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dù fǔ。
杜甫(西元712年-西元770年),字子美,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人,出身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陽杜氏。 自坦茄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謹迅使風俗淳」的巨集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祥信此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杜甫號什麼
2樓:哲哥聊歷史
杜甫號少陵野老,是唐朝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由於其生活在盛唐轉衰的階段,因此詩句大多充滿了憂國憂民的色彩,體現了在當時大環境下人們生活的艱苦,以及對統治者的批判。杜甫共有1500首詩歌流傳下來,大多收集在《杜工部集》中。
杜甫的字型大小是什麼。
杜甫字子美,號少陵野老,是唐朝時期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和李白合稱為「李杜」。杜甫一生並不得志,但是求仕的路上目睹了唐朝後期上層社會的奢靡和社會危機,橘蘆憂國憂民。
杜甫共有1500首詩歌被儲存流傳下來,大多收集圓含帶與《杜工部集》,它的《登高》、《春望》、三吏三別等都極為寫詩,描繪了唐朝在亂世下人們生活的艱苦以及對和平的渴望,體現了對祖國的熱愛以及普通老百姓的同情。
杜甫的主要作品
杜甫的作品大多反映的是當時的社會面貌,題材極為廣泛,意境深遠,著重於描寫民間疾苦,因其思想核心是「仁政」,因此多抒發悲天憫人的仁民思想老租以及憂國憂民的情懷。
杜甫號什麼
3樓:愛探析社會的小童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
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桐配隱主義詩人賣碧,與李白合稱「李杜」。生於河南鞏縣,原籍湖北襄陽。要和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局廳」之別,杜甫與李白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人物經歷
少年時期杜甫是個意氣風發的高富帥,杜甫是憑實力把自己從高富帥,變成了矮矬窮。他年少時期家裡很有錢,曾經多次帶著鈔票遊山玩水。任何時候兜裡有錢,大多數事情都好辦。
所以杜甫這時期也結交了不少社會名流,類似李白、高適這類人,跟杜甫這樣的高富帥,其實還是很投緣的。因為李白不喜歡攢錢,吃穿用度都靠朋友捧場,李白最喜歡的就是杜甫這種有錢有才且識貨的朋友。
青年時期,杜甫是個為生活奔波的老黃牛。可是人到中年以後,杜甫家裡的錢似乎也花得差不多了,因此杜甫開始需要為生活而煩惱了。他跑到長安考科舉、找工作,一連10年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
杜甫號什麼被稱為什麼
4樓:哲哥聊歷史
杜甫號少陵野老,被稱為詩聖。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出生於河南鞏縣,原籍湖北襄陽。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哪雀絕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歲氏被稱為「老杜」。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李姿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杜甫為什麼被稱為詩聖,杜甫為什麼會被稱為“詩聖”呢?
杜甫是中國文學史上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詩風穩重樸素,他的詩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興盛走向衰亡時期的社會面貌,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鮮明的時代色彩和強烈的政治傾向.杜甫詩歌的風格可以概括為 沉鬱頓挫 這裡的沉鬱是指文章的深沉蘊蓄,頓挫則是指感情的抑揚曲折,語氣 音節的跌宕搖曳.杜詩語言平易樸素 通俗 寫實,...
為什麼杜甫被稱為詩聖呢,為什麼杜甫被稱為「詩聖」
杜甫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 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象都給予批評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著為解救人民的苦難甘願做自我犧牲。所以他的詩歌創作,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這條主線,以最普通的老百姓為主角,由此...
杜甫被稱為什麼居士
杜甫不是居士。居士是古代稱有德才而隱居不仕或未仕的人。杜甫號少陵野老,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 766年間曾居住於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用以紀念杜甫。杜甫被後世人尊為 詩聖 杜甫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