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出自哪裡

2025-05-27 05:00:19 字數 1728 閱讀 3708

1樓:網友

意思是:失去了「道」而後才有「德」,失去了「德」而後才有「仁」,失去了「仁」而後才有「義」,失去了義而後才有禮。

原文: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譯文:所以,失去了「道」而後才有「德」,失去了「德」而後才有「仁」,失去了「仁」而後才有「義」,失去了義而後才有禮。「禮」這個東西,是忠信不足的產物,而且是禍亂的開端。

所謂「先知」,不過是「道」的虛華,由此愚昧開始產生。

出自春秋時期侍伏老子《道德經》第三十八章。

2樓:吧啦啦大魔仙

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三十八章。

全文如下: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伍櫻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佔位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

佔位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佔位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佔位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佔位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培缺華。

佔位腔中叢故去彼取此。

116.夫禮者,忠信之薄也,而亂之首也。

3樓:溫嶼

老子說,仁、義、禮、忠、信都是好的,但是如果沒有按照道去做,行老敗程式上錯了,過度強調「禮」,忠、信就很少了,動亂就要開始了。

只有領導者按照道的法則做事,無我利他,他推動檔顫禮,大家才會跟著做,而且做得很好。一旦領導者沒有做到道,卻過分強調禮,這是「忠信之薄也」,忠信就很少,混亂的局面很快就會出現。

忠」含渣,上面一箇中,代表正而不偏;下面是乙個心,代表態度公正,不偏私。古代形容乙個人「內近其心,而不欺也」,就是說他講的話和心裡想的是一樣的,絕無二言。所以「言出於心,皆有忠實也」,這叫「忠」。

後來引申為「侍君無二志」,指乙個人對自己的領導沒有第二種想法的意思。

信」,人和言,當信譽、可靠講。現在說寫信,古代的書信不叫「信」,而叫「書」。在古代沒有紙的時候,人們都靠竹簡來書寫,但在竹簡沒有被當作書寫工具的時候,人們都是靠別人帶話來互相傳遞資訊的。

傳的話要和當初聽的話保持一致,不能亂給人家改動,所以這種帶話得保持一致的狀態就叫「信」。人言為信,就是說資訊的載體在人的口裡,你不能把事情說得面目全非,這就是信的真正含義,後來被引申為可靠的、有信譽的。

這裡老子講「夫禮者,忠信之薄也,而亂之首也」,是說你作為領導者,自己的行為和說出的話無法保持一致的時候,下面的人就要混亂了。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什麼意思

4樓:東方聞樓

「禮」這個東西,是「忠信」的不足,是禍亂的開端。

夫:文言發語詞。

禮:符合統治者整體利益的行為準則。

者:助詞,表示語氣停頓並構成判斷句的句式。

忠信:忠誠信實。

薄:不厚。這裡應該作不足理解。

亂:禍亂。首:最先,最早。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怎麼理解?這是對禮的讚揚還是貶低?

5樓:黎落

翻譯:「禮」這個東西,是忠信的不足,是禍亂的開端。

這句話出自《道德經》第三十八章,是對禮的貶低。

原因:道德經是道家經典,「禮」是儒家所倡導的。而儒、道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一直都是不和的。因此《道德經》激勵反對禮,認為「禮」是外在,是虛華,道家講究實用,追求樸素。

“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 瑰怪。非

出自北宋王安石 遊褒禪山記 意思是 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來遊覽的人便多 危險而又遠的地方,前來遊覽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偉 珍異奇特 非同尋常的景觀,常常在那險阻 僻遠。原文選段 於是餘有嘆焉。古人之觀於天地 山川 草木 蟲魚 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遊者眾 險以遠,則...

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說明什麼哲理

原文 bai 6.27 子曰 君du子博學於文,約zhi 1 之以禮,亦可以弗畔 2 矣夫 3 dao 註釋 1 約 一 版種釋權為約束 一種釋為簡要。2 畔 同 叛 3 矣夫 語氣詞,表示較強烈的感嘆。譯文 孔子說 君子廣泛地學習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禮來約束自己,也就可以不離經叛道了。評析 本章清...

故需棄腐朽而之新者什麼意思?

字面意思,就是說所以需要丟棄腐朽而獲得新的人。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間正道是滄桑 是什麼意思?意思 自然界如果有知,它會體察到興盛與衰敗這條不可改變的法則。不斷地變異 不斷地發展 不斷地前進,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出自 七律 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天若有情天亦老 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