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小小聊生活
卞和獻玉是《韓非子·和氏》裡面的故事。
卞和獻玉也叫作和氏獻璧,楚國的卞和在楚山中得到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拿去獻給楚國國君厲王。厲王叫玉匠鑑別,玉匠說:這是一塊普通的石頭。
厲王認為卞和是個**,把卞和的左腳砍掉了。楚厲王死了以後,武王當了楚國的國君。卞和又捧著那塊璞玉獻給武王。
武王又叫玉匠鑑定。玉匠又說這是一塊普通的石頭,武王也認為卞和是個**,又把卞和的右腳砍掉了。
武王死了以後,文王繼承了王位。卞和於是抱著璞玉在楚山腳下痛哭了幾天幾夜,眼淚哭幹了,連血也哭出來了。
文王聽到這事,便派人去問卞和,說:天下被砍掉雙腳的人多得很,為什麼唯獨你哭得這樣傷心,卞和說:我並不是傷心自己的腳被砍掉了。
我所悲痛的是寶玉竟被說成普通的石頭,忠誠的好人被當成**,這才是我最傷心的原因。文王便叫玉匠認真加工琢磨這塊璞玉,果然發現這是一塊稀世的寶玉,於歲含是把它命名為和氏之璧。
2樓:絕帶
據《韓非子·和氏》記載,楚人卞和在荊山上伐薪得美玉,於是將此寶獻給楚厲王,楚厲王讓王宮裡的玉石匠鑑別,玉石匠粗略地看了一下便說:「這是一塊普通的石頭。」
厲王認為卞和有意欺騙他,下令砍唯判去了卞和的左腳。
武王登基後,卞和再次捧 著玉石去獻給武王。
武王又命令玉石匠鑑別,玉石指世改匠還是說:「就。
是一塊石頭啊!」
武王又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右腳。文王登基後。卞和「和乃抱返租其璞而泣於荊山下,三日三夜,淚盡而繼之以血。」
卞和獻玉的故事,用文言文概括,大約50字左右
3樓:書語蝶暴磬
楚國有乙個人叫卞和,在荊山裡得到一塊璞玉。卞和捧著璞玉去奉獻給楚厲王,厲王命玉工檢視,玉工說這只不過是一塊石頭。厲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腳。
厲王死後,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著璞玉去見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檢視,玉工仍然說只是一塊石頭,楚王又以卞和犯了欺君之罪砍掉了他的右腳。武王死後,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哭幹了眼淚後又繼續哭血。文王得知後派人詢問為何:
天下被砍去雙腳的人那麼多,為什麼你哭得這麼悲傷呢?」卞和說:我並不是哭我被砍去了雙腳,而是哭寶玉被當成了石頭,忠貞之人被當成了欺君之徒,無罪而受刑辱。
於是,文王命人剖開這塊璞玉,見真是稀世之玉,就命名為和氏璧。
4樓:戚蘭若韶黛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
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
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
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
和乃抱其璞而哭於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淚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命曰:
和氏之璧。"
卞和獻玉的故事,用文言文概括,大左右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 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 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於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淚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 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
卞和的特點是什麼,卞和是怎樣的乙個人
卞和的特點是執著,但是不懂得變通。卞和是春秋時期的楚國人 荊人 又名和氏,和氏璧的發現者。相傳他在荊山得一璞玉,兩次獻給楚王。都被認為是石頭,便以欺君之罪被砍去雙腳。楚文王即位後,他懷抱璞玉坐在荊山下痛哭。隨後楚文王令工匠剖雕璞玉,卻果真是寶玉,遂稱此玉為 和氏之璧 此璧後傳入趙,再轉於秦。卞和因此...
「不倒翁」的由來和卞和有什麼關係?
一 不倒翁。名稱的來歷有乙個著名的故事楚國人卞和在山中得到一塊玉石,獻給了楚厲王。厲王派玉匠來看,玉匠說 這是塊石頭 厲王大怒,下令砍去卞和的左腳。後來楚武王。即位,卞和又把玉獻給武王,不幸又被鑑定為石頭,又被砍了右腳。楚文王。即位後,卞和抱著他的玉在楚山之下連著哭了三天三夜。這事被文王知道了,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