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晚清在戊戌變法時實行了君主立憲制,歷史將會怎樣?(請專業人士)

2025-06-27 05:25:58 字數 1374 閱讀 7065

1樓:匿名使用者

這種塵緩可能性不大,我們的情況和日本不一樣。民族內部矛盾異常尖銳,列強虎視眈眈,封建思盯兄攜想根深蒂固,只有經歷凱伏大洗禮,社會才能安定。

2樓:匿名使用者

戊戌變法推行的不就是君主立憲制麼?嘻嘻嘻…一下嘍。

戊戌變法時期為什麼學習的是日本的君主立憲制而不是英國的?

3樓:天下雨

在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簽訂訊息之後,康有為梁啟超邀請各省參加科舉考試的舉人,聯名上書光緒帝。日本在19世紀60年代,完成了明治維新以後實行君主立憲制,而且他們的國情是十分相似的。所以這就是戊戌變法要學習日本的君主立憲制的原因。

4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清朝的國情跟日本維新前是非常相似的,中日有很多相同之處,所以他們認為更易成功。

戊戌變法有沒有提君主立憲制?如果沒有,那些變法是怎樣提出的呢?

5樓:周星說社會生活

在清朝的時候,戊戌變法並沒有提到君主立憲制,而是在結束之後才提出來的。

6樓:網友

沒有,變法提出了一系列政治經濟決策,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促進了當時社會進步。

戊戌變法的結果如何,變法有何歷史意義

7樓:心射線

結果:失敗。

意義:戊戌變法是中國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①戊戌變法,是一次資產階級改良運動,是資產階級變革社會制度的初步嘗試。維新派試圖在政治上建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

在經濟上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符合歷史發展趨勢。②它是一次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在民族危機加劇的時刻維新派以變法圖強、救亡圖存為目標,進行廣泛的宣傳鼓動,希望通過改革,使中國走向獨立、民主和富強,從而擺脫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表現出強烈的愛國熱情,激發人民愛國思想和民族意識。

戊戌變法也是近代中國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資產階級接維新派提倡新學,主張興民權,對封建思想進行了猛烈的抨擊,為近代思想起了思想啟蒙運功的蓬勃興起開闢了道路,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維新運動留下的許多遺產,諸如解放思想、變革觀念、建立社團、興辦學堂、創辦報刊、提倡女學、改易風俗等。

更成為中華文明發展史上的寶貴財富。戊戌變法也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維新派提倡新學,批判舊學,著重宣傳「興民權」,大大地提高了全社會的民主意識和參政意識。

從此,民主主義成為洶湧的社會思潮,極大地改變了中國思想文化界的面貌。正規他說,中國資產階級新文化也是在戊戌維新運動時期和稍後幾年初步建立起來的。資產階級的新學術,哲學、歷史學、經濟學、文學理論等已經萌生,「詩界革命」、「文體革命」、「**界革命」、「戲劇改良」等相繼而起,資產階級的新文化,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開始成為中國近代文化的主流。

戊戌變法的主張和目的是什麼,戊戌變法 變法主張 目的

鼓勵農工商及工礦業的發展 戊戌變法的目的 高一歷史書上說的,救亡圖存。19世紀末,由於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以康有為 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掀起了救亡圖存的戊戌變法運動。戊戌變法是中國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戊戌變法,是一次資產階回級改良運動,是資產答階級變...

怎樣評價戊戌變法這一事,評價戊戌變法

戊戌變法是一次具有愛國救亡意義的變法維新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促進了思想解放,對社會進步和思想文化的發展,促進中國近代社會的進步起了重要推動作用。是中國年輕的資產階級改良派進行的一次改革嘗試,最後由於資產階級天生的軟弱性和中國封建階級的頑固性而失敗。雖然失敗,...

晚清的改革如 洋務運動 戊戌變法 清末新政 預備立憲為什麼都

封建的制度是非常腐朽的,這些改革沒有觸及到封建制度的根源。所以失敗是必然的。近代中國落後的根本原因是衰落的封建 制度,洋務運動 戊戌變法 清末新政 預備立憲都是在保留君主 的前提下對細節制度的修補,沒有觸及根本,中國仍舊受到封建制度尤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束縛。根源就是社會制度 這些改革都沒有從根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