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是什麼時代的人?王昌齡是哪裡人

2025-05-24 18:15:08 字數 1278 閱讀 6609

1樓:靜雨

王昌齡(698—757),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1]

王段陵餘昌齡早年貧苦,主要依靠農耕維持生活,30歲左右汪蔽進士及第。初任秘書省校書郎,而後又擔任博學巨集辭、汜水尉,因事被貶嶺南。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

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又被後人譽為「七絕聖手」。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

有文集六卷,今編詩四卷。代表作有《從軍行七首》《出塞》《閨怨》等。

唐肅宗至德二載丁酉(757年)756年冬到757年十月之間,王昌齡路握滾經亳州,為亳州刺史閭丘曉所殺害。

王昌齡是**人

2樓:無名花間一壺酒

王昌齡(約697年-約757年)是唐朝著名的詩人,出生在隴西(今甘肅省隴西縣)乙個貧寒的農家。他曾經擔豎指塵任過唐玄宗的侍從官,後來辭官歸隱,專心寫詩。他的詩歌清新脫俗,具有濃郁的山水田園情調和深刻的人生感悟,逗耐在餘禪唐詩中佔有重要地位,被譽為「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之一。

王昌齡是**人

3樓:娛樂八卦

王昌齡是河東晉陽人。

晉陽位於今日的山西省太原市,因而王昌齡是晉綏大地哺育出的一位愛國詩人。也有後人認為他是京兆長薯伍安人,祖籍位於今天的陝西西安,是矣非矣,至今尚難考證。

大約二十歲,王昌齡離開家鄉,開始一段學道的經歷。開元年間,正是盛唐氣象的鼎盛時期,王昌齡在詩中對盛世景象竭盡全力、忠貞不已地加以歌頌。對盛世的信仰,正是王昌齡一生最堅實的信心、力量、希望和理想的源泉,以至日後長期身處讒枉和淪棄之境,也難以改變。

火熱的年代,像王昌齡這樣有抱負的時代青年,只是把學道當成了一種好奇而已。

王昌齡的文學成就

王昌齡存詩181首,體裁以五古、七絕為主,題材則主要為離唯手櫻別、邊塞、宮怨。就數量之多,體制之備,題材之廣說,王昌齡的詩實不如李白、杜甫和高適、岑參,但他的詩質量很高。邊塞詩可並高適、岑參而三,四傑以後,詩壇幾乎沒有邊塞詩作。

唐玄宗改府兵制為募兵制後,文人掀起了從軍熱以求邊功。開元十三年,王昌齡漫遊西北邊地,有了較深的邊塞生活體驗,創作了指叢大量的邊塞詩,此時岑參11歲,高適還沒有開始邊塞生活,後人依次考證稱王昌齡為邊塞詩的創始和先驅。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王昌齡。

王昌齡為什麼有兩個籍貫,王昌齡是一個怎樣的人?

關於王昌齡的籍貫,歷來說法有三 京兆王昌齡 見 舊唐書 文苑傳 卷一九 與 全唐詩 卷一四 太原王昌齡 見 唐才子傳 與 河嶽英靈集 王昌齡籍貫,應為京兆長安,這在他的詩中多次有證 鄭縣陶太公館中贈馮六 元二 本家藍溪下 藍溪即是灞水。別李浦之京 故園進在灞陵西 灞上閒居 鴻都有歸客,偃臥滋陽村 獨...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主旨是什麼

主旨 這首詩是李白寫給好友 七絕聖手 王昌齡的贈詩,表達了詩人對朋友深深的同情 思念和關切之情,同時也展現了詩人飄逸,豪放的性格。出處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代 李白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譯文 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之時,我聽說您被貶為龍標尉,要經過五...

老舍是什麼時代的人,老舍是個什麼樣的人?

1 生於1899年2月 3日,1966年8月24日離世。2 人物簡介 老舍 1899年2月3日 1966年8月24日 原名舒慶春,另有筆名絜青 鴻來 非我等,字舍予。因為老舍生於陰曆立春,父母為他取名 慶春 大概含有慶賀春來 前景美好之意。上學後,自己更名為舒舍予,含有 捨棄自我 亦即 忘我 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