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為什麼演變為什麼漢字要演變

2021-03-07 04:15:54 字數 4144 閱讀 3296

1樓:鬱悶的華

漢字的演變有三個原因:

1,政治需要。

眾所周知,文字是文明的載體,文明要傳承,必須靠文字傳成。如果文字成為死文字,那文明就成為了死文明。

秦始皇吞併六國後,廢除了西周的大篆,改用秦國的小篆。目的是讓百姓無法看懂西周的文章,進而消滅西周的文化。秦始皇還通過其他手段消滅秦朝以前文化(焚書坑儒等)。

因此我們現在能找到的秦朝以前的文化資料非常非常少。

我黨也跟秦始皇一樣,廢除了繁體字,改用簡化字,讓百姓無法看懂解放前的文章,進而中斷中國文化,以維護其統治。

2,寫字的人懶。

西周大篆書寫的時候比較費勁,因此在戰果的時候,很多人用改寫隸書。顧名思義,隸書是奴隸用的文字,非常簡陋。但由於書寫簡單,因此使用的人很多,隸書再經過細微變化,形成更容易寫的楷書。

楷書是漢朝以及漢朝以後中國的標準字型,一直延續到繁體字被廢除為止。

3,書寫工具產生演變。

最開始的書寫工具是刀和木頭竹子。用刀把筆畫刻在木頭竹子上,形成文字。如果寫錯了,還可以用刀颳去。

因此,文職人員又稱為「刀筆吏」。用刀子刻,要想速度快,筆畫拐彎的地方就要弧度大,不能拐直角。因此篆書的筆畫都是彎彎曲曲的。

但戰國發明瞭毛筆,秦朝大將蒙恬把毛筆改進了,之後就用毛筆書寫了。毛筆書寫筆畫拐彎的時候,畫直角比畫弧度更快。因此之後,筆畫就橫平豎直了。

宋朝時期,有了活字印刷,為了使印刷的字更小更清楚更容易讀,使用了「宋體字」,就是我們現在計算機上主要的字型。

開始有類似鋼筆的硬筆了,到了近代,硬筆廣泛使用,因此漢字的筆畫由粗細不等,變為粗細相等。

2樓:匿名使用者

漢字的最初模樣 用刀刻在龜甲獸骨上的甲骨文是現在所知最早的漢字,它的字形有大有小,筆道很細,每個字都像是一幅小孩子畫的畫。 鑄刻在青銅器上的金文,與甲骨文差不多同樣古老,它的筆畫比較粗壯,大小也比較勻稱。圖為毛公鼎及銘文。

古老的密碼:戰國文字 在中國歷史上的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前221年),中國被劃分為七個諸侯國。各國的文字差異很大,就像古老的密碼,很難破譯。

刻有楚國文字的銅節. 刻有秦國文字——大篆的石鼓 漢字的統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對漢字也進行了統一。從此奠定了中華民族文化統一的基礎,促進了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圖為秦始皇。 秦代的統一文字:小篆,使漢字的筆畫和結構得到定型,奠定了漢字方塊形的基礎。

圖為秦丞相李斯書寫的《嶧山刻石》。 鑄有小篆文字的秦虎符 漢字的演變 監獄裡造出的漢字:隸書 隸書,是小篆的簡便寫法,最早流行於秦代下層人物中間,相傳為程邈在監獄中將其整理成一種新字型。

圖為湖北出土的秦隸竹簡。 隸書在漢代(公元前206-220年)得到了很大發展,變無規則的線條為有規則的筆……

3樓:匿名使用者

漢字從甲古文到行書的演變過程

為什麼漢字要演變

4樓:匿名使用者

作為一種事物,總會有它自身的發展歷史,發生、發展、鼎盛、衰落……就像書法,從產生以來,為適應不同的需求,演變幾經周折,先後有甲骨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直到今天還在繼續。。。簡單說來:

漢字演變也是為了適應當代需求,有需求才會有創新,有創新才會有發展,有發展才能保持搶進的生命力。。。。

漢字為什麼演變?

5樓:匿名使用者

111111222222588866584

漢字為什麼會這樣演變

6樓:匿名使用者

為了發明漢字,人類從圖畫到符號到甲骨文,

為了規範漢字,從甲骨文到篆書

為了大規模推廣,從篆書到隸書

為了字型美觀,從隸書到楷書

為了書寫快速,從隸書到行書再到草書

為了普及識字率,從繁體字到今天的簡體字

如滿意請採納

7樓:手機使用者

色鬼發生三番vs***的vsdddddd發vxcvsrf的vxc哦嗚iwjx經緯度姐姐就是繼續在刷金我iiidp╭∩╮(︶︿︶) ╭∩╮鄙視你! o(∩_∩)o哈哈~ +_+o (≧v≦)o~~ 好棒(@﹏@)~ \(^o^)/yes!

8樓:手機使用者

因為所以,科學道理,不說也可以

漢字什麼時候產生,怎麼演變?

9樓:匿名使用者

前面是演變,後面隨便是 古代書籍

中國文字的形態及其演變

1、上古初民所採用的原始記事方式有:結繩、木刻、圖畫,以及在器物上劃刻,用以幫助記憶、交流思想。

2、隨著一些符號的反覆使用及先民在使用原始記事方法中的經驗的積累,文字因此孕育而生。

大約在距今2023年左右,出現了文字。

3、漢字的組字方法及規律有六書: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其中指事是指用點、划來指出人或物的動作、狀態或位置,是一種抽象的描繪;會意即組合兩個以上已有之字,表達新的意思。

現代漢字中,形聲字佔80% 以上。

4、漢字形態的演變:最初的造字過程是觀物取象的過程。

5、漢字由圖畫文字發展而來,漢字的發展史又是圖畫文字的象形、象意特徵逐漸退化的歷史。

這種退化不是要將漢字發展成為一堆純粹假定性的符號,而是要使漢字的表意功能更好地適應語言和思維的發展。漢字數千年的發展過程,是其與生俱來的象形表意功能不斷完善的過程。

6、漢字邏輯框架的核心是表意。在漢字的表意功能不斷完善中,漢字的結構形態無論在歷時層面還是共時層面都經歷了很大的變化。從歷時層面來說,漢字的文化形態經歷了一個不斷符號化的嬗變過程。

7、甲骨文:是商代的文字,屬於比較成熟了的中國文字,具備象形、指事等多種造字法,並大量使用假借字;但還保留著種種圖畫文字的胎跡;與圖畫文字相比,其象形字部分已經線條化、輪廓化、特徵化了,尤其是其用形與聲的互注發展漢字的表意功能,使漢字能適應日常交際中大量新概念、新語彙的形成。

8、金文是周代的文字。其在結構上與甲骨文沒有太大的不同。

9、春秋戰國時期,各種地方勢力和地方文化對漢字作了種種改造,或分化、或繁化、或簡化,但漢字的發展歷程並沒有中斷,作為漢字發展主流的秦系文字出現了直線化、筆畫化的趨勢。

10、小篆化是秦統一後的文字,字形簡化,形體固定,異體字減少,合文淘汰。

11、隸書孕育於秦漢之際,其產生是漢字形態的鉅變。因為此前的漢字都以曲線構形以象實物之形,小篆的象形表意作用仍很突出;隸書將圓潤的線條改為方折的筆畫,使漢字的書寫徹底擺脫了描繪而成為符號的書寫。隸書還大大簡化了漢字的形符。

當然隸書並沒有改變漢字象形表意的性質,只不過是使這一手段簡化了而已。

12、文字只有便於書寫,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對於文字改革的迫切原望,來自於下層的人民。

13、楷書孕育於漢末和南北朝時期。

1、論述題:漢字形態的演變。(包括要點4、5、6.

再加:漢字數千年的發展過程,是其與生俱來的象形表意功能不斷完善的過程。世界上許多文字都曾經歷過圖畫文字的階段,後來多走上了以字母記音的發展道路,成為語言符號。

但漢字卻把它以形示意的文化形態發展、儲存了下來)

第三節 中國古代書籍形態的演變

1、金刻是指刻在銅器上的銘文,它是最早的書籍形式之一。銘文的內容以宣揚周王功德、記載重要事件為主。

2、石刻是指刻在石頭上的碑文。現存最早的石刻文字是春秋時的石鼓文,其內容都是四言詩。

石刻最大的書籍功能在於石經的刻制,起始於漢平帝年間,此後歷代都有。主要功能是校訂經典。唐以後,這一功能趨弱。

3、簡策,是上古時代書籍的另一種形態。簡就是一竹片,策就是用牛皮或線將多片編連起來的竹書。

4、帛書產生於春秋戰國之交,帛是一種絲織品。東漢時廣泛運用。

5、紙,早在西漢初年就有發明,擴大生產是在東漢的蔡倫改進、推廣之後。到兩晉南北朝時,紙寫本盛行。在唐以前,寫本的形式是卷軸。

6、雕版印刷起於中唐,最初是從印刷曆書和佛經開始的。敦煌發現的金剛經是我國發現最古的印刷實物。唐五代後,雕版印刷開始規模化。

並逐步形成了官刻、坊刻、私制並行的盛況。此後,刻書成為歷代朝野一項重要的工作。北宋仁宗時期畢昇發明了泥活字版。

宋刻本和元刻本都極其珍貴。

7、《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都是手鈔本。

8、中國書籍的演變以獨具傳統的物質形態發揮著漢字的文化傳播、承繼功能。漢字的典籍形態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象徵。

10樓:匿名使用者

漢字是三千多年前產生的。

鐵杵成針的故事後來演變為一句俗語是什麼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不少40歲以上的人可能小學課本學過,此民間俗語來自回李白的故事。答傳李白讀書象耳山中,學業未成,即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 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現在比喻,一個人只要肯下功夫,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到。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給個獎勵?演變的俗語是,世上無難事只...

為什麼中國漢字能傳承至今,為什麼中國漢字能傳承至今為什麼其他文明

1,中國的國家和民族有延續性.其他的三個文明古國現在幾乎都不存在了,現在的埃及人和古代的埃及人完全是不同的民族,國家和民族都消亡了,語言文字怎麼可能延續下去?2,中國的文字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已經形成了結構嚴謹表述精密的風格,其他三個文明古國的文字只是一種初創階段的文字,適用性不強,而且也沒有時間繼續...

什麼是書,從書的演變說說人們為什麼要發明紙

甲骨的書,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後期,當時紙尚未發明,人們就地取材,以龜甲和獸骨為材料,把內容刻在龜甲或獸骨上,這就是甲骨的書。簡牘的書簡牘是對我國古代遺存下來的寫有文字的竹簡與木牘的概稱。古 本書在紙發明初期,紙書並未完全取代簡牘與縑帛圖書,而是三者並用。此外,還有宋至清代的印本圖書到現代的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