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勸學 補充講義,《荀子》 勸學

2025-07-06 20:55:08 字數 1145 閱讀 1673

《荀子》——勸學

1樓:星恩文化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整天冥思苦想,其實還不如認真學習一會兒更有效果;再怎麼踮起腳尖伸長脖子,也比不上站在高處看得遠。

人站在高處招手,手臂並沒有變得更長,但是別人卻能夠看得到;如果你順著風向呼喊,儘管你的聲音並沒有因此而變大,但是卻能夠讓更遠處的人聽到;

那些能夠日行千里的人,不是因為他自己跑得有多快,是因為他懂得乘坐馬車,藉助馬車的力量;那些能夠渡過大江大河的人,並不是自己游泳水平多高,而是懂得利用船隻;

因此,有才能的人並不是生來就有才能,而是他們懂得藉助外力,來達成自己所願。

有些人可能覺得藉助外力算不得光彩,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是堂堂正正,其實不然。人類之所以與其它動物有別,就在於擅長使用工具。因為擅長使用工具,我們的祖先才能夠將自己從茹毛飲血的原始生活中脫離出來,成為天地萬物的主宰。

如果放著外力的便利而不用,一根筋地想要憑藉個人的力量來行事,那結局不是失敗,就是費力不討好。這種個人英雄主義,說白了就叫做愚蠢!

《荀子勸學》 註釋 全文 急....

2樓:ai戀百分百

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繫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於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南方有一種叫「蒙鳩」的鳥,用羽毛編織作窩,系在嫩蘆葦上,風一吹就墜落了,鳥蛋全部摔爛。不是窩沒編好,而是不該系在蘆葦上面。西方有種叫「射干」的草,只有四寸高,卻能俯瞰百里之遙,不是草能長高,而是因為它長在了高山之巔。

蓬草長在麻地裡,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進了黑土裡,就再不能變白了,蘭槐的根叫香艾,一但浸入臭水裡,君子下人都會避之不及,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所以君子居住要選擇好的環境,交友要選擇有道德的人,才能夠防微杜漸保其中庸正直。

荀子勸學讀後感讀荀子勸學有感

荀子 全書三十二篇,而以 勸學 為首,非常 符合修道的次第。勸學 又以 君子曰 學不可以已 開篇。學習是貫穿修道始終的。沒有正確的見地只能是盲修瞎煉。然而學習又得先有目標。應該 始乎為士,終乎為聖人 這也是教育的根本方向。這種聖賢教育與功利教育的區別就是 為之,人也 舍之,禽獸也。勸學 這篇最重要的...

荀子《勸學》全文翻譯,荀子勸學原文及翻譯

勸學先秦 荀子 君子曰 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 p 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幹 ...

勸學的中心論點,荀子《勸學》的中心論點和層意,最後一段分為幾層

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 藝無止境,學海無涯,活一輩子,學一輩子 學須堅持,恆久不懈,持之以恆。棄惡從善的工程是人一輩子的事業。以公 為例,筆試申 章寫作指導之論點 分論點 是從屬於中心論點併為闡述中心論點服務的若干思想觀點。分論點要求並列式分解,從不同的側面橫向來分解中心論點。從材料中提煉論點 申論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