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晝夜長短是怎麼劃分的,24個節氣晝夜長短是怎麼劃分的?

2022-05-08 20:33:36 字數 5139 閱讀 2936

1樓:張張的娛小圈

二十四節氣晝夜長短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

春分 3月20-22日交節(一般在3-21 ) 直射赤道 晝夜等長;夏至 6月21-22日交節(6-21)直射北迴歸線 晝長夜短(北半球);秋分 9月23-24日交節(9-23)直射赤道 晝夜等長;冬至 12月21-23日交節(12-22) 直射南迴歸線 晝短夜長(北半球)。

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執行一週又回到春分點,為一迴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

當太陽光直射在南迴歸線上時,這一天稱為冬至日,為12月22日,北半球晝短夜長,北極圈以內地區有極夜現象;當太陽光直射在北迴歸線上時,這一天稱為夏至日,為6月22日,北半球晝長夜短,北極圈以內地區有極晝現象;當太陽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時,這一天稱為春分日,為3月21日,全球晝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時為秋分日,為9月23日,全球晝夜平分。

2樓:匿名使用者

是根據太陽公轉角度來分的。

3樓:匿名使用者

春分 3月20-22日交節(一般在3-21 ) 直射赤道 晝夜等長

夏至 6月21-22日交節(6-21)直射北迴歸線 晝長夜短(北半球)

秋分 9月23-24日交節(9-23)直射赤道 晝夜等長

冬至 12月21-23日交節(12-22) 直射南迴歸線 晝短夜長(北半球)

反映我國一定地區(以黃河中下游地區為代表)一年中的自然現象與農事季節特徵的二十四個節候.即: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名稱含義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執行一週又回到春分點,為一迴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節氣的日期在陽曆中是相對固定的,如立春總是在陽曆的2月3日至5日之間.

但在農曆中,節氣的日期卻不大好確定,再以立春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農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  從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可以看出,節氣的劃分充分考慮了季節、氣候、物候等自然現象的變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來反映季節的,是一年四個季節的開始將一年劃分為春、夏 **二十四節氣

、秋、冬四個季節.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從天文角度來劃分的,反映了太陽高度變化的轉折點.由於中國地域遼闊,具有非常明顯的季風性和大陸性氣候,各地天氣氣候差異巨大,因此不同地區的四季變化也有很大差異.

  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等五個節氣反映氣溫的變化,用來表示一年中不同時期寒熱程度;雨水、穀雨、小雪、大雪四個節氣反映了降水現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時間和強度;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氣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結、凝華現象,但實質上反映出了氣溫逐漸下降的過程和程度:氣溫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現凝露現象;氣溫繼續下降,不僅凝露增多,而且越來越涼;當溫度降至攝氏零度以下,水汽凝華為霜.  小滿、芒種則反映有關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況;驚蟄、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現象,尤其是驚蟄,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蟄蟲的復甦,來預示春天的迴歸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稱「四立」,分別表示四季的開始.

「立」即開始的意思.公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後.「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節的開始,從氣候上說,一般還在上一季節,如立春黃河流域仍在隆冬.

  夏至、冬至——合稱「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極致.「至」意為極、最.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夏至雨連連,冬至雪紛紛.  春分、秋分——合稱「二分」,表示晝夜長短相等.「分」即平分的 節氣

意思.這兩個節氣一般在每年公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開始,雨量逐步增多.

公曆每年的2月18日前後為雨水.  驚蟄——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動物.這時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

每年公曆的3月5日左右為驚蟄.  清明——含有天氣晴朗、空氣清新明潔、逐漸轉暖、草木繁茂之意.另有清淡明智之意.

公曆每年大約4月5日為清明.  穀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穀類作物的生長.公曆每年4月20日前後為穀雨.

  小滿——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大約每年公曆5月21日這天為小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種開始.

每年的6月5日左右為芒種.芒種火燒天   小暑、大暑、處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還未達最熱,大暑才是最熱時節,處暑是暑天即將結束的日子.

它們分別處在每年公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涼,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曆的9月7日前後是白露.

  寒露——氣溫更低,空氣已結露水,漸有寒意.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開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 節氣

歷11月22日,大雪則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氣進一步變冷,小寒還未達最冷,大寒為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公曆1月5日和該月的20日左右為小、大寒.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週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24個節氣晝夜長短劃分

4樓:張張的娛小圈

二十四節氣晝夜長短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

春分 3月20-22日交節(一般在3-21 ) 直射赤道 晝夜等長;夏至 6月21-22日交節(6-21)直射北迴歸線 晝長夜短(北半球);秋分 9月23-24日交節(9-23)直射赤道 晝夜等長;冬至 12月21-23日交節(12-22) 直射南迴歸線 晝短夜長(北半球)。

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執行一週又回到春分點,為一迴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

當太陽光直射在南迴歸線上時,這一天稱為冬至日,為12月22日,北半球晝短夜長,北極圈以內地區有極夜現象;當太陽光直射在北迴歸線上時,這一天稱為夏至日,為6月22日,北半球晝長夜短,北極圈以內地區有極晝現象;當太陽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時,這一天稱為春分日,為3月21日,全球晝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時為秋分日,為9月23日,全球晝夜平分。

5樓:匿名使用者

春分 3月20-22日交節(一般在3-21 ) 直射赤道 晝夜等長

夏至 6月21-22日交節(6-21)直射北迴歸線 晝長夜短(北半球)

秋分 9月23-24日交節(9-23)直射赤道 晝夜等長

冬至 12月21-23日交節(12-22) 直射南迴歸線 晝短夜長(北半球)

反映我國一定地區(以黃河中下游地區為代表)一年中的自然現象與農事季節特徵的二十四個節候.即: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名稱含義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執行一週又回到春分點,為一迴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節氣的日期在陽曆中是相對固定的,如立春總是在陽曆的2月3日至5日之間.

但在農曆中,節氣的日期卻不大好確定,再以立春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農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  從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可以看出,節氣的劃分充分考慮了季節、氣候、物候等自然現象的變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來反映季節的,是一年四個季節的開始將一年劃分為春、夏 **二十四節氣

、秋、冬四個季節.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從天文角度來劃分的,反映了太陽高度變化的轉折點.由於中國地域遼闊,具有非常明顯的季風性和大陸性氣候,各地天氣氣候差異巨大,因此不同地區的四季變化也有很大差異.

  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等五個節氣反映氣溫的變化,用來表示一年中不同時期寒熱程度;雨水、穀雨、小雪、大雪四個節氣反映了降水現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時間和強度;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氣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結、凝華現象,但實質上反映出了氣溫逐漸下降的過程和程度:氣溫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現凝露現象;氣溫繼續下降,不僅凝露增多,而且越來越涼;當溫度降至攝氏零度以下,水汽凝華為霜.  小滿、芒種則反映有關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況;驚蟄、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現象,尤其是驚蟄,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蟄蟲的復甦,來預示春天的迴歸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稱「四立」,分別表示四季的開始.

「立」即開始的意思.公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後.「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節的開始,從氣候上說,一般還在上一季節,如立春黃河流域仍在隆冬.

  夏至、冬至——合稱「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極致.「至」意為極、最.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夏至雨連連,冬至雪紛紛.  春分、秋分——合稱「二分」,表示晝夜長短相等.「分」即平分的 節氣

意思.這兩個節氣一般在每年公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開始,雨量逐步增多.

公曆每年的2月18日前後為雨水.  驚蟄——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動物.這時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

每年公曆的3月5日左右為驚蟄.  清明——含有天氣晴朗、空氣清新明潔、逐漸轉暖、草木繁茂之意.另有清淡明智之意.

公曆每年大約4月5日為清明.  穀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穀類作物的生長.公曆每年4月20日前後為穀雨.

  小滿——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大約每年公曆5月21日這天為小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種開始.

每年的6月5日左右為芒種.芒種火燒天   小暑、大暑、處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還未達最熱,大暑才是最熱時節,處暑是暑天即將結束的日子.

它們分別處在每年公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涼,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曆的9月7日前後是白露.

  寒露——氣溫更低,空氣已結露水,漸有寒意.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開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 節氣

歷11月22日,大雪則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氣進一步變冷,小寒還未達最冷,大寒為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公曆1月5日和該月的20日左右為小、大寒.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週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地球自轉產生的自然現象是A晝夜長短的變化B四季的

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是晝夜更替,也就是日月星辰的東昇西落 而晝夜長短的變化 四季的形成 五代的劃分都是地球公轉產生的現象 故選項c符合題意 故選 c 下列地理現象由地球自轉產生的是 a 四季變化b 晝夜現象c 晝夜交替d 五 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是晝夜更替和時間差異 地球公轉產生的現象是四季的形成 晝夜...

一年內有兩次陽光直射,全年晝夜長短相等的地方是A赤

每年的bai3月21日前後,太陽直射du在赤道 上,zhi即春分,全球晝夜平分 每年dao的9月23日前專後,太陽又直射在赤道上,屬即秋分,全球又晝夜平分.所以一年內有兩次陽光直射,全年晝夜長短相等的地方是赤道.根據題意.故選 a 一年有兩次陽光直射,全年晝夜相等的地區是 a.南北迴歸線之間 b.赤...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什麼來劃分的,二十四節氣劃分的主要依據

中國農曆是採用干支紀年法,根據月亮的變化制定的歷法,農曆一年最長是385天,最短是353天。而且閏月多,很多季節都錯亂了,所以用農曆去指導農業生產可能錯過了春耕秋收的季節。於是古人根據每年的季節特點,制定了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與現在的公曆幾乎是一致的,如2月4日立春,4月5日清明,12月22日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