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主張的思想?詳

2021-03-05 09:21:05 字數 4437 閱讀 8278

1樓:沉默軍團

1.哲學思想 (1)其宇宙觀和認識論。莊子沒有專論宇宙觀的文章,只在《大宗師》和《齊物論》兩篇中涉及到。在《大宗師》中說:

「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授,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大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莊子》對道的解釋,把「道法自然」的老子學說繼承下來。他明確地闡述了道的本質作用:

「道」是「有情有信」,但卻「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授,可得而不可見」,「道」是宇宙的本體,產生萬物的根源,道是超時間、空間的絕對,「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道的作用特別大,它無所不在,無所不能,可以主宰一切。他認為道的本質是物質的,是混濁狀態的「氣」,而這「氣」沒有固定的形態,叫做「無」。這種物質性的道,就是世界根源。

莊周的道,實際上是指主觀意識之外的,不受任何力量支配的宇宙精神。 《莊子》還講到「道」可生萬物,對宇宙形成進行了探索。在《天運》篇中舉出了天地執行,日月其爭,雲雨轉換等自然現象,提出了大量的物與物的執行問題,但最後解釋為物的產生歸於道了。

最終把物說成了一種精神的東西。什麼是精神,什麼是物質,有時可以合而為一,沒有什麼區別。莊周還認為「物」可分化,分化就是生成,生成也就是毀滅。

「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也。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他把「物有分」,和「齊生死」化為一體,說明了他的觀點的一致性。

《莊子》在《追逐遊》、《秋水》、《在宥》、《天地》等篇中,還闡述了「無己」、「無功」和「無名」的概念。「無己」是把自己看成是虛幻的。在頭腦中忘掉一切外物,連自己的形骸都忘掉。

「無功」、「無名」就是反對人們追求功名利祿。 此外,在其哲學中,還有一個重要概念就是「無為」。具體講就是,君主治理天下,沒有比無為而治更好的了。

君主要順物而動,隨天而行,無為而治,萬物才會升騰。他舉例說,古代君王管理天下,毫無慾望,無所作為,天下財富足。君主只有運用無為之道,天下才能大治。

在《天道》篇中說:「以此處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處下,玄聖素王(不處於帝王職位而被天下人仰慕的道德品質)之道也。以此退居而閒遊,江海山林之士(隱士)服,以此進為(做官)而撫世(統治人民),則功大名顯而天下一也(統一)。

」這段話說明,不絕對反對功名.而把「無為」當作最大的功名。 《莊子》書中從「無」的論點出發,進而又否認是非、大小、貴賤,有用無用的區別。所以世間也就沒有了對錯之分,沒有客觀標準判斷是非。

《齊物論》中說:「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這是典型的相對論觀點。從上述可見,《莊子》「道」可以生萬物,萬物最終化為烏有。從不可體察的道產生了世間不可認識的萬物,最後達到「無待」,達到了絕對的「無」。

《莊子》書中哲學主體「無為而治」屬唯心主義範疇,是一種消極的治世思想。但在莊周所處的時代,面對醜惡和汙濁的社會現象,憤恨當世,找尋不到擺脫現實的道路,只好憑命由天了。 (2)《莊子》書中的辯證法思想極為深刻,這也是其哲學思想的精華之一。

首先,認為事物的變化在於自身運動。在《天道》篇中說:「天道運(運動)而無所積(停滯),故萬物成(生成);帝道運而無所積,故天下歸(歸附);聖道運而無所積,故海內服。

」指出天道的運動,王道的運動是時刻不停的。而運動的動力在自身。在《秋水》篇中說:

「物之生也,若驟若馳,無動而不變,無時而不移。」《莊子》中深刻地認識到了天地、王道、人、物無時無刻不在變化中。 《莊子》書中的對立統一觀點,認為事物存在著矛盾的對立統一。

在《在宥》、《秋水》、《則陽》、《齊物論》中均有揭示這種規律的論述,「於是乎喜怒相疑、遇智相欺,善否相非,誕信相譏」。因為矛盾雙方的鬥爭,推動了事物的發展,所以「物無非彼,物無非是。……故日彼出於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說也」。

《則陽》中又說:「安危相易,禍福相生,緩急相摩,聚散以成。」認為安與危、是與非、生與死、緩與急等都是對立的,是互相依存,相互制約的關係。

書中還說明了事物在對立統一中還可以互相轉化的原理。其中—條認為轉化是由量變到質變的變化。在《則陽》中說:

「是故丘山積卑而為高,江河合水而為大,大人合併而為公。」從量化的轉變看到了質變。在《人間世》篇裡又談到了事物可向相反方向轉化。

且以巧鬥力者(憑藉智巧角力取勝),始乎陽(開始用公開辦法),常卒乎陰(最後就用祕密的辦法),泰至則多奇巧(用異乎尋常的詭計);以禮飲酒者.始乎治(有規距),常卒於亂(飲多了亂了規矩),泰至則多奇樂。凡事亦然(一切都是這樣),始乎諒(誠實),常卒於鄙(險惡);其作始也簡(微小),其將畢也必巨(巨大)。」意思是說:

以巧鬥力,開始正大光明,最後是以陰謀決勝負,多用奇巧之計謀。以禮飲酒,開始飲酒有規矩,最後常以亂告終。大至多有奇樂,樂極、昏醉,則亂必生:

其他事情也一樣,開始於尊貴,必將以鄙棄告終。這些論述雖然還在神祕虛無主義「道」的支配下,但卻具有了明確的辯證法因素。 2.倫理思想 《莊子》在談道德時,用不少篇幅講到人與天的關係。

在這個問題上,繼承了孔子的宿命論傾向,拋棄了強調人事的思想,同時否定了老子所承認的人在自然中的地位,從而建立了自己的倫理道德觀點。 書中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大宗師》中說:

「天與人不相勝也」。即天則人,人則天,兩者相同相合,差不太大。因為天人合一,進而認為,真人之所以與眾不同,置生死於度外,因為他懂得這些全是天的遠行。

是自然而然的,所以人只能安而順之,而不可能更改。《莊子》認為:「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人是不可以改變天的。

只有認識了一切事物的發生,而且都是必然發生的,才可對任何事物變化,都不動激情。 基於上述觀點《莊子》提出了自己對人性的看法,「同乎無知,其德不高;同乎無慾,是為素樸;素樸而民性得矣」。莊子所說的「素樸」就是對人性的回答。

其內容就是無知無慾的自然狀態。同這種無知無慾的自然狀態相對立的便是社會的法度、禮義、規範,這種對立的東西就是自然本性的桎梏,如同羈絆對烈馬的束縛一樣。於是他主張要消除對迴歸自然本性的干擾,復歸到純真無為的自然性中來。

既然人性屬自然屬性,同自然沒有差別,那麼人就應該回歸自然,應該保持內心中的寧寧安泰,就可以得到精神上的逍遙自由。 《莊子》提出的處世哲學,就是順其自然,為人做事不偏不倚。《秋水》篇中說:

「是故大人之行(指得道的人),不出乎害人,不多仁思:動不為利(舉動並非有利於人),不賤門隸(但也不賤視家奴);貨財弗爭,不多辭讓。事焉不借人(做事無須藉助人),不多食乎力(自食其力),不多賤**(不以**為卑賤);行殊乎俗,不多闢異(標新立異);為在從眾(隨俗),不賤佞諂(向人獻媚)。

世之爵祿不足以為勸(勉勵),戮恥不足以為辱(差恥);知是非之不可為分,細大之不可為倪(量度)」。意思就是要求人們做事不偏不倚,不去傷害人們,也不去施捨,不與別人爭榮譽、財物,也不辭讓,不憑藉別人幫助,自食其力,行為與世人不同,也不讚揚古怪的人。《莊子》主張的處世哲學是「中道」。

為什麼採取「中道」?因為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他知道樹木成材,要被砍伐,甘甜井水,先被飲完。

要人們效仿意怠烏,飛行時不領先,退卻時不落後,棲息時夾在中間,因此同夥不排斥它,別人不傷害它。 《莊子》「無為」的思想貫徹於整個人生哲學中。認為人生在世「身若槁木」,「心若死灰」。

所以無所謂喜、怒、哀、樂。在《天地》篇裡要求人們做到「壽而不悅,夭而不悲,通達不以為榮,窮困不以為醜。」《庚桑楚》中又說:

「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者,唯同乎天和者為然」。總之要求人們要象嬰兒那樣無知,忘掉自身,丟掉各種慾望,茫茫然彷徨於塵世之外,逍遙在無所事事之中。 不過,《莊子》書中追求的「中道」「無為」同庸俗的宿命論有所不問。

雖然提出「天人合一」的自然觀,但不完全把人歸於自然,而聽天由命。他也提出了人生有價值的東西,莊子最害伯的,或最深致悲哀的是精神之死,不是形體之死。宗教觀念是身體已死而靈魂不死,而莊子提的是身體存在而靈魂已死。

所以在《田子方》明確說:「哀莫大於心死,而身死次之」可見,莊子注重的是心死的問題,他害怕沒有追求,害怕心早死於身。 3.莊子的無神論思想 周代,春秋時期天命神鬼的觀念很深,莊子毅然發起對傳統觀念的衝擊是特別可貴的。

首先,莊子把「天」剝奪過來,賦予自然的含義,在《大宗師》中談到了「天」的問題。說,知道大自然的作用,知道人的作用,是最高的知識。知道自然的作用,是懂得宇宙萬物的形成;知道人的作用,即是懂得人的智慧限度,不去汲汲求知,注意養護精神,享受自然賦予的壽命,這是極高明的智慧。

《莊子大宗師》中所說的「天」實際上是自然,而不是具有人格化的有意志的「天」或「神」。 《莊子》書中貫穿整體的是「天與人一體」「通天下一氣耳」等,這事實上已經否定了鬼的存在,其思想向著無神論邁進。在《知北遊》中說到「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

認為人的生死,只不過是氣的聚散,沒有什麼靈魂存在。莊周本人臨死時,提出厚葬是沒有什麼用處的。因為人從自然中分離而又最終歸於自然。

《莊子》書中也有反映神不滅的思想內容。在《大宗師》、《寓言》、《知北遊》、《養生主》《德充符》等許多篇中都提到了神不滅問題。《大宗師》中說:

「夫彼有駭形而無損心.有旦宅而無情死」,意為人的肉體會有變化,但精神沒有損傷,精神可以不斷變易身體,而沒有真正的死亡。 《莊子》一書中,一方面具有無神論思想,強調人與自然的統一。一方面又有神不滅的思想。

一是唯物主義的。一是唯心主義的。有的學者解釋說,莊子思想形成和發展是有層次的,其整個思想體系中沒有取得一致。

這種矛盾現象,只要我們把莊子放到那個歷史時期的範圍裡,對社會政治,人們的觀念做具體的分析,就不難解決了

王陽明思想主張,王陽明的思想主張 王陽明主張什麼思想

說的那麼複雜!其實通過王陽明傳就可以看出 王陽明的思想其根本就是 知行合一 說白了就如同是今天的 實用主義 就是所有的理論都是為了實踐而生的,但是是在 主忠信 基礎之上的 實用 其上馬治軍,下馬治民的做法就完全體現了這種思想!事件 1平定江西叛亂 其手法根本就沒有什麼仁義,道德!就是不惜一切手段平定...

莊子的主要思想,有什麼作用呢?莊子的思想是什麼

根據 漢書 記載,先秦時期的諸子有九個流派一共十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四家,而莊子就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莊子的思想也就是道家的主要思想,也就是無為。主張君主應該以無為來治理天下。對普通人而言,莊子提出了順其自然的哲學思想,認為人們的生活不應該進行太多的干預,面對複雜的社會時,要...

墨子的主要思想墨子思想主張

墨子 約前468 前376 名翟,義叫墨翟,魯陽 今魯山縣 人。墨子是我國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軍事家以及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創立墨家學說,還有 墨子 一書傳世。主要內容包括兼愛 非攻 尚賢 尚同 節用 節葬 非樂 天志 明鬼以及非命等十項,他把兼愛作為核心,以節用 尚賢當成支點。墨學在當時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