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怎樣演變,漢字的演變過程(圖片)是怎樣的 ?

2022-03-20 03:39:57 字數 4732 閱讀 9758

1樓:不起眼的小過客

漢字主要起源於記事的象形性圖畫,象形字是漢字型系得以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後來的演變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曆程,經歷了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等階段,至今普遍使用楷書,但仍未完全定型。

1、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國商代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

2、金文

金文是指鑄刻在殷周青銅器上的文字,也叫鐘鼎文。商周是青銅器的時代,青銅器的禮器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鍾為代表,「鐘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

3、大篆

大篆為漢字書體的一種。相傳為周宣王時史籀所作,故亦名籀文或籀書。 秦時稱為大篆,與小篆相區別。

大篆起於西周晚年,春秋戰國時期行於秦國。字型與秦篆相近,但字形的構形多重疊。

4、小篆

小篆也叫「秦篆」。秦朝李斯受命統一文字,這種文字就是小篆。通行於秦代。形體偏長,勻圓齊整,由大篆衍變而成。

5、隸書

隸書基本是由篆書演化來的,主要將篆書圓轉的筆劃改為方折,書寫速度更快,在木簡上用漆寫字很難畫出圓轉的筆劃。

6、楷書

楷書又稱正書,或真書,始於東漢。其特點是: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

7、草書

草書形成於漢代,是為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

8、行書

行書大約是在東漢末年產生的,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可以說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

擴充套件資料:

漢字起源的舊說法有五種,即結繩說、八卦說、河圖洛書說、倉頡造字說和圖畫說。

1、結繩說:《北史·魏本紀》說:北朝魏的先世「射獵為業,淳樸為俗,簡易為化;不為文字,刻木結繩而已。」

記錄了一些原始社會部落,在文字出現之前,以結繩記事的方法,把戰爭、獵獲、會盟、選舉、慶典、聯姻、生育、疾病和災害等大大小小的事件記錄下來。

過去亦有學者據《周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的論說,推斷「文字起源於結繩」。

2、八卦說:孔安國《尚書》序(屬偽作,但年代甚古)裡說:「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3、河圖說:《易·繫辭上》: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河圖·玉版》:倉頡為帝,南巡狩,發陽虛之山,臨於元扈洛i之水,靈龜負書,丹甲青文,以授之。

揭開此說的神祕面紗,不難發現,它真實的核心就是算數,能對照「九宮」演算法。所謂「九宮」,在讖緯家來說。

是八卦加上**,合為九(「五」位於**,還可以和五行聯絡起來);在術數家眼中,則其數橫、豎、斜偏、相加得數恆為15。

4、倉頡造字:「倉頡造字說」在戰國時即已流行。《呂氏春秋·君守》說:「倉頡作書,后稷作稼。」到了秦漢時代,這種傳說更加盛行。

倉頡,傳說他是黃帝的史官,黃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聯盟的領袖,由於社會進入較大規模的部落聯盟階段,聯盟之間外交事務日益頻繁。

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各盟聯共享的交際符號,於是蒐集及整理共享文字的工作便交在史官倉頡的手上了。

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佈者。

5、圖畫說:現代學者認為:漢字真正起源於原始圖畫。一些出土文物上刻劃的圖形,很可能與文字有淵源關係。

2樓:種花家的小米兔

漢字後來的演變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曆程,經歷了 甲骨文、 金文、 篆書、 隸書、 楷書、 草書、 行書等階段,至今普遍使用楷書,但仍未完全定型。古文字階段的漢字,漢代以前的文字。更具有形象性。

戰國文字:「諸侯力政,不統於王,惡禮樂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田疇異畝,車塗異軌,律令異法,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

」具有很強的地域性。秦國文字是漢字發展的主流。六國文字,地域差異大,不反映漢字發展軌跡,是支流。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對周邊的影響也是非常巨大的,是其它文字的母字。它是記錄事件的書寫符號。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由筆畫構成的方塊形符號,所以漢字一般也叫「方塊字」。

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變成兼表音義的意音文字,但總的體系仍屬表意文字。所以,漢字具有集形象、聲音和辭義三者於一體的特性。

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獨一無二的,因此它具有獨特的魅力。漢字是漢民族幾千年文化的瑰寶,也是我們終生的良師益友, 漢字每個人的精神家園。漢字往往可以引起我們美妙而大膽的聯想,給人美的享受。

漢字的演變過程(**)是怎樣的'?

3樓:看景者我

各種文字演變如下:

漢字:漢字(拼音拼音:hànzì,注音符號:

ㄏㄢˋ ㄗˋ),又稱中文字、中國字、方塊字,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漢字是漢語的書寫用文字 ,也被借用於書寫日語、朝鮮語/韓語等語言,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被廣泛使用的高度發展的語素文字。

廣義的漢字指從甲骨文、大篆、金文、籀文、小篆,至隸書、草書、楷書以及派生的行書等的文字,狹義指以正楷作為標準寫法的漢字,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現代漢字。漢字為上古時代的華夏族人所發明創制並作改進,目前確切歷史可追溯至約公元前2023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秦朝的小篆,發展至漢朝隸變,至唐朝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型標準-正楷。

漢字是迄今為止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型系中唯一傳承至今的文字,中國曆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漢字在古代已發展至高度完備的水準,不單中國使用,在很長時期內還充當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交流文字,20世紀前都是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等國家官方的書面規範文字,東亞諸國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創制漢字。

演變如下:

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

4樓:匿名使用者

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漢字是怎麼演變的 10

5樓:印玲崔筠

淮南子·本經訓》說:「昔日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大意是說,過去倉頡造字的時候,天空下起了穀子,鬼在夜裡發出哭聲。

《荀子》、《韓非子》等古代典籍裡也有關於倉頡造字的記載。到了秦漢時代,這種傳說流傳更廣,影響更深。

過去的歷史學家們曾考證過倉頡是否實有其人,如果有,大約在哪個時代,由於缺乏確鑿的史料,很難得出結論。

有人推測倉頡是黃帝的史官。《荀子·解蔽篇》說:「故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壹也。

」有人解釋說,這裡的「壹」指正道,也就是正確的規律。荀子認為,倉頡是一個因為集中使用文字而摸著它的規律從而整理了文字的專家。因此,一般認為,在漢字從原始的文字過渡到較為規範的文字的過程中,他起到了獨特的作用。

由此推斷,這樣的一個人,在漢字起源階段的晚期,一定會存在的。

但「倉頡造字」的說法只是傳說而已。因為文字絕對不是倉頡一個人所能獨創,而是在社會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需要有文字記事的時候,人們在集體生產勞動過程中經過觀察自然的事物,並根據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而創制出來的。漢字是個龐大繁富的體系,不經過很長的時間是不能創制成功的!!

6樓:丘潔岑琴軒

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

甲骨文→金文→小篆→大篆→隸書→楷書→行書(殷商)(周)

(秦)(漢)(魏晉)草書

7樓:wbb大彪

中國的漢子一般都是以象形字來組合而成的。例如:從,倆個人一前一後排隊。

漢字的字義經過了怎樣的演變?

8樓:匿名使用者

古今字義的演變,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

1、有的字義擴大了。「治」的本義是平治水患,所以字從「水」,後來擴大為泛指一切治理。

2、有的字義縮小了。「臭」字本義是氣味的總名,後來專指惡味。

3、有的字義轉移了。「兵」是個會意字,從以廾(gǒng,表示兩隻手)持斤(表示斧頭),本義為兵器,後來「兵」字用以指戰士。

9樓:熱辣我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記錄事件的書寫符號,漢字具有集形象、聲音和辭義三者於一體的特性。

漢字的演變過程及發展是什麼?

10樓:百度使用者

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以上七種字型稱為"漢字七體"

商朝時刻寫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稱為「甲骨文」。甲骨文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最早的比較成熟的文字,我們今天的漢字就是從甲骨文演變而來,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也是從商朝開始的。

金文是商周時代鑄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由於它鑄刻在鐘鼎上,所以又稱鐘鼎文。金文有粗而寬的筆畫,點畫圓渾,體勢雍容。金文和甲骨文屬於同一系統的文字,但比甲骨文更規範,結構更整齊。

西周晚期,金文形體趨向線條化,筆畫比較整齊、勻稱,這種字型叫大篆。戰國時期,各國的文字差異很大。

秦統一後,為維護國家統一,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議,統一文字。李斯按照秦國的文字標準,對漢字進行整理和簡化,制定標準寫法,在全國推行,這種新字型叫小篆。

篆書筆畫圓轉,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儲存著象形的意味,但符號性顯然大大加強。小篆使文字規範了,但書寫還很不方便,因此,在民間流行一種更簡單的字型,叫隸書。

隸書字形扁平,字的構架多有方折稜角,筆畫有粗有細,形成波勢和挑法,所謂「一波三折、蠶頭燕尾」。從篆書到隸書,是一次更大的變化,隸書是漢字演變史上重要的轉折點,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嶺。從此,漢字的象形意味大部分喪失了。

漢朝後期,隸書又演變為楷書。楷書可作為習字的法式楷模,所以叫楷書。從隸書到楷書字形結構基本上沒有什麼變化,只是在書寫時把隸書的波勢挑法改變成定型的勾撇,使字形更加方正平直,書寫更為簡便。

與楷書並行的還有草書和行書。草書特徵是筆畫連帶、結體簡約、氣勢連貫、字形奔放。

行書是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字型,比楷書簡便,且比草書易辨認。我們可以通過下圖體會漢字的演變。

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

甲骨文 殷商 金文 西周 篆書大篆 戰國時代秦國 小篆 秦 朝標準字型 隸書秦隸 古隸 秦朝日用字型 漢隸 今隸 漢代 楷書 萌芽於西漢,成熟於漢末,盛行於魏晉,沿用至今。草書章草 東漢章帝 今草 東漢末年 狂草 唐代 行書 東漢末年 漢字有七體 甲金篆隸楷草行。商朝時刻寫在龜甲 獸骨上的文字,稱為...

中國漢字的發展史,中國的漢字演變過程

6 1結繩紀事 甲骨文 金文 銘文 篆書 秦始皇統一大篆為小篆 隸書 楷書 基本奠定繁體寫法 出現各種體,如草書,行書等 簡體。中國人念過書的應該能認讀寫簡體,認讀繁體,但是篆體需要練習一番,而看懂甲骨金文,就需要專門培訓了。中國文字的起源,在沒有文字之前,古代的人都是用結繩的方法記事,這樣不僅繁瑣...

漢字的演變過程經歷哪步驟 從 到到

刻於獸骨 bai龜甲之上的du 甲骨文 zhi 刻於青銅器上的用dao 於記錄功勳和祈回願的答 金文 銘文 秦始皇統一文字 小篆 秦朝一奴隸發明,成熟通行於漢朝 隸書 形成於漢末,字型規整的 楷書。古文 甲骨文 金文 篆書 小篆 大篆 隸書 楷書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隸書 楷書 甲骨文 金文b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