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曹操戰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2022-01-29 23:42:07 字數 6155 閱讀 3993

1樓:玄逸無咎

赤壁之戰曹操的失敗,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對此,張作耀先生的《曹操評傳》有很好的總結。我們知道,本來,曹操的優勢是很明顯的。

第一,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諸侯不敢與之爭鋒,有政治上的優勢;第二,曹操奪得荊州,威震四海,許多人聞風喪膽,有心理上的優勢;第三,曹操南下,勢如破竹,軍心振奮,以新勝之軍戰喪膽之師,有氣勢上的優勢;第四,曹操兵力數倍於孫劉聯軍,有軍事上的優勢。張先生的書裡面說的就是這四條。那麼,曹操為什麼還是敗了呢?

也有幾個原因。根據張先生的分析,也參考其他學者的觀點,我認為,主要是戰略有誤。也就是說,曹操似乎沒有明確他的戰略目標是什麼,是奪取荊州,還是奪取江東?

是消滅劉備,還是連孫權也一起幹掉?現在看來,似乎是後者,或兼而有之,總之是不明確。其實,曹操的胃口不該這麼大。

他應該把他的戰略目標鎖定在荊州和劉備。如果是這樣,他的做法就應該是在當陽大敗劉備後,乘勝追擊,趕在劉備逃往夏口之前將其一舉殲滅,說不定連魯肅也一起俘虜了。即便不能消滅劉備,也可以把他堵在路上,隔斷他和江東的聯絡,逼他南下投奔蒼梧。

那樣一來,結果就會大不一樣。

然而不知為什麼,曹操竟放過劉備,掉轉頭來直撲江陵。其實江陵那些軍需物資完全可以留給後續部隊去解決。劉琮已經投降了,襄陽已在手中,江陵豈非囊中之物?

放劉備可是放虎歸山。不過,也還不要緊。這時,曹操也仍然可以在稍事停留後,即馬不停蹄迅速東進,急破劉備與孫劉聯盟形成之前。

要知道,這事也是有一個過程的。只要孫、劉不聯盟,單單消滅一個劉備,曹操的力量是綽綽有餘的。

但是曹操卻在江陵停了下來,而且一停就是兩個月。當然,這時他有許多事情要做,比如安頓荊州吏民,包括任命劉琮為青州刺史,文聘為江夏太守,釋放被劉表囚禁的韓嵩,封蒯越等十五人為侯。這些工作也是要做的。

但既然如此,就該接受賈詡的建議,乾脆用懷柔政策使江東臣服。可是他不。在江陵停留了不長不短的兩個月後,又匆匆東進了。

在這裡,事情壞就壞在「不長不短」這四個字上。如果停留的時間短,孫、劉的聯盟就還沒形成,曹操的敵人就只有劉備一個;停留的時間長,戰爭的準備就更充分,作戰的時間也更合適。比如在來年開春以後再進軍赤壁,也許就不會有後來那麼多麻煩了。

曹操甚至還有第三種選擇,就是自己留在江陵,另派大將率軍進攻夏口,把夏口拿下,或者把守在夏口。我們知道,當時劉琦在夏口,手上有一萬人;關羽在江陵,手上也有一萬人。劉備兵敗當陽後,無法再去江陵,遂「斜趨漢津」(漢津是一個渡口,在今湖北省荊門境內),和前來接應的關羽會合,渡過了沔水,又遇到江夏太守劉琦,一起到了夏口。

這個時候,曹操如果以那五千輕騎兵去打劉備,是有風險的。但是,派大軍(步兵和騎兵)從襄陽出發,或者從江陵出發去打,則是可能的。至少,大軍壓境於夏口,對孫權集團就是威懾。

那時候,不要說張昭他們,就連孫權自己,態度恐怕都會變。

其實一開始曹操就應該以陸軍為主力,走陸路向東挺進,扼江兩岸,尋找合適的戰場。曹操的陸軍是久經沙場英勇善戰的,水軍卻問題多多。自己訓練的沒有戰鬥經驗,荊州投降的又離心離德。

這樣的隊伍,怎麼可以做先鋒隊,又怎麼可以做主力軍?

就算這些都沒做,或者都錯了,曹操也還有一次機會,那就是當他的部隊在巴丘(今湖南省岳陽市)遇到疾病的時候,立即停下來,甚至退回江陵。留在巴丘,孫劉聯軍會不會迎上來,這不好講;但退回江陵,這場戰爭肯定可以避免。可以說,曹操是一錯再錯。

那麼,身經百戰又老謀深算的曹操為什麼會犯這麼多錯誤呢?張作耀先生的《曹操評傳》認為「根本原因就在於思想上的驕傲輕敵」,並說這是史家共識。這是有道理的。

也許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他對孫劉聯盟的可能性估計不足,總認為孫權會像公孫康那樣,把劉備的人頭送來。但他沒有想到,孫權不是公孫康,此時也不是彼時。王夫之的《讀通鑑論》說,曹操之所以能夠蕩平北方,就因為諸侯自相殘殺,最後只剩下孫、劉兩家。

這兩家要是再不團結,就只有死路一條。所以,孫劉聯盟,那是勢在必行的。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說,曹操之敗,在於輕敵;孫劉之勝,在於聯盟。這是最重要的原因。至於曹操沒有看出黃蓋是詐降,沒有想到冬天也會刮東南風,都是小問題了。

此外,曹操的失敗,可能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老了。著名歷史學家吳晗先生在《論赤壁之戰裡的周瑜、諸葛亮、張昭》一文中列了一個年齡表。他說,赤壁之戰這一年,孫權二十七歲,諸葛亮二十七歲,周瑜三十四歲,魯肅三十七歲,曹操五十四歲。

因此吳晗先生說,這一仗不但是弱的打敗了強的,被攻的打敗了進攻的,哀兵打敗了驕兵,而且是「青年打敗了老將」。其實吳晗先生少算了一個人,那就是劉備,四十七歲。但即便加上劉備,孫劉聯軍這邊,統帥的平均年齡也只有三十四歲,正好是周瑜的年齡。

周瑜是孫劉聯軍的總指揮。所以,赤壁之戰也可以說是周瑜打敗了曹操,三十四歲的打敗了五十四歲的。

2樓:朱丹三

因為他驕傲,驕兵必敗。

赤壁之戰曹操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3樓:念夏

我認為曹操失敗的根本原因是因為太過自負,驕傲自滿最終導致赤壁大敗於孫劉聯軍。

學過歷史的同學們都知道,在赤壁之戰之前,曹操可謂是勢如破竹,連戰連捷,先後消滅了北方的袁紹集團、董卓的呂布,最主要的是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用現在一句時髦的話來說:「感覺人生已經達到了巔峰」。那時候的曹操號稱有八十萬軍隊,為了準備赤壁之戰更是早早做下準備訓練水軍,但結果卻是大敗。

那麼我們就來看,為什麼曹操數十萬大軍竟然不敵孫劉的幾萬兵馬呢?我想有一下原因:

1.      軍隊太雜

都知道曹操在北方打了好幾場大勝仗,實力也是迅速壯大,但是他手下的軍隊多為益州、冀州的降兵,自家的精兵只有十餘萬戰鬥力必然是大打折扣。

2.      地理原因。

曹操軍隊多為北方人士,對於南方無論是氣候還是地理都極為不適應,首先北方軍隊不擅長水戰,而且在曹軍行進的路途中就已經出現了大範圍的腸胃疾病,很多軍士上吐下瀉,水土不服的問題很是嚴重。

3.      曹操個人原因。

曹操性格十分自負,在取得了北方戰役勝利後更加的一發不可收拾,對於孫劉聯盟根本不屑於顧,致使孫權的探子三番五次的進入曹營打探訊息,使得孫劉聯盟對於曹操的排兵佈陣幾乎可以說是瞭如指掌。在大戰開始後黃蓋假裝投降更是不加詳查,最終導致了火燒赤壁的慘劇發生。這也是曹操失敗的根本原因,自負成就了他,最終也在赤壁之戰之中毀了他。

4樓:好姑娘不善良

曹操之所以會失敗,根本原因就是對自己太過於自信,而且曹操的軍隊不太會水戰,沒有什麼優勢,所以自然就失敗了。

5樓:愛樓蘭女神

赤壁之戰曹操失敗的根本原因是兵力不足,而且勞師遠征,最後又不快速進攻,造成貽誤戰績而失敗。

6樓:

曹操得到荊州後,求勝心切,想攻下孫,劉。完成他統一天下的夢想。但他沒有考慮到部隊的疲憊,不顧一切的沿長江急行軍,日行三百里。看似攻勢凶猛,但實際上卻毫無力度。

7樓:文娛吃瓜

赤壁之戰曹操失敗的根本原因在於:資訊差,還有就是不擅長水戰,另外還有曹操急功近利。

8樓:筆削春秋

過於自大,過度的高看了自己,小看了自己的對手,而且當時使用的計策也不是特別好,

9樓:愛跑步

難道不是因為天下人覺得他是漢賊,政治上名不正言不順嗎

10樓:照見古今

過於輕敵,急功近利,怕是根本就沒有水戰這個概念,冒然就進軍了,最終導致了這場慘烈的**。

11樓:

曹操失敗的根本原因在於失去了民心,在人們都期盼和平的年代裡,三足鼎立已是最好的狀態,而曹操試圖打破這種狀態。

12樓:后羿撒了謊

我覺得曹操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低估了這場戰爭的嚴酷性,並且低估了周瑜軍隊的實力,而且把船全部鎖起來,是非常愚蠢的行為,

13樓:

曹操失敗的原因在他們不擅長水戰,用鐵鏈子將所有的船拴在了一起,註定了這場戰爭的失敗。

14樓:杭夢槐

根本原因是驕傲輕敵,自己統一了北方擊敗了很多人,感覺自己很了不起,所以也看不起劉備和孫權。

赤壁之戰曹操戰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15樓:

赤壁之戰曹操的失敗,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對此,張作耀先生的《曹操評傳》有很好的總結.我們知道,本來,曹操的優勢是很明顯的.

第一,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諸侯不敢與之爭鋒,有政治上的優勢;第二,曹操奪得荊州,威震四海,許多人聞風喪膽,有心理上的優勢;第三,曹操南下,勢如破竹,軍心振奮,以新勝之軍戰喪膽之師,有氣勢上的優勢;第四,曹操兵力數倍於孫劉聯軍,有軍事上的優勢.張先生的書裡面說的就是這四條.那麼,曹操為什麼還是敗了呢?

也有幾個原因.根據張先生的分析,也參考其他學者的觀點,我認為,主要是戰略有誤.也就是說,曹操似乎沒有明確他的戰略目標是什麼,是奪取荊州,還是奪取江東?

是消滅劉備,還是連孫權也一起幹掉?現在看來,似乎是後者,或兼而有之,總之是不明確.其實,曹操的胃口不該這麼大.

他應該把他的戰略目標鎖定在荊州和劉備.如果是這樣,他的做法就應該是在當陽大敗劉備後,乘勝追擊,趕在劉備逃往夏口之前將其一舉殲滅,說不定連魯肅也一起俘虜了.即便不能消滅劉備,也可以把他堵在路上,隔斷他和江東的聯絡,逼他南下投奔蒼梧.

那樣一來,結果就會大不一樣.

然而不知為什麼,曹操竟放過劉備,掉轉頭來直撲江陵.其實江陵那些軍需物資完全可以留給後續部隊去解決.劉琮已經投降了,襄陽已在手中,江陵豈非囊中之物?

放劉備可是放虎歸山.不過,也還不要緊.這時,曹操也仍然可以在稍事停留後,即馬不停蹄迅速東進,急破劉備與孫劉聯盟形成之前.

要知道,這事也是有一個過程的.只要孫、劉不聯盟,單單消滅一個劉備,曹操的力量是綽綽有餘的.

但是曹操卻在江陵停了下來,而且一停就是兩個月.當然,這時他有許多事情要做,比如安頓荊州吏民,包括任命劉琮為青州刺史,文聘為江夏太守,釋放被劉表囚禁的韓嵩,封蒯越等十五人為侯.這些工作也是要做的.

但既然如此,就該接受賈詡的建議,乾脆用懷柔政策使江東臣服.可是他不.在江陵停留了不長不短的兩個月後,又匆匆東進了.

在這裡,事情壞就壞在「不長不短」這四個字上.如果停留的時間短,孫、劉的聯盟就還沒形成,曹操的敵人就只有劉備一個;停留的時間長,戰爭的準備就更充分,作戰的時間也更合適.比如在來年開春以後再進軍赤壁,也許就不會有後來那麼多麻煩了.

曹操甚至還有第三種選擇,就是自己留在江陵,另派大將率軍進攻夏口,把夏口拿下,或者把守在夏口.我們知道,當時劉琦在夏口,手上有一萬人;關羽在江陵,手上也有一萬人.劉備兵敗當陽後,無法再去江陵,遂「斜趨漢津」(漢津是一個渡口,在今湖北省荊門境內),和前來接應的關羽會合,渡過了沔水,又遇到江夏太守劉琦,一起到了夏口.

這個時候,曹操如果以那五千輕騎兵去打劉備,是有風險的.但是,派大軍(步兵和騎兵)從襄陽出發,或者從江陵出發去打,則是可能的.至少,大軍壓境於夏口,對孫權集團就是威懾.

那時候,不要說張昭他們,就連孫權自己,態度恐怕都會變.

其實一開始曹操就應該以陸軍為主力,走陸路向東挺進,扼江兩岸,尋找合適的戰場.曹操的陸軍是久經沙場英勇善戰的,水軍卻問題多多.自己訓練的沒有戰鬥經驗,荊州投降的又離心離德.

這樣的隊伍,怎麼可以做先鋒隊,又怎麼可以做主力軍?

就算這些都沒做,或者都錯了,曹操也還有一次機會,那就是當他的部隊在巴丘(今湖南省岳陽市)遇到疾病的時候,立即停下來,甚至退回江陵.留在巴丘,孫劉聯軍會不會迎上來,這不好講;但退回江陵,這場戰爭肯定可以避免.可以說,曹操是一錯再錯.

那麼,身經百戰又老謀深算的曹操為什麼會犯這麼多錯誤呢?張作耀先生的《曹操評傳》認為「根本原因就在於思想上的驕傲輕敵」,並說這是史家共識.這是有道理的.

也許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他對孫劉聯盟的可能性估計不足,總認為孫權會像公孫康那樣,把劉備的人頭送來.但他沒有想到,孫權不是公孫康,此時也不是彼時.王夫之的《讀通鑑論》說,曹操之所以能夠蕩平北方,就因為諸侯自相殘殺,最後只剩下孫、劉兩家.

這兩家要是再不團結,就只有死路一條.所以,孫劉聯盟,那是勢在必行的.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說,曹操之敗,在於輕敵;孫劉之勝,在於聯盟.這是最重要的原因.至於曹操沒有看出黃蓋是詐降,沒有想到冬天也會刮東南風,都是小問題了.

此外,曹操的失敗,可能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老了.著名歷史學家吳晗先生在《論赤壁之戰裡的周瑜、諸葛亮、張昭》一文中列了一個年齡表.他說,赤壁之戰這一年,孫權二十七歲,諸葛亮二十七歲,周瑜三十四歲,魯肅三十七歲,曹操五十四歲.

因此吳晗先生說,這一仗不但是弱的打敗了強的,被攻的打敗了進攻的,哀兵打敗了驕兵,而且是「青年打敗了老將」.其實吳晗先生少算了一個人,那就是劉備,四十七歲.但即便加上劉備,孫劉聯軍這邊,統帥的平均年齡也只有三十四歲,正好是周瑜的年齡.

周瑜是孫劉聯軍的總指揮.所以,赤壁之戰也可以說是周瑜打敗了曹操,三十四歲的打敗了五十四歲的.

赤壁之戰真的沒有打嗎,曹操的船是他自己放火燒的嗎?沒有借東風的典故嗎

曹操分明就是打輸了,說自己放火燒的船強行掩飾尷尬,諸葛亮借東風是假的,但是當時確實起了東風。借東風之說純粹是 三國演義 裡面杜撰出來的,那只是為了 的精彩,就像關羽的 溫酒斬華雄 一樣,那是處於一種文學的角度,也無可厚非。因為 三國演義 畢竟是四大名著之一,那是 不是史書。不過赤壁之戰也肯定是存在的...

頂碗少年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客觀原因是什麼,真篇文章的結構

頂碗少年成功bai的主要 du原因是少年具zhi 有不怕失敗,不畏艱難dao 勇於拼搏的精神版 客觀原因是老者的權鼓勵,整篇文章的結構是 按總分總的結構,首先從 回憶 下筆,又具體寫了 少年三次驚心動魄的表演 的事,最後寫 這次雜技給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頂碗少年主要內容 頂碗少年 主要內容 此文記敘...

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撿某些官方的說法叫民生凋敝,隋煬帝好大喜功不惜民力,急功近利。實話就是 一,楊廣政治手腕不足以壓制出身的關隴軍閥 二,推行科舉又損害山東門閥。再加上因為得位不夠正統急於拿功勳證明自己,性格又不是老辣成熟能耐住性子,一系列好的措施沒辦法實施的徹底,結果為他人做嫁衣。所以被兩大勢力拋棄,攻打具有威脅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