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小松》作者杜荀鶴拼讀?
1樓:桃花飄零了
《xiǎo sōng 》
cháo dài :táng dài
zuò zhě :dù xún hè
zì xiǎo cì tóu shēn cǎo lǐ ,r jīn jiàn jiào chū péng hāo 。
shí rén bú shí líng yún mù ,zhí dài líng yún shǐ dào gāo 。
小松》唐·杜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裡,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
譯文:松樹小的時候長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沒看不出來,到現在才發現已經比那些野草(蓬蒿)高出了許多。
那些人當時不識得可以高聳入雲的樹木,直到它高聳入雲,人們才說它高。
杜荀鶴,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杜荀鶴出身寒微,雖然年青時就才華畢露,但由於「帝裡無相識」,以至屢試不中,報國無門,一生潦倒。這首詩是借松寫人,託物諷喻,寓意深長,大松「凌雲」,已成事實,稱讚它高,並不說明有眼力,也無多大意義。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樣貌不驚人,如能識別出它就是「凌雲木」,而加以愛護、培養,那才是有識見,才有意義。
然而時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這個「識」字,故詩人感嘆道:眼光短淺的「時人」,是不會把小松看成是棟樑之材的,有多少小松,由於「時人不識」,而被摧殘、被**啊!
杜荀鶴的《小松》怎麼解釋?我要譯文!
2樓:潭永言改茂
漸:逐漸,一點一點地。
凌:超出,高於。
始:才,開始。
道:說,稱。
杜荀鶴。自小刺頭深草裡,而今漸覺出蓬蒿①。
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首高②。
譯文:高大凌雲的松樹,在其幼小時,長在茂密的草叢裡,跟小草荊棘差不多,所以不為人所認識,所看重。真到它們長成參天大樹,人們才看得見,才說其高。
題解:詩人藉此說明:卓有才幹的人,當其才能還未顯露出來時,往往不會為人所賞識;待到取得成功,一鳴驚人,人們才刮目相看,稱賞不己。這從側面批評了對待人才問題上的世俗眼光。
註釋:、刺頭:指長滿松針的小松苗。蓬蒿:蓬草,蒿草。泛指雜草。
凌雲木:指長高大了的松樹。待:等到。始道:才說。
《小松》古詩作者
3樓:藝賢音殿
小松朝代:唐代。
原文:自小刺頭深草裡,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
請問『komatsu』是什麼意思 怎麼讀的?求解 謝謝
4樓:匿名使用者
komatsu [kəu'mɑ:tsu] 這是乙個日本地名,一般這樣的字母構成就是英文直接還原日文的讀音,意思是「小松」,是日本本州島的乙個城市。那個單詞如果你看不懂音標的話,那讀音類是「扣 嗎 促」,在「ma」那個地方音下重一點兒,稍拖長一些。祝好!
5樓:氣力馬紮羅
這是日本人姓 漢字為「小松」
中文念得話是「闊嘛茲」
小松杜荀鶴覺讀音
6樓:諫青芬青靜
漸:逐漸,一點一點地。
凌:超出,高於。
始:才,開始。
道:說,稱。
杜荀鶴。自小刺頭深草裡,而今漸覺出蓬蒿①。
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首高②。
題解:高大凌雲的松樹,在其幼小時,長在茂密的草叢裡,跟小草荊棘差不多,所以不為人所認識,所看重。真到它們長成參天大樹,人們才看得見,才說其高。
詩人藉此說明:卓有才幹的人,當其才能還未顯露出來時,往往不會為人所賞識;待到取得成功,一鳴驚人,人們才刮目相看,稱賞不己。這從側面批評了對待人才問題上的世俗眼光。
註釋:、刺頭:指長滿松針的小松苗。蓬蒿:蓬草,蒿草。泛指雜草。
凌雲木:指長高大了的松樹。待:等到。始道:才說。
竹石的作者怎麼讀?
7樓:網友
《竹石》的作者是:鄭燮。讀作【zhèng xiè】。
竹石》簡介:《竹石》是清代畫家鄭燮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是一首詠竹詩。
詩人所讚頌的並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剛毅。前兩句讚美立根於破巖中的勁竹的內在精神。開頭乙個「咬」字,一字千鈞,極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達了勁竹的剛毅性格。
再以「不放鬆」來補足「咬」字,勁竹的個性特徵表露無遺。次句中的「破巖」更襯托出勁竹生命力的頑強。後二句再進一層寫惡劣的客觀環境對勁竹的磨練與考驗。
不管風吹雨打,任憑霜寒雪凍,蒼翠的青竹仍然「堅勁」,傲然挺立。「千磨萬擊」、「東南西北風」,極言考驗之嚴酷。這首詩借物喻人,作者通過詠頌立根破巖中的勁竹,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絕不隨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全詩語言質樸,寓意深刻。
原詩: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立 根 原 在 破 巖 中。千 磨 萬 擊 還 堅 勁,任 爾 東 西 南 北 風。
譯文:緊緊咬定青山不放鬆,原本深深紮根石縫中。千磨萬擊身骨仍堅勁,任憑你刮東西南北風。
作者簡介:鄭板橋(1693-1765),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
官山東範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後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圖》《清光留照圖》《蘭竹芳馨圖》《甘谷菊泉圖》《叢蘭荊棘圖》等,著有《鄭板橋集》。
8樓:網友
鄭燮,xie,第四聲。
鄭板橋(1693-1765),原名鄭燮(xiè 音:「謝」),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應科舉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進士。
官山東範縣、濰縣縣令,有政聲「以歲飢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
9樓:火影忍者鳴人君
讀xiè
燮xiè 諧和,調和:~理。調(tiáo )~
竹 石(清)鄭燮。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立 根 原 在 破 巖 中。
千 磨 萬 擊 還 堅 勁,任 爾 東 西 南 北 風。
本段]作者背景。
鄭燮(1693-1765年),字克柔,號板橋、板橋道人。江蘇興化人。生於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
父親鄭立庵是縣私孰教師,教授幾百名學生。鄭燮自幼隨父親讀書,愛讀歷史書和詩文詞集,博學強記,所讀的書都能背誦。少年時在真州毛家灣讀書。
康熙秀才、雍正壬子年(1732年)到南京鄉試中舉人。乾隆元年丙辰1736年赴北京禮部試,中進士。乾隆七年1742年出任山東範縣令。
乾隆十一年1746年調任濰縣縣令。鄭燮為官,愛民如子,任濰縣縣令時,正逢荒年,不顧他人阻擾,開倉貸糧,令老百姓寫借條,救活一萬多人;還大興土木,修建水池,招收饑民工作就食。
10樓:網友
鄭燮(xiè 音:「謝」)即鄭板橋(1693-1765),
要杜荀鶴的《小松》的註釋,
漸 逐漸,一點一點地。凌 超出,高於。始 才,開始。道 說,稱。刺頭 指長滿松針的小松苗。蓬蒿 蓬草,蒿草。泛指雜草。凌雲木 指長高大了的松樹。待 等到。始道 才說。自小刺頭深草裡,而今漸覺出蓬蒿。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首高。譯文 高大凌雲的松樹,在其幼小時,長在茂密的草叢裡,跟小草荊棘差不多,...
唐代詩人杜荀鶴的詩小松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 小松 頭一二句,極其生動地刻畫出了松樹小時的特性 以及它在不被關注的環境中漸漸成長的過程。它剛剛出土時,被周邊的雜草深深地掩蓋著,儘管不被人識,它依然表現出了特異的品格,長著一個 刺頭 一個 刺 字,就把它的不同凡俗的特質鮮活地表現了出來。它的自強不息 不畏困苦 奮發向上的品質及經過它自己不懈...
怎樣選小松獅,怎麼挑選鬆獅
純種中國松獅犬彬彬有禮,乾淨溫文,平靜而又有耐性,親切 和善,更有中國 一家親 的融和性格,十分惹人喜愛。假若你想買1條標準的稱心如意的松獅犬,那麼,在選購時應注意以下各部的特點 1 脣黑舌藍。松獅犬的下脣和口腔頂肉須是黑色的,牙齦以黑色為好。藍舌是它最突出的特點之一。因此,不管舌的顏色呈深藍色 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