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壞資源的,破壞資源的資料

2022-03-23 09:24:00 字數 5373 閱讀 7486

1樓:尚紫靈韻

破壞植被,以森林為主體的植被是陸地生態平衡的槓桿,地球上由於破壞植被導致的生態災難最多,如2023年發生在美國西部的黑風暴,毀掉耕地4500餘萬畝;2023年發生在前蘇聯農墾區的大風暴,毀田3億多畝;同樣因森林的破壞,使古老的巴比侖文明滅亡;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的塔爾平原,因森林破壞淪為沙漠,沙漠面積達65萬平方公里;中國黃河流域生態條件的變壞,源於其中上游森林植被的破壞,當今長江將變成第二條黃河;東北林區生態條件變壞,主要原因是對西南林區和東北林區森林的不合理採伐和過度採伐。

2樓:星星看網名

自然資源的破壞

全球氣候變化

過去的世紀裡,全球表面平均溫度上升了0.3至0.6攝氏度,海平面上升了10至25釐米。

目前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已由工業革命(2023年)之前的280ppm增加到了近360ppm。2023年**間氣候變化小組發表的評估報告表明:如果世界能源消費的格局不發生根本性變化,到21世紀中葉,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將達到560ppm,全球平均溫度可能上升1.

5至4攝氏度。

臭氧層破壞和損耗

自2023年南極上空出現臭氧層空洞以來,地球上空臭氧層被損耗的現象一直有增無減。到2023年,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破壞面積已達2400萬平方公里。現在在美國、加拿大、西歐、前蘇聯、中國、日本等國的上空,臭氧層都開始變薄。

在對消耗臭氧層物質(ods)實行控制之前(2023年以前),全世界向大氣排放的ods已達到了2000萬噸。由於ods相當穩定,可以存在50-100年,所以被排放的大部分ods目前仍留在大氣層中。在它們陸續升向平流層時,就會與那裡的臭氧層發生反應,分解臭氧分子。

因此,即使全世界完全停止排放ods,也要再過20年,人類才能看到臭氧層恢復的跡象。

酸雨汙染

現在"酸雨"一詞已用來泛指酸性物質以溼沉降(雨、雪)或幹沉降(酸性顆粒物)的形式從大氣轉移到地面上。酸雨中絕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主要**於人類廣泛使用化石燃料,向大氣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歐洲是世界上一大酸雨區,美國和加拿大東部也是一大酸雨區。

亞洲的酸雨主要集中在東亞,其中中國南方是酸雨最嚴重的地區,成為世界上又一大酸雨區。由於歐洲地區土壤緩衝酸性物質的能力弱,酸雨使歐洲30%的林區因酸雨的影響而退化。在北歐,由於土壤自然酸度高,水體和土壤酸化都特別嚴重,有些湖泊的酸化導致魚類滅絕。

美國國家地表水調查資料顯示,酸雨造成了75%的湖泊和大約一半的河流酸化。加拿大**估計,加拿大43%的土地(主要在東部)對酸雨高度敏感,有14000個湖泊是酸性的。水體酸化會改變水生生態,而土壤酸化會使土壤貧瘠化,導致陸地生態系統的退化。

土地荒漠化

荒漠化是當今世界最嚴重的環境與社會經濟問題。2023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對全球荒漠化狀況的評估是:全球荒漠化面積已近36億公頃,約佔全球陸地面積的1/4,已影響到全世界1/6的人口(約9億人),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而且,荒漠化擴充套件的速度是,全球每年有600萬公頃的土地變為荒漠,其中320萬公頃是牧場,250萬公頃是旱地,12.5萬公頃是水澆地,另外還有2100萬公頃土地因退化而不能生長谷物。亞洲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響的人口分佈最集中的地區,遭受荒漠化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依次是中國、阿富汗、蒙古、巴基斯坦和印度。

水資源危機

世界上許多地區面臨著嚴重的水資源危機。根據國際經驗,每人每年1000立方米可重複使用的淡水資源是一個基本指標,低於這個指標的國家可能會遭受阻礙發展和損害健康的長期性水荒。然而,目前世界上約有20個國家已低於這一指標,主要位於西亞和非洲,總人口數已過億。

另一方面,由生活廢水、工業廢水、農業汙水、固體廢物滲漏、大氣汙染物等引起的水體汙染,使全球可供淡水的資源量大大減少了。世界銀行的報告估計,由於水汙染和缺少供水設施,全世界有10億多人口無法得到安全的飲用水。

森林植被破壞

由於推測的難度,全世界的森林面積尚無準確數值。但據推算,地球上的森林面積約為30-60億公頃,約佔陸地面積的20%-40%,其中約一半是熱帶林(包括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雨林),另一半以亞寒帶針葉林為主。從森林植物的乾重測定值來看,熱帶林是亞寒帶針葉林的兩倍,所以,熱帶林佔陸地總生物量的很大部分。

但在工業化過程中,歐洲、北美等地的溫帶森林有1/3被砍伐掉了,所以近三十年來,發達國家對全球的熱帶林進行了大規模地開發。歐洲國家進入非洲,美國進入中南美洲,日本進入東南亞,大量砍伐熱帶林,他們進口的熱帶木材增長了十幾倍。森林大面積被毀引起了多種環境後果,主要有:

降雨分佈變化,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氣候異常,水土流失,洪澇頻發,生物多樣性減少等。

生物多樣性銳減

科學家估計地球上約有1400萬種物種,但當前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損失的速度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快,比如鳥類和哺乳動物現在的滅絕速度可能是它們在未受干擾的自然界中的100倍至1000倍。主要原因是七種人類活動造成的:1、大面積對森林、草地、溼地等生境的破壞;2、過度捕獵和利用野生物種資源;3、城市地域和工業區的大量發展;4、外來物種的引入或侵入毀掉了原有的生態系統;5、無控制旅遊;6、土壤、水和大氣受到汙染;7、全球氣候變化。

這些活動在累加的情況下,會對生物物種的滅絕產生成倍加快的作用。20世紀90年代初,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首次評估生物多樣性的結論是:在可以預見的未來,5%-20%的動植物種群可能受到滅絕的威脅。

海洋資源破壞和汙染

據估計,全世界有9.5億人把魚作為蛋白質的主要**。但近幾十年來,人類對海洋生物資源的過度利用和對海洋日趨嚴重的汙染,有可能使全球範圍內的海洋生產力和海洋環境質量出現明顯退化。

2023年,在全世界捕撈的1.01億噸魚中,有77.7%來自海洋。

當年,聯合國糧農組織估計,2/3以上的海洋魚類已被最大限度或過度捕撈,特別是有資料資料的25%的魚類,由於過度捕撈,已經滅絕或瀕臨滅絕,另有44%的魚類的捕撈已達到生物極限。而另一方面,人類活動產生的大部分廢物和汙染物最終都進入了海洋。全球每年有數十億噸的淤泥、汙水、工業垃圾和化工廢物等被直接排入了海洋,河流每年也將近百億噸0淤泥和廢水、廢物帶入沿海水域,引起沿海生境改變,使動物的棲息和繁殖地遭到破壞。

海洋汙染的主要**和比例約是:城市汙水和農業徑流排放44%,空氣汙染33%,船舶12%,傾倒垃圾10%,海上油、氣生產1%。

永續性有機汙染物的汙染

全世界已有約一千一百萬己知化學物,同時,每年還有約一千種新的化學物進入市場。化學物是當今許多大規模生產所必須的原料,但這些化學物在製造、儲存、運輸、使用和廢棄過程中常常危害環境和生態。現在,全世界每年產生的有毒有害化學廢物達3億到4億噸,其中對生態危害很大、並在地球上擴散最廣的是永續性有機汙染物(pop),最具代表性的是多氯聯苯和滴滴涕。

這類化學汙染物從人類的工業和農業活動中釋放,已廣泛進入了空氣、土地、河流和海洋。由於這類汙染物能被海洋中微小的浮游生物吸收並積累,從而將其濃縮上百萬倍。海中的魚吃下這些浮游生物,又能將其濃縮,於是濃度增大到上千萬倍。

當大型海洋動物吞食了這些魚之後,會使汙染毒素的濃縮係數增加到上億倍。這是因為汙染毒素聚集在動物的脂肪裡而很難通過軀體排除體外。通過食物鏈,這些毒素對海洋生態系統產生了強烈的干擾,比如:

多氯聯苯的作用之一就是損害生殖系統。有人認為多氯聯苯是導致波羅的海海豹出生率下降60%至80%的罪魁禍首。這些毒素也引起人健康方面的嚴重問題。

幾年前科學家發現,生活在北極地區的因紐特人的母乳裡含有高濃度的多氯聯苯,而鯨、海豹等海生動物正是因紐特人主要的蛋白質**。當這些動物現在攜帶了很高的汙染毒素時,因紐特人的生活不再安全。按同樣的原理,永續性有機汙染物對陸地生態系統也有很大的干擾和危害,因而成為目前全世界關注的重大環境問題之一。

中國的環境

1、 大氣汙染問題

2023年我國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995萬噸,居世界第一位。據專家測算,要滿足全國天氣的環境容量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現有基礎上至少削減40%。此外,2023年中國煙塵排放量為1165萬噸,工業粉塵的排放量為1092萬噸。

大氣汙染是中國目前第一大環境問題。

2、 水環境汙染問題

中國七大水系的汙染程度依次是:遼河、海河、淮河、黃河、松花江、珠江、長江,其中42%的水質超過3類標準(不能做飲用水源),全國有36%的城市河段為劣5類水質,喪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庫)和城市湖泊水質普遍較差,75%以上的湖泊富營養化加劇,主要由氮、磷汙染引起。

3、 垃圾處理問題

中國全國工業固體廢物年產生量達8.2億噸,綜合利用率約46%。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年產生量為1.

4億噸,達到無害化處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裝物和農膜導致的白色汙染已蔓延全國各地。

4、 土地荒漠化和沙災問題

目前,中國國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佔國土陸地總面積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積還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長。中國每年遭受的強沙塵暴天氣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

土地沙化造成了內蒙古一些地區的居民被迫遷移他鄉。

5、 水土流失問題

中國全國每年流失的土壤總量達50多億噸,每年流失的土壤養分為4000萬噸標準化肥(相當於全國一年的化肥使用量)。自2023年以來,中國水土流失毀掉的耕地總量達4000萬畝,這對中國的農業是極大損失。

6、 旱災和水災問題

20世紀50年代中國年均受旱災的農田為1.2億畝,90年代上升為3.8億畝。

2023年黃河發生第一次斷流,2023年後年年斷流,2023年斷流天數達227天。有關專家經調查推測:未來15年內中國將持續乾旱。

而長江流域的水災發生頻率卻明顯增加,500多年來,長江流域共發生的大洪水為53次,但近50年來,每三年就出現一次大澇,2023年的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7、 生物多樣性破壞問題

中國是生物多樣性破壞較嚴重的國家,高等植物中瀕危或接近瀕危的物種達4000-5000種,約佔中國擁有的物種總數的15%-20%,高於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在聯合國《國際瀕危物種**公約》列出的640種世界瀕危物種中,中國有156種,約佔總數的1/4。中國濫捕亂殺野生動物和大量捕食野生動物的現象仍然十分嚴重,屢禁不止。

8、 wto與環境問題

中國加入wto將面臨兩方面新的環境問題。一方面是國際上的"綠色**壁壘"。由於中國目前的環境標準普遍低於發達國家的標準,中國的食品、機電、紡織、皮革、陶瓷、菸草、玩具、鞋業等行業的產品將在出口**中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由於國際市場對中國的礦產、石材、藥用植物、農產品、畜牧產品的大量需求,可能會加重中國的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破壞。同時,中國可能成為國外汙染密集型企業轉移的地點和大量的國外工業廢物"來料加工"的地點,這將極大地加重中國的環境問題。

9、 三峽庫區的環境問題

三峽工程是中國目前正在實施的巨大的水利工程。該工程定於2023年開始發電。三峽建成後對地質環境、水資源環境、生態環境(涉及庫區兩岸和整個上游地區)的影響,以及如何有效防治庫區汙染是目前擺在三峽建設者面前的大課題。

三峽工程已成為世界矚目的環境問題。

10、 永續性有機物汙染問題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難降解的永續性有機物汙染開始顯現。國際上今年簽署了《關於永續性有機汙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其中確定的首批禁止使用的12種永續性有機汙染物在中國的環境介質中多有檢出,中國是公約的簽字國。這類有機汙染物具有轉移到下一代體內,並在多年後顯現其危害的特點,也被稱為"環境激素"或"環境荷爾蒙",危害嚴重。

目前這類有機汙染物廣泛存在於工農業和城市建設等使用的化學品之中。

地球生態環境資源遭受破壞的具體資料

如果說人口 是人類面臨的第一個挑戰,環境汙染日益嚴重則是人類面臨的第二個挑 戰。河流乾涸,森林減少,動物滅絕,臭氧層破壞,溫室效應等等 溫室效應 酸雨 和臭氧層破壞就是由大氣汙染衍生出的環境效應。這種由環境汙染衍生的環境效應具有滯後性,往往在汙染髮生的當時不易被察覺或預料到,然而一旦發生就表示環境汙...

破壞旅遊資源的因素有哪些破壞旅遊資源的因素有哪些

大體可分為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一 自然因素造成的破壞又可分為突發性破壞和緩慢性破壞兩種。1,突發性破壞 自然界的某些突發性變化,如 火山噴發 洪水 泥石流等。2,緩慢性破壞 自然界的風化作用 溶蝕作用 侵蝕作用 氧化作用 風蝕作用 流水切割作用 地球板塊移動 溫度變化和潮溼以生物的生命規律等,都會對...

對於人類不斷破壞資源,想對人類說的話

你們破壞大自然,從中獲利,可你們可想到後果,所以請你們愛護地球,還老人一個純淨的夢,給孩子一片蔚藍的天。手拉手保護地球來 我們只有一個地自球 環境汙染bai 後患無窮 珍惜生命之源 水 不要du 讓地球流淚!救救我zhi們的母dao親!保護環境,保護地球,我們責無旁怠!保護地球,人人有責 保護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