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幅對聯是腰鼓秧剝嗩吶,同是塞北民風。下聯是

2021-04-13 08:24:39 字數 3418 閱讀 1670

1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秧歌」吧?

出句:腰鼓秧歌嗩吶,同是塞北民風;

對句:龍舟踏青蓮船,皆為江南鄉俗。

嗩吶迎臺對聯

2樓:匿名使用者

上聯:嗩吶迎臺

下聯:長號對月

上聯:嗩吶迎臺

下聯:短笛送水

上聯:嗩吶迎臺

下聯:琵琶映水

上聯:嗩吶迎臺

下聯:牧笛照月

對聯腰鼓秧歌嗩吶聲同屬塞北民風的上一句

3樓:匿名使用者

海笛:玲瓏抄小巧,發音卻尖銳襲響亮,高亢沖霄。流行於江蘇、浙江和安徽一帶。

中嗩吶:杆長32~40釐米。最常用的是杆長37釐米的(又名「黑杆子」)。

流行於江蘇、浙江和安徽一帶。音量介於大小嗩吶之間,音色柔和。多用於歌舞伴奏。

中小嗩吶,廣泛流傳於我國南方各省,北方稱之為「南方嗩吶」。中嗩吶音量不大不小,用在歌舞伴奏中,非常悠揚。

什麼是腰鼓秧歌?

4樓:匿名使用者

秧歌舞具有自己的風格特色,一般由舞隊十多人至百人組成,扮成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和現實生活中的人物邊舞邊走,隨著鼓聲節奏,善於變換各種隊形,再加上舞姿豐富多彩,深受廣大觀眾的歡迎。

5樓:薔薇萱萱

就是在腰上綁個鼓!!

中國各地的民風民俗(不限)

6樓:淡然月光

在京城,除夕,夜子初交,門外寶炬爭輝,爆竹競響。年飯用金銀米為之,上插松柏枝,綴以金錢、棗、慄、龍眼、香枝、破五之後方能撤去。每到除夕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謂之「壓歲錢」。

正月初一日,五更起床,焚香,放紙炮。這天互相拜訪,不問貴賤,奔跑往來好幾日,名曰「賀新歲」。

初一,祀神及先祖,剪紙不斷至丈餘,供於祖前,謂之「阡張」,焚之。

正月一日到五日,俗名「破五」。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五日,北方叫「煮餑餑」。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如是,就連待客也如此。

除一般年俗外,廟會則為舊時北京過年的主要習俗。除了人們所熟悉的「廠甸」之外,「五顯財神廟」 初二至十六 、「東嶽廟」 初一至十五 、「白雲觀」 初一至十九 都是有名的廟會,最富有北京過年的特色。

閩南一帶鄉村過年習俗顯得與城市不盡相同。鄉村農家,房多門多,除了貼春聯外,房門兩側還要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方言「蔗」與「佳」近音,寓意進入佳境。

另外,家長率子女圍坐爐旁,叫「圍爐守歲」,最好通宵達旦守著,據說這是為父母添壽。此時,長輩給晚輩分壓歲錢,叫「分圓」。隨著社會進步,閩南鄉村一些繁瑣的習俗已逐漸被廢止了,但農家企盼好年景的風俗仍保留了下來。

陝西:民風古樸 春節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除夕到了,貼對聯,打醋炭,掛紅燈,淨院落。

正月初一,天剛朦朦亮人們便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放「開門炮」,這意味著開門大吉。接著,老人們便忙著迎神、接灶君。孩子們早都跑出去拜年了。

關中耍社火,陝北扭秧歌。秧歌拜年是陝北年俗中獨特的風情。春節期間,村村都組織秧歌隊,挨門逐戶拜年,秧歌隊每到一戶,傘頭觸景生情,即興創作自編唱詞向主人祝福。

如「進了大門抬頭看,六孔石窯齊展展,五穀豐登人興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中國56個民族都有什麼民風民俗?

7樓:木牛事兒

1、傣族節日習俗

傣族的節日,多與宗教活動有關

。主要節日有關門節、開門節、潑水節等。

關門節,傣語「毫瓦薩」,時間固定在傣歷9月15日(公曆7月中旬)。開門節,傣語稱「翁瓦薩」,時間固定在傣歷12月15日(公曆10月中旬)。傣歷年——潑水節是傣族人民的傳統節日。

傣語稱「桑勘比邁」或「楞賀桑勘」,意為六月新年。時間在傣歷6月下旬或7月初(公曆4月中旬)。約在農曆清明後十日舉行,它象徵著「最美好的日子」。

2、苗族制度風俗

鼓社制。新中國成立前,苗族鼓社是由共同源於一個男性祖先而結合起來的人們的集團。鼓社一般由同宗的一個或數個自然村寨組成,小的幾十戶或百來戶,大的幾百戶乃至上千戶。

一個社共立一個鼓祭祖,有共同的宗教節日、共同的地域觀念和共同的習慣法規,穿同一服飾,操共同的方言。

苗族人尤其喜歡吃酸,幾乎家家戶戶都自制酸湯、酸菜、酸辣,醃製魚肉,苗家的酸湯魚肉嫩湯鮮,清香可口,聞名遐邇。苗族喜飲酒。

3、蒙古族祝壽習俗

祝壽是蒙古族人民為老人舉行的一個禮儀慶典。蒙古民族的祝壽禮和過本歷年都是在年紀大時才舉行的。一般在六

十、七十、八

十、九十時才祝壽。不過父母親在世時,兒孫輩即使到了七八十歲也不許做壽。過本歷年的二十

五、三十

七、三十、四十九也不是很熱鬧,但是過了六十一歲,七十三歲、八十五歲就另當別論了。過本年的一般不祝壽。巴林蒙古族老年人過本95歲就不計年齡,也不做百歲。

4、朝鮮族服飾風俗

朝鮮族喜穿素白衣服,一般為短衣長褲。男子上衣斜襟無扣,用布條打結外加坎肩,下衣褲襠肥大,褲腳繫帶。婦女短衣斜襟無鈕釦,以綵帶為結,長裙分纏裙、筒裙(只限婚前)。

老年婦女多穿白色長裙,中年婦女多穿纏裙,長及腳跟。年輕婦女的裙幅多為色彩鮮豔的綢緞。近代男子多穿平面白膠鞋,勞動時穿草鞋。

女子穿船形膠鞋。現在除節日或民族集會外,朝鮮族基本不穿民族服裝,和漢族已無甚差別。

5、布依族年節食俗

有的節日與漢族相類似,有些則為本民族所專有,如"了年"(正月最後一天)、三月三(地蠶會節)、四月八(牛王節)、六月六(祭盤古)、吃新節等。其中,正月初九"煮生食",正月三十吃"芝麻油團耙",三月三吃"苞谷花",四月八吃"四色糯米飯",六月六吃"煮雞"等,大都與民族傳說和鄉風教育有關。

8樓:走走停停

族民風民俗:

1、漢族,全稱大漢民族。原名華夏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是上古時期黃帝和炎帝部落的裔,炎黃子孫。

在民間,特別是農村地區,有過小年和大年的習慣。大年初一,人們不掃地,不向外潑水,不走後門,不打罵孩子、相互祝賀新年吉祥富貴,萬事如意。漢族民族服飾為漢服。

2、回族

回族是回民族的簡稱。十三世紀,大批穆斯林從中亞遷入中國,並同當地的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長期歷史過程中通過通婚等多種因素,逐漸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間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又叫宰牲節)、聖紀節、登霄節等。

開齋節(也叫肉孜節),又稱大開齋,每年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曆9月為齋月,凡回族男12歲、女9歲以上身體健康者都應封齋。

3、壯族

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

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終夜不熄,叫做「迎新火」。民間習慣包粽子過春節。節日期間還要組織豐富多采的民族文體活動慶祝,唱「採茶」、舞獅龍、跳打扁擔舞、鬧鑼、打陀螺、賽球、演地方戲等。

西塘有那些民風民俗?

9樓:匿名使用者

百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

我想要求喬遷新居對聯一幅 橫批是字是「豐」字,上聯字是「康」字,下聯字是「祥」字

康莊大道踏上 祥和小戶發財 康健之身壽福永享 祥和人家喜祿無疆 豐衣足食 康寧永走幸福路 祥瑞長登欣喜門 豐衣足食 徵一付帶名字的新居喬遷對聯,註上聯第一個字為德,下聯第一個字為輝。新居為臨街的商住樓 德馨才滿遷寶地 輝映福長降新居 富貴吉祥 喬遷新居對聯加橫批 龍飛鳳舞 閤家歡,人傑地靈 滿園春。...

徵求一幅對聯,橫批是「和諧軍營」

兄弟情姐妹情戰友情情繫三軍 家鄉話桑梓話同志話話說子弟 沙場上披荊斬棘同生共死顯錚錚鐵骨,營帳裡苦樂同享互扶互助彰繞骨柔情。橫批 和諧軍營 自己寫的,感覺一般,見諒 神州共夢緣聚三軍 中華有情愛護百姓 上聯 1 2 3 4 1 2 3 4 像首歌 下聯 綠色軍營 綠色軍營 溫暖我 橫批 xxoo 老...

求兩幅對聯,要求對聯左邊是「福」字最後是「慶」字右邊是「岸」字最後是「

上聯 福庭華頂星結慶 下聯 岸月影山天垂典 求山門對聯兩幅 山門景來 俊鬆千樹 衲子家風草一莖自 山門bai外三腳 du驢子 上一塊兜樓zhi 石徑有塵風自掃 山門無鎖月常關dao 十里長鬆冠古寺 萬竿翠竹衛山門 檀信皈依增福慧 山門清靜絕非虞 寺院有塵清風掃 山門無鎖白雲封 入山門未開以甚麼拳拳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