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傳遞過程原理

2025-06-26 19:00:42 字數 3118 閱讀 9904

1樓:偷襪

傳遞過程,也稱傳遞現象,指物系內某物理量從高強度區域自動地向低強度區域轉移的過程,是自然界和生產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傳遞過程的研究通常按三種不同的尺度進行,即分子尺度、微團尺度和裝置尺度。1,分子尺度上的研究 考察分子運動引起的動量、熱量和質量的傳遞。

以分子運動論的觀點,藉助統計方法,確立傳遞規律,如牛頓粘性定律(見粘性流體流動),傅利葉定律(見熱傳導)和斐克定律(見分子擴散)。與分子運動有關的物質的巨集觀傳遞特性表示為粘度、熱導率、分子擴散係數等。2,微團尺度上的研究 考察流體微團(由眾多分子組成,尺寸遠小於運動空間,也稱流體質點)運動所造成的動量、熱量和質量的傳遞。

常忽略流體由分子組成內部存在空隙這一事實,而將流體視為連續介質,從而使用連續函式的數學工具,從守恆原理出發,以微分方程的形式建立描述傳遞規律的連續性方程、運動方程、能量方程和對流擴散方程。當流體作湍流運動時,與流體微團運動有關的傳遞特性表示為渦流粘度、渦流熱擴散係數和渦流擴散係數,但這些傳遞特性與流動狀況、裝置結構等有關,不是流體的物性。3,裝置尺度上的研究 考察流體在裝置中的整體運動(如攪拌過程中,攪拌槳所造成的大尺度環流)所導致的動量、熱量和質量傳遞,以守恆原理為基礎,就一定範圍進行總體衡算,建立有關的代數方程。

裝置尺度上的傳遞特性表示為傳熱分系數和傳質分系數,以及有效(或當量)熱導率和有效擴散係數等。這些傳遞特性與流動條件直接有空攔或關,同樣也不是物系的物性。化工中屬於流體動力過程的各種單元操作,如流體輸送、過濾、沉降等,都以動量傳遞為基礎;屬於傳熱過程的,如鬥伍換熱、蒸發等,都以熱量傳遞為基礎;屬衡啟於傳質分離過程的,如吸收、蒸餾、萃取等,都以質量傳遞為基礎。

化學反應工程要研究傳遞特性對化學反應的影響,也是以傳遞過程作為基礎的。從傳遞過程的研究,可以獲知化工裝置的有關效能,這對於化工裝置的設計、放大及其結構的改進和效能的優化等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例如掌握熱量傳遞的規律,就能為換熱器的強化找到途徑。

多年來,化學工程的迅速發展是與傳遞過程的研究進展分不開的。

2樓:george小泡椒

傳遞過程原理部液啟分是按緊密結合工程中常見的典型流動現象與流動體系進行的。除了流體與流動的物理基礎和力學基礎(第1、 2章)外, 本書著重介紹了恆密度、 勻相流體的一維流(或管流, 見第3章)與多維流(空間噴射流, 第5章); 為了便於和前面的恆密度、 不可壓縮型流動對比腔州, 第4章介紹了密度與內能隨流動變化的壓縮性氣體流動; 對應於前面介紹的勻相單流體流動, 第6章介紹了非勻相的流固兩相流, 其中有通過散料層(固定床)的滲濾流(節)、 散料層被流體攪混翻騰的伍埋蔽流化床內流(流態化床, 節)以及流體和顆粒相混合的懸浮流(節)。這部分介紹的重點在闡明流體內的黏性應力、 介面作用力、 流動體系內的流速分佈、 壓力變化以及能量耗損等。

20世紀50年代中期提出的傳遞過程原理

3樓:

摘要。化學工業中的單元操作進一步解析為三種基本操作過程,即動量傳遞、熱量傳遞和質量傳遞以及三者之間的聯絡。同時,在反應過程中把化學反應與上述三種傳遞過程一併研究,用數學模型描述過程。

連同電子計算機的應用以及化工系統工程學的興起,使得化學工業發展進入更加理性、更加科學化的時期。

您好啊,我正在為您查詢,請稍等片刻哦,不要著急呢。

我親愛的使用者,這邊為您查詢到的是以下幾點內容。

化學工業中的單元操作進一步解陪消析為三種基本操作過程,即動量傳遞、熱量傳遞和質量傳遞以及三者之間的聯絡。同時蘆改知,在反應過程中把化學反應與上述三種傳遞過程一併研究,用數學模型描述過程。連同電子計算機的應用以及化工系統工程學的興起,使得化學工業發展進入更加理性、更加科學化的時殲碰期。

能幫到您是我的榮幸!祝您生活愉快!

二十世紀50年代中期提出的傳遞過程原理

4樓:

摘要。您好,您的問題我已經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請稍等一會兒哦~二十世紀50年代中期提出的傳遞過程原理。

您好,您的問題我已經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請稍等一會兒哦~您好,為您整理到:50年代中期提出了傳遞過程原理,把化學工業中的單如乎帶元操作進步解析為三種基本操作過程,即「三傳」(動量傳遞、熱頃辯量傳遞、質量傳遞「一反」把化學反應與上述三種傳遞過程並研究,隨渣蘆著電子計算機的應用以及 工系統工程學的興起,加速了化學工業發展。

二十世紀50年代中期提出的傳遞過程原理

5樓:

摘要。化工過程的兩個核心問題是,怎麼合成(反應工程,含化學合成、生物合成),怎麼分離(分離工程)。合成和分離都會涉及各個方面的問題,如產生多少熱;溫度控制在多少;要設計多高的塔;怎麼壓制副反應等等。

每個問題,都會涉化工不同方面的知識,而且這些知識似乎是相對獨立的。而事實上,這是一種不夠透徹的見解,化工過程在現象上,數學上,是有著高度的相似性的。

有沒有乙個角度,可以對上述問題進行更一般化的分析,建立更一般化的數學模型,方便設計與計算?答案是有,傳遞現象(transport phenomena),也叫傳遞過程。某種意義上說,這才是真正的化工"原理",化工的"哲學綱領"。

這很像過程工業的「統一場理論」,把動量傳遞、質量傳遞、能量傳遞、反應工程全部統一在了一起分析。美式課程體系中,並不像蘇聯體系把流體力學、傳熱學、單元操作,統一為化工原理一門學科;每一門都是單獨的學科。但在這門學科中,它們將被統一在一種邏輯下來分析。

這個視角是之前獨立的學科中沒有的。

二十世紀50年代中期提出的傳遞過程原理。

化工過程的兩個核心問題是,怎麼合成(反應工程,含化學合成、生物合成),怎麼分離(分離工程)。合成和分離都會涉及各個山敬方面的薯備問題,如產生多少熱;溫度控制在多少;要設計多高的塔;怎麼壓制副反應等等。每個問題,都會涉化工不同方面的知識,而且這些知識似乎是相對獨立的。

而事實上,這是一種不夠透徹的見解,化工過程在現象上,數學上,是有著高度的相似性的。有沒有乙個角度,可以對上述問題進行更一般化的分析,建立更一般化的數學模型,方便設計與計算?答案是有,傳遞現象(transport phenomena),也叫傳遞過程。

某種意義上說,這才是真正的化工"原理逗手慎",化工的"哲學綱領"。這很像過程工業的「統一場理論」,把動量傳遞、質量傳遞、能量傳遞、反應工程全部統一在了一起分析。美式課程體系中,並不像蘇聯體系把流體力學、傳熱學、單元操作,統一為化工原理一門學科;每一門都是單獨的學科。

但在這門學科中,它們將被統一在一種邏輯下來分析。這個視角是之前獨立的學科中沒有的。

希望能給您帶來幫助哦。

20世紀50年代中國的外交成就,20世紀50年代中國的三個主要外交成就

50年代初期與蘇聯等17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打破了美國對新中國的外交孤立 1953年,接見印度代表團時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4年,日內瓦會議,是中國首次以世界五大國之一身份參加的會議1955年,萬隆會議,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使得會議圓滿成功注 複製來的,也許不對你的味。但有一點要注意 網上有很...

20世紀50年代中國的主要外交成就

1.1953年,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係的基本準則 2.1955年,萬隆回會議上提出 求同存異答方針 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 3.1954年,代表中國作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參加了大會 20世紀50年代中國的外交成就是什麼 中國在50年代初期與蘇聯等17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

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中國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上,經受了風雨的考驗,留下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閱讀下

1 反右派鬥爭擴大化導致階級鬥爭的擴大化,成為黨在階級鬥爭問題上連續犯錯誤的根源。造成了建國後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2 狀況 從1958年到1960年糧食產量連續下降和 文革 初期經濟狀況惡化。原因 前者忽視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片面追求社會主義建設的高速度,發動了 大躍進 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後者是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