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古代祭祀風俗的介紹,古代皇家的各種習俗

2021-10-20 22:45:28 字數 5435 閱讀 8628

1樓:雪楚恆

中國古代皇家祭祀禮儀

①祭天。始於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國都南郊圜丘舉行。古人首先重視的是實體崇拜,對天的崇拜還體現在對月亮的崇拜及對星星的崇拜。

所有這些具體崇拜,在達到一定數量之後,才抽象為對天的崇拜。周代人崇拜天,是從殷代出現“帝”崇拜發展而來的,最高統治者為天子,君權神授,祭天是為最高統治者服務的,因此,祭天盛行到清代才宣告結束。

②祭地。夏至是祭地之日,禮儀與祭天大致相同。漢代稱地神為地母,說她是賜福人類的女神,也叫社神。

最早祭地是以血祭祀。漢代以後,不宜動土的風水信仰盛行。祭地禮儀還有祭山川、祭土神、穀神、社稷等。

③宗廟之祭。宗廟制度是祖先崇拜的產物。人們在陽間為亡靈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廟。

帝王的宗廟制是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庶人不準設廟。宗廟的位置,天子、諸侯設於門中左側,大夫則廟左而右寢。

庶民則是寢室中灶堂旁設祖宗神位。祭祀時還要卜筮選屍。屍一般由孫輩小兒充當。

廟中的神主是木製的長方體,祭祀時才擺放,祭品不能直呼其名。祭祀時行九拜禮:“稽首”、“頓首”、“空首”、“振動”、“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肅拜”。

宗廟祭祀還有對先代帝王的祭祀,據《禮記·曲禮》記述,凡於民有功的先帝如帝嚳、堯、舜、禹、黃帝、文王、武王等都要祭祀。自漢代起始修陵園立祠祭祀先代帝王。明太祖則始創在京都總立歷代帝王廟。

嘉靖時在北京阜成門內建立歷代帝王廟,祭祀先王三十六帝。

④對先師先聖的祭祀。漢魏以後,以周公為先聖,孔子為先師;唐代尊孔子為先聖,顏回為先師。唐宋以後一直沿用“釋奠”禮(設薦俎饌酌而祭,有**沒有屍),作為學禮,也作為祭孔禮。

南北朝時,每年春秋兩次行釋奠禮,各地郡學也設孔、顏之廟。明代稱孔子為“至聖先師”。清代,盛京(遼寧瀋陽)設有孔廟,定都北京後,以京師國

子監為太學,立文廟,孔子稱“大成至聖文宣先師”。曲阜的廟制、祭器、樂器及禮儀以北京太學為準式。鄉飲酒禮是祭祀先師先聖的產物。

2樓:匿名使用者

有關民間祭祀的風俗

【 民間祭祀 】

【宗祭】 即宗祠祭,舊時婺源各村均建有宗祠或支祠,每年春社日和冬至日,要在祠堂內舉行祭祀, 便更重社祭。祭祀之日,在祠堂的中進正廳擊鼓迎神,供奉五穀祭品,焚香拜揖,給祖先傳達子孫的虔誠之心。祭儀結束之後或分豬肉給各戶,或辦伙食,供祭祀人、賓客一起飲宴,人神共享祭祀的歡樂。

【墓祭】 也稱家祭,祭祀物件是自家門祖和已逝的先人,分為春祭和清明祭。春祭則須是祭頭年的新墳,在正月初一由1-2人上墳,祭品為水酒、裝有各色糕點的桌盒,利市餅等。清明祭則於清明日家家戶戶帶領子孫上墳,祭品為野艾錁(俗稱清明稞),水酒等,並且必須在墳頭掛紙線。

婺源有“不領兒孫過年,只領兒孫掛錢”之說,清明祭的重視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獻尊長】 是一種最簡單,也最常用的家祭。每逢生人、生日、傳統節日,大病初癒、升官及第、父母忌日,甚至與人隙訟,家裡都要獻尊長。獻尊長一般都在晚飯前,蒸飯、蒸菜、蒸豬肉,沒有豬肉也要在菜飯上蒸3條小乾魚,掃地、抹桌(八仙桌),在八仙桌上擺上飯甑、酒杯(3只),一箍筷,再對祖先燒金銀香紙,下跪、拜揖。

其目的不外乎向祖宗報喜、紀念,或請祖宗祜佑。獻尊長時,生人必須迴避。

【段莘十八】 舊時,婺源段莘村汪姓氏族,為紀念其先祖隋唐封太子少保越國公汪華,每年正月十三至二十三連續十天,要舉行祠祭,十八是正日。

段莘十八每年要由村內汪氏人家抓鬮定出4戶,供養4頭祭祖肥豬。每頭必須達到四五百斤以上,豬愈大愈榮耀。有“段莘十八,全靠豬大”的順口溜流傳。

從正月十八開始,要持續三天舉行祭祖儀式。在十天當中,既要祭祖,要到歙縣請戲班連演十天文、武戲,還要在正月十五穿插一個無宵燈會。四鄉八路的人大量彙集,真可謂熱鬧非凡。

因此,節日期間麻將、牌九等賭博活動也大行其道。

民間祭祀

上古神話:“女媧煉石補天、摶土造人、別男女、通婚姻、斷鰲足、立四極”,迄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婦孺皆知,廣為流傳。正因為她的勤勞、智慧、獻身精神,功高蓋世,被後世封為媧皇聖母,為我華夏始祖。

民間對聖母更是畢恭畢敬,崇仰無比,全國供奉祭典聖母的廟宇不勝枚數,但規模最大、時間最早的祀奉建築就是涉縣的媧皇宮。有廟就有祭祀活動,相傳,陰曆三月十五日是聖母誕生日,九月十五日為聖母煉石補天的成就日,因此每年在媧皇宮都舉行二次盛大廟會,並有大型的祭祀活動,在當地已形成了多元化祭典文化。由民間自發組織的祭禮,也稱“擺社”、“上社”,在涉縣轄區內就有七道社,分別為:

曲峧社、溫村社、三原社、索堡社、桃城社、石門社和媧皇社,其中曲峧社和三原社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稱之為“全朝鸞駕”。現將媧皇社和曲峧社擺社的相關情況介紹如下:

媧皇社由唐王峧八個村合辦的一道民間祭禮,職能是接送媧皇聖母,因此也叫唐王峧社;所謂的接,是按月份的大建和小建,大建二月二十七日,小建二月二十六日,擺社由聖母殿接回村裡,“香勞”(負責擺社所需米糧者)在那村,就請到那個村,且擺上豐盛的供品,搭臺唱大戲三天,沿途村莊,也擺幾桌供品,以示迎接,接回聖母的目的是讓聖母享用供俸,接受香火,慰勞聖母一年來的恩賜與功德;所謂的送,是擺開大社,三月初一上午再把聖母送回歇馬殿,而“香勞”自家只留神位,並負責上香供俸一年。因相傳三月十五是媧皇聖母誕生日;當地有“初一開廟門,十八關廟門”之說,平時則不對外開放。

媧皇宮每年擺兩次社,在接、送聖母時擺,擺社隊伍成長龍陣排列,少則有100多人,多則數百人,前有指揮者,手拿令旗和令牌,頭戴紗帽,上身穿宮綢袍褂,其它執事人員各執器具分左右兩路,左右為一對,隊伍中間留開報馬跑道,有兩匹馬來回奔跑,傳遞號令,騎馬者頭戴紗帽,穿馬褂,腰扎紅腰帶,腳蹬靴子,背後插一面令旗,馬身上披有串鈴和紅纓,全副武裝。在擺社隊伍周圍或道路兩邊,還有許多民間社火,如高抬、小蹺、簧槓等,在擺社和廟會期間烘托氣氛,但不上頂。

曲峧社擺社情況與媧皇社情況大致相同,但規模更大,在曲峧村南山上,也有一座聖母廟,俗稱“磨盤山奶奶”。每年農曆初一,九月初一,用輦抬上聖母至東頂媧皇宮聖母處,共同朝拜,祭典目的和媧皇社一樣,都是供奉,慰勞聖母的恩賜和功德。農曆二月二十九日(大建),正式執事者360人,加上維首,香勞及跟香勞者總人數可達500至600人,幾十杆神槍響過,號角長鳴,鑼鼓齊奏,鳴金開道,隊伍呈一字形長龍擺開,彩旗飄揚,浩浩蕩蕩,場面十分壯觀。

隊伍上頂後襬出供品,宣讀祭文,隨後用輦把聖母抬下山,開始遊村。隊伍分成左右兩排,中間留出報馬跑道,有四匹快馬,穿梭其間,依次是王家峪、北莊、南莊,由南莊下來,把輦駕放置歇腳地。第二天三月初一一大早由此抬輦上東頂,中途不再停留直接上頂,把輦抬至大石窯,開始朝拜、祭典,當天返回本村。

待到三月十八日,還要在輦駕放置歇腳地唱三天大戲。

七道社送、接的都是聖母,但只有媧皇社抬的聖母像不上山,只到歇馬殿,而其餘六社都上頂,把聖母像放置大石窟兩側,到下年來請回。每年上頂都是小曲峧社打頭,唐王峧社最後,其它各社按報到先後順序排列上頂。那為什麼會有許多聖母?

而小曲峧社又會打頭呢?相傳,聖母有姊妹幾個,小曲峧所供奉的聖母年紀最小,唐王峧所供奉的聖母最大,用學術界的說法解釋,女媧氏部落有好幾代,民間出現多個聖母也是必然的,因此大讓小,讓小的先上,情理之中。

請看其他

古代皇家的各種習俗

3樓:感性的快銀

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喜禮;賓客之事為賓禮;

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凶禮

民俗界認為禮儀:生、冠、婚、喪4種人生禮儀

實際上禮儀可分為政治與生活兩大部類:

政治類:祭天、祭地、宗廟之祭,祭先師先聖、尊師鄉飲酒禮、相見禮 、軍禮等

生活類:五祀 、高禖之祀 、儺儀、誕生禮、冠禮、飲食禮儀、饋贈禮儀等

【古代政治禮儀】

行三年一郊之禮:第一年祭天、第二年祭地、第三年祭五畤(五方帝),每三年輪一遍

①祭天:始於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國都南郊圜丘舉行

最高統治者為天子,君權神授,祭天是為最高統治者服務的

②祭地:夏至是祭地之日,禮儀與祭天大致相同

漢代稱地神為地母,說她是賜福人類的女神,也叫社神。最早祭地是以血祭祀。漢代以後,不宜動土的風水信仰盛行,祭地禮儀還有祭山川、祭土神、穀神、社稷等

③宗廟之祭:宗廟制度是祖先崇拜的產物。

人們在陽間為亡靈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廟。帝王的宗廟制是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庶人不準設廟。

宗廟的位置,天子、諸侯設於門中左側。大夫則廟左而右寢。庶民則是寢室中灶堂旁設祖宗神位。

祭祀時還要卜筮選屍,屍一般由孫輩小兒充當廟中的神主是木製的長方體 ,祭祀時才擺放,祭品不能直呼其名。

祭祀時行九拜禮,“稽首”、“頓首”、“空首”、“振動”、“ 吉拜 ”、“ 凶拜 ”、“ 奇拜 ”、“褒拜”、“肅拜”

宗廟祭祀還有對先代帝王的祭祀,據《禮記·曲禮》記述 ,凡於民有功的先帝如帝嚳 、堯 、舜、禹、黃帝、文王、武王等都要祭祀。

自漢代起始修陵園立祠祭祀先代帝王。明太祖則始創在京都總立歷代帝王廟。嘉靖時在北京阜成門內建立歷代帝王廟,祭祀先王三十六帝。

④對先師先聖的祭祀:“釋奠”禮(設薦俎饌酌而祭,有**沒有屍),作為學禮,也作為祭孔禮。曲阜的廟制、祭器、樂器及禮儀以北京太學為準式。鄉飲酒禮是祭祀先師先聖的產物。

⑤相見禮:下級向上級拜見時要行拜見禮,**之間行揖拜禮,公、侯、駙馬相見行兩拜禮,下級居西先行拜禮,上級居東答拜。平民相見,依長幼行禮,幼者施禮。外別行四拜禮,近別行揖禮。

⑥軍禮。包括征伐、徵稅、狩獵、營建等。

【古代生活禮儀】

①高禖之祭:

即乞子禮儀,設壇於南郊,建木製方臺,臺下設高禖神位,后妃九嬪都參加

誕生禮:

“三朝”、“滿月”、“百日”、“週歲”等

三朝是嬰兒降生三日時接受各方面的賀禮;

滿月在嬰兒滿一個月時剃胎髮;百日時行認舅禮,命名禮;

週歲時行抓週禮,以**小兒一生命運、事業吉凶

②成年禮:即冠禮,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禮儀

加冠開始用**伴奏。中國少數民族不少地區至今還保留著古老的成年禮,如拔牙、染牙、穿裙、穿褲、盤髮髻等儀式。 ③饗燕飲食禮儀:

饗在太廟舉行,烹太牢以飲賓客,重點在禮儀往來而不在飲食,

燕即宴,燕禮在寢宮舉行,主賓可以開懷暢飲。

正月十五吃元宵,清明節吃冷飯寒食,五月端陽的粽子和雄黃酒,中秋月餅,臘八粥,辭歲餃子等都是節日儀禮的飲食。

在特定的節日吃特定的食物,這也是一種飲食禮儀。

宴席上的座次,上菜的順序,勸酒、敬酒的禮節,也都有社會往來習俗中男女、尊卑、長幼關係和祈福避諱上的要求。

④賓禮:主要是對客人的接待之禮,與客人往來的饋贈禮儀有等級差別。

士相見,賓見主人要以雉為贄;下大夫相見,以雁為贄;上大夫相見,以羔為贄。

⑤五祀。指祭門、戶、井、灶、中霤(中室)。周代是春祀戶,夏祀灶,六月祀中霤,秋祀門,冬祭井。

漢魏時按季節行五祀,孟冬三月“臘五祀”,總祭一次。唐、宋、元時採用“天子七祀”之說,祀司命(宮中小神)、中霤、國門、國行、泰厲(野鬼)、戶、灶。明清兩代仍祭五祀,清康熙之後,罷去門、戶、中霤、井的專祀,只在臘月二十三日祭灶,與民間傳說的灶王爺臘月二十四朝天言事的故事相合,國家祀典採用了民間形式。

⑥儺儀。四季驅邪逐疫。四季轉換,寒暑變異,瘟疫流行,鬼魂乘勢作祟,所以必須適時行儺以逐邪。望採納

古代祭祀用的豬叫什麼,古代祭祀用的牲畜叫什麼

太牢 少牢 豬都是其一,豕,shi,四聲。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時,牛 羊 豕 shi,豬 三牲全備為 太牢 少牢只有羊 豕,沒有牛。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諸侯祭祀用少牢。祭祀用的統稱犧牲,豬在古代稱豚,豕 shi3聲 彘 音質 豕 shi 四聲。音同 是 屬於古代祭祀三牲之一。古代祭祀用的牲畜叫什麼 5 ...

古代帝王祭祀用什麼禮器古代使用的禮器有哪些?

青銅禮器是奴隸主貴族用於祭祀 宴饗 朝聘 征伐及喪葬等禮儀活動的用器,用以代表使用者的身份等級和權力,是立國傳家的寶器。青銅禮器種類繁多,數量巨大,工藝精美,其存在是中國古代青銅器的顯著特點。青銅禮器可分為四大類 食器。有鼎 鬲 甗 簋 簠 盨 敦 豆等。其中盛肉的鼎是最重要的禮器。安陽殷墟出土的司...

犧牲在古代的意思古代的祭祀用品為什麼叫做犧牲

犧牲,古指祭祀或祭拜用品。供祭祀用的純色全體牲畜 供盟誓 宴享用的牲畜。也指為堅持信仰而死 為了正義的目的捨棄自己的生命或利益,如為國犧牲 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1 供祭祀用的純色全體牲畜。色純為 犧 體全為 牲 書 泰誓上 犧牲粢盛,既於凶盜。周禮 地官 牧人 凡祭祀,共其犧牲。鄭玄注 犧牲,毛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