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滅亡之後,東吳是趁火打劫還是全力救援呢

2022-01-24 11:26:05 字數 3322 閱讀 7052

1樓:

三國時期,蜀漢於公元263年滅亡,鄧艾行險招,偷渡陰平,兵臨成都,劉禪是沒有太做思想抵抗的,被忠臣勸說著就去投降了,蜀漢就此滅亡,估計劉備的在地下都被氣炸了,好歹抵抗一下啊。

相比於劉禪的快速投降,東吳的反應也是被後世質疑的,大多數的人印象裡是,東吳沒有不僅沒有救援蜀漢,反而還趁機西進,想要拿下永安,侵奪原來蜀漢地盤,所以才有羅憲苦守永安的歷史記載。

這麼一看的話,東吳就是蠢蛋啊,當時的東吳君主是孫休,孫休連脣亡齒寒的道理都不懂嗎?還想著坐視魏蜀死磕,之後自己坐收漁利嗎?顯然是不能的,因為曹魏實力最為強大,是有能力滅蜀的,所以說東吳不會抱有這樣的心理。

東吳沒救蜀漢嗎?人家派兵救了,而且還是快速做出軍事部署,已經是東吳最快的速度了。

其實在鍾會鄧艾率大軍討伐蜀漢之前,在沓中屯田的姜維已經察覺到魏軍可能的軍事行動了,畢竟處在前線,得到的訊息更靈通也更全面,所以姜維在魏軍行動前就上書, 請求劉禪增兵。

只不過當時黃皓正打算除掉姜維,自然在劉禪身邊說了不少姜維的壞話,既然魏軍尚無確切行動,那麼劉禪也就不想給姜維增兵,更不相信魏軍要征討蜀漢的說法, 他還想過幾天安生的日子 ,而這也就讓蜀漢錯過了絕佳的救援時期。

《三國志.鍾會傳》文王敕青、徐、兗、豫、荊、揚諸州,並使作船,又令唐諮作浮海大船,外為將伐吳者。

當時曹魏雖然對外的展露的軍事意圖是要打東吳,但是隻要吳蜀雙方交換情報的話,就應該能夠看透曹魏的真正意圖,這是吳蜀兩國的機會啊,只要雙方積極備戰,蜀漢將魏軍西線主力牽扯在漢中腹地,而東吳則趁機在東線發動攻勢,只要戰事持久,魏軍必然生亂。

加上當時司馬氏當政,內部本來就不穩定,也是有反對勢力的,那麼當魏軍陷入兩線作戰後,勢必會出現不利於魏軍的情況,那麼吳蜀雙方可操作的空間就很大,最起碼蜀漢就不會滅亡了。

可是劉禪沒理會姜維的提醒,一直到了魏軍大舉攻入漢中時,才意識到這是真的。

《資治通鑑.魏紀十》八月,軍發洛陽,大賚將士,陳師誓眾……漢人聞魏兵且至,乃遣廖化將兵詣沓中,為姜維繼援,張翼、董厥等詣陽安關口,為諸圍外助。

《三國志.三嗣主傳》冬十月,蜀以魏見伐來告。

當年八月曹魏就開始誓師出兵了,到了十月東吳才得到蜀漢求援的資訊,畢竟東吳想救援的話也有蜀漢先提出來啊,畢竟你蜀漢不說,吳軍怎麼救援,邊境線上的蜀軍會給西進的吳軍開門嗎?

在得到蜀漢的求援資訊後,東吳是快速做出反應的,別提什麼高大上的理由,只一個理由就可以,對於東吳自身利益而言,蜀漢不能滅亡,就算蜀漢亡國,也只亡在東吳手裡,不能是曹魏手裡,這是一個最簡單的道理。

《三國志.三嗣主傳》使大將軍丁奉督諸軍向魏壽春,將軍留平別詣施績於南郡,議兵所向,將軍丁封、孫異如沔中,皆救蜀。

東吳快速調動了三支大軍分三路支援蜀漢戰場,將軍丁奉堪稱是吳軍宿將了,多年前,雪中持短兵,於東興之戰大破魏軍,他的名號還在,所以由他統領一支吳軍北上,直取壽春(今安徽壽縣)。

顯然東吳的意思是想在東線給予曹魏一定壓力,影響司馬昭的決策,令其不敢讓西線軍隊在戰局不明朗時過於深入蜀地,減輕蜀漢所承受的軍事壓力。

在東線排除一支牽制兵力後,兩路無論直接救援蜀漢,在江陵的施績擇機西進,將軍丁封、孫異到沔中(漢水中游)救援蜀漢。

也就是施績沿長江西進,進入益州腹地,幫助蜀漢鞏固後方防線,而丁封、孫異兩人率軍沿著漢水西進,直接馳援漢中戰場,同時也可以做出切斷魏軍後路的態勢,架勢已經擺好了,就等待戰局的推進了。

可是東吳沒想到的是,蜀漢投降的投得太快了,當年十一月就投降了,這意味著什麼,短短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你讓東吳如何實施救援,那是古代,沒有現在的遠端空投能力,也沒有強大的水運能力,無法立刻將兵力投放到魏蜀兩國的正面戰場。

同時古代大軍出征,首要考慮的條件之一就是後勤補給,在短時間內,讓東吳組建三支強大的後勤部隊,才能支撐三路吳軍的軍事行動,在倉促之間毫無準備的前提下,東吳已經做了能做的了,不是他們不想救援蜀漢,而是蜀漢投降的太快,估計當時孫休也要口吐芬芳了,你這麼快就投降了,讓我怎麼救?

多說一點就是,在蜀漢滅亡時期的吳蜀關係也是很脆弱的,說是聯盟,但是本質上是迫於曹魏壓力不得不聯合在一起的世仇,襄樊之戰東吳偷襲荊州,斬殺關羽,夷陵之戰,重創了劉備帶領的精銳部隊,這兩次戰爭令蜀漢成為三方之戰最孱弱的。

單憑這一點,雙方就無法真心合作,而且在蜀漢滅亡前幾年,還發生了蜀漢影響東吳政權的事件。

《三國志.施績傳》太平二年,拜驃騎將軍。孫綝秉政,大臣疑貳,績恐吳必擾亂,而中國乘釁,乃密書結蜀,使為併兼之慮。蜀遣右將軍閻宇將兵五千,增白帝守,以須績之後命。

簡單來說就是,施績為了因為忌憚孫綝,害怕東吳會引起發生內亂,所以私下寫信給蜀漢,結為外援,如果當時東吳真的大亂的話,那麼已經增兵白帝城的蜀漢,也必然會趁機聯合施績東進,借扶持施績之機,擴張領土。

所以說實話,吳蜀雙方沒有什麼真心的聯盟,就是為了抱團取暖不被曹魏各個擊破而已。

再來說說東吳征討永安,圍攻羅憲這件事情,我覺得東吳沒有做錯,對於東吳來說,這就是最正確的事情。

大家要知道的是,東吳在得知劉禪投降後,三路救援蜀漢的吳軍就撤軍了,東吳可沒有立刻就整兵西進去攻打羅憲。

東吳圍攻羅憲發生在264年,也就是說在蜀漢滅亡的後一年,我個人認為,當時東吳可能希望一些蜀將能夠投降於東吳,可是這種情況應該不多,畢竟正常人都能想明白一件事,那就是曹魏滅蜀漢後,實力更加強大,東吳滅亡也只是時間問題,當然選擇投降於曹魏更加有力。

《晉書.羅憲傳》吳聞蜀敗,遣將軍盛憲西上,外託救援,內欲襲憲。憲曰:「本朝傾覆,吳為脣齒,不恤我難,而邀其利,吾寧當為降虜乎!」乃歸順。

所以說在得不到想要的時候,東吳發動了對羅憲駐守的永安戰事,這裡羅憲說的就有些不合理了,他強調說,你們東吳怎麼能趁蜀漢滅亡之際來搶便宜呢?其實對於東吳來說,吳軍打的不是蜀漢啊,蜀漢已經亡了,當時的羅憲只是一個暫時不屬於任何一方的地方實力而已。

而東吳為了在蜀漢滅亡後,爭取到對抗曹魏的有利態勢,拿下永安,將長江防線繼續向西推進,這無可厚非,羅憲這個時候拿國家大義來嘲諷東吳有些過了,畢竟蜀漢已經亡國了。

總的來說,在蜀漢滅亡這件事上,東吳不是不想救援蜀漢,而是蜀漢朝堂的昏聵要比東吳還嚴重,自己屢屢錯失機會,劉禪也是秀了一次投降的操作,讓東吳有勁也沒地方使,救援兵力尚未抵達戰場,戰爭就結束了,至於後來圍攻羅憲,還是那句話,處於東吳利益的角度考慮,這是一次再正常不過的決定,不趁著蜀漢滅亡,益州混亂之際,擴張勢力,東吳難道要乖巧的直接向曹魏投降嗎?

2樓:職場油條君

在曹魏大軍攻打蜀漢之初,東吳確實是想全力救援蜀漢的,因為城池失火殃及池魚的道理,東吳還是明白的,所以保蜀漢也就是為了保自己,只是可惜援軍未到,劉禪就選擇投降了,此時蜀漢已經滅亡,東吳不得不獨自面對曹魏了,所以不得不趁此機會,從原蜀漢的地盤上搶點城池以壯大自己,所以說前期是救援,後期是打劫。

3樓:瘋狂的綠帽子

東吳肯定是全力救援啊,因為脣亡齒寒,現在只剩下東吳和曹魏了,東吳是不可能打敗曹魏的,蜀漢一死,下一個就是東吳了。

4樓:靈魂忍者

東吳是全力救援,如果蜀漢滅亡,東吳也將不復存在,才會救援蜀漢。

張遼為何瘋狂攻打東吳,卻不對蜀漢下手呢

因為自己打不過蜀漢只能挑比自己弱的打,沒有十足的把握是不隨隨便去動蜀漢的。因為張遼是個明白人,蜀漢有諸葛亮等有智慧的人在,下手的話估計慘敗,還不如去攻打東吳還有勝算。首先東吳的實力沒有蜀漢強,而且蜀漢有諸葛亮在,而東吳卻沒有什麼特別的軍師在,所以才會對東吳下手,不會對蜀漢下手。攻打東吳和蜀漢是不同的...

地球滅亡之後會變成什麼?地球滅亡之後人類創造出的美麗的文明也就隨之而消失了

地球滅亡,那將是及其悲慘的事件,不過,不是現在,也不是某些人的沒有依據的預言,而是幾十億年後的事,至少,我們目前不必操這個心。如果地球真的滅亡,一切都將化為灰燼。一種滅亡是,人類破壞環境,導致環境災難,摧毀人類文明,但地球依然存在 另一種滅亡是,地球隨著太陽的滅亡而滅亡。幾十億年後,太陽的能量將最終...

蜀漢滅亡後,關羽全家都被殺,張飛為何安然無恙

因為關羽之前殺死了龐德,所以魏國打敗蜀國的時候,龐德的兒子龐會趁勢殺入了蜀國,將關羽全家滿門抄斬,但是張飛沒有得罪魏國任何人,相反,張飛還娶了夏侯淵的侄女,可以說和夏侯家族有親家關係,加上夏侯家族和曹操一家也是有血緣關係的,因此魏國對張飛一家非但沒有虐待,對他們還是很恭敬。在三國時期,大家都知道關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