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中國歷史故事(簡短的),中國古代歷史故事 簡短的

2022-01-07 09:45:36 字數 5622 閱讀 2177

1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早就發現,越往北走,北極星就升得越高,當然北斗星也會同樣升得越高。他們想,如果再往北走,北斗星會不會高過頭頂,向南偏去?這是完全可能的,也真有人看到過這種景象,下面我給朋友們講一個「霍去病倒看北斗」的故事。

霍去病是西漢年間的一位大將,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臨汾)人,是另一位史稱「不敗將軍」衛青的外甥。那時,北方的匈奴經常對漢朝邊境進行掠奪。霍去病18歲時,被派遣領兵北征匈奴,他率領800名騎兵衝入敵陣,一氣斬殺匈奴兵兩千多人,生擒匈奴單于的叔父,威名勇冠全軍,被漢武帝封為兩千五百戶冠軍侯。

幾次勝仗後,匈奴的軍事力量大大削弱,不得不退到遙遠的大沙漠以北地區。公元前120年的秋天,一萬多匈奴騎兵又向南進犯,深入到右北平地區(今河北北部一帶)燒殺搶掠,漢朝邊民上千人死於匈奴鐵騎之下。於是漢武帝決定遠征漠北,徹底消滅匈奴軍隊。

這年,漢武帝調集10萬騎兵以及步兵輜重隊幾十萬人,由衛青和霍去病率領,分東西兩路向漠北進軍。霍去病率軍從代郡(今山西代縣),出發,在大沙漠地帶縱橫馳騁,行軍兩千多裡,終於捕捉到敵軍主力。於是霍去病指揮漢軍發動猛攻,一場激戰開始,長槍象稻草一樣折斷,莽莽草原,棄屍累累,山河變色,日月無光。

幾天血戰之後,漢軍終於勝利。這場戰役,殲敵七萬名,匈奴左賢王部幾乎全軍覆滅。霍去病率軍乘勝追擊,一直追到狼居胥山(今蒙古國境內德爾山或杭愛山)。

為慶祝這次戰役的勝利,霍去病率眾在狼居胥山頂積土增山,舉行祭天封禮。

晚上他在營外散步,抬頭仰望北斗時,吃驚地發現,北斗七星已經越過天頂,偏向南方了。他第一次看到倒置的北斗七星圖案,第一眼幾乎都沒認出來,他趕忙招呼將士們一同**,大家都對這奇特的景象嘖嘖稱奇,覺得天圓如蓋,地方似棋,宇宙奧妙,不可盡言。隨後,霍去病又在附近的姑衍山舉行祭地禪禮,並登臨北海(今貝加爾湖),刻了一塊記功碑,埋在那裡,然後凱旋還朝。

這就是「霍去病倒看北斗」的故事。可惜霍去病回朝後不久就因病去世,年僅24歲。這位軍事天才不講享受,一生為戍邊事業奮鬥,他有兩句名言流傳至今: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貝加爾湖的緯度大約是北緯55_,北斗星上中天時就已轉向南天了。這對於生長在中原地區的人們來說,確實算個稀奇事。唐代的劉商在《胡笳十八拍》詩中寫道:

「怪得春風不來久,胡中風土無花柳,天翻地覆誰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也是在感嘆這種景象。

2樓:青梅煮酒酒無痕

苛政猛於虎,南轅北轍。顏回好學

中國古代歷史故事(簡短的)

3樓:娛樂集結號呀

中華歷史故事:劉邦和項羽故事

4樓:

鑿壁偷光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裡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裡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著急,心裡想:

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裡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揹著揹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原來從壁縫裡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

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啟示這篇寓言寫了匡衡少年時讀書的兩件事,一件是鑿壁偷光,一件是借書苦讀。它讚揚了匡衡勇於戰勝艱苦的條件,勤奮的讀書的精神;為我們樹立刻苦讀書的好榜樣。

5樓:我愛暱唧唧歪歪

第一套 勝戰計

第一計 瞞天過海 第二計 圍魏救趙 第三計 借刀殺人第四計 以逸待勞 第五計 趁火打劫 第六計 聲東擊西第二套 敵戰計

第七計 無中生有 第八計 暗渡陳倉 第九計 隔岸觀火第十計 笑裡藏刀 第十一計 李代桃僵 第十二計 順手牽羊第三套 攻戰計

第十三計 打草驚蛇 第十四計 借屍還魂 第十五計 調虎離山第十六計 欲擒故縱 第十七計 拋磚引玉 第十八計 擒賊擒王第四套 混戰計

第十九計 釜底抽薪 第二十計 混水摸魚 第二十一計 金蟬脫殼第二十二計 關門捉賊 第二十三計 遠交近攻 第二十四計 假途伐虢第五套 並戰計

第二十五計 偷樑換柱 第二十六計 指桑罵槐 第二十七計 假痴不顛第二十八計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計 樹上開花 第三十計 反客為主第六套 敗戰計

第三十一計 美人計 第三十二計 空城計 第三十三計 反間計第三十四計 苦肉計 第三十五計 連環計 第三十六計 走為上計

要一篇簡短的中國歷史故事(50字)

6樓:名字太難起了

中國建國之初,由於中國經歷了長期的動亂與戰爭,社會矛盾尖銳,經濟水平落後,貨幣貶值,交通運輸不暢。建國後,一個全面模仿蘇聯工業化模式的共產主義社會便迅速建立起來。

在2023年代早期,**進行了大規模的城市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和農村土地集體化以及社會改革。從2023年開始,中國開始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和對農業。

手工業與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逐步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到2023年,中國基本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7樓:高中歷史大課堂

盤古說:我開;

共工說:我撞;

女媧說:我補;

夸父說:我追;

精衛說:我填;

后羿說:我射;

倉頡說:我造;

神農說:我嘗;

燧人說:我鑽;

有巢說:我搭;

黃帝說:我們怎麼搞?

堯說:我讓;

舜說:我也讓;

禹說:我還是讓;

啟說:讓讓讓,讓你個頭啊,也不看看人家受得了受不了!

鯀說: 我堵;

禹說: 我疏;

盤殷說:我遷;

伯夷說:我採;

叔齊說:我餓;

子牙說:我釣;

武王說:我伐;

穆王說:我遊;

幽王說:我點;

褒姒 傾國一笑;

干將說:我鑄;

魯班說:我鋸;

王僚說:我砍;

荊柯說:我刺;

嬴政說:沒刺著!

孫子說:我謀;

孔子說:我仁;

孟子說:我義;

老子說:無為;

莊子說:自在;

公孫龍子說:我辨;

韓非說:把這些人給我統統抓起來!

所以沒了,我靠!

8樓:教育解答助手

回答歷史故事:立木為信

商鞅變法時,為樹立威信,下令在城門外立了一根木頭,並許下諾言:只要把木頭搬到北門就有賞。有人完成任務,商鞅重賞了他,自此變法順利執行。

歷史故事還有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趙王勾踐臥薪嚐膽、曹操望梅止渴、孫臏圍魏救趙等。

更多1條

9樓:屹在珠峰之巔

中華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怎能用故事的形式把它表達出來呢,那是對華夏大地上祖先的不尊重啊。雖然不能用故事來表達但是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中華民族的成就。「華夏五千年,領跑全世界,雖說有坎坷,但以光復興」。

10樓:匿名使用者

你說的是故事哦,那就從神話時代說起唄

盤古開天、女媧造人、三皇五帝、夏商封神、春秋戰國、始皇嬴政、楚漢相爭、光武中興、三國歸晉、五胡亂華、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11樓:藺經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短短的50字怎麼能概括。

12樓:寒天

盤古開天:

一天,盤古夢中醒來,看到滿天混沌,感覺壓抑,從身邊抄起一石斧,朝前一劈,天地剎那間分開了,清著上升為天,濁著下沉成地。

女媧造人:

盤古開天后,蠻荒種族已成,女媧大神感荒族蠻橫,不懂感情,遂用神土捏成自己的模樣,吹口仙氣,人變活了,開始了文明。

神農炎帝:

南方姜氏,有一族首,觀族內男女病死,心慼慼焉,遂走遍千山萬水,嘗百花毒草,寫一醫書《神農本草經》,人始以藥治病。

......太多了

中國古代歷史故事

13樓:李靜靜的春天

歷史故事_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篇一:人棄我取

戰國初,魏文候任用李悝為相國,厲行改革,加強統治。他實行保護農民利益和發展農業的「平糴[dí]」法。所謂「平糴」,就是國家在豐收年份用平價買進糧食,到荒年時以平價賣出,使糧價保持穩定。

這樣,就促進了封建政治和經濟的發展,使魏國成為戰國初期的強國之一。

李悝的經濟改革,尤其是所實行的「平糴」法,使一個名叫白圭[guī]的商人受到啟發。經過反覆思考,他想出了一種適應時節變化的經商致富辦法,這就是「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這個辦法說起來也很簡單,那就是別人不要的我要下來,別人要的我就給予。

按照這個辦法,在豐收季節,農民收的糧食很多,大家都不要,價錢也就便宜下來,他就大量買下糧食。這時,糧價雖然很低,但蠶絲、漆等因不是收絲或割漆的季節,沒有大量上市、價錢自然很高,他趕緊把這些貨物賣出去。

到了收絲時節,蠶絲大量上市,價錢賤下來,而糧價卻高了起來。這時,他就收進蠶絲,賣出糧食。就在這買進賣出之間,牟利致富。

歷史故事_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篇二:以鄰為壑

大禹在視察了各地洪水的情況後,覺得光用土壤來堵水,不能根本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應該把水疏匯出去。為此,他大力開掘溝渠讓水流到汪洋大海中去。

禹帶領百姓們在野外辛勤地工作了十三個年頭,曾經三次過自己的家門而不入。最後,他終於戰勝了洪水,使江河通暢,東流大海,湖泊疏浚,能蓄能灌。原來被淹沒的土地,如今又變成了良田。

到了戰國初,有個叫白圭的水利專家,也非常出名。什麼地方河堤有了裂縫、漏洞、滲出水來,他一到就能修好。後來,他被請去魏國當相國,魏國的國君對他很信任。

有一次,孟子來到魏國,白圭在會見他的時候,表露出自己有非凡的治水本領,甚至自我吹噓說:「我的治水本領已經超過大禹了!」

孟子是位非常有學問的人,當場駁斥他說:「你說錯了,大禹治水是把四海當作大水溝,順著水性疏導,結果水都流進大海,與己有利,與人無害。如今你治水,只是修堤堵河,把鄰國當作大水溝,結果洪水都流到別國去,與己有利,與人卻有害。

這種治水的方法,怎麼能與大禹的相比呢?」

歷史故事_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篇三:舉足輕重

公元20xx年,光武帝劉秀雖已建立了東漢政權,但全國尚未統一。當時,蜀地的公孫述也想稱王稱帝,爭奪天下。這個時候,有一個實力派人物叫竇[dòu]融。

王莽當權的時候,他當上了伏波將軍。王莽失敗以後,他歸附了淮陰王劉玄,不但做了張掖[yè]都尉,還被劉玄的部屬推舉為河西五郡大將軍。

擁有河西五郡的大將軍竇融看到劉秀在政治、軍事上佔優勢,有意順附,便召集各郡太守和本地名流商討,決定派使者帶著書信和禮物前往洛陽。劉秀得知此事後,十分高興,隆重接待了使者,並給竇融寫了一封書信,信中說:「蜀地有公孫述,現蜀漢相攻,你的地位極為重要,一抬腳就會影響兩端的輕重,無論你站在哪一方,都可以決定一方的成敗。

(原文是:『舉足左右,便分輕重。』)」從此,竇融十分忠心地跟隨著劉秀,很快被升為大司馬。

劉秀得到竇融的支援,實力大增,終於消滅了公孫述和其他政敵﹐統一了天下。

後來,人們把「舉足左右,便分輕重」簡縮成「舉足輕重」這一成語,用來形容在關鍵時刻處於關鍵地位的人,他的一舉一動都能影響到整個局面。

中國歷史語言,中國古代語言

你的這個問題太大了一點,古代的人和我們現在一樣,各地區也是有自己的方言。就拿中原的話來說吧,我們現在的中原話就和古代不一樣,由於時間的推移,人員的變遷,古時的中原話和現在的閩南話 客家話有相近的地方,因為這是有根據的 電視上的語言學家曾經講過 大概在唐朝和宋朝的時候,由於戰爭的原因和出於政治的需要,...

中國歷史神話故事,中國古代神話故事有哪些

中國歷史神話故事有以下這些 1 歷史 破釜沉舟,臥薪嚐膽,草木皆兵,紙上談兵,負荊請罪,完璧歸趙,晏子使楚,程門立雪,三顧茅廬,圍魏救趙,樂不思蜀,望梅止渴,老馬識途,洛陽紙貴,指鹿為馬,聞雞起舞,高山流水,胸有成竹,覆巢無完卵,楚河漢界 2 神話 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人,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嫦娥奔...

中國古代朝代排名,請問中國歷史朝代排名

中國的主要朝代都有哪幾個朝代?夏商周春秋戰國秦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兩宋元明清 請問中國歷史朝代排名 1 秦朝 前221年 前206年。2 西楚 前206年 前202年。3 漢朝 前202年 263年。4 晉朝 265年 420年。5 南北朝 386年 589年。6 隋朝 581年 618年。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