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葬禮上吹嗩吶,這種風俗到底是好還是壞

2022-05-12 08:03:56 字數 5636 閱讀 4865

1樓:海之風南

嗩吶,民間樂器,聲音長的木製長管,下端覆蓋著銅製的喇叭口。現場的葬禮上,嗩吶是葬禮的主要部分,嗩吶一響就沒有人在這樣的場合喧譁。所有人都保持十分沉重,悲傷和嚴肅的環境。

在鄉村葬禮上吹嗩吶沒有什麼錯:十里八鄉的人都知道哪一個老人死了,是提醒人們要對死者表示尊敬。附近的鄰居將交付在其長者葬禮上記錄的書籍,以檢視是否算過這個家庭,以及如果他們必須歸還(一般而言),這筆錢只能比其他人多或多。

一般葬禮為期三天。通常,在最後一天,嗩吶師傅將被邀請吹奏葬禮**。有小號,碟子,碟子和門環在迎接靈柩,出去埋葬時舉行葬禮。

在一個大家庭的情況下,有數百個歡迎花冠,每次在鎮上的街道上收到它們時,這種誇張的工作實際上是不成功的。本來,葬禮有些難過,最好為死者提供一個良好的氣氛和舒適感。所有親戚都來送他最後一次旅行,這似乎並不冷淡,他增加了悲傷。

葬禮緩慢而低落,會感染周圍人的情緒!這就是祈禱:我想在聽到時哭泣!

與其他樂器配合!葬禮很熱鬧,沒有對決。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喪葬**也發生了變化。在唯一的原始樂器中,新增了**和鍵盤樂曲。甚至一些當地的老人後還邀請表演團隊在葬禮上表演粗俗的節目,而且妝容令人著迷。

對兒童有不良影響。在難民營的葬禮上,人們想到了死者,傳承的傳統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在發展過程中,必須走到浮華時代,追隨時代,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2樓:一個酸的檸檬

我覺得是好的,因為聽起來比較響亮,然後也是奏樂的一種。

3樓:

這種風俗我覺得是一種壞的是不好的,太吵鬧了。

4樓:wdff答得

一個習俗能在千百年的歷史中留存下來,並且沒有被淘汰。那就說明一句話。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在上個世紀90年代的時候,我們這邊有很多奇怪的習俗。等到2023年過後,我們這邊的習俗越變越少。有一些習俗被淘汰了但有一些過去了很多年卻依然存在。

5樓:wybzd哈哈哈

這種風俗還是挺好的,因為這是農村人對逝者的一種惋惜和尊重

6樓:卯傲厹

應該尊重漢族傳統!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人心情好時的包容心和心情不好時的壞情緒可以引導人對同一件事的看法!存在即合理……

7樓:拱靜曼

我覺得是一種不好的風俗,因為聲音會很吵。

8樓:風蜂蜜柚子茶

當然是挺好的呀,畢竟既是對傳統文化的延續,也是對死者的尊重。

9樓:匿名使用者

這種風俗我覺得算是一種傳統習俗吧,不可以摒棄。

10樓:塗巨集邈

應該尊重且傳承下去!

11樓:

在鄉村的葬禮上,嗩吶是主要的參與者。在鄉間的葬禮上吹奏嗩吶的習俗沒什麼不對的。全村的人都知道哪個老人去世了。

鄰居們會從家裡的葬禮上把書挖出來,看看家裡是否有什麼東西,如果他們有什麼東西,他們會把錢還回去,一般情況下,還會有更多,甚至更多。

喪事是一件悲哀的事,用索納的氣氛會更好地襯托,也是對死者的一種安慰。他所有的親戚都來為他最後一次送行,沒有一件事顯得孤獨和淒涼。殯儀相對慢,低點,很能感染周圍人的情緒!

一句話呼喚:聽著想要流下眼淚!與其他儀器合作!

使喪禮喧鬧,不要斷喪!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喪葬**表演也發生了變化。

鍵盤**和歌曲演唱已被新增到原來的樂器演奏列表中。一些當地家庭甚至邀請表演團隊在葬禮上表演粗俗的節目。很多孩子在老人離開時,沒有儘自己的孝順。

老人死後為了自己的面子,要注意炫耀,相提並論,揮霍無度和浪費。

如今,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奢侈品比較的趨勢已經成為一種趨勢。這一切都指向了農村的缺失和文化的缺失,奢侈品的發展趨勢加重了普通百姓的負擔。中國有句諺語說:

「樹要平靜,風不停;孩子想要被照顧,而不是被照顧。」作為一個兒子或女兒,與在葬禮上炫耀虛榮心相比,我們應該做的是在父母還活著的時候照顧他們,以報答父母的好意。在鄉間舉行的喪葬儀式上奏樂,是對死者的記憶,是傳承下來的傳統,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在發展過程中,要揚棄糟粕,順應時代潮流,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12樓:精神伴侶海鷗

其實對於這樣這樣的事情來說,是要結合當地的具體情況來出發。

13樓:夔恰子

這已經成為了一種很多年的傳統習俗了,沒辦法改變。

14樓:嘰嘰咕顧

我覺得這個風俗是一件說不上來吧,有些人喜歡有些人不喜歡

為什麼辦喪事要吹嗩吶

15樓:為誰為誰為

喪事吹嗩吶,是對死者的思念,一般都是在起靈時吹和去墓地的路上吹,到下葬時也要吹。

嗩吶是民間樂器,方便、經濟、實用,古代窮人都買得起,另外比較經濟的還有笛子、簫、二胡,而這幾種樂器只有二胡和嗩吶的聲音可以體現悲傷的心情,但是下葬時二胡不方便在行走時演奏,所以只有嗩吶最合,而且嗩吶可以表現死者家屬悲壯、悲憤、和悲傷。

16樓:blackpink_羅捷

因為辦喪事要吹嗩吶是風俗,用來表達對逝者的懷念。對於風俗當然要尊重了!提起民間嗩吶,年長的藝人們常有「胡琴三擔米,嗩吶子一早晨」的說法。

其實,民間嗩吶跟其它民族樂器一樣,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學會。

嗩吶,是中國民族吹管樂器的一種,也是中國各地廣泛流傳的民間樂器。

嗩吶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製,呈圓錐形,上端裝有帶哨子的銅管,下端套著一個銅製的喇叭口(稱作碗),所以俗稱喇叭。在臺灣民間稱為鼓吹;在廣東地區又被稱為嘀嗒,是廣東「八音」樂器中的一種。

嗩吶發音高亢、嘹亮,過去多在民間的吹歌會、秧歌會、鼓樂班和地方曲藝、戲曲的伴奏中應用。經過不斷髮展,豐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現力,已成為一件具有特色的獨奏樂器,並用於民族樂隊合奏或戲曲、歌舞伴奏。

嗩吶由哨、氣牌、侵子、杆和碗五部分構成。在木製的錐形管上開八孔(前七後一),管的上端裝有細銅管,銅管上端套有雙簧的葦哨,木管上端有一銅質的碗狀擴音器。

17樓:匿名使用者

吹嗩吶是風俗,用來表達對逝者的懷念。

嗩吶:嗩吶是民間樂器,方便、經濟、實用,古代窮人都買得起,另外比較經濟的還有笛子、簫、二胡,而這幾種樂器只有二胡和嗩吶的聲音可以體現悲傷的心情,但是下葬時二胡不方便在行走時演奏,所以只有嗩吶最合,而且嗩吶可以表現死者家屬悲壯、悲憤、和悲傷。

喪禮曲:傳統的有「打墓調」,「寡婦上墳」。

18樓:二佰六

【我國民間吹嗩吶習俗】:

人們婚喪嫁娶,操辦紅白喜事的禮儀由來已久,早成為民間傳統的一大習俗,尤其在農村廣為盛行。那些陳舊的儀式,古老的民情,不知延續了多少年,讓人追憶起來,彷彿就在昨天。

老百姓有句俗話:婚事乃人生之大事,該喜該賀,即便是白事也要權當紅事辦,熱鬧氣氛不能少。因此,當年的嗩吶匠、鼓樂手十分走俏吃香。

遠的不說,南充城的一夥嗩吶藝人就紅火過好一陣子。以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為例,城郊的農村人家,凡逢年過節操辦喜事,誰家都想圖個鬧熱,爭面子,講排場,請來嗩吶匠和鼓樂手,吹吹打打送嫁妝、跟花轎、鬧洞房,以及喝喜酒、回孃家等一系列喜慶娛樂活動,少則也要鬧上十來天。操辦喪事的風俗習慣更多,倘若祭奠長輩,鋪排場面更不亞於紅事。

無論弔喪、送喪,都不離鑼鼓吹打。更有甚者,請來戲班、打玩友、唱孝歌,親朋好友陪同藝人們通宵達旦。

提起民間嗩吶,年長的藝人們常有「胡琴三擔米,嗩吶子一早晨」的說法。其實,民間嗩吶跟其它民族樂器一樣,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學會。況且,民間嗩吶曲牌數以百計,即便是流傳甚廣且常用的曲牌也足夠吹鼓手操練三年五載。

吹鼓手是民間的習慣稱呼,其實他是嗩吶匠與鼓樂手的合稱。他們由社會業餘器樂愛好者組成,也有民間藝人蔘與。凡有人請,只須邀約5人(吹嗩吶2人,敲鑼鼓3人)短暫合夥,因此吹打水平參差不齊。

譬如在民俗文化「跟花轎」的禮儀中,有的嗩吶藝人吹的《螞蟻上樹》、《南瓜花》、《伴妝臺》等曲牌 ,一聽那口風與技巧,便知是祖傳老手。但敲打背鼓、鑔子、鐺鐺鑼的夥計,則多數是操練過三五天的半罐水,只圖鑼鼓敲得響,跟著嗩吶節奏走,並無多大技巧可言。要說辦喪事那三吹三打的儀式中,民間嗩吶可謂是獨擅勝場。

大凡鼓鑼一響,三吹嗩吶曲牌《普庵咒》、《水落音》、《將軍令》必不可少。用他們的行話說,能駕馭此套曲牌的嗩吶藝人,無一不會師傳的換氣功夫。相比之下,在祭奠、送喪等儀式中,嗩吶所吹的哀樂曲牌《鬧山河》、《哭皇天》就顯得簡而無華。

時代在變革。如今,操辦紅白喜事的人家各有所好:禮車遊城、旅行結婚、集體婚禮、植樹弔唁、孝歌儀式等等。

不過,在偏遠山村的農家人依舊眷戀著傳統的習俗,甚至把「抬花轎、送新娘」禮儀視為一項古為今用的娛樂活動,別具一格地搬進了城市,吹吹打打,披紅掛綵,讓群眾一睹民俗文化之風采。

嗩吶曲譜嗩吶曲譜:嗩吶曲牌中常用的有:[春來到]、[大漢東山]、[小漢東山]、[大桃紅]、[小桃紅]、[大開門]、[小開門]、[大風入松]、[小風入松]、[文二凡]、[武二凡]、[水龍吟]、[新水令]、[折桂枝]、[晏駕令]、[山坡羊]、[紅繡鞋]、[嗩吶皮]、[娃娃]等。

一枝花;小開門;小放牛;喜慶豐收;十八板;山坡羊;六字開門;啦呱(二重奏);哈哈腔;鳳陽歌絞八板;百鳥朝鳳;婚禮曲;二人轉牌子曲;普天樂;百鳥朝鳳;歡慶勝利(協奏曲);二人轉牌子曲;一枝花;大得勝(吹打樂);抬花轎;十樣景(二重奏);天府好;慶豐收;塔塔爾舞曲;小放牛;龍騰虎躍(吹打樂);河北梆子腔;喜慶豐收;豐收;小開門;送新娘等。

【嗩吶簡介】

嗩吶又名喇叭,小嗩吶又稱海笛。

嗩吶,在木製的錐形管上開八孔(前七後一),管的上端裝有細銅管,銅管上端套有雙簧的葦哨,木管上端有一銅質的碗狀擴音器。嗩吶雖有八孔,但第七孔音與筒音超吹音相同,第八孔音與第一孔音超吹音相同。

[編輯本段]音域音色

d調高音嗩吶用高音譜表按實際音高記譜。它的總音域為a(1)-b(3),樂隊中的常用音域為a(1)-d(3)。

嗩吶的中、低音區音色豪放、剛勁,各種技巧都易於發揮,非常富有表現力;高音區緊張而尖銳,在樂隊中應用要謹慎。

嗩吶是我國歷史悠久、流行廣泛、技巧豐富、表現力較強的民間吹管樂器。它發音開朗豪放,高亢嘹亮,剛中有柔,柔中有剛,深受廣大人民喜愛和歡迎的民族樂器之一,廣泛應用於民間的婚、喪、嫁、娶、禮、樂、典、祭及秧歌會等儀式伴奏。據歷史資料考查,嗩吶流傳於波斯,伊朗,阿拉伯一帶。

金元時期傳入我國。

根據文字記載:公元1506—2023年間,王西樓所作詞中就有這樣一句:「嗩吶唆哪,曲兒小,腔兒大。

」明代弘治間,朝鮮修篆的《樂學軌範》中寫道:「嗩吶制與喇叭……不知起於何代,當是軍中之樂也,今民間多用之。」在明代又將嗩吶編入《回部樂》中,稱「蘇爾奈」。

我國有20多個民族流行嗩吶,流行地區不同,其稱呼也各不相同:漢族現有嗩吶、大笛、海笛、喇叭、嘰吶、烏拉哇、暖子、梨花等多種名稱,而明、清時期有蘇爾奈、得梨、號笛、金口角、聶兜姜等叫法:維吾爾族稱蘇奈爾、黎族稱抹轟、拜來、宰乃、沙喇等,蒙古族稱蓽什庫爾、那仁蓽篥格等等。

然而嗩吶又是一件世界性的樂器,流佈於亞、非、歐三大洲的30多個國家,不同國家也有不同的稱謂:東北亞的日本稱茶留米羅;朝鮮、韓國則稱太平蕭;東南亞諸國稱沙喇沙魯吶;中亞的達吉斯坦喬治亞、亞塞拜然、亞美尼亞等國稱祖爾奈或素爾奈;嗩吶南亞的伊朗、印度、阿富汗等國家分別稱鎖鈉、沙吶、祖爾吶;西亞的阿曼、科威特、敘利亞等國稱斯勒依;北非的埃及、阿爾及里亞等國分別稱米茲瑪爾、祖爾吶、祖喀吶;而歐洲的羅馬尼亞、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稱蘇爾勒,俄羅斯稱祖爾吶等等。而嗩吶則是近代的統一稱呼。

嗩吶高音不好吹的原因

採用放高音孔的辦法,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在吹高音的時候左手的食指鬆開半按,大致是鬆開嗩吶孔1 10的的大小 這樣以來 高音就可以省力氣了 也好上去了。回答1 芯子細,容易偏低 芯子粗,容易偏高。偏低,換粗的芯子 偏高,換細的芯子.可是有時偏高也不都是芯子的問題。2 偏高,嗩吶的膛太大了。而偏低也許是膛...

農村出殯的規矩,農村葬禮都有什麼規矩

出 殯 入殮以後 e68a84e8a2ad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239306636,緊跟著就要定出殯的時間。山西各地辦喪事,一般不 熱死熱埋 否則便會被認為對死者不孝不敬。至於什麼時候出殯,往往要根據準備情況 時令 至親到否,以及墓穴是否完備等因素來定。時間可長可短,...

在葬禮上可以不哭嗎,葬禮上不哭不悲的人,到底是什麼心理

可以不哭,也可以不流淚。在葬禮上一定要嚴肅對待,以示尊重,不可以嘻笑,不要做出一些出格的舉動。可以不哭啊,因為悲傷到了極點是哭不出來的,心裡怎麼想就怎麼做,不要管別人怎麼想,那樣會活的很累。參加葬禮的人們和逝者的感情是不同的,有的是真哭,有的是假哭,也有不哭的。葬禮是表達哀思的場所,人們傳統上是以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