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上 治法 的解釋或是定義,與法治的區別 10

2025-06-09 10:06:35 字數 3790 閱讀 1718

法律上"治法"的解釋或是定義,與法治的區別

1樓:帳號已登出

治法和法制有區別,法制指乙個國家的法及其法律制度,而法治卻強調乙個國家處於依法治理的一種狀態。法制的內涵比法治要小的多。法制著重講的是法的一系列規則、原則及與此相關的制度。

而法治的內容就要豐富的多。一般講,法治所體現的一種依法辦事的良好社會狀態至少應包括這樣一些內容:一是這個國家要具備完善而良好的法;二答笑是這種法要得以普遍而自覺的遵守;三是已建立健全完備的使這種法得以正確適用與遵守的國家權力機構體系,而且這種權力體系是以權力的互相制約、監督為前提條件的。

法治就是在法及其司法體制健全的情況下,在完全地服從於和體現了社會的整體利益與群體意志的前提條件下,能最大限度而充分地發揮個人的意志與行為的自由的一種社會狀態。

法制」與「法治」都是法律文化中的重要內容,都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中,「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法治」則是一種與「人治」相對應的治理清神含社會的理論、原則、理念和方法。法制是一種社會制度,屬於法律文化中的器物層面;法治是一種社會意識,屬於法律文化中的觀念層面。

與非正式的社會規範相比,法制是一種正式的、相對穩定的、制度化的社會規範。法治與人治則是相對立的兩種法律文化,前者的核心是強調社會治理規則(主要是法律形式的規則)的普適性、穩定性和權威性;後者的核心是強調社會治理主體的自覺性、能動性和權變性。雖然法律也是由人來制瞎型定的,而且法治也不排斥人的能動性,但從法律的制定、執行到修改都必須按照法律本身制定的規則,人的能動性只能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發揮作用,而不能超越法律,這正是法治內在的本質要求。

簡單說,《統計法》是法制,而《統計法》的執行,則是法治。法制是靜態的,是法治的前提;而法治是動態的,是法制得以執行和發揮作用的必要條件,二者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

2樓:明哥歸來

法律上沒有治法這個詞。這個詞在醫學上有作判御緩用,意思是**方法。

法治這個詞有,定義如下:

法治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現代社會的乙個基本框架。大到國家的政體,小到個人掘模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執行。對於現代中國,法治國家、法治**、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才是真正的法治。

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才是真正的依法;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進,才是真正的法治。無論是經濟改革還是政治改革,拆瞎法治都可謂先行者,對於法治的重要性,可以說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既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客觀要求,也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確保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怎麼理解法治與法制的區別?

3樓:謝老師教育課堂

良法善治:良法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會發展規律,維護公民的基本權利,符合公平正義要求,促進人與社會的共同發展。法治還要求實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礎上,通過賦予公民更多的參與公共活動的機會和權利,實現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法治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發展市場經濟、實現強國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決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社會正義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彎此必然選擇。

法治與法制的區別:

兩者都強調了靜態的法律制度以及將這種靜態的法律制度運用到社會生活當中的過程。兩者最大的不同表現在:法制的概念不包含價值;法治包含了價值內涵,強調了人民主權。

法制只是強調形式意義方面的內容,而法治既強調形式意義的內容又強調實質意義的內容。法制更偏重於法律的形式化方面,強調「以法埋灶迅治國」的制度、程式及其執行機制本身,它所關注的焦點是法律的有效性和社會秩序的穩定。由此可見,法制是法治的前提條件和基礎。

沒有法制,也就談不上法治。但另一方面,僅僅強調法律的形式化方面辯枝,還並不能揭示法治(尤其是實質意義的法治)的更深一層的內涵。

「法制」與「法治」有什麼區別

4樓:知道de太少

「法治」與「法制」是具有一定內在聯絡但內涵並不完全相同的兩個詞。

二者的區別:

1.從概念和內涵上講:法治是法律統治的簡稱,是指乙個法律信念,內涵是一種治國理論、原則和方法,法治是相對於「人治」而言的,是對法制這種實際存在東西的完善和改造,是一種社會意識,屬於法律文化中的觀念層面;而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又稱為以法而治,內涵是指法律及相關制度,屬於制度的範疇,法制是一種正式的、相對穩定的、制度化的社會規範,是一種實際存在的東西。

2.從產生和發展上講:其一,法制的產生,並不意味著法治的誕生;其二,法治的產生和發展不與所有國家直接相聯絡,只在民主制國家才存在法治;而法制的產生和發展卻與所有國家直接相聯絡,在任何國家都存在法制。

3.從基本要求上講:法治的基本要求是嚴格依法辦事,法律在各種社會調整措施中具有至上性、權威性和強制性,不是當權者的任性;而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各項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4.從實行的主要標誌上講:實行法治的主要標誌,是乙個國家的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包括國家最高領導人在內,都嚴格遵守法律和依法辦事;而實行法制的主要標誌,是乙個國家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監督等方面,都有比較完備的法律和制度。

5.從核心意義上講:法治的核心意義是強調社會治理主體的自覺性、能動性和權變性;法制的核心意義是強調社會治理規則(主要是法律形式的規則)的普適性、穩定性和權威性。

二者的聯絡:

1.法治是法制的立足點和歸宿,法制的發展前途必然是最終實現法治;

2.法制是法治的基礎和前提條件,要實行法治,必須具有完備的法制制度,法治的實施必須建立在法制之上;

3.法制與法治都是法律文化中的重要內容,都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5樓:珝懿懿

法制和法治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絡的兩個概念,不容混淆。二者的主要區別在於:

1、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屬於制度的範疇,是一種實際存在的東西;而法治是法律統治的簡稱,是一種治國原則和方法,是相對於「人治」而言的,是對法制這種實際存在東西的完善和改造。

2、法制的產生和發展與所有國家直接相聯絡,在任何國家都存在法制;而法治的產生和發展卻不與所有國家直接相聯絡,只在民主制國家才存在法治。

3、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各項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而法治的基本要求是嚴格依法辦事,法律在各種社會調整措施中具有至上性、權威性和強制性,不是當權者的任性。

4、實行法制的主要標誌,是乙個國家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監督等方面,都有比較完備的法律和制度;而實行法治的主要標誌,是乙個國家的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包括國家最高領導人在內,都嚴格遵守法律和依法辦事。

二者的聯絡在於:法制是法治的基礎和前提條件,要實行法治,必須具有完備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點和歸宿,法制的發展前途必然是最終實現法治。

法律通常是指由社會認可國家確認立法機關制定規範的行為規則,並由國家強制力(主要是司法機關)保證 實施的,以規定當事*利和義務為內容的,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一種特殊行為規範(社會規範)。

法治的定義

6樓:波斯貓

法治是指以民主為前提和基礎,以嚴格依法辦事為核心,以制約權力為關鍵的社會管理機制、社會活動方式和社會秩序狀態。

法治的優越性是相對於人治而言的,而這種優越性主要體現在:

第一,法治社會的法律作為成文的衡量是非對錯的標準,由於沒有特別針對某一部分人群,所以具有普遍適用性;

第二由於條文明確規範,所以能夠約束社會每個人和每個全體的行為;

第三法律不隨時間或者具體應用情況而改變,這些保證了法律的公正性和權威;

第四法治社會的法律出發點為保證每個社會成員的基本權利和自由,這位法律制定的本身提供了正當性。而對於以上的每一條,源型人治社會都無法給予保證。

家屬的法律定義是什麼,家庭成員在法律上如何界定?

親屬是指人們基於婚姻 血緣和法律擬製而形成的社會關係。親屬包括以下類別 1 配偶。婚姻關係存續期間,夫妻之間互為配偶。2 血親。是指相互之間具有血緣聯絡的親屬,包括自然血親和法律擬製血親。自然血親是在血緣上具有同源關係,他們有共同的祖先,如父母 子女 祖父母 外祖父母 兄弟姐妹等無數代 擬製血親是經...

非法經營是如何在法律上定義的?非法經營罪的犯罪客觀包括哪幾方面?

一 非法經營是未經許可經營法律 爛友行政法規規定的專營 專賣物品或者其他限制買賣的物品的行為。二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限制買賣物品和經營許可證的市場管理制度。資料擴充套件 非法經營罪犯罪構成 犯罪客體。非法經營罪侵犯的客體應該是市場秩序,為了保證限制買賣物品和進出口物品市場,國家實行上述物品的經營許可制...

法律上今借與今借到的效果有什麼不同

借條,從古至今,大概是人們接觸最多的法律文書了,如果問您借條怎麼打?我想絕大多數的朋友會說,多簡單啊。其實,這看似簡單並不簡單,因為有時就因為一字只差,發生的法律效果完全不同。借條中 今借 與 今借到 雖然只相差一個 到 字,但小明就是可以憑一個 到 字大做文章!小明可以說借條雖然是我寫的,但只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