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到底是怎麼開始的,修行是什麼意思

2021-03-03 21:21:22 字數 5212 閱讀 9781

1樓:8萬4千法門

我們每天要反省、要檢點,把自己的過失找出來,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有過失。你能夠找出自己的過失,發現自己的過失,在佛法裡面講這叫覺悟、開悟,開悟是這個**。覺悟到自己的過失,把過失改正過來,這叫修行,念念修行,天天改過,天天自省。

一個人如果真正能發心,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一天不要多,一天改一個錯誤,天天改,不斷的改,三年你就超凡入聖,你就不是凡夫了。那個時候你是真菩薩,不是假菩薩。菩薩跟凡夫不同,凡夫迷,不知道自己有過失,當然他就不能改過;菩薩跟凡夫不一樣,菩薩知道自己有過失,天天改過,永無止盡的在改過。

到什麼時候自己沒有過失?圓滿成佛。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還有過失。

所以我們曉得同樣是等覺菩薩,他們也不平等。每個人犯的過失不一樣,當然在等覺菩薩非常非常的輕微,我們沒有辦法覺察出來,佛能看出來,他們自己能夠覺察到,比他低的這些菩薩決定見不到,所以到佛這才平等,佛佛道同;煩惱習氣斷盡,這個時候完全相同。說這些話最重要的用意,就是提醒我們自己,一定要知道自己有過失,一定要反省、改過,我們在菩提道上才能夠勇猛精進,而不退轉。

地藏菩薩本願經 (第五十一集)

人為什麼要修行呢?那既然要修行,又是以怎樣的方式去或者是來修行呢?

2樓:匿名使用者

1、看大乘佛經,以儘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嚴經》,都看文言文 、白話文對照的:四部《阿含經》、《淨土諸經》、《金剛經》、《大般涅磐經》、《法華經》、《圓覺經》、《楞伽經》等。

(千萬不要以為看了四本五本的佛經,就差不多瞭解佛法了。另外經過修行,和沒有修行的,對佛經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所以學習修行佛法,要去多看佛經,要進行修行。

佛法兩千多年了,佛經浩瀚,不論你修行到什麼程度,幾乎你們所有的疑問,佛經上都有答案。)

2、看修行的書,明理不求實證,則無意義。目前時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淨土宗和藏區的大圓滿法。大圓滿法,天賜眾生福澤,能修習,當累世修的機緣,甚難得!

修習大圓滿法,能即生開悟的。

六祖以後,禪宗已不適合人的根性,能度脫現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圓滿法了。正如蓮華士大師所預言:鐵鳥(飛機)飛翔時,大圓滿法將傳遍世界。

推薦修行的兩本書:母音老人著《大手印淺釋》。丹貝旺旭仁波切著《金剛密乘大圓滿》。

修習大圓滿法,須拜有「仁波切」稱謂的大師為師,灌頂修行。有「仁波切」稱謂的大師,

不僅僅是開悟,且證量足,能夠灌頂加持,並非是普通意義上的活佛摩頂。

青海省果洛洲久治縣的德合隆寺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縣阿宗寺

都是修習大圓滿法的好去處。

3、所謂念念修行,就是終生念一佛名,唸到一心不亂,從而能往生極樂世界。

(唸佛名:一是消業障;二是佛力感應加持)

(當然要持戒、行善、發願、生菩提心)

(唸佛心要恭敬虔誠,從一句至十句,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唸佛名號,勿用觀心念法,當用攝心念法。

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

最能去妄,妄念無處著腳,故名淨念。淨念若能常常相繼,無有間斷,自可心歸一處,久當自得耳。大勢至菩薩謂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此十念記數,行住坐臥皆無不宜。臥時只宜默唸,不可出聲。若出聲,一則不恭,二則傷氣,切記切記。

——淨土宗唸佛法門)

(若吾輩之鈍根,舍此十念記數之法,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大難大難。又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乃即淺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但當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見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茲中喪,不能究竟親獲實益,為可哀也。

——印光法師)

念:南無(音:那摩)阿(音:a) 彌陀佛

南無(音:那摩)觀世音菩薩

4、而開悟、明心見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滅,後念未起,一念不生,迴光返照,了了分明,當下抓住,覺性顯前——《大手印淺釋》

《金剛密乘大圓滿》:有所謂:「內觀心性,向內觀!」之口訣。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觀。

此偈誦的意思是說:使能想、能念之心識,向它自己稍微地內轉;稍微地內向;輕微地內收,這樣便能認識本覺。華智仁波切說由此不能認識的話,便再也沒有其他辦法可以認識了。

當以自心稍許向內輕微地觀於它自身的時候,會有一種遠離一切散亂分別的赤裸明清,這就是覺性。

3樓:匿名使用者

首楞嚴經懸鏡

明東海那羅延窟海印沙門釋德清述

將通大義總啟二章(三分大義別具通議茲不繁列)初大開修證之門(從初啟請至結經名)次曲示迷悟差別(從精研七趣至五十重陰魔)

初中略有四義:一:示三觀之體。二:示三觀之相。三:示三觀之用。四:結三觀之名

初開修證門中有四意者,良以真源湛寂,絕生滅之端;法界幽玄,泯聖凡之跡;本無修證,豈屬迷悟?今依不迷之迷,故立無修之修,斯有無證之證矣!蓋迷真逐妄,遂沉生死之流;今欲返妄歸真,須建依真之行。

而此經者,蓋以一味清淨法界如來藏真心為體;依此一心,建立三觀,修此三觀,還證一心;故曰: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歸還此法界。是以阿難示同未悟,不達此心,故一向多聞未得無漏,不能頓拔生死之根,遂溺摩登淫舍之難;由是殷勤啟請三觀妙門。

故我世尊先示一心照明萬法,而首告之曰:一切眾生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又曰:

有三摩提名大佛頂首楞嚴王具足萬行,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觀此二語,足見全經之旨豈非欲令先悟一心,依之建立三觀,修此三觀,還證一心者乎?洎乎一往所答,雖多方決擇、委曲搜揚,無非顯示一心之源、密陳三觀之體;(從初卷至四卷中)因之起行造修,勾引二十五聖旁通悟入之方,敕選耳根正是最初方便。

(從四卷半至六卷初)是使初心創志則知觀相分明,然後任運一心,法爾淺深,具有斷惑證真高下之用。(從七卷初至八卷中)修斷已極故結指觀門,使始終一源不出楞嚴大定,故以經名而系之終焉,此實通途之大旨也!

4樓:匿名使用者

按最最簡單容易懂的方式告訴你,也就是讓你有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5樓:直到看透

我的修行道路是這樣的,我是一位修行人,從靈光法仙術,這類的氣功練習了一個月,然後看了參同契解讀那本書開始,放下它們接觸佛教的楞嚴經白話文,心經白話文,還在理解當中,存夠10萬然後中間務必理解內丹經絡和佛修經典三藏十二部,天時辰與藥和火候,領悟完這些理論的你就可以閉關修丹了,修完再說,因為這一切要你20幾年光陰,然後再贍養父母,最後才出家,不然急著出家的你,一點本事沒有,很容易幾十年就修出個屁,修行主要還是靠自己,好了我僅提供這些,關鍵靠自己想不想修行!

6樓:無形無情無名

人活著就是修行,行走坐臥。最好的修行就是順其自然......

7樓:匿名使用者

只是不想無知的活著.

***說過:活到老學到老。這就是人生的全部修行意義和實踐方法.

8樓:逸遠

印廣法師的《妙法蓮華經》可以解決您的問題

9樓:一曲紅塵笑東風

你為什麼要活著呢?吃飯睡覺攢錢買房?

修行是什麼意思

10樓:手機使用者

修行是指宗教中的修煉或修養德行。是一種持續時間較長的活動,包括:思維活

動、心理活動、行為活動、社會活動,旨在達到與現階段相比境界更高、胸懷更廣、視野更寬的個人修養水平。

1.修養德行,成就道德。李二和《流浪的夢》:「生活是最本真的,修煉是無須講求形式的。時空中無處不教堂,無處不佛堂;無處不天堂也無處不地獄。」

2.宗教中為超凡脫俗而努力的各種方法。

《蘇菲派經注》(釋):「蘇非派的修行方式不一,和精神修行兩種。」

俗語中將修行當作做好事,如認為舊時官廳中權力大容易做好事救人,故有「公門裡面好修行」之說。明·葉憲祖《金鎖記》:「禁長哥呀!

自古道公門裡面好修行。」《野叟曝言》中獄官見文素臣查出隋氏被女禁虐待,跪地求告道:「公門中好修行,望老爺高抬貴手。」

11樓:匿名使用者

大家學佛修行,修的就是清淨心。由於眾生迷惑顛倒,造諸業行,才有痛苦煩惱。修行就是斷一切惡,修一切善。修行好了,心就不會被煩惱塵勞所纏縛,也就清淨了,自在了。

12樓:非雨之戀

修行:修養德行,也可以說出家學佛或學道,行善積德。

以前的人把自己心中的一份理想作為自己人生的目標,然後讓自己在生活中不斷的經歷挫折,從然讓自己變得越來越靠近那份人生的目標。

現在的人把修行也理解成為一種對事物的學習過程,比如說自己想達到一個比較高的技能水平,那麼他就不斷的打磨自己的技術,這個過程也叫做修行。

修行二字從古至今的引例解釋:

修養德行。《莊子·大宗師》:「彼何人者邪?

修行無有,而外其形骸。」 成玄英 疏:「彼二人情事難識,修己德行,無有禮儀,而忘外形骸。

」《韓非子·問田》:「臣聞服禮辭讓,全之術也;修行退智,遂之道也。」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風操》:

「又有 臧逢世 , 臧嚴 之子也,篤學修行,不墜門風。」

美好的品行。《呂氏春秋·贊能》:「 叔敖 遊於 郢 三年,聲問不知,修行不聞。」 漢 劉向 《說苑·善說》:「願大王選良富家子有修行者以為吏。」

泛指操行。《東觀漢記·第五倫傳》:「 第五倫 、字 伯魚 , 京兆 長陵 人,修行清白。」

遵行。《史記·殷本紀》:「封 紂 子 武庚祿父 ,以續 殷 祀,令修行 盤庚 之政。」《後漢書·列女傳·鮑宣妻》:「拜姑禮畢,提甕出汲。修行婦道,鄉邦稱之。」

出家學佛或學道。《晉書·藝術傳·鳩摩羅什》:「為性率達,不拘小檢,修行者頗共疑之。

」 唐 王建 《贈太清盧道士》詩:「修行近日形如鶴,導引多時骨似綿。」《西遊記》第六回:

「你不在 南海 修行,卻來此見我做甚?」 茅盾 《陀螺》:「什麼戀愛,她是勘破了的。

她說,將來進尼姑庵修行。」

行善積德。《儒林外史》第十三回:「我們公門裡好修行,所以通個信給他,早為料理。

」 清 李漁 《奈何天·焚券》:「凡在佃戶債戶身上,都要施些小恩,存些厚道,一來替主人積德,二來當自己修行

13樓:xhj北極星以北

1. 修養德行。

李二和《流浪的夢》:「生活是最本真的,修煉是無須講求形式的。時空中無處不教堂,無處不佛堂;無處不天堂也無處不地獄。」

2. 為超凡脫俗、擺脫生死輪迴而努力實踐的各種方法。

《蘇菲派經注》(釋):「蘇非派的修行方式不一,可分為肉體修行和精神修行兩種。」

俗語中將修行當作做好事,如認為舊時官廳中權力大容易做好事救人,故有「公門裡面好修行」之說。明·葉憲祖《金鎖記》:「禁長哥呀!

自古道公門裡面好修行。」《野叟曝言》中獄官見文素臣查出隋氏被女禁虐待,跪地求告道:「公門中好修行,望老爺高抬貴手。」

修行是什麼,怎麼算修行

修行這個詞意其實很廣泛,主要看你的目標是什麼。我認為,修行是達成目標的過程。而為了達成目標而所做的身心方面的付出與努力算是修行。修與行簡單的來說是理論與實踐。上學學知識,這是修行。花錢請師傅,這也是修行。為了超越生與死這個桎梏,而不斷努力 學習 修證,這也是修行。立志成仙成佛,學經教 訪大德 身體力...

修行的最終目的是什麼佛教修行的最終目的是什麼?找個大師解釋

作者 呂正偉 有人認為,修行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成仙成佛,如果抱著這樣的思想心態修行,就是大錯特錯了,這是迷求,妄想,迷霧的去追尋,是步入精神鴉片之門,是心魔張妄,偏離大道的表現,向外界尋找天神,就會墜入無邊的空虛幻想,此被稱為走火入魔。如果一個人明白自己的人生方向,就不會到處尋找佛,修什麼神,化什麼仙...

修行的次第是什麼,禪宗修行次第要點是什麼

但宗咯巴大師是非常特殊的人物對雪域也就是藏地佛教的復興有重要作用,在藏特別對初學來說如何由下士道,到中士道,到上士道這些次第是非常清楚。是一 修行次第 p0902 瑜伽九十二卷八頁雲 又諸苾芻 守護諸根,有慚有愧。由是因緣,恥於惡行,修習妙行。修妙行故 無有變悔。無變悔故 發生歡喜。此為先故 心得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