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為何而命名,桃花源記,為何而命名

2022-12-31 21:46:02 字數 2120 閱讀 7415

1樓:

《桃花源記》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處,描寫了一個美好的世外仙界。不過應當強調的是,陶淵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處:在那裡生活著的其實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難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們的和平、寧靜、幸福,都是通過自己的勞動取得的。

古代的許多仙話,描繪的是長生和財寶,桃花源裡既沒有長生也沒有財寶,只有一片農耕的景象。陶淵明歸隱之初想到的還只是個人的進退清濁,寫《桃花源記》時已經不限於個人,而想到整個社會的出路和廣大人民的幸福。陶淵明邁出這一步與多年的躬耕和貧困的生活體驗有關。

雖然桃花源只是空想,但能提出這個空想是十分可貴的。

2樓:

我個人認為題目表現了一種意境,作者陶淵明認為那種世外桃源離當時的生活比較的遠,表現了他的一種復古的思想。雖然在現在人認為有一定錯誤,但在當時能有這種觀點與想法是難能可貴的!

3樓:鄒光坤

時逢桃花林——尋源——得桃花源——即世外桃源是也。

4樓: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陶淵明寫了五言古詩《桃花源詩》,《桃花源記》是詩前的小記

5樓:流落的傳說

陶淵明追尋心中的世外桃源,

夢中來到桃花源裡,是為《桃花源記》

6樓:溢映月華

水中桃花由世外桃源中來

7樓:

在桃花林裡呀

自己看書去

桃花源記中的桃花源人是因為什麼原因而隱居在那裡的

8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桃花源裡景色優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風俗淳樸,沒有壓迫,沒有戰亂,社會平等,和平安寧

9樓:雲中拔劍

為了躲避秦朝時候的戰亂避難到桃花源,之後就沒有再出來

像田橫島這樣因歷史典故而命名的地名還有許多,我知道…………地名的由來………………

10樓:厙夜

三尺巷,清朝宰相張英寬容大度的典故

桃花源記請人幫起名字

11樓:藤咲凪彥

女:陌上離殤,陌上花開...(嗷...起的爛別介意)

男:寒離之陌...

桃花在中國古代有什麼寓意呢?

《桃花源記》中為何最後那些人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12樓:星沉_地動

桃花源本身就是陶淵明虛構的,他文章最後讓桃花源「消失」是在表達

一種歸隱避世的思想,也表達了他的一個願望:他想要生活在這麼一個民風淳樸與世無爭的「桃花源」裡,而這片純淨的土地不應被世俗所擾。於是,他筆下的桃花源,再也不會這些刻意去探尋的人被找到

13樓:普美如來

1從文章藝術性來講,這樣造成了一種奇幻迷離的情境,給人以無窮的遐思,桃花源雲

深不知處,使得文章更加引人入勝。也象徵性的點明瞭那種世外桃源生活只是一種浪漫理想,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的主題!

2如果從真實實相角度說,世外桃源本不是為我們紅塵世界的人開放的,在佛教中人看來,什麼樣的思想行為即有未來什麼樣的生活命運,西方極樂也好,世外桃源也好,理想中大同社會也好,需要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大願聖願,身體力行,智慧功德圓滿才能得到。你的心中隱藏充滿殺戮紛爭也只能得到現實紅塵的紛爭暴力生活環境。所以桃花源在偶然的機遇為漁人開放後,因為缺乏機緣他人不能得見,自然尋不到道路。

是源中人抿去痕跡還是自然銷燬痕跡,都無關緊要根本還是與這些眾生無緣。

14樓:落_傷

雨,這個問題姐姐來回答你哦~

因為作者筆下的桃花源只是一個虛構的場景,這樣寫給桃花源蒙上了一層神祕的色彩,暗示它是個可望而不可及的世外桃源,第二就是寫出嚮往桃花源社會的人很多並不只是作者的個人願望。含蓄的表明這種理想社會只是一種幻想

15樓:媚藥情毒

因為他不信春哥,所以找不到了…… 這就是最新奇的觀點

符合實際的就是

桃花源記那東西 本來就是不可能

《桃花源記》原文註釋,桃花源記註釋

原文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 x ng 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 y n 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

桃花源記原文,桃花源記原文及翻譯

魏晉 來陶淵明 晉太元中源,武陵人bai捕魚為業。緣du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zhi林,夾岸數百dao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

桃花源記的原文,陶淵明桃花源記原文

作者 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 x ng 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 y n 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