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性空緣起,緣起性空」

2021-06-30 13:15:25 字數 1629 閱讀 2750

1樓:宛豔

說得再清楚也沒用,要修持,自己去證啊!這是最難的!!!

2樓:匿名使用者

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打坐四十九年,悟出原來世人皆具佛性。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顆善良的心。良心就是人的本性,就是人的慈悲心。

我們學佛的人要懂這個道理。菩薩的**說到:菩薩因生佛性孝順慈悲,常駐一切,人生復生樂。

如果一個人具有善良的心、慈悲的心,這個人就是菩薩的化身。要常生佛性,如孝順、慈悲等。慈是人的本性,悲憫眾生是根性。

幫助別人、樂善好施可以得到幸福和快樂,即助人為樂。佛心者,大慈悲是也。當我們的心是佛菩薩的心時,我們就是很慈悲的人。

慈悲是緣,是無緣慈。我們學佛、學菩薩,不要說有緣慈,無緣慈悲才是真正偉大的大慈大悲。

3樓:正念

什麼是緣起性空?(修訂版7)

*《中論》的《觀四諦品》中說:

「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無;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這幾句話解釋了「緣起性空」。

也就是說,一切緣起法,依緣而立,自性本空。所以說:緣起性空。

*1.因為緣起性空,所以萬法虛假,沒有真實自體。~這是假觀

2.因為緣起性空,所以緣起法無真實自體,自性空。所以說:諸法無我。~這是空觀

3.認識到「緣起性空」,而不執假有之世間永珍,也不執「世間永珍絕對空無」、不執「諸法斷滅空」,這就是所謂「緣起性空」中道見、中道觀。

*《楞嚴經》指出:「一切浮塵,諸幻化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幻妄稱相,其性真為妙覺明體。

如是乃至五陰六入,從十二處,至十八界,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妙真如性。

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

*可見,諸法雖無真實自體~謂之「性空」,但是諸法並非沒有它的本源。諸法,其相雖假、無真實自體,其性、其本源卻是真如自性。

所以,從《楞嚴經》中得到啟發。性空一詞,首先可以理解為「無真實自體」。然而,我們又可以將「性空」理解為,諸法的本質本源是空性。

所以「性空」的「空」字,一方面可以表達「無真實自體、虛假」之意,另一方面還可以表達「諸法之自性本元實乃真如、空性」之意。

所以,諸法雖無真實自體~謂之「性空」,故而其相是假,然而(諸法)其性卻真~其本質本元卻是真如自性、空性,這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性空」。~~這樣來解讀「緣起性空」一詞,更賦予了新意。

~~所以,客觀地來看,《楞嚴經》從一個更高的高度上詮釋了「緣起性空」一詞的內涵,賦予了這個詞以新意。

*當然,諸法自性是空(諸法的本質本元是真如、空性),這不是通過分析緣起能得出的結論,而是通過實證才能得知的諸法實相。所謂:「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所以,真正的中道了義無戲論法(真正的中觀),不是用思維意識推理得出的「緣起法無真實自體(緣起無自性)」的觀點,而是實證諸法實相的境界,此境界非眾生之攀緣心可以測度。

*《楞嚴經》指出「如何世間三有眾生,及出世間聲聞緣覺,以所知心測度如來無上菩提,用世語言入佛知見。……如我按指,海印發光。汝暫舉心,塵勞先起。」

所以,中道了義無戲論法(真正的中觀)是唯證乃知的,而不是識心分析推理出來的,非識心可以測度、揣摩。《楞嚴經》雲:「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世人的緣起與自然的世界觀),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俱無實意。

」*~~本文供讀者參考

準提法門和其他法門的不同緣起性空

熱心師兄和鏈夋按閰電礌 師兄回答都很片面,實際上是錯誤的,修準提法回也是有戒律的,最 答起碼的三味耶戒和三皈戒,而感應來的快不快取決於本身業障深淺以及宿修以及誠信程度等等,每個人情況各異,是不能一概而定的。而樓主問的也有問題,樓主應該是問準提法門和其它法門的不同,但後面又加了個緣起性空,這很讓人費解...

緣起即滅,緣生已空,緣起即滅 緣生已空 什麼意思

從真正終極的觀點來看,一切緣 聯絡 都是暫時的。有生就有滅,緣生的那一刻就註定了緣空。地球圍著太陽已經轉了幾十億年了,以後還要轉下去,這就是地球和太陽的緣,而一百多億年後當太陽變成紅巨星時,地球就不存在了,而地球圍著太陽轉的緣也就滅了。百億年的時間在我們肉眼觀來似乎等於無限,然而從根本上來講,百億年...

色即是空 如何理解,色即是空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色表示表相的物質,空指性空,並不是空的什麼也沒有,而是指並非恆定不變。整句話可以理解為物質並非恆定不變 端正態度,任何事情都是兩方面的。佛學博大精深,現在的好多佛語等被頻頻引用,可能就是佛法無邊普度眾生的具體表現吧 心經中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真實含義,很多人不知道 就是思想的東西都是虛幻的 不要相...