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說讀書的句子?

2025-05-12 07:33:38 字數 2418 閱讀 3450

1樓:帳號已登出

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說讀書的句子是:「惟有讀書高處不寒,斯人已而,今其墳也。」這句話表達了歐陽修對讀書的熱愛和對知識分子的敬仰。

歐陽修自幼家貧,但他刻苦勤奮,從小就喜愛讀書,常從城南李家借書抄讀。他天資聰穎,往往書不待抄完,已能成誦;少凱昌年習作詩賦文章,文筆老練。他曾經說過:

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他的橡粗勤學精神和博學才華使他成為了「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的散文家、詞人和政治家。他的作品有《踏莎行》、《醉翁亭記》、《石曼卿墓表》等等。

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說讀書的句子,不僅反映了他個人的學習經歷和感悟,也反映了北宋時期知識分子的社會地位和精神追求。在那個動盪不安、戰亂頻仍、外患日益嚴重的時代背景下,知識分子往往遭到排擠和打壓,無法施展才華和實現理想。但是他們並沒有放棄學習和思考,而是通過讀書來尋求心靈的慰藉和超越。

歐陽修認為,「惟有讀書高處不寒」,意思是隻有通過讀書來提高自己的境界和涵養,才能不受世俗紛擾和低溫寒冷的影響。他以「斯人已而」指代當時已經去世的一些知名學者如范仲淹、王安石等人,並稱贊他們為「高處之士」,表示對他們的敬佩和懷念。

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說讀書的句子,既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又有優美的文采表達。這句話用了兩個對比:乙個是「高處」與「墳」,乙個是「不寒」與「已而」。

這樣既突出了讀書與死亡之間的差異與聯絡,又體現了作者對生命與精神之間的價值判斷。梁孫鎮這句話還用了乙個擬人手法:「高處不寒」,把「高處」比作乙個人,並賦予它溫度感覺。

高處」既可以指物理上的山峰或樓閣等地方,也可以指道德上或智慧上超越常人或平庸者的境界。「不寒」既可以指物理上沒有遇到低溫或風雪等惡劣環境影響,「也可以指心理上沒有遇到困難或挫折等打擊影響。」

2樓:小笑聊電子

歐陽修的「計字日誦」讀書法。

這是一種統計應精讀或背誦的總字數,再分配每日進度,長期堅持直至讀完的讀書方法。

有人讀書以頁計數,規定進度,剋日完成。歐陽 修 卻伍伏很 奇特,以字計數,規定每天應熟讀成誦三百字。他長期堅持,熟誦了大量範文,為他的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他所寫的散文,說理透徹,抒情自然,氣勢暢達,他的《醉翁亭記》成了流傳千古的名篇。他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歐陽修的「計字日誦」讀書法是這樣進行的:

一、精選材料。

歐陽修根據自己的需要,精選十部書作為「計字日誦」的材料。他逐一統計字數:《孝經》,1903字;《論語》,1175字;《孟子》,34685字;《周易》,24107字;《尚書》,25700字;《詩經》,39234字;《禮記》,99010字;《周禮》,45806字;《春秋》、《左傳》,196845字,總計455865字。

材料選得精,字數算得清,這是「計字日誦」的基礎。

二、規定進度。

歐陽修規定每天必須熟讀三百字,這樣,每年能讀十萬九千五百字。上列十部書,總數四十五萬字,只需三年半就能讀完。

三、熟讀成誦。

歐陽修認為,經典著作必須背誦,中等資質的人,每天熟讀成誦三百字是毫無問題的。即使是記憶力很差的人,每天背誦一百五十字也定能辦到,那麼這十部書有七年罩戚時間也就都背熟了。他說:

雖書卷浩繁,第能加日積之功,何患不至?」要做到熟讀成誦,每日數量可以少定,總計劃可以拉長,但必須持之以恆。有了這種「日積之功」,什麼困難都能克服腔悶攜。

今天,我們當然不必要求花多年時間背誦幾十萬字的古代著作,但用「計字日誦」法,規定自己背誦的字數,卻是一項極有用的基本功。作家李準說:「如果想寫詩,起碼要背一千首詩。

歷史學家吳晗說,唯有熟背五十篇古文,才能學懂古漢語語法。巴金認為,他兒時熟背《古文觀止》中兩百多篇範文,使他懂得了文章是怎麼一回事,有了做文章的最根本的知識。這些經驗之談,都表明了背誦的重要。

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中的名句

3樓:承吉凌

1、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離聲。

2、風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瓊田。誰羨驂鸞,人在舟中便是仙。

3、正見空江明月來,雲水蒼茫失江路。

4、一闋聲長聽不盡,輕舟短楫去如飛。

5、春雲淡淡日輝輝,草惹行襟絮拂衣。

6、北雁來時歲欲昏,私書歸夢杳難分。

7、仕宦而至將相,富貴而歸故鄉。

8、暮雲淡淡日輝輝,草惹行襟絮拂衣。

9、生而為英,死而為靈。

10、君子之學也,其可一日而息乎。

11、讀書趨簡要,害說去雜冗。

12、服民以道德,漸民以教化。

13、寧可限於擇人,不可輕任而不信。

14、任人之道,要在不疑。寧可艱於擇人,不可輕任而不信。

15、少壯及時宜努力,老大無堪還可憎。

醉翁亭記中表現愜意的詩子是哪一句?

4樓:福琪學長

醉逗弊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解釋:醉翁的情趣不在於喝酒,而桐凳在欣賞山水的美景局指旅。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領會在心裡,寄託在酒上。

求醉翁亭記翻譯,醉翁亭記翻譯越短越好

醉翁亭記 譯文 環繞著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面的許多山峰,樹林 山谷尤其優美,遠望那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地方,是琅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裡,漸漸聽到水聲潺潺,從兩座山峰中間傾瀉出來的,是釀泉。山勢迴環,山路轉彎,有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在泉水上邊的,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誰?是山中...

改寫醉翁亭記現代文,改寫《醉翁亭記》散文

醉翁亭記周圍景色美不勝收,朝暮,四時之景變幻莫端,佇臨於此,如臨仙境一般.清晨,當太陽公公漫漫悠悠地從地平線 躍 出,當第一縷溫柔的光輝 射 到樹林裡,剛才還瀰漫於樹林裡的一團團的霧氣像一個調皮的小孩 跑 的無影無蹤 傍晚,當太陽公公剛剛害羞地落到地平線時,煙雲們環抱著聚在了一起,像是在商量 它們擋...

醉翁亭記對偶句有哪些?醉翁亭記對聯賞析

環滁 ch 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 h 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 ng y 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 ch n 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 zh 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