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要多做文言文答案,《文章要多做》這篇古文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2025-04-27 14:25:02 字數 1506 閱讀 4749

《文章要多做》這篇古文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1樓:帳號已登出

學人只喜多讀文章,不喜多做文章;不知多讀乃藉人之工夫,多做乃切實求己工夫,其益相去遠矣。人之不樂多做者,大抵因艱難費力之故;不知艱難費力者,由於手筆不熟也。若荒疏之後作文艱難,每日即一篇半篇亦無不可;漸演至熟,自然易矣。

又不可因不佳而懈其心,懶於做也。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須頻改之方入妙耳。此意學人必不可不知也。

譯文:從事學習的人,往往只喜歡多讀別人的文章,不喜歡自己多寫文章;卻不知多讀別人的文章是假借別人寫文章的本領,自己緩李春多寫文章才能切切實實增長自己寫文章的技能,它們之間的差距將會越來越大。人們不喜歡自己多寫文章,大都由於寫文章艱難費力的緣故;卻不知之所以艱難費力,是因為寫作技能不擾皮熟練啊。

如果荒疏後寫文章困難,每天寫上一篇半篇也未嘗不可;逐漸練習直到熟練,自擾耐然覺得容易寫了。再說不可以因為寫得不好就心意懈怠而不想去寫。文章不可能一次寫成便是佳作,還須經過多次修改才能達到精妙的程度罷了。

上述的意思,從事學習的人是不可以不知道的。

文言文整篇文章是什麼意思?

2樓:遠景教育

雖有嘉餚原文:

禮記·學記》:「雖有佳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是故學然後悉掘爛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

教學相長也。

譯文: 即使有美味佳餚,不去品嚐,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鮮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益處。所以學習以後就會睜漏知道不足,教學以後就會知道困難。

知道不足,然後就能反過來要求自己;知道困難,然後就能自強不息。所以說:教學與學習互相促進。

1)「雖有嘉餚」,「雖」,連詞,雖然。「嘉餚」,美味的魚肉。「嘉」美好。「餚」,做熟的魚肉等。

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動詞,吃。「其」代詞,指代「食」的物件。「旨」,味美。

3)「至道:最好的道理。「至」,達到極點的。

4)「弗學不知其善也」,「善」,良好。

5)「是故」,連詞,所以。

6)「困」,不通,理解不清。

7)「自反」,意思是反過來要求自己。

8)「自強」,意思是自己努力。「強」,竭力,盡力。

9)「故」,連詞,所以。

10)「教學相長」,意思是教散段和學互相促進,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

一則文言文還是一篇文言文

3樓:筱影子

一篇文言文。

古詩文一般是古文(文言文)和古詩的合稱,古詩包括詩詞曲甚至包括賦。

文言文一般包括散文和駢文。散文一般來說是無韻或者只有某一部分有韻,而駢文就是從頭到尾都用韻,且要求對仗,是詩化的散文。

在古代,特別是碧核隋唐以前,區分這兩個概念的詞彙是「文筆」,「文」是用韻的文章包括詩和駢文等,「筆」是沒有韻的文賀蔽章,比如文言**,像《搜禪慧州神記》

博物志》等。

當然,無論是用古詩文還是文言文都。

文言文要怎麼學,文言文怎麼學習?

你買一本文言文知識手冊,全一點的。然後買一本新華的文言文字典,就是王力老師編纂的,綠色封皮的。再買一本國學經典,例如 史記 什麼的,要有原文 不要繁體字的 翻譯,註釋那種,有賞析就更好了。然後就通讀這些經典的東西。結合那些工具書什麼的。一定要注意積累一些必要的實詞 還要注意翻譯時用雙音節詞代換單音節...

文言文周公誠子文章講述了什麼道理

成王開啟祕府,發現周公當年的祈禱冊文,感動得淚流滿面,即迎回周公 要培養謙虛謹慎的美德。白話文與文言文相比,文言文有什麼特點 1 白話文,指的是以現代漢語口語為基礎,經過加工的書面語。用白話寫成的文章。也稱語體文。白話文相對於文言文,即用白話寫成的文章,也稱語體文。那麼白話文也就是現代漢語更加書面化...

誰能將下面這文章翻譯成文言文,謝謝了

坑爹啊,這麼長才5分,誰幹啊 誰能將這一段話翻譯成文言文,謝謝了。前面那位還是很厲害的。但是文言還是不要一句一句翻譯。當然,我的翻譯也不太好,這裡有個人的見解如下 吾摯子!今吾有訓與汝,乃敬神也。神者,上帝也。神之賜福兮禍,權當受之,凡福禍之變,皆其所為,吾兒可慮己事之如何,感之即可。汝之福者,乃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