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蘇軾 玉骨那愁瘴霧,冰肌自有仙風。
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么鳳。
素面常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
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蘇軾詞作鑑賞。
這首詞明為詠梅,暗為悼亡,是蘇軾為悼念毅然隨自己貶謫嶺南惠州的侍妄朝雲而作。詞中所描寫的惠州梅花,實為朝雲美麗的姿容和高潔的人品的化身。
詞的上闋寫惠州梅花的風姿、神韻。起首兩句,突兀而起,說惠州的梅花生長瘴癘之鄉,卻不怕瘴氣的侵襲,是因這慶兄它有冰雪般的肌體、神仙般的風致。接下來兩句說它的仙姿豔態,引起了海仙的羨愛,海仙經常派遣使者來到花叢中探望;這個使者,原來是倒掛樹上的綠毛小鳥(狀如么鳳)。
以上數句,閉差衝傳神地勾勒出嶺南梅花超塵脫俗的風韻。
下闋追寫梅花的形貌。「素面常嫌粉涴」,嶺南梅天然潔白的容貌,是不屑於用鉛粉來妝飾的;施了鉛粉,反而掩蓋了它的自然美容。嶺南的梅花,花葉四周皆紅,即使梅花謝了(洗妝),而梅葉仍有紅色(不褪唇紅),稱得上是絢麗多姿,大可遊目騁情。
面對著這種美景的東坡,卻另有懷抱:「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東坡慨嘆愛梅的高尚情操已隨著曉雲而成空無,已不再夢見梅花,不象王昌齡夢見梨花雲那樣做同一類的夢了。
句中「梨花」即「梨花雲」,「雲」字承前「曉雲」而來。曉與朝疊韻同義,這句裡轎殲的「曉雲」,可以認為是朝雲的代稱,透露出這首詞的主旨所。
這首詠梅詞空靈蘊藉,言近旨遠,給人以深深的遐思。詞雖詠梅,實有寄託,其中蘊有對朝雲的一往情深和無限思戀。作者既以人擬花,又借比喻以花擬人,無論是寫人還是寫花都妙得其神韻。
張貴《詞源》論及詠物詞時指出:「體物稍真,則拘而不暢;模寫差遠,則晦而不明。要須收縱聯密,用事合題,一段意思,全結句,斯為絕妙。
以這一標準來衡量此詞,可以窺見其高超的藝術技巧。
2樓:匿名使用者
原句是 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意思是說梅花的高潔情羨腔操,已隨著清晨兄汪衫陵慶的曉霧一同散去,她不屑與梨花同入一夢。
3樓:匿名使用者
高情二句:說梅花的高潔情操,已隨著清晨的曉霧一同散去,她不屑與梨花同入一夢。句末作者自注:
詩人王昌齡夢中作《梅花》詩云:「落落寞橡頃薯寞路人分,夢中喚作梨花雲。」(或以為是王建的詩)蘇軾反用其義,謂梅乎行花獨開梁者獨謝,不與梨花同時。
不與梨花同夢的介紹
4樓:手機使用者
《不與梨花同夢》是北宋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
不與梨花同夢的正文
5樓:長矟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麼鳳。 素面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蘇軾·西江月。
梨花帶雨是什麼意思梨花帶雨是什麼意思,一般用在什麼樣的句子比較合適
漢語四字成語,出自 唐 白居易 長恨歌 原形容楊貴妃哭泣時的姿態。後用以形容女子的嬌美。詞目 梨花帶雨 發音 l hu d i y 梨花帶雨 1 釋義 像沾著雨點的梨花一樣。原形容楊貴妃哭泣時的姿態。後用以形容女子的嬌美。出處 唐 白居易 長恨歌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示例 紂王定睛 見妲...
夢終究是夢是什麼意思夢周公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出自 夢再好,終究是夢。夢再長,終究會醒。夢是人生的一部分,人生也是一場大夢。人生都不是真實的,何況人生中更為虛幻的夢?覺悟的佛陀告訴我們,人生本不真實,是我們錯以為真實。人生的一切都是自己業力所感現,不是別人安排的。夢有幾個特點 不真實,短暫,心所變現等等。人生呢?大家都能感覺到 短暫 一條...
夢中夢是什麼意思做了夢中夢是什麼意思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繼續了你沒有思考完成的事件,或是思慮過度的事件。想想自己白天都考慮了些什 麼,可能對你有啟發。然而大多數情況下,請不要太在意夢境,它並不一定指向著什麼具體的東西。大叔就說明你想太多拉 好好睡哈 你認為你有什麼同時在一天掛念不下的事嗎 那就會做夢中夢 如果談起夢中夢 我是你前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