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 黍離》的思想感情基調是,《詩經 黍離》的思想感情基調

2022-03-17 03:59:50 字數 4987 閱讀 8124

1樓:公主小妹

關於《黍離》一詩的主旨,雖然《詩序》說得明白:「黍離,閔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於宗周,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

閔周室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而且從此詩序於王風之首,確見其為編詩者之意旨。但歷來爭訟頗多,三家詩中韓、魯遺說與毛序異,宋儒程頤更有臆說以為「彼稷之苗」是彼后稷之苗。

近人讀詩,新說迭出,比較有代表性的有郭沫若在《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中將其定為舊家貴族悲傷自己的破產而作,餘冠英則在《詩經選》中認為當是流浪者訴述他的憂思。還有藍菊蓀的愛國志士憂國怨戰說(《詩經國風今譯》),程俊英的難捨家園說(《詩經譯註》)等。說法雖多,詩中所蘊含的那份因時世變遷所引起的憂思是無可爭辯的,雖然從詩文中無法確見其具體背景,但其顯示的滄桑感帶給讀者的心靈震撼是值得細加體味的。

《詩經·黍離》的思想感情基調

《詩經》(氓 ,黍離) 思想感情和藝術特點是什麼

2樓:郎涯越

[評析]

《氓》是復一首制敘事詩bai。敘事詩有故事情節,在敘事中有抒情du、議論。zhi作者用第一dao人稱「我」來敘事,採用回憶追述和對比手法。

第一、二章追述戀愛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勸氓「無怒」;「既見覆關,載笑載言」,是一個熱情、溫柔的姑娘。第三、

四、五章追述婚後生活。第三章,以興起,總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經驗:「于嗟女兮,無與士耽!」第四章,以興起,概說「三歲食貧」,「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後的感受和決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作者順著「戀愛——婚變——決絕」的情節線索敘事。作者通過寫女主人公被遺棄的遭遇,塑造了一個勤勞、溫柔、堅強的婦女形象,表現了古代婦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強烈願望。

《詩經·黍離》表達了怎樣的主題?

3樓:翠代秋毓瑰

梅格妮virgo

:你好。

《王鳳黍離》bai:詩中所蘊含的那份du因時世變遷zhi所引起的憂dao

思是無可爭辯的,雖然從內詩本文中無法確見其具體背景,但其顯示的滄桑感帶給讀者的心靈震撼是值得細加體味的。這首詩中除了黍和稷是具體物象之外,都是空靈抽象的情境,抒情主體「我」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基於這一點,欣賞者可根據自己不同的遭際從中尋找到與心靈相契的情感共鳴點。諸如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難覓之憾,世事滄桑之嘆,無不可藉此宣洩。

《容毛詩序》說周人東遷後行役到故都,見宗廟宮室,平為田地,遍種黍稷。他憂傷彷徨,「閔周室之顛覆」,因而作了這首詩。此說在舊說中最為通行。

另一方面,從詩教角度視之,正因其為大夫閔宗周之作,故得列於《王風》之首,此為詩說正統,不可不及。

4樓:匿名使用者

歷來被視為是悲悼故國的代表作,周大夫行役路過鎬京,看到埋沒在荒草中的舊時宗廟遺址,有感於周室的被顛覆,悲傷而作《黍離》。後來姜夔的揚州慢被其老師千巖老人成為有「黍離之悲」。

5樓:匿名使用者

詩篇一悽婉哀傷的情調,描繪出一個長期流亡在外的人的孤寂悲涼的心情,由寫景物到寫神態,一步步地展示出抒情主人公的悲苦情狀

詩經蒹葭感情基調是什麼

6樓:紫月靈飛月

表現了抒情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執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悵心情

7樓:匿名使用者

有說是愛國,有說是愛情

《詩經·黍離》的主要的詩歌藝術特點是

8樓:小

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這首詩採用的是遞進式的寫景抒情筆法。出現的景物依次是「彼稷之苗」、「彼稷之穗」、「彼稷之實」,農作物的部位暗合農作物的生長過程:先有苗、再有穗、最後有了顆粒。

作者抒發沉痛之情時,依次是「中心搖搖」、「中心如醉」、「中心如噎」,變得越來越強烈,也更加痛苦。作者憂國憂民,傷時憫亂,最後向天發問:這種歷史悲劇是誰造成的,由誰來承擔西周滅亡的歷史責任,詩的作者非常清楚。

他不把問題的答案明確說出,而是採用質問的方式,所產生的藝術效果更加強烈,並給讀者留下思考的空間。

9樓:會教育諮詢師

回答您好,這首詩採用的是遞進式的寫景抒情筆法。出現的景物依次是「彼稷之苗」、「彼稷之穗」、「彼稷之實」,農作物的部位暗合農作物的生長過程:先有苗、再有穗、最後有了顆粒。

作者抒發沉痛之情時,依次是「中心搖搖」、「中心如醉」、「中心如噎」,變得越來越強烈,也更加痛苦。作者憂國憂民,傷時憫亂,最後向天發問:這種歷史悲劇是誰造成的,由誰來承擔西周滅亡的歷史責任,詩的作者非常清楚。

他不把問題的答案明確說出,而是採用質問的方式,所產生的藝術效果更加強烈,並給讀者留下思考的空間。

這首詩最大的藝術特點是賦和比興

概括《詩經·王風·黍離》的主題和藝術特色

10樓:臧染饒鵑

本篇選自《詩經》「王風」,「王」指王都,周平王遷都洛邑後,王室衰微,天子位同列國諸侯,其地產生的詩歌便被稱為「王風」。「王風」多亂離之作,特別是《黍離》一詩,歷來被視為是悲悼故國的代表作,但僅從詩中難以看出是周大夫感傷西周的淪亡,倒是看到一個四處漂泊的浪子形象,聽到他因流離失所而發出的憤怒吶喊。

詩分三章,每章八句,前二句都借景起興,弓瑟出第三、四句浪子彷徨不忍離舍家園遠去的描述,後四句以旁人對「我」的態度來烘托浪跡天涯的悲情,並以呼天搶地的形式,憤怒譴責給自己帶來災難的罪魁禍首。

本詩採用了重章疊句的形式,各章間僅有個別字句有變化。第二句尾的不同字:「苗」、「穗」、「實」,不僅起了分章換韻的作用,而且造成景緻的轉換,反映了時序的遷移,說明浪子長期流浪而不知所歸。

第四句末分別是「搖搖」、「如醉」、如噎」,生動地顯示出浪子長期「行邁」而內心逐漸加重的悲傷,其餘各句反覆詠歎,有迴環往復之妙,使強烈的悲憤之情傾吐得淋漓盡致。

11樓:魯北野叟

梅格妮virgo :你好。

《王鳳 黍離》:詩中所蘊含的那份因時世變遷所引起的憂思是無可爭辯的,雖然從詩本文中無法確見其具體背景,但其顯示的滄桑感帶給讀者的心靈震撼是值得細加體味的。這首詩中除了黍和稷是具體物象之外,都是空靈抽象的情境,抒情主體「我」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基於這一點,欣賞者可根據自己不同的遭際從中尋找到與心靈相契的情感共鳴點。

諸如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難覓之憾,世事滄桑之嘆,無不可藉此宣洩。《毛詩序》說周人東遷後行役到故都,見宗廟宮室,平為田地,遍種黍稷。他憂傷彷徨,「閔周室之顛覆」,因而作了這首詩。

此說在舊說中最為通行。另一方面,從詩教角度視之,正因其為大夫閔宗周之作,故得列於《王風》之首,此為詩說正統,不可不及。

求《詩經·王風·黍離》賞析

12樓:金牛咲

賞析:詩首章寫詩人行役至宗周,過訪故宗廟宮室時,所見一片黍在盛長,還有那稷苗悽悽。黍稷之苗本無情意,但在詩人眼中,卻是勾起無限愁思的引子,於是他緩步行走在荒涼的小路上,不禁心旌搖搖,充滿悵惘。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這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尷尬,這是心智高於常人者的悲哀。這種大悲哀訴諸人間是難得迴應的,只能質之於天: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蒼天自然也無迴應,此時詩人鬱懣和憂思便又加深一層。

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場景未變,但「稷苗」已成「稷穗」和「稷實」。稷黍成長的過程頗有象徵意味,與此相隨的是詩人從「中心搖搖」到「如醉」「如噎」的深化。

而每章後半部分的感嘆和呼號雖然在形式上完全一樣,但在一次次反覆中加深了沉鬱之氣,這是歌唱,更是痛定思痛之後的長歌當哭。

擴充套件資料

春秋時期無名氏《國風·王風·黍離》,原文為: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譯文: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苗兒也在長。走上舊地腳步緩,心裡只有憂和傷。

能夠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不能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麼尋求。高高在上蒼天啊,何人害我離家走?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兒也在長。走上舊地腳步緩,如同喝醉酒一樣。能夠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不能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麼尋求。高高在上蒼天啊,何人害我離家走?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兒紅彤彤。走上舊地腳步緩,心中如噎一般痛。能夠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不能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麼尋求。高高在上蒼天啊,何人害我離家走?

創作背景:

這是東周都城洛邑周邊地區的民歌,其背景應為平王東遷不久,朝中一位大夫行役至西周都城鎬京,滿目所見,已沒有了昔日的城闕宮殿,也沒了都市的繁盛榮華,只有一片鬱茂的黍苗盡情地生長,此情此景,令詩作者不禁悲從中來,涕淚滿衫。因這樣的情和這樣的景,故化而為詩。

13樓:

本篇選自《詩經》「王風」,「王」指王都,周平王遷都洛邑後,王室衰微,天子位同列國諸侯,其地產生的詩歌便被稱為「王風」。「王風」多亂離之作,特別是《黍離》一詩,歷來被視為是悲悼故國的代表作,但僅從詩中難以看出是周大夫感傷西周的淪亡,倒是看到一個四處漂泊的浪子形象,聽到他因流離失所而發出的憤怒吶喊。

詩分三章,每章八句,前二句都借景起興,弓瑟出第三、四句浪子彷徨不忍離舍家園遠去的描述,後四句以旁人對「我」的態度來烘托浪跡天涯的悲情,並以呼天搶地的形式,憤怒譴責給自己帶來災難的罪魁禍首。

本詩採用了重章疊句的形式,各章間僅有個別字句有變化。第二句尾的不同字:「苗」、「穗」、「實」,不僅起了分章換韻的作用,而且造成景緻的轉換,反映了時序的遷移,說明浪子長期流浪而不知所歸。

第四句末分別是「搖搖」、「如醉」、如噎」,生動地顯示出浪子長期「行邁」而內心逐漸加重的悲傷,其餘各句反覆詠歎,有迴環往復之妙,使強烈的悲憤之情傾吐得淋漓盡致。

《黍離》的翻譯,《詩經》中《黍離》的翻譯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生出苗兒來。緩慢地走著,心中恍惚不安。瞭解我的人說我有憂愁,不瞭解我的人說我有所求。遙遠的的蒼天啊,這都是誰造成的呢?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抽出穗兒來。緩慢地走著,心中如酒醉般昏昏沉沉。瞭解我的人說我有憂愁,不瞭解我的人說我有所求。遙遠的的蒼天啊,這都是誰造成的呢?那糜...

《詩經 黍離》表達了怎樣的主題

梅格妮virgo 你好。王鳳黍離 bai 詩中所蘊含的那份du因時世變遷zhi所引起的憂dao 思是無可爭辯的,雖然從內詩本文中無法確見其具體背景,但其顯示的滄桑感帶給讀者的心靈震撼是值得細加體味的。這首詩中除了黍和稷是具體物象之外,都是空靈抽象的情境,抒情主體 我 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基於這一點,...

詩經采薇節選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

這首詩的主題是嚴肅的。獫狁的凶悍,周家軍士嚴陣以待,作者以戍役軍士的身份描述了以天子之命命將帥 遣戊役,守衛中國,軍旅的嚴肅威武,生活的緊張艱辛。作者的愛國情懷是通過對獫狁的仇恨來表現的。更是通過對他們忠於職守的敘述 不遑啟居 不遑啟處 豈敢定居 豈不日戒 和他們內心極度思鄉的強烈對比來表現的。全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