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靜竹生韻,池清蘭自香」什麼含義?

2025-06-15 20:20:12 字數 1925 閱讀 4889

1樓:鄺染茆丁

山靜竹生並穗韻,池清蘭自香」是一句中國傳統詩詞語句,意思是山林靜謐,翠竹搖曳生姿,清冽的池水旁,蘭花自然開放,散發出芬芳的香味。這句詩詞形象地描繪了乙個寧靜、優美的自然絕鍵卜環境,寓意自然的美好和清淨。

其中,「山靜」代表著山林的靜謐和安寧,也代表著內心的平靜和寧靜;「竹生韻」則表達了翠竹的優美姿態和韻味,象徵著高潔和優雅;「池清蘭自香」則描繪了清冽的池水旁,蘭花自然開放,散發出芬芳的香味,寓意自然之美的完美展現。

整句詩詞所表達的意思是在大自然中,山林的靜謐、翠竹的優美、蘭花的芬芳,都是自然之美和內心之靜的完美結合,寓意著人們在生活中應該追求內心的平靜和寧靜亮穗,感受自然的美好和清淨,以達到內心的平衡和和諧。

2樓:斛品韻琴湃

形容乙個人的心靜如止水,無慾無求,超凡脫俗,有一種「採菊賀緩尺東籬下哪侍。

悠然見南山」的境界在裡邊。寧靜的山林裡,翠竹也像有神韻,在遠處,看著清清的池塘邊上的蘭花,也能感覺禪高到它的清香。

它可以用來形容乙個人的氣節。

3樓:生家美猶津

語出《早入昭亭與清公升同遊散答咐老步山中自樵至水濱路窮還僧》

宋。李彌遜。

散策春崗曉,樵蘇一徑長。鉤簡舉衣藤掛石,斷路水浮塘。

山靜竹生韻,池清蘭自香。禪房得深憩,魚鼓正鳴廊。

山靜竹生韻、池清蘭自香什麼意思

4樓:哲哥聊歷史

意思:寧靜的山林裡,翠竹也像有神韻,在遠埋和處,看著清清的池塘邊上的蘭花,也能感覺到它的清香。出自《尚書》。《尚書》,最早書名為《書》,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蹟著作的彙編。

西漢學者伏生口述的二十八篇《尚書》為今文《尚書》,魯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牆壁時,發現的另一部《尚書》,為古文《尚書》。西晉永嘉年間戰亂,今、古文《尚書》全都散失了。東晉初,豫章內史梅賾給朝廷獻上了稿液辯一部《尚書》,包括《今文尚書》33篇,以及偽《鍵缺古文尚書》25篇。

「綠竹放懷春來暮,清和為氣日初長。靜坐不虛蘭室趣,清遊自帶竹林風」出自哪首詩?

5樓:紫羅蘭愛**

「綠竹放懷春禪春來暮,清和為氣日初長。靜坐不虛蘭室趣,清遊自帶竹林風」出自王羲之《蘭亭集序》

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

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

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

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御餘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6樓:清晨在雲端

王羲之《蘭亭集序》中的櫻槐幾副集字對聯,應由王羲之兒子王義之所寫:

綠竹放懷春未暮;

清和為氣日初長。

靜坐不虛蘭室趣;

清遊自帶竹脊凱友林風。

寄興在山亭水曲;

懷人於日暮春初。

清氣若蘭,虛懷當竹;孫鎮。

樂情在水,靜趣同山。

等。這些聯所用之字,全出自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聯語典雅俊逸,得古人之趣。

7樓:婆娑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8樓:帳號已登出

出自王羲之《蘭亭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