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體詩詞格律要求的字數分別為多少?

2025-07-11 16:20:20 字數 5663 閱讀 4794

1樓:匿名使用者

不知你指的是與近體詩。

即絕句和律詩)相對的古風,還是古代詩詞的泛指桐枝宴?

如果是古風的話,一般沒有絕對限制,寫得好就成,但是古風提倡用字平實,高古,著實不好寫。

同時古風也有限制字數的古風絕句和古風律詩。如一般的五七律絕一樣,五絕。

共四句每句五字,一二四句押韻,要壓平聲韻,三句搭碼仄聲結尾。七絕四句每句七字,其他同局銀五絕。五律八句每句五字,雙數句押韻,首句可壓可不壓,不押韻的話與。

三、五句一樣仄聲結尾,中間兩聯對仗,七律八句每句七字,其他同五絕。

古風一般韻比較寬,個人認為用《詞林正韻》

就不犯錯誤。仄韻平韻都可。而且允許換韻。

如果是泛指的古代詩詞的話,近體詩有嚴格的格律要求,詞有詞牌。

曲有曲牌都有字數——以上是有字數限制的。

2樓:匿名使用者

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被稱為近體詩或今體詩,古人這麼叫,我們現在也跟著這麼叫,雖然它其實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齊梁時期就已發端,到唐初成熟。唐以前的詩,除了所謂「齊梁體」(格律介於古體、近體之間,即不夠成熟的近體詩),就被稱為古體。唐以後不合近體的詩,也稱為古體。

古體和近體在句返兆法、用韻、平仄上都有區別: 句法:古體每句字數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雜言(句子參差不齊)都有,每首的句數也不定,少則兩句,知世運多則幾。

十、幾百句。近體只有五言、七言兩種,律詩規定為八句,絕句規定為四句,多於八句的為排律,也叫長律。 用韻:

古體每首可用乙個韻,也可以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韻,允許換韻;近體每首隻能用乙個韻,即使是長達數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換韻。古體可以在偶數句押韻,也可以奇數句偶數句都押韻。近體只在偶數句押韻,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聲收尾則押韻,以仄聲收尾則不押韻。

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餘的搭梁奇數句都不能押韻;古體可用平聲韻,也可用仄聲韻;近體一般只用平聲韻。 平仄:古、近體最大的區別,是古體不講平仄,而近體講究平仄。

唐以後,古體也有講究平仄,不過未成規律,可以不管。

3樓:匿名使用者

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雜言都有,每首的句數也不定,少則兩句,多則幾。

十、幾百句。

4樓:匿名使用者

只要寫的好。多少字都無所畏。

古體詩每首的句數確定每句字數確定

5樓:教你生活新知識

古體詩詩歌的字數按真實確切字數算,現當代詩歌作品,一般算行數。

詩歌分為古體詩、近體詩。

格律詩。詩歌的字數,是用每一句的字數乘以句數來算的。詩歌中,一行詩算一句,而不是用逗號、句號來算的。例如:五言絕句是20個字,七言絕句是28個字,六言絕句。

是24個字,五言律詩,是40個字,七言律詩。

是56個字。

現代詩的標準:

一)中國作家協會。

標準為詩歌按10行1000字計。按《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發展工作具體試行辦法》的第一章第三款第(1)條,明確提出「主要從事文學創作的申請者,在全國公開發行的文學期刊或報紙發表作品不少於30萬字,其中詩歌按10行1000字計。

二)稿費付酬標準,20行詩歌折算1000字。按我國通行的稿費標準,20行詩歌折算1000字計酬。從國內權威的報刊、出版社的相關征稿啟事中,一般文稿限定1000字的,詩歌就限定在20行以內;文稿限定5000字,詩歌就限定在100行以內,以此類推。

這基本上是一種公認的計算標準。

古體詩是詩歌體裁。

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等。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

唐代以後,稱為近體詩,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近體詩形成前,各種詩歌體裁。

也稱古詩、古風,有「歌」、「行」、「吟」三種載體。

在近體詩中五律應該多少個字 天龍八部手遊科舉

6樓:清清河邊水

首先說,七絕是近體詩,不是「近代詩」。唐朝以前的詩,格律不嚴,到了唐朝,出現了格律嚴謹的詩,包括律詩(七律、五律)和絕句(七絕、五絕)。由於它們與以前的詩不同,人們便將唐朝以前的詩叫「古詩」,唐朝出現的格律詩叫「近體詩」。

近體詩的「律詩」為八句,絕句為四句。因此,它們的字數分別為:

七律:7*8=56(字)

七絕:7*4=28(字)

五律:5*8=40(字)

五絕:5*4=20(字)

古體詩的字數和詩行有什麼講究?

7樓:紅粉

古體詩沒有固定的詩行,也不會有固定的體式。所有古體詩都是按照詩句的字數分類。四字一句的稱四言古詩,簡稱四古;五字一句的稱五言古詩,簡稱五古;七字一句的稱七言古詩,簡稱七古。

四言詩,遠在《詩經》時代就已被人們採用了。但至唐代卻逐漸衰微,寫它的人很少了。所以古體詩仍以五言、七言為代表。

五言古詩,是古體詩的正統,寫的人很多。

七言古詩,不是古體詩的主流,這是它起源較晚的緣故。所以,七言股風頗受七言近體詩的影響。

五言古詩和七言古詩,都是字數整齊的古體詩。另有一類雜言古詩,詩行裡的字數長短相雜,參差不齊。

古體詩如果寫八句以上 格律該如何

8樓:律晴波

古體詩的格律,是由平仄的變化行成的。平仄的變化,使句子像波浪一樣,有起有伏。平是高,仄就是低。

為了說的請楚,先說什麼是平,什麼是仄。 中國的每個字都分為四聲,如清,晴,請,慶。第一聲上平聲和第二聲是下平聲,都是平聲。

第三聲的上(讀做賞)聲,第四聲是去聲,上聲和去聲都是仄聲。因此,清晴是平聲,而請慶是仄聲。只要分清了四聲,平仄也就分清了。

古體詩的格律,有人以為很繁雜。其實不然,說清楚了,也很簡單。這裡以絕句為例,做個簡要的說明。

五言絕句的格律有四種,這裡舉其一為例。 仄起式(即用仄聲起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從這裡我們就基本上看到了格律詩的平仄歸律。即兩平兩仄相間,或三平兩仄相間,而形成起伏。這樣的句字叫做律句。

最後的字是平聲,押韻。 如果是七言,在前面加兩個字,但按照「律句「的規律,仄聲前面加平聲,而平聲前面加仄。如上面的仄起式五言絕句,改為七言就成了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記好格律詩的律句的規律,就方便了。

在格律詩中,還有乙個規律,就是前一句和後一句間的關係,應是「粘對關係」。看每句的前面的兩個字,第一句的頭兩字是仄聲,第二句就要相對,也就是相反,即第二句的頭兩個字比須是平聲。整個句子的平仄,也就「相對「了。

平平仄仄平。這樣的關係就叫做「相對」。而第三句和第二句的關係,就必須是相粘,也就是第三句的頭兩個字和第二句相同,如第二句是:

平平仄仄平。第三句就是:平平平仄仄。

這種關係叫做相粘。下一句又要相對了。即第四句的頭兩個字的平仄,要和第三句相對。

即第三句就是:平平平仄仄。第四句就是:

仄仄仄平平。 這四句的「粘對關係」是:對,粘,對。

如果是律詩,全詩是八句,但粘對的關係,也是如此,即對,粘,對,粘,對,粘,對。 如:五言律詩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因此,格律詩的格律,關鍵是「律句「和」粘對「。弄清楚了這些,就基本上掌握了格律是的規律。

詩歌體裁怎麼算字數

9樓:娛狗娛花娛樂

古代詩歌包括詩、詞、曲。

1.從詩歌的形式可分為:

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

古體詩的發展軌跡:《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

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

詞,又稱為詩餘、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其特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

字數不同可分為長調(91字以上)、中調(59-90字)、小令(58字以內)。詞有單調和雙調之分,雙調就是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數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單調只有一段。詞的一段叫一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闕、上闕、上片,第二段叫後闕、下闕、下片。

曲,又稱為詞餘、樂府。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興起於金,興盛於元,體式與詞相近。

特點: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數(套曲)兩種。

套數是連貫成套的曲子,至少是兩曲,多則幾十曲。每一套數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須同一宮調。它無賓白科介,只供清唱。

2.從詩歌的題材可分為:

寫景抒情詩,歌詠山水名勝、描寫自然景色的抒情詩歌。古代有些詩人由於不滿現實,常寄情于山水,通過描繪江湖風光、自然風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這類詩常將要抒發的情感寄寓在後描寫的景物之中,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寓情於景。

其風格清新自然。

詠物言志詩,詩人對所詠之物的外形、特點、神韻、品格進行描摹,以寄託詩人自己的感情,表達詩人的精神、品質或理想。

即事感懷詩,因一事由而引發詩人的感慨,如懷親、思鄉、念友等。

懷古詠史詩,以歷史典故為題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諷今,或抒發滄桑變化的感慨。

邊塞征戰詩,描寫邊塞風光和戍邊將士的軍旅生活,或抒發們樂觀豪邁或相思離愁的情感,風格悲壯巨集渾,筆勢豪放。

古體詩有格律嗎?

10樓:網友

古體詩也稱古風,是相對於格律詩(也稱近體詩或今體詩)而言的一種古典詩體。因為格律詩是唐代興起的一種詩體,所以唐代人稱格律詩為近體詩或今體詩,這個名稱一直沿用至今;而古體詩在唐以前就有,雖然唐代人予以了一定的規範,但基本上保留了唐以前的詩體風格,故唐代人稱這種詩體為古體詩或古風,這個名稱也一直沿用至今。

由於古體詩產生於唐代以前,因此這種詩體是不必講究平仄的(也有講究平仄的,但為數很少)。為了使這種詩體更加容易朗朗上口,唐代人加上了押韻的概念,但其要求也是很寬鬆的。在一首古體詩詩中,作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意轉韻(就是開始押乙個韻部的韻腳,以後隨著自己的需要,可以轉押其他韻部的韻腳),因此一首古體詩可能會押很多的韻(一韻到底的詩也有,為數也不多)。

另外,古體詩的句數是不限的,也根據作者自己的需要而定。

古體詩的特點。

也許有人會說古體詩比格律詩好寫,其實不然;詩歌(無論是中外古今哪一種詩體)都講究立意要新。就格律詩而言,如果立意稍遜,而句子對仗工整新穎,尚有看點(當然格律詩也很追求立意,這只是退一步而言);如果一首古體詩立意不新,整篇就索然無味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寫好現代詩歌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古體詩的分類。

前面曾經講過,從詩體的形式上,古體詩大致可以分為五言古體,七言古體,樂府體(也稱雜體)。五言古體的特點是通篇以五言為主(一句五個字),七言古體的特點是通篇以七言為主(一句七個字),樂府體的每一句的字數長短不一。

古體詩的用韻特點。

古體詩是不必講究平仄的。用韻雖然也沒有限制,但還是有一些規律可以作為參考的(當然這些規律不是一定要遵循的,也是根據作者的需要來定)。

一是在意思轉折處轉韻;當敘述的意思一變的時候,往往應該轉為其他韻部來押韻,這樣一來,語氣得到了加強,通篇的層次也分明,而且顯得錯落有致。

二是在敘述高興,使人興奮的意思時,往往使用平聲韻;當敘述悲怨,憤怒的意思時,往往使用仄聲韻。

三是除了偶數句押韻以外,奇數句也可以押韻(格律詩除了首句入韻的以外,奇數句是不能押韻的)。

古體詩和近體詩的區別近體詩和古體詩的區別

古體詩和bai近體詩的du區別方法 一 以格zhi律分類 古體詩除了需要dao用韻之外 專,不受格律限屬制。近體詩除了需要用韻之外,受到格律的限制。二 以字數分類 近體詩只有五言 七言二種形式。古體詩有四言 五言 稱五古 七言 稱七古 字數不整齊的稱雜言古詩 雜言古詩因有七字句,所以也稱七古 也有少...

古體詩和近體詩的區別?謝謝古體詩和近體詩如何區別??

1 以格律分類 古體詩除需用韻之外,不受格律限制。近體詩除需用韻之外,受到格律限制。2 以字數分類 古體詩有四言,五言 六言,七言和雜言體。近體詩只有五言,七言兩種形式。3 以句數分類 古體詩從兩句到百句都有。近體詩絕句四句,律詩八句,排律八句以上。4 以用韻分類 古體詩 全首詩可以用一個平聲韻或仄...

古體詩和律詩的區別如題謝謝了,律詩和古體詩有什麼區別?如題 謝謝了

古代詩歌分兩類,一是古體詩,一是近體詩。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古體詩又稱古詩 古風,有四言 五言 六言 七言 雜言諸體。後世使用五言 七言較多。五言簡稱 五古 七言簡稱 七古 古體詩不拘句數,不求對仗,也不大講平仄,用韻較為自由。近體詩是相對古體詩而言的,產生較晚,起源於南朝,至唐初成熟。其中的律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