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二十一世紀經濟發展的戰略要點是什麼

2022-07-30 06:41:44 字數 4645 閱讀 4639

1樓:暴涵韻

"十五"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和方針

繼續推進兩個轉變,解決兩大課題:中國經濟體制的根本轉變,增長方式集約化轉變工作一定要做。我們要不斷地解決經濟執行的穩定性問題,同時,要努力地去理順經濟關係,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具體戰略方針如下:

第一,繼續推進兩個轉變,解決兩個課題。

第二,把擴大國內需求、開拓國內市場作為經濟發展的基本立足點和長期的戰略方針。有這樣一個資料,中國的商品服務出口佔gdp比重超過20%,但美國約為10%左右。巴西近幾年有所提高,但也是6%至10%。

印度近幾年提高比較快,但也在12%以下。這說明,在人口、地域和經濟發展中,國內市場遼闊的國家,在世界範圍上也只有幾個。我們不能離開自己的優勢,應該揚長避短。

我們有這麼大的一個潛在市場,要去發揮。對於國內這麼大的市場,又有這麼大的潛力,沒有去挖掘,要作為一種戰略方針去研究。

第三,對外開放是一項長期持久的政策。

第四,進一步貫徹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第五,進一步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

第六,對經濟結構實行戰略性調整。

第七,對國有企業實施戰略性改組。

第八,發展小城鎮是帶動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戰略;要解決中國的城鄉二元化結構。如果"十五"再不開始解決,這恐怕是個問題。如何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現在糧價都跟國際接軌,是單純提高糧食產量,還是採取別的方法。

現在是一萬億斤的產量,賣糧難,儲糧難,若是隻單純提高糧食產量,相關的一些問題都將產生。農業的產業化,跟社會結構的調整是相關的,如果只注意經濟結構調整,而不注意社會結構的調整,調整的力度和作用不會明顯。如果注意推進城鎮化,就會有一次、二次 、三次產業的協調發展,有教育、醫療、城市的公共設施健康發展,可以容納大量的就業人員。

第九,要突出地提出和解決地區之間的不平衡發展問題。一旦已經達到了第二步戰略目標以後,那麼,是不是還像過去那樣不平衡發展,是不是突出地提出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考慮中西部重大專案同等優先,實際上是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

" 十五"期間,恐怕需要突出提出和解決地區之間的不平衡發展問題,這可能會有爭論,大家一起商榷。

第十,要促進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

促進經濟建設和產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促進經濟建設和產業發展再上新臺階,是"十五"主要目標之一,大概有三個基本要點、六個方面和一些大事。

三個基本要點:

第一,產業化發展中要注意提高質量、效益和競爭力,而不能單純地求其數量。

第二,要面向市場需求,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產業發展水平,就科技談科技還是不行的,還得有一個面向市場需求的問題。恩格斯說,只要有了市場需求,比10所大學對科學技術的推動還大,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論點。

第三,要注重經濟安全,包括產業安全。特別是金融安全,即使經濟發展很快,來一個風波,把十幾年的努力席捲而走,這不行。安全問題非常重要。

六個方面:

第一,農業問題是很重要的問題。當然我們要堅持不懈地加強、努力,全面繁榮農村經濟。

第二,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利、生態、交通、通訊、能源、市政、環保等要擺在很重要的位置。

第三,加快電子資訊等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如果我們現在還不加快發展電子資訊產業,將會影響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程序。

第四,機電裝備產業是很重要的,是工業的基礎。如果我們都靠買,不行。不是說不要買,而是要靠自身的提高,提高競爭能力要達到能與國際上競爭的水平。

第五,輕紡、原材料工業的改造要加大。要研究國計,同時千萬不要忽略民生。如果民生的事情少了,就不可能國泰民安。

第六,還要發展服務業。服務業不上去,很多事都難辦好,所以要建立建全社會化服務體系。

一些大事:

"十五"也要集中力量,辦一些關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域性的大事,在國際、國內要立得住。我們現在搞的"三峽"這樣的大工程,是國際國內非常重要的大事,要量力而行,按照科學決策來做。

把改進和更新中長期規劃方法放到一個突出位置

規劃方法必須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形勢;進一步加強規劃的巨集觀性、戰略性、政策性、**性和指導性;提高規劃制定過程的公開性、透明度,促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按系統工程的原則,運用現代科技方法制定中長期規劃;改進和完善中長期規劃體系及指標體系(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發展規劃司司長 姜均露

2樓:

為了抓住機遇,迎接挑戰,21世紀初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戰略應是: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增強國際競爭力為中心,依靠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建設科技創新體系,把促進經濟增長和總量擴張與提高增長質量、優化結構、增加效益結合起來;把工業化與城市化、促進城鄉和地區協調發展結合起來;把擴大內需與擴大對外開放、提高國際競爭力結合起來;保持經濟適度快速增長,促進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人口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實現改革、發展和穩定的統一。

要實現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增強國際競爭力這個中心任務,必須依靠體制創新和技術創新。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增強國際競爭力,必須推進結構優化升級、加快技術創新和推進深層次進口替代,必須建立與結構調整相適應的企業制度、就業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必須建立和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提高技術創新和自主開發能力,改變對引進技術的過度依賴。圍繞提高經濟增長和效益,增強國際競爭力這個中心,大力推進體制創新和技術創新,是21世紀初期推進「兩個根本性轉變」的核心內容和具體任務。

體制創新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前提和基礎。進入買方市場以後,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援因素已經不是生產能力的規模擴張,而是產業結構、技術水平、工藝水平和市場競爭能力。靠大量消耗資源和廉價勞動力支撐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已難以維繫,經濟增長方式必然向集約型增長轉變。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必須調整結構,實現較大規模的向新的生產領域的資源和勞動力轉移,必須建立相應的產業退出、企業淘汰和人員安置機制;必須建立技術創新機制和適應結構優化升級的資源配置機制,必須增強市場競爭能力。下世紀初期我們要通過全面的體制創新,力爭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而為經濟持續發展創造新的制度條件。最關緊要的是國有企業制度創新、要素市場創新,以及與結構優化升級相適應的投融資體制、科技體制、教育體制、就業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創新。

技術創新是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增強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增強國際競爭力,必須推進產業技術進步,實現產業技術升級。在國內技術儲備不足、技術創新能力較弱、國際上發達國家為保持國際競爭優勢的需要,對我們引進技術進行各種限制的情況下,我們必須大力加強技術創新能力建設。

如果說,「八五」和「九五」時期,我國通過較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基本緩解了基礎設施瓶頸制約。「十五」和更長一個時期,我國必須進行大規模的技術創新能力建設,來緩解技術供給對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保持經濟較快增長的勢頭;必須建立和完善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和企業技術創新體系,立足於增強技術自主開發和創新能力,提高產業技術水平,增強國際競爭力,把用市場換技術與用技術換技術結合起來;必須大力發展高技術,實現產業化,並向傳統產業滲透、融合和更替;必須以科技進步為主導創新需求和培育市場,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四、我國具備保持較快增長速度的潛力,21世紀前十年應爭取7—8%左右的增長速度

從各方面條件看,我國具備保持較快增長速度的潛力。

(一)國內需求潛力巨大,將為經濟較快增長提供強勁動力

首先,交通、通訊、能源等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投資需求巨大。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和商品房投資空間也很大。其次,城鄉居民消費需求變化的主導趨勢,是繼續從溫飽型向小康型過渡,結構層次提升。

城鎮居民住房、交通(包括私人轎車)、通訊、教育、文化、旅遊、醫療、社會保險等方面的消費將明顯上升,農村居民對彩電、冰箱、洗衣機等耐用消費品的潛在需求將逐步釋放出來,進而推動國內市場需求的擴大。再者,產業結構的轉換升級將為經濟增長奠定新的基礎。第四,農業和農村的發展,城鎮化程序加快,農業人口必將更多地進入城市,不僅拉動基礎設施建設,而且拉動消費需求,如果下世紀初期前五年城市人口比重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因此帶來的基礎設施投資和消費需求水平的上升,有可能拉動gdp增長速度1—2個百分點。

(二)資金供給比較充足,能夠保證經濟較快增長的需要

預計我國國內儲蓄率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仍可保持在30%以上。雖然資金供給條件與「八五」、「九五」期間相比將有所變化,但與產業發展的要求比較,仍然是比較充裕的,對這一時期的經濟發展不會形成明顯的制約。此外,外資仍將看好中國市場,外資的流入量仍將保持相當規模。

(三)改革推進和市場經濟的完善,將為經濟較快增長提供體制保障

國有企業改革、就業制度改革、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等將進入實質性階段。要素市場(下轉第52頁)(上接第28頁)也將全面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將進一步完善。巨集觀調控水平不斷提高,駕馭經濟能力增強,不斷為經濟增長提供新的動力。

同時,我們應該看到,支援經濟快速增長的因素髮生了變化。依靠短缺經濟條件下巨大的市場空間和低基數、高投入,來維持經濟快速增長的格局已基本結束,未來經濟的較快增長將主要取決於工業化階段性轉換和結構升級。21世紀經濟增長速度將低於我國實施第

一、第二步戰略程序中的平均水平。

從我國的國情看,我們需要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這是因為我國經濟增長從速度效益型向質量效益型的轉變有一個過程。速度過低,擴大就業,增加財政收入,解決地區、環境問題,發展科技教育都會有困難。

21世紀初期是第三步戰略的起步階段,也需要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

綜合起來看,21世紀前十年可以而且應該爭取7—8%左右的經濟增長速度。這個指標與「九五」計劃確定的「2023年國民生產總值比2023年翻一番」的目標,基本上是吻合的。按照21世紀前十年「翻一番」的目標,年均增長速度要達到7.

2%。考慮到「十五」時期結構調整任務很重,年均增長速度可力爭實現7.0%左右,「十一五」力爭達到7.

3—7.5%,就能與原定目標銜接。經過20年的高速增長,我國的經濟規模已經大大擴張,每個百分點包含的絕對量將大大增加。

只要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有所提高,速度略低一點,更有利於經濟的持續發展。

二十一世紀趨勢是什麼

21世紀初世界經濟 發展趨勢 世界經濟的發展具有連續性的特徵。20世紀後半期,尤其是80年代末以來世界經濟的發展變化將深刻地影響21世紀初世界經濟的基本狀況。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區域經濟合作的加深和知識經濟的推進對新世紀的影響最大。國際 投資與生產的變化,是世界經濟發展變化的晴雨表。反過來,世界經濟的...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應該如何繼承發揚共青團的優良傳統

我們應牢記共青 團的性質,保持團員的一貫良好作風,對不良分子進行嚴厲打擊,為維護黨和團的利益而勇於獻身,始終以集體利益為上,吃苦在前,享受在後。我們要見義勇為,並學會勸誡,以各種方式向社會宣揚共青團的口號 性質 宗旨等,力求社會對共青團的高度重視和幫助。我們應該如何繼承和發揚共青團的光榮傳統?1.去...

為什麼綠藻被稱為二十一世紀最理想的健康食品

綠藻 chlorella 是一種31億年前就生存於地球上的浮游植物。最早是在顯微鏡發明後,荷蘭微生物學家m.w.beijernick發現並命名的。19世紀初,德國 首次將綠藻作為食物,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過直到20世紀中葉,日本科學家才開始將其投入商業性的大規模培養。綠藻內含有蛋白質60 以上 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