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為什麼有兩個籍貫,王昌齡是一個怎樣的人?

2022-04-10 18:17:59 字數 5704 閱讀 9754

1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王昌齡的籍貫,歷來說法有三:

「京兆王昌齡」見《舊唐書·文苑傳》卷一九〇與《全唐詩》卷一四〇。

「太原王昌齡」見《唐才子傳》與《河嶽英靈集》。

王昌齡籍貫,應為京兆長安,這在他的詩中多次有證:《鄭縣陶太公館中贈馮六、元二》「本家藍溪下」,藍溪即是灞水。《別李浦之京》「故園進在灞陵西」;《灞上閒居》「鴻都有歸客,偃臥滋陽村」;《獨遊》「時從灞陵下,隨釣往南澗」;《題灞池》「腰鐮欲何之,東園刈秋韭」。

《水經注·渭水注》:「霸水又左合滻水,歷白鹿原東,即霸川之西故芷陽矣,《史記》秦襄王葬芷陽者也,是謂之霸上。」在王昌齡的詩中「灞水」、「灞陵」、「灞上」、「灞池」多次出現,而且每次出現都會是具體的一個點,可以推測出王昌齡的家鄉應是在長安東南灞陵以西灞水以北的滋陽村,因此籍貫應為長安。

2樓:

歷史謎題。王昌齡的籍貫,有三種說法。沒有定論。

《舊唐書》說王昌齡為京兆(即唐京師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為他在《別李浦之京》詩中說:「故園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閒居》之作。

《新唐書 》稱其為江寧人(今南京)。

殷璠《河嶽英靈集》又稱"太原王昌齡"。依據是唐代許多山西詩人因為長安、洛陽為當時文化中心,多遊長安、洛陽,有的甚至多年住於京城長安,不能因為居住在京城便說他們為京城人。

王昌齡是一個怎樣的人?

3樓:杞然然

王昌齡(約690—約756),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籍貫舊有三說:太原、京兆、江寧,《舊唐書》昌齡本傳以昌齡為京兆人,較為可信。

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而立,始中進士。初任祕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巨集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

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

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

集六卷,今編詩四卷。世稱王龍標,存詩一百七十餘首,作品有《王昌齡集》。

4樓:阿衛韓郎相

王昌齡,文學大師,學習古詩! (1)

5樓:少訪

(690-756),漢族.字少伯,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約生於武則天聖曆元年(690年),約卒於玄宗天寶十五年(756年).

王昌齡的籍貫,有太原、京兆兩說.《舊唐書》本傳雲王昌齡為京兆(即唐西京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為他在《別李浦之京》詩中說:「故園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閒居》之作.

唐代許多山西詩人因為洛陽、長安為當時文化中心,多遊洛陽、長安,有的甚至多年住於京城,不能因為居住在京城便說他們為京城人.《河嶽英靈集》為唐人殷番所編著的唐人詩集,載王昌齡為太原人,《唐才子傳》也認為王昌齡為太原人.

王昌齡個人資料是什麼?

6樓:在秋浦河擊沙袋的龍柏

王昌齡(?-756)字少伯,漢族。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

他的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世稱王龍標,有「詩家天子王江寧」之稱,存詩一百七十餘首。

王昌齡的籍貫,有太原、京兆兩說。《舊唐書》本傳雲王昌齡為京兆(即唐西京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為他在《別李浦之京》詩中說:「故園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閒居》之作。

唐代許多山西詩人因為洛陽、長安為當時文化中心,多遊洛陽、長安,有的甚至多年住於京城,不能因為居住在京城便說他們為京城人。《河嶽英靈集》為唐人殷番所編著的唐人詩集,﹝殷番當作殷璠﹞載王昌齡為太原人,《唐才子傳》也認為王昌齡為太原人。

他家境比較貧寒,開元十五年進士及第,授祕書省校書郎(官汜水尉校書郎),後貶龍標尉,世稱王龍標。開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齡選博學巨集詞科,超絕群倫,於是改任汜水縣尉,再遷為江寧丞。

開元二十八年(740 年)王昌齡北歸,遊襄陽,訪著名詩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快痊癒了,兩人見面後非常高興,孟浩然由於吃了些許海鮮而癰疽**,竟因此而死,在這時期,王昌齡又結識了大詩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詩,還有《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與孟浩然、李白這樣當時第一流的詩人相見,對王昌齡來說,自是一大樂事,可惜與孟浩然一見,竟成永訣,與李白相見,又都在貶途。

當時李白正流放夜郎。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冬,王昌齡離京赴江寧丞任,此時已與名詩人岑參相識,岑參有《送王大昌齡赴江寧》詩,王昌齡也有詩留別。途經洛陽時,又與綦毋潛、李頎等詩人郊遊,也都有詩。

[1]王昌齡作為一代詩傑,流傳下來的資料卻很少。除了上文所說貶嶺南外,還曾遭過貶,具體時間和原因也不太清楚,有人認為在天寶六載秋。《詹才子傳》說他「晚途不謹小節,謗議沸騰,兩竄遐荒」。

《河嶽英靈集》說他「再歷遐荒」,《舊唐書》本傳也說他「不護細行,屢見貶斥」,被貶為龍標尉。

更為可悲可嘆的是,王昌齡後來連龍標尉這樣一小小的職務也沒能保住,離任而去,迂迴至亳州,竟為刺史閭丘曉所殺。《唐才子傳》載:王昌齡「以刀火之際歸鄉里,為刺史閭丘曉所忌而殺。

後張鎬按軍河南,曉衍期,將戮之,辭以親老,乞恕,鎬曰:『王昌齡之親欲與誰養乎?』曉大漸沮。

」一向同情詩人的張鎬終替王昌齡報了仇。

王昌齡是盛唐詩壇一著名詩人,當時即名重一時,被稱為「詩家天子王昌齡」。因為詩名早著,所以與當時名詩人交遊頗多,交誼很深,除上文談到與李白、孟浩然的交遊外,還同高適、綦毋潛、李頎、岑參、王之渙、王維、儲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誼。他因數次被貶,在荒僻的嶺南和湘西生活過,也曾來往於經濟較為發達的中原和東南地區,並曾遠赴西北邊地,甚至可能去過碎葉(在今吉爾吉斯斯坦)一帶。

因他有豐富的生活經歷和廣泛的交遊,對他的詩歌創作大有好處。王昌齡擅長七言絕句,被後 紀念王昌齡而建的芙蓉樓世稱為七絕聖手。如《出塞》詩: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慨嘆守將無能,意境開闊,感情深沉,有縱橫古今的氣魄,確實為古代詩歌中的珍品,被譽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

又如《從軍行》等,也都為膾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宮女們不幸遭遇的《長信秋詞》、《西宮春怨》等,格調哀怨,意境超群,抒寫思婦情懷和少女天真的《閨怨》、《採蓮曲》等,文筆細膩生動,清新優美。送別之作《芙蓉樓送辛漸》同樣為千古名作。

沈德潛《唐詩別裁》說:「龍標絕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測之無端,玩之無盡。」 採納、、謝謝、 ——memories

王昌齡的解釋?

7樓:愚人侃體育

盛唐著名邊塞詩人。

王昌齡早年貧苦,主要依靠農耕維持生活,30歲左右進士及第。初任祕書省校書郎,而後又擔任博學巨集辭、汜水尉,因事被貶嶺南。

8樓:來自檀幹園深情的夏侯惇

王昌齡的解釋王昌齡的解釋是什麼呢?我也不知道。

9樓:傾心的小北老師

王昌齡 (698—757),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

10樓:迷途羔羊

王昌齡(690-756)字少伯,漢族。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王昌齡的籍貫,有太原、京兆兩說。

《舊唐書》本傳雲王昌齡為京兆(即唐西京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為他在《別李浦之京》詩中說:「故園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閒居》之作

11樓:小迪迪波波

人名。(公元690?~757?

)字少伯,唐京兆(今陝西西安市)人。開元進士,任校書郎,緒密而思清,然不護細行,晚年貶龍標尉,世亂還鄉,為刺史閭丘曉所殺。工詩,尤善七絕,多寫邊塞哀愁和閨中幽怨,氣魄雄偉,手法細膩。

12樓:

王昌齡,唐代詩人。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詩作多寫邊塞軍旅生活,氣勢豪邁。長於七絕,被稱為「七絕聖手」。

13樓:北極雪

王昌齡(約690—約756),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籍貫舊有三說:太原、京兆、江寧,《舊唐書》昌齡本傳以昌齡為京兆人,較為可信。

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而立,始中進士。初任祕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巨集辭,授汜水尉...

生卒年:690年-756年(享年66歲)

14樓:才叫多

王昌齡是古代詩人散文集,代表作有聊齋志異。

15樓:雨後後的紫薔薇

我最帥,同意的點個贊,不同意的坐下

16樓:星夢玄說

古代有名的現實主義詩人

17樓:亞洲紅色

王昌齡是盛唐邊塞詩人,

18樓:

王昌齡是古代的一個大詩人。

19樓:匿名使用者

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

20樓:匿名使用者

。??。,。。?!。

21樓:匿名使用者

王昌齡是一個古人,是一個作者

22樓:明麗馨予金

註釋1、但使:只要。

2、龍城:龍城是匈奴祭天集會的地方。

3、飛將:指漢朝名將李廣而言,匈奴畏懼他的神勇,特稱他為「飛將軍」。

4、陰山:崑崙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橫貫綏遠、察哈爾及熱河北部,是我國北方的屏障。

【韻譯】:

依舊是秦時的明月漢時的邊關,

征戰長久延續萬里征夫不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而今健在,

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評析】:

這是一首慨嘆邊戰不斷,國無良將的邊塞詩。詩的首句最耐人尋味。說的是此地

漢關,明月秦時,大有歷史變換,征戰未斷的感嘆。二句寫徵人未還,多少兒男戰死

沙場,留下多少悲劇。三、四句寫出千百年來人民的共同意願,冀望有「龍城飛將」

出現,平息胡亂,安定邊防。全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

一氣呵成,吟之莫不叫絕。明人李攀龍曾推獎它是唐代七絕壓卷之作,實不過分。

--引自"超純齋詩詞"bookbest.163.net 翻譯、評析:劉建勳

這是一首名作,明代詩人李攀龍曾經推獎它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清沈德潛《說詩ㄧ語》說:「『秦時明月』一章,前人推獎之而未言其妙,蓋言師勞力竭,而功不成,由將非其人之故;得飛將軍備邊,邊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歸重『至今人說李將軍』也。

防邊築城,起於秦漢,明月屬秦,關屬漢,詩中互文。」他這段話批評李攀龍只知推獎此詩而未言其妙,可是他自己也只是說明了全詩的主旨,並沒有點出作者的匠心。

沈氏歸納的全詩的主旨基本是對的,但這個主旨的思想是很平凡的。為什麼這樣平凡的思想竟能寫成為一首壓卷的絕作呢?原來,這首詩裡,有一句最美最耐人尋味的詩句,即開頭第一句:

「秦時明月漢時關」。這句詩有什麼妙處呢?得從詩題說起。

此詩題名《出塞》,一望而知是一首樂府詩。樂府詩是要譜成樂章、廣泛傳唱的,為入譜傳唱的需要,詩中就往往有一些常見習用的詞語。王昌齡這首詩也不例外。

你看這開頭一句中的「明月」和「關」兩個詞,正是有關邊塞的樂府詩裡很常見的詞語。?獨指

橫吹曲辭》裡不是就有《關山月》嗎?《樂府解題》說:「關山月,傷離別也。

」無論徵人思家,思婦懷遠,往往都離不了這「關」和「月」兩個字。「關山三五月,客子憶秦川」(徐陵《關山月》),「關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關山月》),「關山萬里不可越,誰能坐對芳菲月」(盧思道《從軍行》),「

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王維《隴頭吟》),例子舉不勝舉

請問為什麼這兩個相等,為什麼這兩個相等

您好 本題目的問題是問為什麼這兩個相等 我認為,確切的回答如上。分子分母同時 x 2,分式值不變。是否幫助到您?祝您學習進步 把右面的式子通分以後就能夠得到跟左面的一樣了,這是很簡單的通分問題。為什麼這兩個相等?仔細看圖上紅色圓圈的位置,圈出來的 小正方形 其實並不是正方形。所以,兩個圖形的面積並不...

春蛙為什麼有兩個圓球

蛙頭上的兩側有兩個略微鼓著的小包包。那是它的耳膜,青蛙通過它可以聽到聲音。這個是青蛙游泳地時候產生的氣囊這樣的氣囊有助於她增加浮力這樣游泳跟方便 主要是品種的問題,有兩個大圓,就是因為適應環境,適應不適應環境 這是春蛙的呼吸通道,不是圓球 你說的是青蛙嗎,青蛙雄蛙在春季繁殖季節,前肢拇指外側會有兩個...

為什麼都說「兩個」而不說,為什麼都說「兩個」而不說「二個」?

兩 和 二 意思相同,但習慣用法有區別。兩 只用於數詞,如兩個,兩天。二 常用於序數詞,如第二。兩 偏重於特指數量,例如 兩人 中的重點往往是 兩 用以表明這是兩個人,而不是一個或三個。二偏重於整體或物體的屬性,例如 二人 則偏重於人,又或者偏重於表明這是兩個人一起去做什麼,不是一個人去或一前一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