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年是暖冬還是冷冬,2020今年還是暖冬還是冷冬

2021-08-29 20:17:12 字數 5462 閱讀 2751

1樓:陰天有陣雨或雷

今天年是暖冬還是冷冬?專家的專業看法:今年陽曆10月初就出現大範圍下雪,這是「拉尼娜現象」引起的。

「拉尼娜現象」直接影響就是帶來氣溫下降,雨雪多。當然,有「拉尼娜現象」並不一定發生凍害天氣,如果是長時間的,多次的話,下雪多,那麼天氣寒冷,天氣凍。根據大資料分析,今年冬季「拉尼娜現象」發生率已經超過一半了,所以農民們還是要做好早準備。

對於我個人來說,我更相信專家的判斷,今年冬季可能會發生「拉尼娜現象」,農民要做好防凍工作。

拉尼娜現象與厄爾尼洛現象什麼區別呢?

其實,拉尼娜與厄爾尼洛都是兩種比較典型的氣象現象,都與溫度有關。拉尼娜現象是帶來的低溫天氣,冬季可能發生冰雪災害,而厄爾尼洛現象與之相反,帶來的是全球氣候變暖,冬季溫暖形成暖冬。當然,對於農民來說不管是拉尼娜現象還是厄爾尼洛現象都對農作物生長都不利。

拉尼娜現象帶來的是凍害,而厄爾尼洛帶來的是農作物徒長,病蟲害增多等。

農民要做好哪些準備應對「拉尼娜現象」呢?

要做好搶種冬季農作物的播種工作。

因為今年大概率冷冬,氣溫比常年低,所以冬季農作物播種要在霜降節氣期間要全部播種下去,後面氣溫低,不利於發芽和生長。現在正是冬小麥播種的時候,還有油菜移栽的時候,油菜移栽也要趁早,天冷之後返青慢。

2樓:匿名使用者

我認為今年的冬天是暖冬。

3樓:匿名使用者

今天很晚,因為太陽什麼什麼。

2020今年還是暖冬還是冷冬

4樓:木子談科技

今年是冷冬還是暖冬?專家給出答案,請農民做好準備以防損失慘重

5樓:的與8在

2023年的冬天是暖冬。出現暖冬並不意味著可以放鬆冬季防寒保暖。因為即使在暖冬的氣候條件下,不排除有強冷空氣影響,出現強降溫天氣。

因此,要及時瞭解天氣的變化,一旦遇到大的寒潮和強降溫天氣情況,需要加強防寒保暖。另外,為預防疾病,特別是呼吸道疾病的發生,要注意開窗通風,這樣能減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預防疾病。在太陽好的天氣裡,將衣被拿出去晒一晒,陽光中的紫外線能抵禦和殺死多種病菌病毒。

今年冬天是暖冬還是寒冬?

6樓:陳說教育

2023年可能又將是有記錄以來最暖的年份之一。有關專家認為,今冬的「拉尼娜」事件僅是**會發生,是否真實發生有待繼續觀察。此外,冬季「拉尼娜」現象形成後需要較長時間,大氣環流才會進行響應,因此,今年冬天會偏冷還是偏暖,需要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綜合研判。

「拉尼娜」現象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異常出現大範圍偏冷、且強度和持續時間達到一定條件的冷水現象。而當海溫出現變化時,會給大氣環流造成很大影響,氣候也會發生變化。從全球範圍來看,會造成氣溫偏低、降水偏多,但是具體到各個國家和地區並不同。

7樓:匿名使用者

有關專家認為,今冬的「拉尼娜」事件僅是**會發生,是否真實發生有待繼續觀察。此外,冬季「拉尼娜」現象形成後需要較長時間,大氣環流才會進行響應,因此,今年冬天會偏冷還是偏暖,需要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綜合研判。

「拉尼娜」現象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異常出現大範圍偏冷、且強度和持續時間達到一定條件的冷水現象。而當海溫出現變化時,會給大氣環流造成很大影響,氣候也會發生變化。從全球範圍來看,會造成氣溫偏低、降水偏多,但是具體到各個國家和地區並不同。

在多數「拉尼娜」事件盛期的冬季,歐亞中高緯大氣環流經向度可能加大,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比常年更加頻繁,我國中東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的概率較大,但不是每個「拉尼娜」年的冬季我國平均氣溫都偏低。在全球變暖的氣候背景下,影響我國冬季氣候的因素更加複雜,北極海冰融化、歐亞積雪變化等因素都會對我國冬季的氣候有影響。

一般情況而言,拉尼娜現象是導致全球氣溫下降,而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之下,暫時也不能明確地說一定會導致大降溫,同時世界氣象組織也說明了的,即使拉尼娜現象確實發生了,其降溫訊號也不足以抵消人類活動引起的氣候變暖影響,2023年可能又將是有記錄以來最暖的年份之一。

8樓:玫瑰花兒開

每年冬季到來之際,人們都會討論今年是不是最冷的話題。但不管怎麼討論,最終還是要看官方結果,不要聽信謠言。很多人認為今年將會是冷冬,甚至覺得是最冷一年。

那麼,到底2023年的冬天會是冷冬嗎?到底今年是冷冬還是暖冬2023年?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最新訊息。

2023年的冬天會是冷冬嗎 今年是冷冬還是暖冬2023年

2020冬天

專家表示,目前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已進入拉尼娜狀態,預計冬季形成一次弱至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其後期演變趨勢和氣候影響還存在一定不確定性。所以是否為冷冬,還不確定。

同時,鑑於影響我國氣候的因素非常複雜,加之近期氣候波動性增大,**難度大,國家氣候中心將密切監視天氣氣候變化,加強分析研究,及時提供滾動訂正的氣候**。

中國氣象局近日發文稱,網傳的「超級冷冬」是精心剪輯的謠言,不是每個拉尼娜年的冬季我國平均氣溫都偏低。今年冬天會偏冷還是偏暖需要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綜合研判。國家氣候中心將會在10月底正式釋出今年我國冬季氣候**意見。

不過,大家也千萬不能小看拉尼娜,目前多地都處於低溫狀態,南方一些地區可能還會出現雨夾雪。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輪寒潮可能就在明天開始來臨,屆時東北地區可能會降下今年冬天的第一次雪。

冷冬標準:

冷冬根據國際氣象組織的規定,我國於2023年開始啟用2023年至2023年這30年冬季(即12月到來年2月)的平均氣溫作為常年值(氣候平均值)。冬季冷暖現象可分為暖冬、冷冬和正常冬季三類,具體分類為:某年某一區域整個冬季的平均氣溫高於常年值0.

5℃時,稱該年該區域為暖冬,比常年值低0.5℃或以上則為冷冬。其餘為正常冬季。

自2023年1月1日起,在我國日常氣候業務中,廢除之前所沿用的1971-2023年氣候平均值,開始使用1981-2023年新一輪的平均值作為常年值或氣候值。

寒冬的概念具有嚴格的科學定義,是否寒冬一定要看整個冬季的全國平均氣溫是否高於常年值。所以冬季裡某一時段出現氣溫偏低(相對冰冷)時,就說是寒冬,另一時段氣溫偏低(相對寒冷)時,又說是冷冬,那就出現一個冬季既是暖冬的說法是不正確的。

參考氣象學上的冷流、冷鋒、冷空氣等概念,中國氣象局氣候專家,把冬季冷暖這一現象分成,暖冬和寒冬,即某年某一區域整個冬季(全國範圍冬季為上年12月到次年2月)的平均氣溫高於常年值或稱氣候平均值(常年值一般取近30年平均,自2023年開始我國根據wmo的規定起用1971至2023年30年平均值作為常年值)時,稱該年該區域為暖冬,否則為冷冬。按此定義,我國自2023年至2023年連續18年冬季平均氣溫高於1961-2023年氣候平均值,即-4.7℃,故可稱連續18年發生了暖冬現象,若按新的1971-2023年氣候平均值,即-4.

2℃,而1995/2023年和1999/2023年兩個冬季的全國平均氣溫分別為-4.3℃和-4.4℃均低於新的氣候平均值,就算寒冬。

故按標準更科學的說法2023年是連續第4個暖冬。

9樓:封吾等為妃

今年冬季**

有關專家認為,今冬的「拉尼娜」事件僅是**會發生,是否真實發生有待繼續觀察。此外,冬季「拉尼娜」現象形成後需要較長時間,大氣環流才會進行響應,因此,今年冬天會偏冷還是偏暖,需要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綜合研判。

「拉尼娜」現象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異常出現大範圍偏冷、且強度和持續時間達到一定條件的冷水現象。而當海溫出現變化時,會給大氣環流造成很大影響,氣候也會發生變化。從全球範圍來看,會造成氣溫偏低、降水偏多,但是具體到各個國家和地區並不同。

在多數「拉尼娜」事件盛期的冬季,歐亞中高緯大氣環流經向度可能加大,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比常年更加頻繁,我國中東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的概率較大,但不是每個「拉尼娜」年的冬季我國平均氣溫都偏低。在全球變暖的氣候背景下,影響我國冬季氣候的因素更加複雜,北極海冰融化、歐亞積雪變化等因素都會對我國冬季的氣候有影響。

一般情況而言,拉尼娜現象是導致全球氣溫下降,而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之下,暫時也不能明確地說一定會導致大降溫,同時世界氣象組織也說明了的,即使拉尼娜現象確實發生了,其降溫訊號也不足以抵消人類活動引起的氣候變暖影響,2023年可能又將是有記錄以來最暖的年份

氣溫影響因素

一、自然因素

某地氣溫除了由於太陽輻射的變化而引起的週期性變化外,還有因大氣的運動而引起的非週期性變化。實際氣溫的變化,就是這兩個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如果前者的作用大,則氣溫顯出週期性變化;相反,就顯出非週期性變化。

不過,從總的趨勢和大多數情況來看,氣溫日變化和年變化的週期性還是主要的。

熱量平衡中各個分量,如輻射差額、潛熱和顯熱交換等,都受不同的控制因子影響。這些因子諸如緯度、季節等天文因子有著明顯的地帶性和週期的特性。而下墊面性質、地勢高低,以及天氣條件,如雲量多少、大氣乾溼程度等,均帶有非地帶性特徵。

同時,不同地點,這些因子的影響也不相同,因而在熱量的收支變化中引起的氣溫分佈也呈不均勻性。

二、人類影響

1、城市下墊面(大氣底部與地表的接觸面)特性的影響

城市內大量人工構築物如鋪裝地面、各種建築牆面等,改變了下墊面的熱屬性。城市地表含水量少,熱量更多地以顯熱形式進入空氣中,導致空氣升溫。同時城市地表對太陽光的吸收率較自然地表高,能吸收更多的太陽輻射,進而使空氣得到的熱量也更多,溫度升高。

2、城市大氣汙染

城市中的機動車輛、工業生產以及大量的人群活動,產生了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粉塵等,這些物質可以大量地吸收環境中熱輻射的能量,產生眾所周知的溫室效應,引起大氣的進一步升溫。

3、人工熱源的影響

工廠、機動車、居民生活等,燃燒各種燃料、消耗大量能源,無數個火爐在燃燒,都在排放熱量。

4、城市裡的自然下墊面減少

城市的建築、廣場、道路等等大量增加,綠地、水體等自然因素相應減少,放熱的多了,吸熱的少了,緩解熱島效應的能力就被削弱了。

10樓:包易戎

國家氣候中心首席氣候專家王永光介紹,今年的情況跟去年同期相似,從前期資料預報模式和診斷分析來看,今年冬天可能依然偏暖。

通過**,能提前獲悉一個季節的情況,這聽起來很神奇,但其實並不神祕。王永光表示,對氣候進行**,即研究氣溫、降水等要素的未來演變趨勢。根據過去氣候平均值的偏差,估計未來一個時段內氣溫偏高還是偏低、降水偏多還是偏少。

不過,目前氣候**發展尚未完善,準確率不如天氣預報。

「這次大風降溫來得很迅猛,專家又說是暖冬,是不是**不準的表現?」有觀眾提出質疑。王永光解釋,寒潮預警是天氣預報問題,與氣候預報不是一回事。

每年12月份到次年2月份是冬季,整個冬季偏暖並不等於3個月的時間裡天氣都要偏暖。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特別顧問丁一匯告訴記者,判斷氣候冷暖可以參考冬天平均90天的溫度,當它超過多年平均值一定幅度就是暖冬,反之則是冷冬。此外也可以用極端事件來描述,短時間內、突然地變冷或變暖。

「如果平均值預報的是暖冬,不等於這個冬天就一定有暖事件發生。例如,2023年1月一個大的暖氣團到了北極,北極溫度上升30℃,達到了0.8℃,對於北極和高緯度地區來說是個暖事件。

但緊接著暖氣團把冷空氣從北極擠到中緯度地區,結果就發生了2023年1月下旬全國性的大寒潮。但是從當年冬季平均溫度來看,又基本上接近於正常。我覺得,目前氣候變暖的趨勢沒有改變,但在這一過程中,極端事件也增多了。

所以,暖冬和寒潮並不互相矛盾。一個是氣候平均值,一個是天氣事件。

今年2019的冬天是冷冬還是暖冬?大概從什麼時候開始?從什麼時候結束

專家 2019年冬天是暖冬,這跟今年冬季出現的厄爾尼諾現象有關,專家們認為2019我國各地冬季溫度偏高,出現冷冬的機率十分小,因為我國屬於東亞季風氣候,冬天冷空氣的強弱取決於冬季風的強度,再加上今年冬季出現的厄爾尼諾現象,對我國冬季天氣的影響相對較大,手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我國今年的冬季風比較弱,從...

到底是南方冷還是北方冷北方的冬天冷,還是南方的冬天冷

南方冬天比北方更溼冷。溼冷 打個比方,若北方南方同樣是零度,同樣穿上羽絨服御寒,在北方,可保持體溫抵禦寒冷 在南方,則像穿上了一件半溼的羽絨服,寒氣入骨,可想而知有多冷。到了冬天,南方的家裡永遠比室外冷。南方比北方溼,跟溫度也有關係。冬天北方有暖氣,而南方取暖基本還是靠空調。空調溫度怎麼也達不到暖氣...

如何知道嬰兒是冷了還是熱瞭如何判斷寶寶冷了還是熱了?

你好,剛出生的嬰兒感覺神經末梢尚未發育完全,手腳常常都很冰涼,這是正常現象,判斷寶寶冷熱不應以手腳溫度為標準。可以通過寶寶的後頸及背部能準確反映體溫,如感到此處較熱甚至有汗,則要適當減少衣物,反之,要及時添衣或將寶寶抱在懷裡,用父母的體溫讓寶寶暖和起來。父母平時要多觀察寶寶的身體狀況,如果寶寶臉上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