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聖陶和張中行是朋友嗎?

2025-05-11 20:55:14 字數 1597 閱讀 6170

1樓:涼月

可謂是朋友 但更像是華生和福爾摩斯。

之間的關係 葉先生初到北京 任出版署副署長的人民教育出版社。

社長 葉先生委託北京貝滿中學的陳校長介紹合稿稿適的人選 陳校長介紹當時在北京多年 普通話好的特點 在工作之餘協助張先生多種語橡敬世文讀物 據張先生回憶 葉先生總是讓秘書把一部分稿費送來 直到張先生推辭不掉才收下。張先生敬佩葉先生的為人 他梁肢們的交往一直持續到葉先生去世。

2樓:

1、「凡是同葉聖陶先生有些交往的,無不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動。」送別,一定還是走過三道門,四道臺階,送到大門外才告別,他鞠躬,口說謝謝,看著來人上路才轉身回去。晚年,有兩次是已經不能起床了,對來訪者還是要舉手打拱,連聲致謝。

作者去拜訪,他因與朋友有約不在家而他非常悔恨,以為朋友住旅店而悲傷。2、「他還有嚴的一面,是律己。」寫文章方面要求自己言文如一,文風方面要求簡潔,重視語文求完美。

課文第二段總寫葉聖陶先生的品德有過人之處,作者表現了葉聖陶嚴以律己、渣晌寬以待人的品格。擴充套件資料《葉聖陶先生二三事》是張中行寫的一篇文章,出自他的作品《談文論語集》。2017年本文入選人教社新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材第13課。

這篇課文是張中行回憶葉聖陶的文章,作者通過回憶與葉聖陶先生交往中的幾件小事,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景仰之情。葉聖陶是五四運動首個新文學社團文學研究會的汪穗創立人之一,終身致力於出版及語文的教學。其座右銘「文學為人生」甚為有名。

他生活在乙個不穩定的時代:出生之年正值甲午戰爭,之後國家經歷了百日維新,但很快又被列強割據。早年的生活對他有很重要的影響,使他變得愛國,並致力投身於新聞及教育的工作上,藉以改善國家將來的命運。

在葉聖陶的作品中易讀性是乙個顯著特徵,它意味著讀者更有效率的感知和理解文章內容。作為一名記者,葉聖陶作中強調詞語的運用。他認為乙個人只有把文章寫得實際且易於理解,才困梁卜能夠去只寫一些風雅作品。

如果讀者不理解文章內容,文章就毫無用處。

3樓:盤祺然齊萍

*葉聖陶和張中行是朋友**。他們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師亦友。

在張中行眼中,葉聖陶是一位怎麼樣的先生。

4樓:阿沾愛教育

是乙個帶人寬厚,嚴人律己的先生。

葉聖陶先生二三事》是張中行寫的一篇文章,出自他的作品《談文論語集》 。

這篇課文是張中行回憶葉聖陶的文章。作者通過回憶與葉聖陶先生交往中的幾件小事,表現了葉聖陶嚴謹自律、待人寬厚的節操和風範,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景仰之情。

張中行和葉聖陶有怎樣的淵源?葉聖陶先生的友人都是怎樣的人

5樓:網友

葉先生初到北京,任出版署副署長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葉先生委託北京貝滿中學(後女十二中)的陳校長介紹合適的人選,陳校長介紹當時在該校任教員的張中行先生到人教社,張先生以在北京多年、普通話好的特點,在工作之餘協助葉先生多種語文讀物,據張先生回憶,葉先生總是讓秘書把一部份稿費送來,直到張先生推辭不掉才收下。張先生敬佩葉先生的為人,他們的交往一直持續到葉先生去世。

葉先生的友人大體上都是文化界的老人,如稱蘇州五老的其它四位:顧頡剛、王伯祥、章元善、俞平伯等,多數都是比較平和的作家和學者。下圖就是葉先生與這四位的合影。

張中行的《葉聖陶先生二三事》中,葉先生對 寫話 提出了哪些主張

一 待人厚 1 文字往來謙和待人 2 日常交往守禮敬人 二 律己嚴 1 寫作言文如一 2 文風倡導簡潔 3 重語文求完美 葉聖陶先生二三事中葉聖陶先生在寫作方面有什麼主張 葉聖陶先生二三事 中,葉聖陶先生在寫作方面的主張是 寫話 原文是這樣表述的,葉聖陶先生堅決反對這種文風,他提出正面的主張,要 寫...

朋友 和感情是一樣嗎?可以並談嗎

友誼無非就是鋒瞎扮做朋友的真諦。朋友是連線人與人關係的最基本的紐帶。在心靈的深處,彼此相互祝福,友誼時時刻刻溫暖著我們的心田。真情誠可貴,友情價更高。有著這份情誼滋潤著我們的歲月,那麼我們的冬天將不再是嚴寒 真正的有一需要長時間的培養,只有彼此深深地瞭解,互相欣賞,才能綻放出友誼之花。得到真正的友神...

你最親密的朋友是異性嗎,親密的異性朋友和男女朋友的區別是什麼

看到這個題目之後,我在腦中搜尋了360度,結果我悲哀的發現,對我來說這不是異性不異性的問題,這是有沒有的問題,我根本就沒朋友,枯了。也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習慣了獨來獨往,回頭想想,能夠走進心裡的人越來越少了,後來我也反思了一下這是為什麼?是不是人越長大就越孤單,是不是越成熟就越沒朋友,想了很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