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心莫善於寡慾」是何道理?

2025-05-11 07:42:49 字數 3485 閱讀 8141

1樓:降坦眸

養心莫善於寡慾》出自《孟子》的《盡心章句下》。修養內心塌睜的方法,沒有比減少慾望更好的了。孟子說:

修養內心的方法,沒有比減少欲慧衫喚望更好的了。乙個人如果慾望很少,那麼內心即使有迷失的部分,也是很少的;乙個人如果慾望很多,那麼即使有儲存前凱的部分,也是很少的。」 外物改變人的本性,感官之慾減損人的善心。

所以,慾望太多的人,往往利令智昏,做了慾望的奴隸,其結果是「 慾望號街車」不知駛向**,失去控制,墜入萬劫不復的深淵。因此,修養心性的最好辦法就是減少慾望,寡慾清心。

2樓:網友

修養心性的辦法最好是減少物質慾望。孟子講過"養心莫善於寡慾"、"操者存舍者亡"的思想。朱熹繼承了孟子的思想,他從"性即理"的思想出發,認為道德修養必須注意把無有不差的"心"存養起來,要收斂其身心,使精神常集中在這裡,而勿便失忘。

他說,"如今要下工夫,且須端莊存養,獨觀昭曠之原。不須枉費工夫,鑽紙上語。待存養得此昭明洞達,自覺無許多窒礙,焦時方取文緩肢字來看,則自然有意味,道理自然透徹,遇事自然迎刃。

而解,皆無許多病痛"。所謂"存心、養心",是專指心而言。從另一面說,就是不要失忘此心,"心若不存,一身便無主宰","聖賢千言萬語,只要人不失其本心"。

但人的"心"中交雜著物慾和義理,因此朱熹認為"存養"就只要收斂此心,使它都安頓在義理上。"學者為學,未間其知與力行,且要收拾此心,令有個頓放處。若收斂都在義理上安頓,無許多胡思亂想,想久久自於物慾上輕,於義理上重"。

所以,有時他把存養和窮理聯絡起來:"學者須是培養。今不作培養功夫,如何窮巨集哪飢得理。

中醫講"五勞七傷"其中有"思慮傷心"人之思慮,多源於欲之不得,故思得之。《千字文》裡也講"性靜情逸,心動神疲".運用到現實生活中蔽返,也就是不要要求過多,因為你總有得不到的。

得不到,氣。怒。悲等都出來了。

只能是傷神勞心。終無裨益。

養心莫善於寡慾,審能行之

3樓:

摘要。養心莫善於寡慾」的意思是:修養心性沒有比減少慾望更好的了。

人的欲求旺盛,內心就會處於一種不安狀態,「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所以,多欲是不利於君子之心性養成的。

養心莫善於寡慾,審能行之。

養心莫善於寡慾」的意思是:簡歷慎修養心性沒有比減少慾望更好的了。人的欲求旺盛,內心就會處於一種不安狀態,「爛友其未得之也,患得之:

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所以,多欲是不利於君攔敬子之心性養成的。

審能行知:審乎宴察能:在做某事之前一定要祥森先思考一下,能不能做?行知,讀音xíng zhī,漢語歲茄詞語,意思是實踐其所得到的認識;

禍莫大於不知足,養心莫善於寡慾

4樓:得書文化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禍莫大於不知足。 孟子說 :養心莫善於寡慾; 其為人也寡慾。雖有姿燃不存焉者,寡矣; 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

乙個人活在世上, 首先要學會知足 ,知足者常樂 。人總是欲壑難平, 不僅追求當下享碰豎受, 還想擁有更多的資產永遠享受 ,因此笑冊大會產生患得患失的痛苦 ,人的慾望如果任其膨脹 ,必將身心疲憊 。

在物質方面, 凡是過分的追求和佔有,都是貪慾。 知足常樂是一種看待事物發展的心情, 不是安於現狀的驕傲自滿,大學》曰:止於至善。 是說人應該懂得如何努力,而達到最理想的境地和懂得自己該處於什麼位置才是最好的。 知足常樂是一種處事態度。常樂是一種幽幽釋然的情懷 。

知足常樂 ,貴在調解 ,做到知足常樂 ,生活將充滿和諧、平靜、 適意、真誠。

真正做到知足常樂 ,人生就多乙份從容 ,多一些舒適。

怎麼理解孟子曾經說的「養心莫善於寡慾」?

5樓:cherry範

在夜深人靜、獨自靜坐的時候,才會實實在在地感覺到自己心的存在,感覺這句話還是挺好理解的。

6樓:布丁粉

強調培養健全的心靈需要時間和耐性,不可能一蹴而就。

7樓:學習使兔子快樂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心靈經常是麻木的。我們學會了太多的做人技巧和法術,遇到問題首先想到的是應用這些技巧。

8樓:我考慮我的

通過減少不健康的慾望,可以達到涵養心靈的作用。

9樓:yu妍

孟子提出:」人之初,性本惡「

他的觀念理論,人只要有慾望,心裡的惡就會容易衝破心底的善,修養就會被擯棄,所以想要修身養性就要淡欲。

10樓:天枰

意思是:修養內心的方法,沒有比減少慾望更好的了。

11樓:大長腿黑呀

意思是,想要修養自己的身體就要少些慾望。

12樓:曉風殘月

意思說少一些慾望就是養心,少些慾望就算是養心。

13樓:笑給風聽

所謂「養心」,我的理解是,人的習慣是多年養成的,不可能一下子戒除所有毛病,需要日積月累地調整,逐漸把多年養成的壞習慣消除。因此,人心本身也需要「養」,我們要學習把自己的心當作一棵樹、一株盆景來養育(你會嗎?)。

孟子說:「養心莫善於寡慾」《孟子-盡心》)。通過減少不健康的慾望,可以達到涵養心靈的作用。

如果把我們的心比作一株植物的話,那麼也可以說,清除貪心和私慾,保持淨心,發展自己性格中善良的一面,就好比是在給自己的心澆水、施肥,保證心的健全生長。孟子還強調,「養心」一定要專心致志,持之以恆,不能「一曝十寒」。「專心致志」和「一曝十寒」這兩個今天無人不曉的成語,就是孟子針對養心專門發明出來的。

雖然孟子所提出的「存心」和「養心」,都是針對「心」而發,但含義略有不同。「存心」是就具體的心理活動而言,強調抓住良心不放;「養心」則強調培養健全的心靈需要時間和耐性,不可能一蹴而就。「存心」從短期行為著眼,「養心」從長遠效果著眼;「存心」需要毅力和決心,「養心」需要細心和體驗。

故宮裡有乙個「養心殿」,這是帝王養心的地方。可見孟子的養心思想,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影響很大。

孟子曾經說過「養心莫善於寡慾」,怎麼理解這句話?

14樓:王兄

清淨心。一切七情六慾都會破壞清淨心,從而破壞經絡的正常執行。

15樓:老婆娘

針對人心的難以駕馭和控制,孟子提出了「存心」、「養心」的著名說法。「存」是儲存,有意識地把握、不使丟失。

16樓:網友

他指的是修養內心的方法,沒有比減少慾望更好的了。被欲 望衝昏頭腦的並不僅僅是這些貪 官,像有些黑心商家,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不惜以次充好,糊弄消費者。

17樓:滿胤

可是,由於心中的貪婪,讓他們寧可冒著粉身碎骨的下場,也要鋌而走險遊走於鋼絲之上。

18樓:網友

外部因素往往會改變人的本性,感官的欲 望也會減損人的善心。

19樓:網友

他指的是修養內心的方法,沒有比減少慾望更好的了。

莫桑石是什麼,什麼是莫桑石,什麼是莫桑石 莫桑石與鑽石的區別

莫桑石是一種合成碳化矽,又名合成莫桑鑽 合成碳矽石,色散0.104比鑽石 0.044 大,折射率2.65 2.69 鑽石2.42 具有與鑽石相同的金剛光澤,火彩 更強。莫桑石的外觀與天然鑽石極為相似,肉眼難以分辨,也是物理特性最接近天然鑽石的一種寶石。莫桑石的火彩是鑽石的2.5倍。在色散值上,鑽石是...

中醫的最高境界是養生,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如何達到養心境界

多果蔬 每天應至少吃400克的水果和蔬菜。中醫的最高境界是養生,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養心貴在靜心,心喜靜,所以歷代養生學家把清心寡慾 調養靜心的最佳途徑是煉心,靜心的至高境界是樂心。靜是要人在一派紛繁的世界裡能夠獨自安靜下來。精神作為養心的主要內容。神太用則勞,其藏在心,靜以養之。所謂 靜則藏神 ...

莫桑鑽是真鑽石嗎,莫桑鑽是鑽石嗎

莫桑鑽又名合成莫桑石 合成碳矽石 化學成分sic 色散0.104比鑽石 0.044 大,折射率2.65 2.69 鑽石2.42 具有與鑽石相同的金剛光澤,火彩 更強,比以往任何仿製品更接近鑽石。莫桑石也稱為莫桑鑽,天然莫桑石可追溯到十九世紀後期,莫桑石一詞 於henri moissan博士,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