兵的「鬼蜮」,即使孔明也難以討得上峰(個人一直以為諸葛亮在政治上可比曹操但在軍事上就遠遜失色了)。所以說,上天的安排是如此合適:

讓周郎的英年早逝使得孔明有機會完成自己的「隆中對」戰略。否則,歷史會是另外一翻景象,到時諸葛亮心中嘆言:「既生亮,何生瑜」應當不出人意外。

說這些,只是想說我們在評價古人的時候不能還處在過去封建士大夫個人好惡的窠臼之中,不能站在所謂忠君正統思想的觀念上去看問題。以現在的觀點客觀地分析:諸葛亮是治世之能才,周瑜是統軍的一流高手(一生中沒有什麼敗仗)。

這不是說二者地位不能互換,相互易位,諸葛亮也堪稱一位不錯的軍事家,儘管其一生缺少著名的戰例,但卻堪稱為一個合格的軍事統帥;如果周瑜去做丞相治國理民會比陸伯言差嗎?會不及蔣琬、費禕嗎?

可以這麼說:諸葛亮與周瑜二人,一文一武,文者孔明亦能帶兵;武者周瑜本就儒將之風,亦雅量高至頗具儒者風範。

與諸葛亮或周瑜有關的成語,與諸葛亮和周瑜有關的成語

諸葛亮伏龍鳳雛 三顧茅廬 初出茅廬 如魚得水 舌戰群儒 新官上任三把火 火燒博望坡 火燒新野 火燒赤壁 草船借箭 神機妙算 羽扇綸巾 七擒七縱 欲擒故縱 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事無鉅細 事後諸葛亮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錦囊妙計 閉門思過 不知所云 一時瑜亮 既生瑜何生亮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

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嗎,周瑜真的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嗎?

周瑜是被諸葛亮 氣死 的,終於知道真相,被騙了這麼多年。傳說孔明三氣周瑜最後把周瑜氣死了,其實不然,而是周瑜自己吧自己氣死的!周瑜真的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嗎?肯定不是諸葛亮氣死的,那是 家羅貫中杜撰的。歷史上的周瑜才高八斗,心胸寬廣。怎麼可能會被諸葛亮氣死呢。三國裡很多名人對周瑜都有很高的評價 作為主公...

諸葛亮三氣周瑜是什麼情況?諸葛亮三氣周瑜

三氣周瑜 是明代羅貫中創作的 三國演義 中的一個故事,講述了周瑜三次用計都被諸葛亮識破,這個故事是羅貫中為了美化諸葛亮而虛構的,正史上並無此事,具體的情況可以參考下面的內容。三國演義 中的 三氣周瑜 的具體的情況如下 1 第一氣 孔明智激周瑜,讓東吳先去打南郡,結果周瑜中了毒箭,自己又強忍傷勢用計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