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課文《傷仲永》寫《由方仲永所想到的》。求學霸,要快

2022-10-01 06:27:13 字數 4919 閱讀 8881

1樓:匿名使用者

今天,老師帶我們學習了課文《傷仲永》,當我學完這一課後,對仲永的結局感到悲哀和惋惜。仲永雖農家出身,但天資非凡,因為他的父親借仲永的才華圖利,「不使學」,最終造成了仲永才能衰退,落得個「泯然眾人」的結局。方仲永天資過人,只因未能受到好的後天教育,不努力,才由「神童」變成了庸人。

「受之天」與「受之人」之間,我感到後者更為重要。生活中的我們也有天分較好的方面,然而惟有勤奮才可成才,惟有勤奮,才能讓我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我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小孩相貌醜陋,說話口吃,而且因為疾病導致左臉區域性麻痺,嘴角畸形,講話時嘴巴總是歪向一邊。還有一隻耳朵也失聰了。這個孩子雖然不具備仲永的非凡天資,但他懂得一個道理:

笨鳥先飛,勤能補拙。為了矯正自己的口吃,他每天嘴裡含著小石子講話。看著嘴巴和舌頭被石頭磨爛的兒子,母親心疼地抱著他流眼淚。

他安慰媽媽說:「書上說,每一隻漂亮的蝴蝶,都是自己衝破束縛它的繭後變成的。我要做一隻漂亮的蝴蝶」。

後來,他終於能流利地講話了,並且以高票當選為總理,人們親切地稱他為「蝴蝶總理」。他就是加拿大第一位連任兩屆總理的——讓·克雷蒂安。敘述完這個故事,不由讓我想起美國著名發明家托馬斯·愛迪生說過的一句話: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築就成的。明朝學者張九一被人贊為「神童」,說他的學識之淵博,遠遠超過了自己的年齡。但他卻認為:

「為學猶掘井,井愈深土愈難出,若不決心到底,豈得見泉源乎?」意思是在學習過程中,越學到後來困難會越多,這就越需要刻苦,更需要持之以恆,不然就不會有好的收穫。因此,張九一的博學,並不是**於他「神童」般的天才,而是刻苦、堅持到底的決心。

王冕家貧不能讀書,但是他勤奮刻苦,排除一切不利因素,最終成為「通儒」。當今社會,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競爭如此激烈,如果我們不勤奮努力,勢必被社會所淘汰。父母雖然沒有賦予我們仲永「神童」般的天資,但時時告誡我們:

天才源於勤奮。像仲永這樣的天才,由於後天沒有學習尚且要成為普通的人,那麼,我們這些本來就普普通通的人,如果不學習,恐怕連一個平庸的普通人還不如呢!所有成功的人,靠得不是僥倖,而是付出了百倍的努力。

讓我們以仲永為戒,以王冕為楷模,努力學習,認真接受教育。我堅信:天分固然重要,但惟有勤奮,才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2樓:匿名使用者

今天,老師帶著我們讀了《傷仲永》這篇文章,讀罷之後,我很受教育。

這篇文章主要講:有一個叫方仲永的小孩,天資聰明,五歲就能作詩。可他出了名後,他的爸爸就不再讓他學習了,帶他去全縣各處題詩掙錢。由於方仲永沒有再學習,最後一事無成。

這件事告訴我們: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愛迪生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一分精神,一分事業;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有我們努力學習,才能不斷進步。

這件事使我聯想到著名數學家華羅庚。他小時候數學成績並不好,老師和同學都看不起他,可他並沒有灰心,發奮努力,刻苦學習,終於成了一位偉大的數學家。

可以看出,像方仲永這樣有天資的人,如果不努力學習,會成為一般的人;像華羅庚這樣沒有天資的人,如果努力學習,會成為一個偉大的人,可見學習是多麼重要!

我要學習華羅庚這種努力刻苦的精神,掌握知識,成為國家的有用人才。

生而知者之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們的才能雖有差別,但主要來自於勤奮學習。《傷仲永》一文給我的啟示是:

一個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賦,但如果不努力學習,也很難取得真正的成就。 仲永的故事是這樣的:並非書香子弟的方仲永5歲時便能「指物作詩,立就」,並「自為其名」,且「文理皆有可觀者」,因而揚名邑中。

到了十二三歲,才氣漸減,「令作詩,不能稱前之所聞。」到了成年,竟「泯然眾人矣」。 一個天資聰穎的神童,因為被唯利是圖的父親每天帶著四處走訪,而不讓他學習,使得「神童」竟淪為一個默默無聞的「庸人」!

這能不叫人扼腕嘆惜嗎?神童泯然眾人,責任在於他父親,原因是「不使學」。像方仲永這樣的天才,由於後天沒有好好學習,尚且要成為普通的人,那麼,那些本來就普普通通的人,如果不學習,豈不是連一個普通的庸人還不如嗎?

所以說,才能來自於勤奮學習!「神童」由於後天不好好學習而淪為「庸人」的,在歷史上屢見不鮮;而本來不是「神童」、「天才」,但由於堅持不懈地奮發努力,而成為舉世聞名的科學家、發明家的卻大有人在。 牛頓不是神童,但他終身勤奮學習,終於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

愛因斯坦不是神童,大學考了兩次才被錄取,畢業後到一家專利局當了7年職員,他在艱苦的條件下頑強學習和工作,終於奠定了相對論的基礎。 不僅在科學上如此,在文學藝術上也是如此。不論是誰只要付出和他們同樣艱辛的努力,都能取得這樣或那樣的成就。

作家狄更斯、巴爾扎克等人的成功,同樣深刻地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才能來自勤奮學習!

3樓:匿名使用者

後天教育的重要性,先天的天賦不重要

傷仲永課後練習題第四題: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為題寫一篇400字的感受

4樓:匿名使用者

讀完《傷仲永》這篇文章後,的確讓我感到有些「傷」。仲永天生聰明、有才智,年紀小小就能作詩,但最後卻得到「泯然眾人」的結果。像方仲永那樣的神童,如果從小就努力勤奮地學習,將來一定會成為舉世聞名的才子,成為國家的棟樑。

方仲永是天才,但即使是天才,也離不開後天的努力。否則,早晚都會出現「江郎才盡」的那一天。

天才方仲永為什麼不能取得重大的成就呢?我覺得這是方仲永父親的錯,方仲永最終「泯然眾人」,他要承擔主要的責任。仲永的父親貪圖財富,在仲永年小的時候,每天帶著他四處拜訪,尋求利益,而不讓他去學習,耽誤了他學習的機會,白白荒廢了一個天才的一生。

這也告訴我們,作為父母的應該給子女最好的教育,而不應該著重與眼前的利益。

人們常說:「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聰明的,而是勤奮的。」我們現在有這麼好的學習條件,老師和家長對我們的學習又是那麼重視,因此,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勤奮學習。

青少年時期是學習最好的時機,我們要抓緊時間,學習更多的知識,千萬不能「老大徒傷悲」。

5樓:周杰東

這件事告訴我們: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愛迪生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一分精神,一分事業;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有我們努力學習,才能不斷進步。

這件事使我聯想到著名數學家華羅庚。他小時候數學成績並不好,老師和同學都看不起他,可他並沒有灰心,發奮努力,刻苦學習,終於成了一位偉大的數學家。

可以看出,像方仲永這樣有天資的人,如果不努力學習,會成為一般的人;像華羅庚這樣沒有天資的人,如果努力學習,會成為一個偉大的人,可見學習是多麼重要!

我要學習華羅庚這種努力刻苦的精神,掌握知識,成為國家的有用人才。

才能來自勤奮學習——讀《傷仲永》有感

《傷仲永》這篇課文什麼時候學的

6樓:匿名使用者

《傷仲永》這篇課文是在初一下學期學的。

這篇課文選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五課。是宋代的王安石寫的一篇古文,學生閱讀本課的主要任務是讀讀背背,通其大意即可。

7樓:

七年級上冊...人教版

由方仲永所想到的 作文

8樓:

學習了《方仲永》這一課,我深有體會,他那樣一個神童因不接受後天教育而導致成為一個普通人,那麼像我們這樣的凡夫俗子如果不好好學習會怎樣?會變得比普通人還不如。正因如此,我們更得好好學習,發奮圖強!

方仲永的悲慘結局還因為他的父親太過於貪圖利益而沒有讓兒子學習,只為了他的一點私心毀了兒子一生的前途,根本沒有考慮到兒子今後該怎麼生活,完全被眼前的局面所迷惑。正像同學們說的玩笑話:「也許好好學習。

現在就不是唐宋八大家,而是九大家了呢。」這也是有道理的,一個本身就被譽為天才的孩子,如果肯付出他的汗水,難道還不夠資格嗎?連王安石都不禁為他感到惋惜。

孩子的學習與大人的期望目的是有一定關係的,如果只是朝著利益方面想的話,那麼孩子的觀念也會隨著大人們所變動,必須要為他們帶來一個好的開始,指引他們正確的人生目標。

作為學生的我們要積極主動的學習,不能輕言放棄,只要你抱著一種樂觀開朗的心態,你就會發現,其實你已經愛上學習了,每天對自己念一遍:「我不討厭學習,我的生活豐富多彩,我很good!」每天享受著同學的友誼,老師的關愛,充實了生活這個沙漏中的縫隙。

往大地方想,有才能就可以使世界邁上一小步,往小地方想,有才能就可以讓自己的國家進步,替自己想想,有才能就可以讓自己過得幸福。難道你不願世界上多出一個能人嗎?

有些人用懶散的態度對待學習,卻沒有想過生活會怎麼報復他,我只想問一句:「你們是願意用短暫的苦來換長久的甜,還是願意用短暫的甜來換長久的苦?」

9樓:千金薇薇格格

《傷仲永》中的方仲永是一個天資過人的孩子。他具有很強的寫作天賦:五歲時,不曾學習,就能吟詩作賦,是一個神童。

可惜的是,他的父親很愚蠢,自從他的天賦被發現之後,便被小利所迷惑,帶著方仲永四處拜訪人家。他認為既然是神童,就沒必要讓他再學習,他根本不知道:神童也需要後天的培養才能成才。

後來,隨著時間的流逝,仲永的才能漸漸消退。最後,仲永變得「泯然眾人矣」了。

愛迪生曾經說過:「天才等於百分之一的天賦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不管是有天賦的人,還是平凡人,都需要通過努力學習、更新知識,最後才會有所成就。

其實,我認為: 人與人之間,都是平等的。腦筋遲鈍的人,經過不懈努力,也能做出偉大的成就;而天賦很好的人,如果不努力學習,因為這一點的優越而沾沾自喜、驕傲自滿,從此停滯不前。

那麼,她也將浪費掉寶貴的光陰,最終也是一事無成。

就像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顧炎武。他的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點奪走了他的生命。雖然他體弱多病,但是在母親的教導和鼓勵下,顧炎武勤奮苦讀。

他6歲啟蒙,10歲開始讀史書、文學名著。11歲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讀完《資治通鑑》,以過人的毅力手抄此書。顧炎武勤奮治學,他限定自己每天讀完後把所讀的書抄寫一遍。

他讀完《資治通鑑》後,一部書就變成了兩部書,他還要求自己每讀一本書都要做筆記,寫下心得體會。他的一部分讀書筆記,後來匯成了著名的《日知錄》一書。他如此的勤奮好學,終於成為一代大學者。

我覺得我沒有像方仲永一樣的天賦,所以,我受方仲永的啟發,要加倍學習,用知識來武裝自己的頭腦。不管是天才或普通人,都要努力學習,才會有成就。

初中傷仲永課文和翻譯,文言文《傷仲永》的課文和翻譯

傷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 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

翻譯傷仲永

你好 譯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種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時,不曾見過書寫工具,忽然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驚異,從鄰近人家借來給他,他當即寫了四句詩,並且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 團結同宗族的人作為內容,傳送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寫詩,他能立刻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

《傷仲永》中「仲」字的讀音,《傷仲永》的讀音

1 傷仲永,仲 zh ng。2 全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 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餘聞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