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四種境界怎麼理解,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2021-03-05 12:30:03 字數 5057 閱讀 8549

1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人生境界,馮友蘭提出了四種境界之說。

馮友蘭說,人對宇宙人生的瞭解不同,宇宙人生對於人的意義不同,宇宙人生對於人的不同的意義,即構成了人所處的不同境界。人生境界可分四種: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自然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在此境界的人,其行為是順著他的自然天性、習慣或社會風俗去做事,既無明確目的,也不明瞭所做的意義,小孩吃奶和原始人的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都屬於自然境界。

功利境界:在此境界的人,其行為以追求個人利益為目的。有時候,他們亦為社會服務,但服務的動機,是想換取更高的價值。

他們雖在服務,但其最後的目的,還是為著小我。自然境界與功利境界,都是普通一般人所有的。

道德境界:在此境界的人,其行為是行義。所謂義與利的真正分別,應該是求個人之利者為利,求社會之利者為義。

亦即義與利之別,即公與私之別。道德境界的人,其所作皆能為社會謀利益,古今賢人及英雄便是已達道德境界的人。

天地境界: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此境界的人,其行為是事天地。

即,我的身軀雖不過七尺,但其精神卻充塞天地之間,事事以不僅貢獻社會,更能貢獻於宇宙,而「與天地比壽,與日月同光」。唯大聖大賢才能達到此境界。

人生四種境界,某種境界需要的知識程度越高,則境界越高;所需知識越低,則境界越低。故四種境界由低到高依次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境界有高低,人所享受的世界也有大小,境界越高,享受的世界越大。

人生四種境界,不僅有高低之分,還有久暫之別。有人已達到某種境界,但因心理變化,不能常駐此境界。作惡的人屬於功利境界,有時良心發現,做一點兒好事,在良心發現的一剎那,他就入了道德境界。

過了一會,他或許又會回到功利境界。若人能常駐於道德境界,便是賢人;能常駐於天地境界,便是聖人。

人生四種境界,由低到高,是一種發展。前二者是自然的造就,不需要特別修行,一般人均可達到。後二者是精神的創造,必須經過特別的修行,才可達到。

要達到賢人與聖人常駐的道德與天地境界,倒不一定非做一些標新立異之事,所做的也是普通人能做的事,不過他的認識要比一般人高而深,即「迷則為凡,悟則為聖」,這就是人人亦可為聖賢的道理。

2樓:稽芸湛香梅

給你看個故事。。看完希望你能明白。

四隻毛毛蟲的故事------關於人生規劃

《人生的境界》,四種境界其實質是指什麼

3樓:雨中漫步

境界 :事物所達到的程度或表現的狀況。

《人生的境界》,四種境界其實質是指: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4樓:匿名使用者

人生  境界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真的要懂得人為什麼活著,為何而來。

今天台長想跟大家談談境界。曾經有一位聽眾問臺長,什麼叫境界?境界為何物?

因為境界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那麼這個境界到底存在於何方,又從何而來呢?實際上,境界的基礎就是一種教育,當一個人受這種教育比較多的時候,他的境界就會高。比如說,我們從小受爸爸他*的教育,父母經常會對我們說,「孩子啊,這個不能動,那件事情不能夠去做。

」「你過馬路要當心啊。」「害人的事情不要去做。」等等。這些話從小就聽進去了,等到你長大的時候,你就會形成一種習慣,沿著這條路走下去。這個境界就是讓人家看得起你的境界。

為什麼很多人拿著別人的東西就吃?放在那兒沒人拿的東西就偷?這些讓人家看不起,這就是個境界問題。

為什麼不學佛的人會經常和別人吵架?學佛的人懂的忍讓、謙虛,不會隨隨便便和人家吵架,總會檢討自己不對,說別人是對的,這也是一個境界問題。臺長跟大家講,我們學佛,學的就是一個境界。

為什麼他是菩薩,他的行為是菩薩,而你的行為卻不是菩薩,因為他的境界比你高。為什麼有些人喜歡跟人家斤斤計較呢?因為他的境界不如你高。

臺長曾經說過,一個教授跟孩子去買菜,那些賣菜的人對這個教授很凶,態度不好,「買不買啊?」「有錢沒錢啊?」「不要挑了?

」「要買就快點,不買就走人。」孩子很不懂,心想自己的父親是個教授,於是問父親怎麼不去和這個賣菜的人論理。教授告訴孩子說,正因為他是賣菜的,我是一個有文化的人,有修養的人,我不能夠和別人斤斤計較。

這個就是我們所說的人間常理,也就是說,要學會懂得做人,要有境界。

一個人有理不在聲高,有道理的人,說話時聲音不一定要響。聲音響了,罵人了,也不一定有道理。佛的境界就是從內心、內涵發出來的,你所學過、所走過的一些路程。

有些人一輩子沒有什麼文化,但是境界很高,為什麼?

因為他知書達理,因為他父母給他很多的教育,因為他學過了佛理。學習並不是指一個特定的環境,而是指某一項適合你修為的東西。作為念佛的人,一定要有境界。

臺長上次跟大家講過,學佛的人要懂得運命,而不是受命運的束縛。命運是你無法擺脫的東西。學佛的人就可以運命,把你自己的命運作起來。

唸經、唸佛必須至誠至切。也就是說,學佛的人要有真切心。因為境界就包括有至誠懇切的心。

一個有境界的人,他的心才會懇切。猶如一個人想幫助另一個人的時候,一種幫法是隨隨便便,他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也是為名為利的。

還有一種是至誠懇切。所以我們學佛人要有真正高尚的境界,要一心正念,要至誠懇切,決不要妄想。妄想會給人帶來無盡的煩惱。

什麼叫妄想?妄,就是你明明做不到的事情,你卻想得到它。學佛的人,很多人說自己想看見菩薩,想看見一些看不見的東西。

這也是修心學佛之人的忌諱之一。大家不要去想見佛,去想得到某種境界。實際上,人不要貪心,該你看得到的,你就看得到;該你能得到的,你就能得到;不該自己的,不要去追求;否則,你的心就很難放正。

所以學佛,學真正的境界,要一心正念,要心若皈依。

心始終要一樣,若有若無,若就是始終的意思。皈依,就是始終是一樣的。見佛見境界。因為你想見佛,你想見一些境界,但是當你沒有見到之後,就會生出妄想心。

臺長見過一個小朋友,想學臺長也開天眼。他就從網上去追求這些東西,結果靈界的東西就上了他的身 體。靈性和他天天講話,他痛苦不堪,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人還是鬼。

所以,學佛的人,如果你想見佛、見境界,皆不知妄生歡喜。所以不要去見境界。因為你見不到,你就妄生歡喜了。

歡喜心就白白浪費了。所以,足智者少為足,我們必須以少為滿足。

得到的東西越少,越能夠滿足自己。大家想想是不是這樣啊。如果你什麼都明白了,你的煩惱就越來越多。你什麼都不知道,你就煩惱就會越來越少。

舉個例子,我們得到的少,我們就會知足常樂。俗話說,常吃七分飽。如果每頓飯都吃得很飽,身 體會出問題的。

所以,在人間,是以少為足,就不會養成退惰心,就是倒退和懶惰的心。我們不見佛,佛也在。我們不見境界,境界也是存在的。

我們不去追求這些東西,心中也就沒有虧欠了。如果你去追求這些東西,你就有虧欠了。大家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呢。

如果不想著去見佛菩薩,心中很坦蕩,天天唸經唸佛,你知道菩薩在。當你想見菩薩,又沒有見到的時候,你心裡總會覺得缺少點什麼。

當你想見到西方極 樂 世 界,你沒有見到,你做夢沒有夢到蓮花,你心中會有失落感。所以,學佛修心,不要想著去見佛、見境界,要少為足,要堅持一心正念,至誠懇切,心若皈依啊。

心若皈依,說的就是你的心如果沒有一致,今天想 做這個,明天想 做那個,急急忙忙地想見菩薩,想見境界,唸了幾遍經,就想著能夠夢見菩薩嗎?剛剛拜佛,就想夢遊天界。你想看到的也許會是魔的境界。

當一個人不能看到真正境界的時候,魔一定會出現。舉個例子,一個人想用正當的方法賺 錢,因為他真的需要錢。他拼命地用正當方法去賺 錢,但是當他賺不到的時候,就會想,我是不是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發財賺 錢呢?

當他覺得這個是一條路的時候,他的心就被魔壓住了。他就會用犯罪的方法去賺 錢。這就是魔的境界。大家要知道,境界不是求來的,是隨緣得來的。

我們中 國人經常講一句話,「功到自然成」。功 力沒有到,怎麼能夠成就自己的事業呢?怎麼能夠成就你的佛業呢?

即便你真正地得到了佛的境界,你以你的心去妄生歡喜。你今天看見了觀世音菩薩,你今天看見了西方極 樂 世 界,你的心會妄生歡喜,因為這種歡喜,也有害於你的修心。妄生歡喜的結果就是受損。

受到什麼損害呢?我們稱之為生歡喜退惰之心。當你看見菩薩了,

你以為菩薩天天在關心著你,在看著你,那個時候,你一開心,就覺得自己了不起了,你比人家修得好了,你就妄生歡喜退惰之心,你的學業、你的佛業就會往後退步了,懶惰之心生出後,你就不會受益了。

經常有聽眾問臺長,「臺長,你看看我家的佛臺菩薩來過了沒有?」臺長提醒大家,可以看,如果菩薩來過了,要更生歡喜心,然後更生慚愧心啊。我才剛剛念幾天經 文,菩薩就開始關心我了,因為我剛剛做了幾件好事,菩薩就到我家裡來了。

我很慚愧啊。我要更好地修心、唸經,才對得起菩薩啊。所以當以至誠唸佛為是啊。

什麼是當以至誠唸佛?就是說,不要去想,菩薩來過了,關心我了,那你就退步了,你就懶惰了。這樣的話,菩薩下次就不來了。

聽眾朋友們,我們不要存有見佛、見境界之心。如果你老想著,我今天唸經,菩薩會來嗎?你就會心存雜念。

如果菩薩不來,其他靈界的東西覺得你很想見到佛,他就可以裝成佛的樣子來看你,然後接受你的供養。這個時候,有魔來了,你都不知道的。你怎麼樣能夠見到真正的佛呢?

你怎麼樣能夠見到真正的境界呢?當你用正念唸經的時候,如果突然之間有佛像、諸天菩薩出現,你也要心存正念啊,你要存有感恩心。

臺長在1月16日的法 會上,看到來了很多羅漢菩薩,當時有聽眾看見全是光頭羅漢菩薩,但他不知道是羅漢菩薩。他看見周圍有很多沒有頭髮的菩薩。即便你看見了,也要心存正念,勿生曲濁。

所見之相,乃為心所現。就算你看見了菩薩,看見了諸天活 佛,你也不要著相。要知道,所看見的所有的相,是你心中看見的,是濁現的。

雖然現在回想起來歷歷在目,也是實非所難,因為你的心乾淨,所以,你的心才能夠映照出自然界中暗物質的形象。

所以我們要更加專一地起心,更加認真地學佛,好好唸經,如此這般,別說佛境對我們有利益,連魔障都會對我們有利益。

很多聽眾會問了,學佛會有利益,為什麼魔障也會對我們有利益呢?臺長告訴大家,當你克服了魔障,你的道心會更加堅定,你的佛心會更加堅強,你學佛的念頭就會更正。魔考並不是一件壞事情。

如果沒有考過,就會壞事了。如果魔現形,我就不曲濁,我以我的清淨心,不曲濁。雖然魔讓我煩心,我不理你,因為我的心很清淨,所以魔無所擾,連魔也沒有辦法來干擾你了。

這樣你的心就會更加清淨,你的道業就會更加進步。你的心不曲濁,你的心才能夠皈依。臺長今天給大家講的是境界,我們要更好地學習佛的境界,提升自己的境界,用佛菩薩崇高的境界來剋制自己的貪嗔痴和功高我慢。

人與生俱來的境界是很低的,比如自私自利,貪圖享受,嗔恨心等,我們一定要克服自身的這些毛病,才能夠達到佛菩薩的境界。

《人生的境界》人生的四種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中可以告訴我其註解嗎

不和曲意逢迎的人交往 有一種人,每次見面都擺出一副笑臉迎人的樣子,當著你的面,無緣無故可以把你誇上天。你落難了,他躲著走,生怕你連累他 你功成名就了,他能立馬對你點頭哈腰。楊絳說 當你身居高位,看到的都是浮華春夢 當你身處卑微,才有機緣看到世態真相。人生已經足夠擁擠了,沒必要再把太多的人請進自己的生...

怎麼檢視自己的iphone型號,我不知道自己蘋果手機什麼型號,怎麼查

怎麼查手機型號?教你檢視自己的蘋果手機型號 如果想檢視自己iphone型號的話 可以從手機設定裡因為不管是蘋果還是華為 還是等等等什麼牌子的手機都要從手機設定裡面看 或者是你買手機的時候 手機盒上面都會有你自己的手機的型號 其實我覺得愛瘋的時候的話也是比較多的 我個人喜歡iphone12 你好!蘋果...

正當人生處於低谷的時候,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只怪當初自己沒有

每個人都會有低谷期 不過面對這樣的情況 只能繼續向前走不要以為自己有多苦 想想世界上還有很多比你苦的人不也都堅強的活著 那現在的我們 又有什麼資格去怪當初的自己去怪我們的條件不優秀?人生的道路 是需要自己一步一步的艱辛去開闢出來的 有時間怪當初,為何不努力當下 當人在人生的最低谷的時候 該怎麼辦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