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爾巴哈提綱第五條的意思

2025-05-24 01:30:15 字數 2307 閱讀 6389

1樓:牛甜點易神

提綱》第五條是對費爾巴哈。

直觀概念的批判。在對黑格爾。

及其學派的批判中,費爾巴哈對抽象的思維(思辨或「自我意識」)不滿,利用直觀這一概念來說明問題。但是在馬克思。

看來,費爾巴哈的直觀概念由於缺乏與人的感性力量的內在聯絡,仍然是「抽象思維」的乙個變種。「直觀」是康德哲學術語。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

中指出人有兩種直觀形式,即內直觀(對時間的把握)和外直觀(對空間的把握)。康德旨在說明人類認識事物所依賴的純粹先天主觀形式(所謂不依賴經驗的、獨立於經驗的認識形式)。費爾巴哈在這裡所使用的「直觀」概念,與康德有明顯區別。

費爾巴哈主要是從感性的角度來談論直觀的,指出感性直觀對抽象思維理性的優先性。比如感官可以直接感受冷暖,思維本身無法直接感知冷暖。但是費爾巴哈這裡的感性仍然把感性當作消極的、被動的物件和客體,而不是主動、能動的主體。

他停留在感官接受性上,即停留在感性力量的被動性上:事物必須對感官施加影響或印象,感性才起作用。馬克思則認為,人的感性的活動就是人所具有的現實力量,它不僅是被動的,也是主動的。

2樓:祁水竹糜釗

費爾巴哈提綱第五條主要批判了費爾巴哈對抽象思維的批判,並指出費爾巴哈的直觀概念存在的侷限性。費爾巴哈不滿意黑格爾及其學派的抽象思維,而試圖通過直觀概念來解決問題。然而,馬克思認為費爾巴哈的直觀概念仍然存在與人的感性力量相脫離的問題,因此仍然是抽象思維的一種形式。

費爾巴哈在批判黑格爾及其學派時,試圖通過直觀概念來反對抽象的思維。他認為,感性直觀比抽象思維更具有優越性,因為感性直觀可以直接感受事物的存在,而抽象思維則無法直接感知事物的存在。然而,馬克思認為費爾巴哈的直觀概念仍然存在侷限性。

總的來說,費爾巴哈提綱第五條主要表達的是馬克思對費爾巴哈直觀概念的批判和對其侷限性的認識。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的主要內容

3樓:柒葉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共十一條,主判圓要內容分三個方面:一是批判了費爾巴哈舊唯物主義忽視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唯心主義片面誇大主觀能動性的錯誤,闡明瞭馬克思以實踐為基礎的新唯物主義哲學與舊哲學(包括舊唯物主義與唯心主森衝核義)的區別;二是批判了舊唯物主義的唯心史觀,論述於歷史唯物主義的幾個基本問題;三是從階級基礎、哲學功能和使命等角度闡述了新、舊哲學的區別。

一年底,馬克思不僅實現了由唯心主義到唯物主義、由革命民主主義到共產主義的轉變(兩大轉變),而且已經大致完成了唯物主義歷史理論的發揮工作,並準備與恩格斯一起著手在各個極為不同的方面詳細制定有關這一理論的新觀點。《此掘提綱》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形成和產生的。

二)、《提綱》是馬克思於1844年冬或1845年春在布魯塞爾寫下的乙份筆記。這份筆記載於馬克思的1844-1847 年的筆記本中,當時是供馬克思自己進一步研究使用的,沒有打算付印。

三年,恩格斯把它作為《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一書的附錄第一次予以發表。恩格斯對於《提綱)給以高度評價,認為它是"包含著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乙個檔案"。

四)、《提綱》共11條,近 1500字,形式上相互獨立,內容上彼此關聯,構成乙個有機整體,實際上形成了馬克思系統構建新唯物主義世界觀的標誌。

五)、《提綱》首次系統地論述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實踐觀,並以此為基礎,對費爾巴哈在內的舊唯物主義以及以往的一切舊哲學進行了批判,同時制定了"新唯物主義"即馬克思主義哲學這一新的科學世界觀的要點。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是一篇什麼文章

4樓:抗桖晴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是德國思想家卡爾·馬克思於1845年春創作的一篇政治文章,最早發表於1888年。 該文批判了費爾巴哈舊唯物主義忽視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唯心主義片面誇大主觀能動性的錯誤,闡明瞭馬克思以實踐為基礎的新唯物主義哲學與舊哲學的區別;批判了舊唯物主義的唯心史觀,論述於歷史唯物主義的幾個基本問題;從階級基礎、哲學功能和使命等角度闡述了新、舊哲學的區別。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 》是馬克思1845年春在布魯塞爾寫的筆記,這篇筆記表明馬克思不僅同唯心主義,而且同舊唯物主義徹底劃清了界限,為創立新世界觀奠定了基礎。馬克思在這個筆記中批判了費爾巴哈和一切舊唯物主義者 忽視人的主觀能動性、忽視實踐作用的主要缺點,闡明瞭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論述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的思想,強調「人的思慧桐豎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乙個理論的問題 而是乙個實踐的問題。

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說明「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或自我改變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併合理的理解為革命輪拍的實踐 」;指出「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 」。馬克思還批判了舊唯物主義者對人的前大本質的抽象理解,指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從而把對人的認識至於唯物史觀的科學基礎上。

哲學家費爾巴哈說 「如果上帝的觀念是鳥類創造的,那麼,上帝一定是長著羽毛的動物,假若牛能繪畫,那麼

c試題分析 費copy爾巴哈的觀點是說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由此可以看出c的說法正確,a的說法錯誤 bd的說法也錯誤,因為上帝是不存在的,但是上帝的觀念卻是存在的,正確答案是c。點評 考生要弄懂材料的意思,費爾巴哈以形象的比喻來闡釋社會意識和社會存在的關係,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對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