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汪倫是幾年級的課文
1樓:始終做好自己
贈汪倫是人教版第三冊,二年級上的課文。
1、原文。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譯文。我正乘上小船,剛要解纜出發,忽聽岸上傳來,悠揚踏歌之聲。看那桃花潭水,縱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倫送我之情。
3、賞析。詩中描繪李白乘舟欲行時,汪倫踏歌趕來送行的情景,十分樸素自然地表達出汪倫對李白那種樸實、真誠的情感。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句李白信手拈來,先用「深千尺」讚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緊接「不及」兩個字筆鋒一轉,用比較的手法,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達了汪倫對李白那份真摯深厚的友情畝告者。
全詩語言清新自然,想象豐富奇特,雖僅四句二十八字,卻膾炙人口,是李白詩中流傳最廣的佳作之一。《贈汪倫》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於涇縣(今安徽皖南地區)遊歷時寫給當友橋地好迅薯友汪倫的一首贈別詩。
詩的前半是敘事:先寫要離去者,繼寫送行者,展示一幅離別的畫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
將欲行」表明是在輕舟待發之時。這句使讀者彷彿見到李白在正要離岸的小船上向人們告別的情景。
贈汪倫是幾年級的課文
2樓:在雙橋古鎮俯瞰的木芙蓉
贈汪倫是小學二年級語慎豎雹文。
贈汪倫》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於涇縣(今安徽皖南地區)遊歷桃花寬帆潭時寫給當地好友汪倫的一首留別詩。此詩前兩句描繪李白乘舟欲行時,汪倫踏歌趕來送行的情景,樸素自然地表達出汪倫對李白那種樸實、真誠的情感;
後兩句先用「深千尺」讚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緊接「不及」兩字筆鋒一轉,用襯托的手法,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動形象地表達了汪倫對李白那份真摯深厚的友情。全詩語言清新自然,想象豐富奇特,雖僅四句二十八字,卻是李詩流傳最廣的佳作之一。
此詩作於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或天寶十四載(755年),當時李白自秋浦往涇縣(今屬安徽)漫遊。宋本《李太白文集》題下注:「白遊涇縣桃花潭,村人汪倫常醞美酒以待白。
倫之裔孫至今寶其詩。」
清代袁枚《隨園詩話補遺》記載:「唐時汪倫者,涇川豪士也,聞李白將至,修書迎之,詭雲:『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
李欣然至。乃告雲:『「桃花」者,潭水名也,並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並無萬家酒店。
李大笑,款留數日,贈名馬八匹,官錦十端,而親送之。李感其意,作《桃花潭》絕句一首。」
汪倫是李白的友人。歷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詩三百首》《全唐詩》註解,都認定汪倫是李白遊歷涇縣時遇到的乙個普通村民,這個觀點一直延續至今,今人安徽學者汪光澤和李子龍先後研讀了涇縣《汪氏宗譜》《汪漸公譜》《汪氏續修支譜》,確知「汪倫又名鳳林,為唐時知名士」,為汪華五世孫,與李白、王維等人關係很好,經常以詩文往來贈答。
開元天寶年間,汪倫為涇縣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別」(李子龍《關於汪倫其人》)。後汪倫任滿辭纖蘆官,居涇縣之桃花潭。按此詩或為汪倫已閒居桃花潭時,李白來訪所作。
小學二年級語文二年級的語文如何才能學好?
你好,只問第 題是吧。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 有了大秤也不行,沒人能提得起這杆大秤!疑問句改陳述句,記得把疑問詞去掉,原句沒有否定詞的要加上,有的要去掉。所以改為 有了大秤也不行,沒有誰有那麼大的力氣提得起這杆大秤.1 有了大稱也不行啊,沒人有力氣提起這杆大秤。2 畫被掉在紙上的水彩筆弄髒了。3 小蝌蚪...
小學二年級語文題,誰會做,一道小學二年級語文題目,你會做嗎?
1春姐姐的花籃哪去 了?夏哥哥的綠葉遮住了。2夏哥哥的綠葉哪去了?回秋姑答姑借去做地毯了。3秋姑姑的地毯哪去了?冬爺爺的白被子蓋住了4,冬爺爺的白被子哪去了?裝進春姐姐的花籃裡了秋天還被冬叔叔的棉襖帶去了,化作春姑娘的柳絮。秋姑姑的地毯哪去了?回到大地母親的懷抱裡去了。秋天還會被冬爺爺帶走 秋姑姑的...
小學二年級語文造句尤其,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如何用「尤其」造句,簡單明瞭還不缺乏新意?
1.小明各科成績都很好,尤其語文更突出。2.小剛喜歡玩球,尤其喜歡踢足球。3.還有一件事,需要你們機組人員,尤其是駕駛員知道。4.在眾多動物中,我覺得熊貓尤其可愛。5.窗外的杜鵑花開的格外的好,尤其引人注意!6.歷史上,我國淡水湖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尤其是長江流域,更有眾多的湖泊調節著長江水系的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