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農耕時代遺址分佈的特點是什麼?其主要原因是什麼?

2025-05-07 11:05:17 字數 3073 閱讀 5437

1樓:匿名使用者

離河流很近,技術不發達,沒有人工河流,便於灌溉。

能夠幫地區原始農耕生活的遺址是什麼?

2樓:

親,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能夠幫地區原始農耕生活的遺址是;約7000年前。長江流域的浙江餘姚河姆渡;huang河流域的陝西西安半坡村。

幹欄式建築。種植水稻,使用骨耜和磨製石器。【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為:

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生活。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河姆渡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約7000年前;半坡人生活洞攔的年代距今約6000年前。根據所學知識螞殲可知,河姆渡人生活在長江流域的浙江餘姚河姆渡;半坡人生活在huang河流域的陝西西安半坡村。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幹欄式建築;半坡人的建築是半地穴式圓形房屋,有公共墓地和窯場。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河姆渡人種植水稻,使用骨耜和磨製石器納物胡;半坡人種植粟,使用石器、骨器等生產工具。

原始農耕時代遺址分佈的特點是什麼

3樓:網友

我國原始農耕時代的遺址分佈非常廣泛,其中最主要的是位於長江流域的河姆渡遺址、黃河流域的半坡遺址和大汶口遺址以及位於東北遼河流域的紅山文化遺址。

河姆渡遺址位於浙江餘姚河姆渡村東北,揭示了距今約7000年的南方溼潤炎熱地區農耕文化的特徵。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製石器,用耒、耜耕地,主要種植的農作物是水稻,住著幹欄式的房子,過著定居生活。半坡遺址位於陝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再現了距今約五六千年的北方半乾旱地區農耕文化的特徵。

半坡氏族已掌握房屋建築技術,過上了定居生活;粟是半坡人在農業方面最重要的發明,說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之一;半坡人以農業為主,還兼有飼養等其他行業;普遍使用磨製石器,生產力大大進步了;陶器不僅是重要的生產生活工具,彩陶的出現反映了原始人的藝術追求。這一時期,我國南北共同發展,共同構築了遠古中華農業文明的基礎。

4樓:匿名使用者

我也想問,作業沒做呢。

5樓:匿名使用者

我也想問,樓主是不是初一的?歷史練習冊第六頁沒做?

讀下圖,請回答: 我國原始農耕時代主要遺址圖 (1)說出我國原始農耕文化遺址的分佈特點是什

6樓:吾乃蘿莉控

(1)從圖上可以看出,我國原始農耕文化遺址主要分佈在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如:河姆渡文化遺址分佈在長江流域的下游;大汶口文化遺址分佈在黃河流域的下游;半坡遺址坐落在黃河流域的中游。

2)因為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地勢平坦、寬闊,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便於進行農業生產。

7樓:籍菲佴霜

大約在距今12000年前,中國的新石器時代早期階段出現了原始農業的雛形,進入原始農業的重大技術突破是馴化野生植物和動物,標誌是稻穀和陶器的出現。

其特徵是:①生產工具簡單落後,以石刀、石鏟、石鋤和棍棒等為主;②耕作方法原始粗放,採用刀耕火種;③主要從事簡單協作的集體勞動,獲取有限的生活資料,維持低水平的共同生活需要。

我國原始農耕文化重要遺址在地理分佈上有什麼特點

8樓:暴走少女

我國原始農耕文化重要遺址在地理分佈上特點是集中分佈在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但長江流域出現的時間更晚,原因是當時黃河流域農作物的產量高於長江流域,黃河流域的氣候條件更能滿足農作物的需求。

我國早期人類主要遺址在地理分佈上有什麼特點?

9樓:不是苦瓜是什麼

都是靠有水源的地方生活,一般都是分部在靠近長江或者黃河流域的地方居住。

我國早期人類遺址主要分佈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

仰韶村遺址:中國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仰韶文化命名地。位於河南省澠池縣城北 公里仰韶村南的臺地上。遺址長約900公尺,寬約300公尺,面積近30萬平方公尺。

半坡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東郊灞橋區滻河東岸,是黃河流域一處典型的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遺址,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以上。

中國遠古人類主要遺址分佈在黃河、長江、珠江等大江大河流域。 中國遠古人類主要遺址分佈廣泛,自北向南,自東向西都有分佈。 遠古人類遺址分佈於我國東部的較多,分佈於我國西部的較少。

中國遠古人類主要遺址的分佈與水源有關,主要分佈在大江大河附近,如珠江、黃河、長江等。

分佈原因:原始人類主要依賴捕魚、畜牧、種植等簡單勞作生存,對水資源土地資源要求較高,因此會選擇氣候適宜,土地肥沃的地帶居住,這樣更有利於繁衍生息。

10樓:愛我淘氣

們都是靠有水的地方生活,只有這樣,他們就不用跑到老遠的河邊取水,一般都是分部在靠近長江或者黃河流域的地方居住。

我國早期人類。

1、元謀人,是迄今在我國境內發現的最早的古人類。最初發現於1965年的5月1日,遺址在雲南元謀縣城東南約十華里遠的上那蚌村。發現的化石並不多,只有兩枚古人類的牙齒化石,一為左上內側門齒,另一為右上內側門齒,同屬於乙個成年個休,從門齒形態觀察,可能為一青年男性。

元謀人已經能夠製作簡單的勞動工具,也學會了用火。元謀人的發現把我國的歷史提早到一百七十萬年前。

2、藍田人是在陝西省藍田縣發現的,1963年和1964年,先後在該縣的陳家窩村和公王嶺村各發現一具完好的人的下頜骨化石和一具完整的頭蓋骨、上頜骨及三枚牙齒。在遺址附近還發掘到一些刮削器、石片、石核等。1966年考古工作者們又在藍田人遺址發現了經過火燒過的炭末。

經古人類學家和考古學家研究,藍田公王嶺人頭蓋骨屬於乙個三十多歲的女性個體,陳家窩村發現的下頜骨,為乙個老年女性個體。根據地質研究所和地質力學研究所分別用古地磁學測定的結果,公王嶺頭蓋骨化石年代距今約八十萬年,陳家窩下頜骨則測為距今50-65萬年間。學術界把公主嶺的頭蓋骨命名為藍田人,而把陳家窩的下頜骨命名為「陳家窩人」。

3、舉世聞名的北京人,發現於北京西南房山縣周口店龍骨山的洞穴中。1929年由著名古人類學家裴文中發現了第乙個頭蓋骨,此後又不斷發現各種骨骼化石,到1966年,共發現完整和比較完整的頭蓋骨六個,頭骨碎片十二塊,牙齒一百五十七個,其它四肢殘骨十數段,共代表著四十幾個個體,分別代表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人。在北京人遺址裡,還出土了大約十萬件石器和骨器,其中種類也較為繁多,從加工方法、形狀和用途來劃分,計有砍砸器、尖狀器、石錘、石鑽、刮削器、兩端刃器、斧狀石器等型別。

原始農耕時代遺址分佈的特點是什麼

我國原始農耕時代的遺址分佈非常廣泛,其中最主要的是位於長江流域的河姆渡遺址 黃河流域的半坡遺址和大汶口遺址以及位於東北遼河流域的紅山文化遺址。河姆渡遺址位於浙江餘姚河姆渡村東北,揭示了距今約7000年的南方溼潤炎熱地區農耕文化的特徵。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製石器,用耒 耜耕地,主要種植的農作物是水稻...

原始人的分佈地點,原始人的遺址分佈的特點是什麼?為什麼?

元謀人 雲南元謀縣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崗上。藍田人 陝西藍田縣的公王嶺和陳家窩兩地。北京人 北京市西南郊周口店附近的一處洞穴堆積中。和縣人 安徽和縣陶店鎮汪家山北坡的龍潭洞。金牛山人 遼寧營口金牛山。大荔人 陝西省大荔縣解放村附近的洛河第三階地砂礫層中。山頂洞人 北京市周口店龍骨山北京人遺址頂部的山頂洞...

城市特點簡介是什麼,城市的空間分佈特點是什麼

廣州,別copy 稱五羊仙城 羊城 穗城 穗垣 花城等,古稱任囂城 楚庭 番禺或南海,廣東省省會,全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擁有廣州塔 海心沙 五羊石像 黃埔軍校 中山紀念堂等地標建築,擁有44座摩天大樓,在全國排名第四。屬邊南 帶季風氣候,氣候特點是氣溫高 雷暴頻繁等。糧食作物以秈稻為主,一年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